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其它]“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摘要)
作者:许进品

《桂海论丛》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暨“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1日至5日在云南省红河市红河学院召开,来自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中南地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110名代表,以及越南社会科学院的4位特邀嘉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85篇。
       会议主要以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应邀在会上所作的题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从更新观念、调整社会结构、转变政府功能、重建社会信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云南大学副校长曹和平教授所作的题为“中国建置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传承与制度创新”的大会发言,运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数理分析,从中国历史上传承了几千年、与西欧庄园经济体制不同的建置经济增长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惯性影响,解析了重构我国现代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代表们在报告和发言中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意义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
       1.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西南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资源;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当前我们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开发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2.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统一的认同基础之上。目前,无论是民族学界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民族主义(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文化学界提出的文化认同说,政治学界提出的国家主义,都有其片面之处,只有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之上的国家主义才是最好的认同基础。
       3.西南地区是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地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三大社会文明建设和谐发展,是西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当前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当前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切实解决民族政策的非线性失效问题,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新农村建设,才有可能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5.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但并不天然对立;现实中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象,是开发不当造成的;解决这一关系问题,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体制创新,寻找契合点,走出兼顾性的发展道路。
       6.社会是个利益矛盾集合体,社会和谐不是社会内部自然力量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国家力量善治出来的;在西南民族地区,深化改革特殊传统文化和发展经历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从管治走向善治,才能达致和谐。
       7.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社会调控力量,努力推进现代民主法治建设,重构社会控制体系,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8.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调整为关键,以法律规范为保障,妥善调整利益关系,是缓解现实中不和谐状况,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9.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多元宗教文化的背景和视角;宗教在促进民族社会和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自觉消除迷信,发挥宗教信仰的正面作用,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另外还有一些代表从解决妇女问题、爱滋病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应用、劳动力流迁、家族结构变迁等具体视角提出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建议。
       责任编辑 陈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