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研究]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作者:徐平华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主要方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等。
       关键词:资源约束;环境约束;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1-0040-03
       当前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道路,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都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劳动力就开始向第三产业移动。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 Law)。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和钱纳里等人在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又得出结论:不仅劳动力结构,而且各种生产要素结构都是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从第一产业向第二次业,然后又向第三产业有序流动的。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也遵循这一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三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而第一产业比重则大幅下降。从产值来看,1978-2005年三次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第一产业由27.9%下降到12.5%;第二产业都保持在47%强,比重基本持平(其实,这一时期第二产业发展很快,产值增长40.48倍,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已经处于高位,因此改革开放以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无明显增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由24.2%上升到40.2%。从就业看,1978-2005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第一产业由70.5%下降到44.7%,第二产业由17.3%上升为23.9%,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最明显,由12.2%上升到31.4%。
       与印度以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不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关键是工业的发展。工业在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现轻制造业增长持续快于重制造业的走势,显示出工业结构逐渐“轻型化”的倾向。1987-1990年重制造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49.17%下降到45.32%,轻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33.79%上升到38.25%,这种情况主要是对过去重工业片面发展的一种调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工业结构又出现了“重型化”倾向,到2003年,重制造业产值比重上升到54.04%,轻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到27.14%(见表1)。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表1 轻、重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
       随着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主导产业交替出现。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进入前五位的行业主要是与满足居民的吃、穿相关联的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行业。90年代,主导产业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等)、家电产品制造业(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2001年以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行业快速发展。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尤其是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第一,农业比重仍然偏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农业比重持续走低,但总体上看,比重仍然偏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为14.6%,而高收入国家仅为2%,中上收入国家为7%,中下收入国家为12%。尤其在就业方面,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高达44.7%,而美、法、德、英等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都在3%1~2下,这样就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过少。表2可见,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03公顷,是日本的2.94倍和韩国的2.86倍,比英国高出4%。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过高,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却远远低于这些国家。我国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2公顷,而日本为1.5公顷,韩国为0.7公顷,英国为10.8公顷,分别是我国的7.5倍、3.5倍和54倍。由于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土地过少,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我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收割机使用量远远低于日本、韩国等国家。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却明显较低,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仅为33.2%,而高收入国家为69.5%,中上收入国家为61.0%,中下收入国家为47.7%,低收入国家为50.1%。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以信息、科技、咨询、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流通层次仍占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2004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23.2%,远高于信息、科技、咨询、金融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既有制度因素,如金融、保险、民航、铁路运输等仍然以国有企业为主,经营效率低下;也有垄断因素,如金融、通讯、医疗、教育、广播电视等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业垄断。另外政府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调控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现象,压抑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工业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我国工业虽然增长快,比重高,但是,增长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差,难以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低于30%。我国医药95%、芯片80%以上、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70%以上、汽车90%以上的专利都是外国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于低端位置。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6.2%,比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低23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我国人均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4.5%和79%,铁矿石、铜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2%和18%。目前,我国大宗矿产绝大部分都处于紧缺状态。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1.2亿吨,铁矿石进口2.1亿吨,进口依赖度都高达40%。但是,我国工业增长中物耗高、能源高、环境污染高的“三高”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国八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
       高47%,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73%。按此推算,我国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由此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二位。我国工业增长面临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必须从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发展现代农业两方面人手。一是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数量。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按照“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方针,做好有关农民工的各方面工作。切实给农民工“减负”,减少各种收费,降低农民进城打工的成本。进一步搞好对农民工的“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劳务市场,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提供法律援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服务。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尽快消除现行制度对农民职业选择、流动迁徙、社会身份改变等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二是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人均耕地数量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化。通过向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向农民购买农机具提供补贴、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区等措施,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约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二是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三是注重优化消费结构,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五是建设促进能源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实行能源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标准,实施高消耗及落后技术、工艺、产品的强制性淘汰制度,促进建立市场化的能源资源节约体制机制。六是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明确能源资源需求总量和能源资源效率的控制目标,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第三,以企业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跳出资源和环境制约的怪圈,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确定企业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扶植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骨干企业,鼓励企业海外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促进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要根本解决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和企业生产相脱离的问题。建立产学研自主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支持条件具备的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龙头企业。三是强化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推动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创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投入的方式,组织实施重大关键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大力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第四,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服务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较小,是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积极推进服务业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市场主体多元化进程,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创出服务名牌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三是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需求潜力大的一些服务行业如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家政服务、零售商业等。四是深化对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公共服务等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准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参与市场竞争,以利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五是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加快制定和实施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莫仲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