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哲学研究]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摘要)
作者:郭毅夫

《桂海论丛》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简介:郭毅夫(197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文理学院政史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摘要:思维方式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要树立科学发展现,必须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即由以前的功利型思维方式向互利型思维方式的转变,由单一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从对立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变。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思单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6)04-0040-03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行为,包括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也就会引导和推动社会朝一定方向前进。因此,发展观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科学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社会角度而言,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发展;从发展的主要对象而言,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而言,是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的内容、开拓了发展的领域,由单一的经济发展增长扩展为经济生态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必须触及到其核心——思维方式,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定型化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是比较稳定的思维模式。它是客观和主观相联系的中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工具,也就是我们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模式。思维方式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它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从本质上看,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改革说到底还是人自身的改革——思维方式的转换。
       二、与传统发展观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的特点
       以长期的粗放型发展的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发展观,使得人们形成了相应的思维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型思维方式。所谓功利型思维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谋取和占有眼前物质利益为关注和思考对象的思维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物质利益,而且是眼前的物质利益,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其价值取向就是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金钱等。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于自然,便是对大自然的征服与掠夺,只关注自身而不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物质欲望的无止境带来的是对自然索取和掠夺的无限扩张,而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和同化自净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有限的,这种矛盾带来的是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功利型思维方式是生态危机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之一。
       2.单一型思维方式。过去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人们形成了单一型思维方式,这种单一型思维起点、核心和归宿是单一的。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我们尽管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创新我们的发展观。
       3.对立型思维方式。人地观念反映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成果,来源于人类处理人地关系的实践,并用以指导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传统的人地观念大多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把人与自然置于对立的地位,看不到二者统一的方面,在历史上先后形成了自然主宰型和人类主宰型的人地关系模式,实践证明这两种类型都是不可持续的,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社会危机。面对危机,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人地观的局限性,开始树立新的人地观念,走向人地协调型的人地关系。它要求把大自然视为人类的朋友,使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的承受范围之内,最终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三、思维方式的变革
       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积极推进和消极阻碍两个方面。顺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而不适应时代潮流的落后思维方式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当前,应变革不适应科学发展观树立的落后思维方式,树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新观念,更新、优化思维方式。
       1.由功利型思维方式向互利型思维方式转变。功利型思维方式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今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压迫下,变革这种过时的思维方式,变为互利型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互利型思维方式,是在当今社会正陆续出现的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本原则是以互利互惠的观点来处理人与人以及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互利型思维方式可具体分为“人-人”互利型思维方式和“人-自然”互利型思维方式两种。“人-人”互利型思维方式对优化人际关系,减少一些社会领域的问题,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而整体性、互惠性和长远性则是“人-自然”互利型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所谓整体性是指互利型价值取向已经超出了社会系统的范围,而以更大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其依存的基础和关注的对象。所谓互惠性,是指在内容上,这种价值取向将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均作为其考虑和追求的目标。所谓长远性,是指这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大时空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它既关注人类的眼前的利益,更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互利型价值取向是在努力寻求一种适于人类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它的基本原则是在承认和肯定人类满足与追求其基本需要和合理消费的前提下,还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发展的客观需要。
       可以看出,互利型思维方式纠正了功利型思维方式的缺点,克服了功利型思维的反生态性质,是一种达到人与自然共同持续长期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以互利互惠的观点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和国家、地区和地区、个人和个人、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由单一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科学发展观突破了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传统思维,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极大地丰富了发展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把原来的单一思维向系统思
       维转变。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事物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发展。所以,科学的发展观又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观。
       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对象是一个具有独特时空耦合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不能再以单一型思维去把握,而必须从系统学观点去把握、认识。其次,可持续发展自身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它既含有人文因素,也含有自然因素;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经济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活动的正常、合理、有效地进行,需要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保证和促进。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或阻力来自经济领域之外,有时这种力量甚至是很强大的。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3.从对立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变。在传统发展观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抗型的,它从人和自然的两极对立出发,在讨论自然时看不到人,在讨论人时又忽视了自然的存在。我们树立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关系,还自然以其本性,把自然纳入到发展系统中,看成是人类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使人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新型关系——共生关系;就是要按照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追求和谐也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点之一。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外还包括:(1)区际关系和谐,这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代内公平问题,它要求区域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彼此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互补式区际关系,以使各区域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2)代际关系和谐,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可持续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要求实现各代人之间的社会公正,给当代人和后代人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上述三大关系的和谐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追求整体的和谐。
       社会实践证明,社会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主体能动性发挥的过程,而这种能动性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无论社会的个体还是群体,在完成其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历史的进程。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要倡导和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既是思维方式自身运动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