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兴桂方略]根本利益的理性思考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摘要)
作者:黄少琴

《桂海论丛》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简介:黄少琴(1953—),女,广西苍梧人,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学。
       摘要:“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是对广西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性思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在广西的成功实践。“富民为本,全面小康”是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惠泽全民”是发展战略的核心特征;“根本一致,和谐发展’,走发展战略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富民为本;惠泽全民;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6)04-0057-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新的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紧紧把握时代特征,对广西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性思考,提出和实施“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本文仅就“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谈点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一、富民为本,全面小康
       “富民为本,全面小康”是“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这一发展战略凸显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亿万人民自己的前无古人的伟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怎样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提出:“富民”,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全区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实现从小康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它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意愿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凸显对广西区情基本特征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叭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广西与全国生产力发展共性看,都是处于不发达状态。就特殊性而言,广西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全国更低一些。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60%和40%左右,与全国特别是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很大。广西要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没有一个长时间的、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难以做到的。“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正是基于对国情、区情基本特征进一步深化认识,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西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凸显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符合历史的辩证法,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客观必然。“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提出:“兴桂”,就是要依靠科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在具体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央政策与广西实际紧密结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符合区情的发展路子。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积极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事实胜于雄辩。“八五”期间,全区GDP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排位由1990年的17位前移到1995年的15位,人均GDP在全国的排位由1990年的29位上升到17位。在西南地区,到1995年,由位居第3位跃至第1位,并在全国排位中领先他们5个位次,在西南各省区中迅速崛起。“九五”期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略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994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用了45年时间;到2000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用了6年时间;而2004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仅用了4年时间,到2006年就完全可以突破4000亿元。“十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同样的台阶,跨越的时间周期不断缩短。特别是在2004年实现“三突破”,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基础上,2005年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
       二、以人为本,惠泽全民
       “以人为本,惠泽全民”是“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的核心特征。这一发展战略凸显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以全区4800多万各族人民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最大限度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点,具体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去。在实践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力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凸显对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诸原因,广西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民族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十五”期间,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边境大会战、东巴凤大会战等全区性的扶贫攻坚大会战一场接一场打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五年来,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至2004年的1586元,连续四年增长超过6%,高于全区水平。农村贫困人口继续下降。全区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150万人下降到目前的86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
       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由650万人下降到目前的326万人,分别减少了64万人和324万人,降幅分别为42.7%和49.8%。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4.12万多公里,使贫困村通公路率由2000年的14%提高到2005年的47%,提高了33个百分点,在西南贫困区域中处于领先水平。特困区域的东兰、巴马、风山三县的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由原来全区最差水平一跃达到全区中等以上水平。”2002年10月,总投资15.41亿元,总里程达2735公里的边境公路大会战胜利完成;2005年8月,历时两年、总投资14.5亿元的东巴风大会战交通项目全面完成,共建设公路项目28个、建设总里程超过1000km。东巴风三县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县际通三级公路及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外资扶贫跃上新台阶。五年来共引进国外、境外无偿扶贫资金折合人民币2.36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7倍多。此还从国外引进扶贫贷款折合人民币2.5亿元。全区有56.59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80年代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部分地区和城市的居民已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有的已向富裕迈进。
       “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凸显对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然也是执政兴桂的第一要务。“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发展战略准确地把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发展。党在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它以实现广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作为检验执政成败的根本标准,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证明: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全局,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发展战略提出“新跨越”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完善民族地区发展思路,立足区情,扎实推进,加快从后发展地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省区的历史性跨越。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成立到现在已走过48年的光辉历程。48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推进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从区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克服困难,团结拼搏,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由此可见,“富民兴桂新跨越”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重的人民性和生动的实践性,体现了国家全面振兴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完全一致的内在融通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的成功实践与广西各族人民复兴民族高度的统一性。实践昭示:“富民兴桂新跨越”是凝聚广西各族人民的旗帜,在这面旗帜感召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广西各族人民的新理念新行动。
       三、根本一致,和谐发展
       “根本一致,和谐发展”是“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的时代特征,凸显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人民根本利益的内涵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已从过去闹翻身求解放变为今天求发展,求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和共同旗帜,而各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取向要求和实现则是具体的、多元的,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与不同群体利益差异性同一于共同理想的导向,同一于经济社会发展,同一于根本利益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实现或各得其所。“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发展战略准确地把握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各个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实现少数人先富带后富和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这一规律性,准确地把握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准确地把握全区各族人民强烈的求快发展的社会心理,坚定不移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力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中,培育和谐心态,营造和谐氛围,共创和谐之举,共享发展成果。在全区各族人民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的2001-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8.2%、10.5%、10.2%、11.8%,2005年增长12.5%,年均增长10.6%,比“十五”计划增长8%。的目标高出2.6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8.1%高出2.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区财政收入共完成1789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875亿元,年平均增长16.7%,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10.5%高出6.2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475.39亿元,比2004年增加71.64亿元,增长17.7%,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023元,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2005年全区人均财政收入1000元的目标。
       ——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200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九五”期末增加60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1%,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九五”时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西部12省区中第二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省区。
       “十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以年均增长13.6%的速度发展,比“九五”时期年均增长8.8%高出4.4个百分点,比“十2E"计划增长10.2%高出3.4个百分点。全区交通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5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51亿元,为“九五”的1.8倍。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得到新的促进和发展。旅游、商贸、运输、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较快发展。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8.8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目前已与1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比“九五”末期增加20个;中国一东盟博览
       会已成功举办过两次,广西在国内国际的地位显著提高,并为招商引资搭建了较好的平台,成效显著。2001年-200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39.5亿美元,2005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预计可达11.5亿美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52.5%。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快速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文化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区共有电视台15座,节目63套,比2000年增加40套,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电视人口覆盖率91.5%,广播人口覆盖率86.7%。
       “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5年9月,广西90个县(市、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在89.58%以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由2000年的4.7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0.4万人,2004年各类高校在校生达51.01万人,比2000年增长13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昂首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五年来全区共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项目76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紧急救援中心14个,传染病院(区)90个。有1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726.86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60.07%,覆盖人口976万人,农民收益达262.14万人次;全区投入资金46亿多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60个,村卫生室1074个;“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8900元左右,年均增长8.8%;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490元,年均增长8%,分别比2000年增加3060元和625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高于“九五”时期年均5.2%的增长水平。2005年全区全部取消农业税,提前一年全部免征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7.2亿元,农民人均减免税负18.4元。
       ——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2004年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631万人,增长1.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含农村进城从业人员)727万人,增长10.8%。至2004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量增加,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达279.3万人,比2000年增加39.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5.3万人,增长10.9%。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2.2万人,增长15.8%。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98.2%。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回顾历程,审视发展,广西各族人民深深感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广西。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就没有逐步摆脱贫困,安稳富庶,奔向小康的广西;深深感悟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广西要富裕,百姓要小康”已内化为广西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识,外化为共同创举与伟大实践。我们坚信:“十一五”期间,广西各族人民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力推进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加快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广西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 吴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