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前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次贷危机(上)
作者:[印]C.P.钱德拉塞卡尔著 房广顺 徐明玉译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印刊《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秋季号刊登了CP钱德拉塞卡尔题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危机》的文章,认为7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为了回应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爆炸性地扩张金融资本,这直接导致了当前的次贷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处在恐慌之中。由于金融的不稳定而导致的危机一触即发。金融市场的现状是:流动资金紧缩①,投资者和消费者日渐谨慎,美元贬值。尽管目前经济萧条的状况并未出现,但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趋势已成定局。这是近十年来,第三次发生经济衰退。在此之前的两次分别是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和2000年的网络泡沫经济的破灭。与前两次的情况相似,这次危机的诱因亦是:在新自由主义时代下,主宰全球经济的金融公司及实体贪图利益且管理不善,由此引发投机潮。
       全球性的大幅经济增长日益罕见,因而爆发周期性危机的趋势更具特殊意义。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长期以来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跌。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二战”结束之后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结束。到那时为止,人们对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的信念已经消失殆尽。需求管理政策即是政府通过调节消费来遏制长期困扰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对于凯恩斯政策的抵制导致了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持续下降。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世界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37%)、80年代(3%)、90年代(26%)以及21世纪前五年的增长情况(25%),我们会注意到增长率在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每年25%的增长幅度都是可观的。
       关于经济稳定的辩护性解释
       除去中期一段时间,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稳中有升,虽然幅度不大,但也保持了相当水平。而且,这段时期也保持了史无前例的低通胀率。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理论界人士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辩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20世纪末经改良之后再次焕发了活力。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危机发生率降低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代资本主义自身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改良,从而促进了生产力周期性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使经济的相对高增长和无通胀成为可能。生产力的进步既提高了人均收入,也弱化了实际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必然联系。新资本主义革新的本质是微处理器和信息技术产业下衍生的“新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知识远比经济成功、金钱和机器更重要”。因为这种变革使各经济部门提高生产率成为可能,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不再专属“制造业——一个40年来经济萎缩的部门”。这些大规模的经济技术变革被认为转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全面提高了生产率,同时有力驳斥了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长期保持高增长、低失业率和稳定物价这一论断。
       第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改革带来的金融领域的转变被看作促进了已有机制的发展。这种机制的进步防止了暂时性的经济挫败或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为经济萧条。“证券化”的实施经常被作为实例来证明金融改革稳定了资本主义发展。这是一个银行创建信贷资产的过程。比如将汽车、房产或者个人贷款以不同的组合捆绑在一起,来创建一种新的金融资产(证券)。这种资产的价值来源于它们背后的原资产的价值。银行定价将这种证券出售给其他金融投资者。于是这些投资者便承担了被拖欠还款的风险,但他们同样也有资格享有原资产所承诺带来的收益。因为不同种类、不同风险度的资产以证券的形式被捆绑在一起,投资者认为证券投资的平均风险自然会降低。与此同时,银行本身通过证券化的过程将风险转嫁到投资者一方,从而降低了自身承担的风险程度。
       人们普遍认为证券化的普及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即使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信贷也不会完全枯竭。因为以证券化为手段散播并承担风险的贷方,出于对大额亏损的恐惧并不会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突然撤回贷款。比如,根据《经济学家》(2007年9月22日)的分析,这种情况打破了“收入和消费之间僵化的关系”。因为即使收入骤减,贷方也可以凭借借款继续消费。公司投资不再受到资金流通情况的制约,居民消费也不会受到当下收入水平的限制。因此,任何短期的工资收入下滑都不会引发经济活动的螺旋式下降。虽然我们看到这段时期的增长远低于战后时期,但总体的情况更加稳定,工资收入的增长情况也在“好转”。
       生产率和新资本主义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非农业生产部门的生产率确实有所提高。然而,虽然1995年到2006年的平均生产率增长水平高于1973年到1995年,但却低于1947年到1973年的增长水平。1995年到2006年间的数据需要我们谨慎解读。生产率增长高于社会平均生产率的信息技术行业不断扩大规模,促进了生产率提高。虽然这种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其他各个部门,但就提高总产出方面来说却收效甚微。综合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在总产量提高上占有很大比重的IT及IT相关产业的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另外,非IT行业在IT硬件和软件以及在包含信息技术设备上的投入不够及时且投入也远远低于预期的程度。因此,IT行业在非IT行业中发挥的提高生产率的效果,远不及在本行业中的好。这种情况应归咎于采用新设备和应用新软件的节奏缓慢。加之近几十年来的低投资所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又进一步延缓了应用的节奏。上述情况发生在“二战”之后,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所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除此之外,国际劳工组织(ILO)《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虽然美国人均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最高,但在1980年到2005年,西欧和日本生产率的长期增长却更加显著。在西欧和日本,IT和IT相关产业的生产率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尤其突出。无论是以工人的人均产出计算(独立于总工时),还是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此期间美国的年平均生产率的增长率都是17个百分点。同期英国工人人均产出的年增长率为21%,单位时间的增长率提高到24%。以工人人均为单位进行计算,法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在一年中增长了15个百分点,以单位时间的产量计算增长了22个百分点。因此,从生产力增长的角度来看,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国比美国发展得更好。美国工人人均生产力的绝对水平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人均工作的时间较长。这种长时间的工作源于缺少管制和更富“灵活性”的劳动力市场。
       金融资本的扩张
       通过验证,不仅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证明资本主义活力的论断站不住脚,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改革能够帮助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加顺畅的观点显然也是错误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流动资金量确实大幅提高,各国间的金融交易额也迅速上涨,金融行业逐步开放并且走出国门。但是这一现状不是抑制反而加剧了金融的波动性,也就是说加剧了实际经济增长的波动性。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国际金融资本的扩张及其对金融波动性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国际贷款热以后,资本扩张经常采取的形式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银行向欠发达国家,尤其是向所谓的“新兴市场”的扩张。最终的结果就是国际资产在发达国家大银行中不断积累。这一趋势在近年来越发强劲。据报道,在东亚危机之时(1997年6月末)向国际清算银行汇报的23个国家中,通过将国内资产转化成国际货币后计算得出:银行的国际资产头寸总计99500亿美元,其中包括86000亿的境外资产。截止到2006年12月,汇报的40个国家中国际资产头寸已经增长到293800亿美元,包括境外资产261000亿美元。②这种国际资产头寸扩张的增长不仅仅是发生在汇报的这些国家中。据报道,在这两个时期内,这种趋势在其他的国家中也普遍存在。因此,总部设在英国的银行,其国际资产已从15000亿增长到了52000亿美元;美国银行的国际资产也从7400亿增长到23000亿美元。事情还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公司——养老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公司——已经以中介的身份出现在储户和投资者之间。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机构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总额已经达到460000亿美元。
       
       在这些资产中,保险公司所占的份额接近170000亿美元,养老基金占128000亿美元,共同基金占162000美元。③美国处于优势地位,在机构投资者资产中所占份额高达218000亿美元。然而英国只占了40000亿美元的份额,被美国远远甩在身后。1995年到2005年,机构投资总资产的增长翻了一番还多:美国的原资产为105000亿美元,而英国的原资产仅为18000亿美元。④美国的自主养老基金的资产已从1980年的786亿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18000亿美元,1990年的27000亿美元,1995年的48000亿美元,2000年的74000亿美元和2004年的80000亿美元。
       此外,这些机构缺乏监管、透明度差。尤其是封闭式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除了经营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外,还直接为拥有高额净资产的个体(极富个体)管理金融资产。封闭基金与共同基金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它有资格从授权的大投资者一方筹措资金。这些资金借助于复杂的营销策略投入到资本市场中。而且这部分资金基本上脱离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转而隐藏在神秘的面纱下运作。广义的私募股权公司是指能够从富有的投资者中筹措资金并以无记名股权的形式投资,因此这些股票不在大众的股票市场中交易。封闭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都是通过大额借款的形式从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然后以这些资金为基础来执行他们非常规的、具有投机性质的风险投资策略。9000家封闭基金公司目前筹措资产总额高达16000亿美元。一项研究表明,目前私人股权管理下的资产在美国已接近4000000亿美元,在欧洲也接近2000000亿美元。据报道,2001年到2005年期间,北美私人股权扩张的总交易额以每年51%的速度增长。世界几大私募股权公司,例如黑石集团(Blackstone)、德州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或者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其中任意两家控股公司年净收入总额累加起来都超过大部分美国公司的年净收入额。除去债务和股票,这些实体机构的交易额也在迅速增长。1992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外汇日交易额达到820亿美元,与世界商品年出口额38000亿美元或103亿美元的世界商品日交易额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报道,外汇市场的平均日成交量(避免重复计算)从1992年的800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15000亿美元。虽然在2001年跌至12000亿美元,但是在2004年又回升到19000亿美元,并于2007年攀升至32000亿美元。2006年,世界商品出口额达118000亿美元,商业服务贸易额高达270000亿美元。因此,2007年外汇交易市场的日成交额已经超过30000亿美元,接近于2006年商品贸易年交易额的的三分之一。外汇日成交量已接近商品和服务日交易总量的80倍。
       衍生产品的交易更加引人注目。衍生产品是没有实在和独立价值的金融工具;其价值“衍生”于其他资产(可以是金融资产、商品、黄金或其他资产)或与其相关的其他指数。这是一种投资模式,其收益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和指数的变动(方向和规模的变动);这种投资模式也可以保证投资者即使在出现非预期的经济波动时,同样获得收益。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期货(期货合约规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买卖原生资产)或者期权(期权合约赋予持有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段、特定日期买卖原生资产的权利)。其中某些衍生产品是以正式商品、股票交易或者专业交易的形式进行(也叫场内交易)。另外还有的产品采取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私下交易的方式,也称柜台交易。
       国际清算银行估算2007年4月衍生产品的场内交易日成交量总金额高达62000亿美元;2004年为45000亿美元;2001年为22000亿美元;1998年为14000美元。而衍生产品市场的柜台交易在2007年日成交量(以目前的汇率计算)也突破了20000亿美元;2004年、2001年和1998年分别为12000亿、575亿和375亿美元。这样一来,衍生产品交易额每日高达82000亿美元;与外汇市场32000亿美元的成交量累加每日总计114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与世界产品年出口额持平,高达产品和服务日交易量的290倍。以上数据表明,国际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迅速买卖资产的能力或者说运用信贷和收益去购买商品或资产的即时性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当资金流动性良好时,通过“创建”和获取资产来快速赚取高额收益的诱惑就会增加。
       以上论述表明: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大幅提高。这一情况造成了:向新兴市场中投入资金的压力成倍增长,这一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时就已经存在。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疯狂寻找保持资本运作的途径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包括向所谓的欠发达世界的“新兴市场”的投资。■(未完待续)
       注释
       ① 流动资金紧缩是指市场中现金的短缺,从而导致了拖欠付款,债务人无法清偿债权人的债务。
       ② 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季刊》各期。
       ③ 养老基金公司是一种金融机构,此机构用于储备雇员的养老保险金并投资到资本市场,同时负责为当前和未来的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共同基金公司从小投资者手中筹措资金并以他们的名义将资金投资到资本市场。
       ④ 数据来自于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的工作小组2007年提交的报告(第5页)。这个委员会负责为十国集团(G10)的中央银行行长监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
       [房广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明玉: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