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研究]企业长青的路径: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与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构建(摘要)
作者:方明月

《桂海论丛》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迅速走向消亡。于社会而言,企业的淘汰与死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如果企业的死亡率过高,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探讨企业长青的内在机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角出发,在吸收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资源基础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和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构建是企业长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长青;企业家精神;持久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6)05—0034-04
       根据《财富》杂志的报道,美国约有62%的企业的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期超过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年。而在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据2005年7月1日出版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的统计,中国大陆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有10多万家死亡,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10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在中关村平均每年有60%的企业倒闭。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在经历了辉煌后迅速走向衰亡已是常态,正如万物都有生命周期,企业也有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过程。然而,与众多企业不足10年的寿命相比,却有一批企业在市场的历炼中成为基业长青的巨人,如稳居世界500强前列的大公司。企业为什么会衰亡?企业长青的秘诀何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日益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热门话题。对企业衰亡的探讨,比较典型的是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该理论基于生物进化的视角,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是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其生命周期分为成长阶段和老化阶段,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和盛年期,老化阶段则历经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在爱迪思看来,企业的成长轨迹呈现出一种渐进的、路径依赖似的特征,尽管在不同时期,企业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企业的消亡是进入老化阶段后的必然结果。而对企业长青秘诀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资源基础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二者都是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视角出发,来阐释企业竞争能力的源泉。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聚合体,企业的成功与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独特的资源和特定竞争环境中这些资源的配置方式。核心竞争力理论则认为企业是能力的集合体,能力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应用,强调企业能力与动态环境的适应性。该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持有与更新是企业保持活力、防止老化的关键所在。尽管上述理论各自都得到了深入和透彻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成果,但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视角和方法上的差异,各自为政,缺乏一种有效的理论框架将其整合,使之对企业的成长问题有更强的解释力。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探寻企业长青的内在机理人手,尝试对三种理论进行某种程度的融合,提出企业长青的路径在于: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持久竞争优势的构建。
       一、企业长青的路径之一: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长青企业保有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家精神的持续而有效的供给,企业家精神带来企业的成长,而其供给不足和“关闭”则导致企业的老化和消亡。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1755)《商业概览》一书中,他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后随着经济学的演进,在不同学者的演绎下,潜藏在企业家体内的企业家精神日益凸显。在萨伊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协调和沟通精神;科茨纳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能发现并利用市场内潜在的获利机会;熊彼特则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打破经济均衡的动态力量,创新是其内核;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企业家精神表现为一种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敬业”精神;奈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魄力;在哈耶克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让人们合作工作的精神感召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可归纳为:创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充分的自信和追求个人成就的欲望;不满足现状,努力倡导创新和变革;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更好的思想和更多的机遇;偏好冒险和善于学习;较强的合作、沟通和敬业精神及感召力。其中,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不断追求产品、技术和市场创新的精神以及勇于进行文化、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的精神。此外,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有力支撑。合作精神体现在企业家集合各种资源进行团队生产、创造组织租金的过程中;而敬业精神则是企业家超越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融入到整个企业组织的生命中。
       2.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稀缺性的知识资源,一种异质性人力资本,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1)价值创造性。从企业角度而言,价值创造性是指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其它要素的组合,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殖,即企业家把各种要素通过专业化的协作获得的超过单个个体从事经营活动获利之和的组织租金。与其它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特征相比,企业家精神作为特殊的要素,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2)难以复制性。作为一种异质性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根植于特定的个体,与其个人禀赋、经历、知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呈现出较强的资产专用性特征,因此,也构成不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3)可延续性。对竞争对手而言,凝结在企业家体内的企业家精神难以复制,但于企业而言,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企业家将其个人的信念、经营和管理风格内化于企业文化之中时,企业家精神便得到了延续和发展。(4)自学习性。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积累性学习的结果,可以持续学习和创新。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源,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渐失价值,因此,企业家精神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地补充、更新、发展和完善。
       (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长青:基于企业家精神特征的三个层次分析
       1.个体主义的企业家精神:一种专用性资产。企业家精神最初是通过熊彼特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行为”而彰显出来的,带有浓厚的个体特征,是一种难以复制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具有高度的资产专用性,并随企业家个体的生命周期而发生变化。因此,当其未成功嫁接到组织体中的时候,企业易随企业家的更迭而面临危机甚至由胜转衰,如民营企业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一些企业往往因为“换帅”而出现波折等。
       2.组织结构主义的企业家精神:一种可延续的
       组织文化。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立的必要条件,企业的演进过程亦即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日益显性化,并形成一种组织文化的过程。德鲁克指出,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成长,说的就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当个体主义的企业家精神演变成一种文化,弥漫于组织空间时,组织结构主义的企业家精神就诞生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企业家精神,它深深根植于企业机体内,而延续性特征使其成为企业保持活力和创造性的源泉。
       3.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一种动态演进观。无论是个体的企业家精神,还是群体的企业家精神,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演进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挑战,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家精神与之相匹配。换言之,企业家精神能否持续而有效的供给是企业能否顺利跨越不同阶段最终成长壮大并保持长青的关键所在。个体主义的企业家精神的供给容易在企业家自身(企业家的衰老和死亡)和外界因素(社会对企业家的认可和提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的作用下而关闭,从而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重创。相反,具有组织结构主义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则可以摆脱此种命运。由于组织结构主义的企业家精神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与企业有着较强的共生性,对企业的外部环境产生了较强的敏感性,从而形成一种自发的动态调整能力。这种与企业演进相匹配的动态调整能力保证了企业家精神的持续而有效的供给,从而使企业活力永驻、基业长青。
       二、企业长青的路径之二: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构建
       大多数企业衰亡的原因在于竞争优势的丧失,基业氏青的企业正因为保持了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活力四射。当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可以永续存在的,所谓的持久竞争优势是由一个个时间区间内短期竞争优势组成的。资源基础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都是从静态的视角来分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而难以揭示企业长寿的秘诀。那么,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何在呢?在这里,笔者通过对爱迪思生命周期模型的若干时期进行整合,以一种动态演进的方式来构建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笔者将企业的成长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创立期(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成长期(由青春期到盛年期前期)和转换期(盛年期后期到老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自的竞争优势。
       (一)创立期的竞争优势:多样化资本取胜
       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面临着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本的束缚,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向资本供给者显示自身能力、未来利润状况等信号,因此,能否有效的获取这些资本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此外,在创立期,企业通常在市场的空隙中寻找生存空间,其行为多带有机会主义式的适应性特征,由于缺乏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极易因外界环境的波动而面临“夭折”的危险,因此,多样化丰裕的资本是初创期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二)成长期的竞争优势:创新型战略取胜
       当顺利度过创立期进入成长期时,企业已成功克服资本束缚,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与产业中实力较强的成熟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时,对企业而言,资本的重要性渐趋弱化,战略的地位日益凸显。企业要成为长寿企业,创建时短期机会主义调整的方法已不再适应,必须有一套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框架。在这套战略体系下,企业致力于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制定组织内的协调机制,克服制约成长的各种障碍,培养与环境动态适应的能力,即在内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束缚下使其目标函数最大化。而该套战略体系包括三个必要步骤:规划愿景、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意义深远的愿景是企业成长的强大推动力,它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激情,克服企业规避风险的惰性,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然而,愿景只是企业战略中的一个指导层面,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制定与愿景相符的创新型战略,战略是企业的具体行动指南,灵活多变的战略使组织具有高度的韧性,使其能有效应付外在威胁和挑战。尽管愿景和战略有助于指导和协调企业的活动,但企业要成长壮大还需要有卓越的执行战略的能力。在战略相同的条件下,企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战略执行的差异性。
       (三)转型期的竞争优势:学习型文化取胜
       企业在经历成长期的加速前进后,开始进入各项指标都较为稳定的成熟期,笔者将其称之为转型期,是因为该阶段带有较强的过渡性特征,它是成长期的终结,同时又有可能是企业走向衰亡的开端。此时,企业已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但企业在前期累积的知识、资产、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路径依赖性则易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使其日益散失活力。要打破这种均衡状态,重新激发企业活力,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学习型文化,推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使企业成功应对“机体刚性”所带来的危机。学习型文化有助于形成新的愿景,构筑新的组织识别系统,开拓新的市场,培养新的客户关系,从而使企业的生命周期呈现出一种“成长期——转型期——新的成长期——新的转型期……”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三、企业长青的路径整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分析
       企业长青的两条路径——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与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构建——看似彼此孤立,实质上是紧密相联的。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要有贯穿于其成长历程的企业家精神,同时还需要不同成长时期竞争优势的动态匹配,而企业家精神又渗透于持久竞争优势的构建过程中,其内涵的不同层面在不同的竞争优势中有所侧重。在企业的创建期和成长期,体现更多的是个人主义的企业家精神,在初创期的以资本取胜的竞争优势中,企业家的合作、冒险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精神感召力是企业获取资本的主要源泉,此时的企业家精神更多的内化成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一个结构不稳定的脆弱环境里,企业家诸如个人天赋、知识和经历的人力资本与基于声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社会资本在帮助企业吸引和整合资源的同时,也是企业区别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企业成长期,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竞争战略的构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愿景的规划者、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创新禀赋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成败。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要求有高度灵活的竞争战略与之相适应,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淘汰旧有的不适宜的战略,构筑新的与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战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创新型战略的不竭源泉。在企业的转型期,在以学习型文化取胜的竞争优势中,组织结构主义的企业家精神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只有个人主义的企业家精神深深植入企业的每个成员中,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并不断地学习、更新和创建,打破已有的均衡状态,使企业文化呈现出一种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进取的张力和冲力,企业才能避免进入老化阶段以致丧失活力而消亡。由此可见,在企业长青的路径中,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和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构建是融合共生的,企业家精神渗透在企业动态的竞争优势中,缺乏了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竞争优势则难以持久。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