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研究]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创新与实践
作者:于永臻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和实践不断地创新,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发展金融业当成党的重要任务;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把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体制改革全局,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党的金融思想;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1-0036-04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始终重视金融问题,把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命脉。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的领导集体把金融事业的发展作为重要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从而不断地创新党的金融思想和实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把发展金融业当成党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十分重视金融事业的发展。1928年,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中共东固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创办了“东固平民银行”,这是我党成立的最早的银行,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同年,湘潭边界苏维埃政府在井冈山上井村成立了井冈山造币厂,用打土豪和战争中缴获的银器银饰铸造有“工”字凿记的银元。1931年11月7日,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经济政策决议案》,就新政府的经济、货币问题作出了决议。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毛泽民同志担任第一任行长。同年7月7日发行统一使用的纸币。毛泽东特别重视银行的工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问题。1941年1月3日,边区政府发布《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2月18日,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边币,收回光华代价券,建立了我党正规的金融制度。1946年初,在确定全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时,毛泽东指出:“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些大城市和许多中等城市。掌握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工业、商业和金融业,成了我党的重要任务。”1948年,我军发起“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委员会,统一领导华北、华东、西北的财政经济、金融、贸易和交通工作,董必武担任主任。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成为惟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和全国的信贷、结算、现金出纳中心。毛泽东对于银行工作和国家的货币政策十分关心。1949年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起草《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电报时,要求“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地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1949年6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天津开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接管了官僚资本金融业,对私营金融业进行了整顿,取消了在华外商银行,迅速建立了新中国的金融机构,1949年12月全国金融机构1380个,职工8.8万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也有明确论述。他曾指出:“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基本上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对人民币的币值和物价稳定等问题十分关注,曾经专门写信给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请他们研究这类问题。周恩来担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之久,他对于国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始终高度重视。1962年,他专门就财政金融工作发表谈话,明确指出:“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信贷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财政金融部门应该加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政监督。”1972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召开了全国银行工作会议。周恩来充分评价银行在建国以来的工作成绩,强调加强银行工作的独立性,加强资金管理,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邓小平作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也对新中国金融制度的初步确立进行了大胆实践,他多次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讲话,认真总结银行工作的经验教训,重点论述银行与财政的关系。
       新中同成立前后,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陈云同志为我国从战时经济顺利地转向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在平抑物价、稳定金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在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实践中,坚持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思想: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消除通货膨胀隐患,建立统一健全的货币制度。1949年8月,陈云同志指出,在处理金融问题时必须有全局观点。在执行“一五”计划的过程中,他提出了“综合平衡”理论,即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需平衡,后来增加了外汇收支平衡,发展成为调节控制国民经济内部关系的“四大平衡”。陈云同志认为,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平衡、有序、渐进的发展,必须随时注意组织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应和外汇收支四个方面的平衡。陈云同志的“综合平衡”理论,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最早的金融调控理论,其原理对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金融思想及其实践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主要包括“核心论”、“真正银行论”、“证券论”、“外资论”、“国际化论”等,从理论上完整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关系,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具体来说:1.“核心论”。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针对当时人们在经济和金融改革关系上形而上学的认识,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一论断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精髓,揭示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彻底摆脱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轻视、甚至人为限制金融发展的思想羁绊。“核心论”是我们加速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金融的最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方针。2.“真正银行论”。改
       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准确地抓住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存在的问题,即低效率的资金供给制,作出了针对性极强的重要指示。1979年他第一次提出“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86年邓小平在《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一文中又指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他说:“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对金融问题,我们知识不足。”并且提出,“可以聘请外国专家做顾问”,“对借外债要做具体分析”。对于银行、金融存在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是财政体制的问题,“过去我们统得太死,很不利于发展经济。有些肯定是我们的制度卡得过死”,“是上层建筑里面的问题,是制度、政策上的问题”。因此,他提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3.“证券论”。股票和证券市场是现代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观念中它被认为是最具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金融活动,我国的证券市场正是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开始进行试点的。1986年,在股市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小平同志在会见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林先生时,就表示出对中国发展股票市场充满信心。1991年他在南方讲话中关于证券、股市问题的论述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开拓资本市场,他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的试”。邓小平同志热情支持开拓资本市场,充分显示了他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有着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以超人的胆略对我国资本市场所予以的关注,才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获得了今天这样的超速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4.“外资论”。为了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积极倡导引进和利用外资。1979年1月,小平同志在《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的谈话中指出:“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引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当然,利用外资一定要考虑偿还能力"[210"193)。同年10月,他在《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中又强调了这一点,他说:“利用外资是一个伟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坚持”。小平同志这些精辟论述,是指导我们利用外资、扩大金融开放的指导思想。5.“国际化论”。中国金融要走向世界,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正是在邓小平金融思想指导下,中国加快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上海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在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完善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2.分离政策性金融,推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3.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稳步发展;4.实现汇率并轨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邓小平同志金融思想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重点和发展战略。
       世纪交替时期党的金融思想的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创新前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金融思想。1996年8月和1997年2月,江泽民在听取金融工作汇报时,曾深刻阐述了金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号召广大干部学习金融基本知识,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五大之后,由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在京的五名常委全部出席会议。这也充分说明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李鹏、朱镕基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重视金融工作,把金融改革和发展搞得更好。199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江泽民、朱镕基都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督,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加强金融法治,依法治理金融,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强化金融和证券业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引导金融业健康发展。1998年1月朱镕基在全国银行保险证券系统行长(经理)会议上指出,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地区发生的金融风波,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其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他还强调1998年的金融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狠抓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落实,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他要求,各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从严管理,树立银行“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的良好形象。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李鹏认为,五年来我国金融改革表现在大步推进了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价格和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同时,他也着重强调了健全金融法规,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严格结算纪律,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严禁非法金融活动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在国际金融事务上,第三代领导集体也发展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1998年江泽民、朱镕基在有关国际会议上和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都强调了这一点,要密切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各国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相互协调与支持,密切各国金融监督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援助计划,共同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1998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朱镕基强调,搞好金融工作,保持币值稳定,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在保持对经济增长必要的支持力度同时,稳步推进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加快制定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在1999年1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江泽民更是强调,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发生在国外,但给我们上了关于现代金融最生动最深刻的一课。一个国家,金融如果出了问题,就会给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加以认识并引为鉴戒。他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是一个大课题。综上所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金融工作十分重视,才使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体制改革全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贯彻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对金融体制改革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金融思想。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2005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新的思想创新,大大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改革。
       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这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这次改革共分三步: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补充资本金,化解不良资产,建立健康的财务状况,达到《巴塞尔协议Ⅰ》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二是进行公司治理改革,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最终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改造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择机在境内外上市。改革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2005年以来,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其中中行将采纳“H+A”模式,即发行H股之后还将在内地发行A股。2005年10月,工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准备继中行之后实现境外、境内上市,农业银行的股改方案也在不断修订之中。
       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七次利率政策调整.为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对海内外颇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温家宝同志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主动性,就是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温家宝指出,我们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但是,这项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使各方面能够承受可能带来的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和贸易发展。
       2005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改革大踏步前进,推出一系列举措破解“股权分置”这一中国股市特有的难题。“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特殊现象,是指由于早期的制度设计,只有占股市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非流通股(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本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一周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做法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莫仲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