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视野]早期乌托邦的理想社会思考
作者:王秀娟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乌托邦”一词出现在16世纪之初,但乌托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时代。其后,随着时代的变化,类似“乌托邦”的描述不断出现,只是内容各有侧重。柏拉图以哲人的眼光为人类构造了第一个理想社会政治模式,成为后世社会制度、政治统治和国家学说的滥觞,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乌托邦。本文在重读《理想国》的基础上,力图评述柏拉图对未来理想社会制度苦心孤诣的乌托邦理性设计。
       一、现实城邦中的四种政体
       柏拉图以较大的篇幅详细考察了当时希腊各城邦国家曾经存在的四种政体,在此基础上为他的“理想国”做出最佳的政体选择。
       第一种政体叫作斯巴达和克里斯政体,或被称为荣誉政体,这是一种介于贵族制和寡头制之间的政体。“由于国家现有的这些智者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单纯而忠诚的人物,他们的品质已经混杂了,而宁可选择较为单纯而勇敢的那种人来统治国家。这是一些不适于和平而更适于战争的人,他们崇尚战略战术,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战争。”①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善恶混杂的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里勇敢起主导作用,因而仅有一个特征最为突出,那就是好胜和爱荣誉。
       第二种政体是寡头政体,这是一种以财产资格为依据的制度,政治权利掌握在富人手里,财产的多少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准。整个国家形成一种尊重钱财、尊重有钱财的人的倾向。“一个国家里尊重了钱财,尊重了有钱财的人,善德与善人便不受尊重了。”②这样的城邦必然分成两个集团,一个是富人的集团,一个是穷人的集团,人们居住在一个城邦里,总是在互相策划阴谋来对付对方。因此这种制度下无法进行战争。因为它的少数统治者要打仗,非武装人民群众不可。但是他们害怕人民甚于害怕敌人。如果不武装人民群众而是亲自作战,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确是孤家寡人,能统辖的人真是少得可怜。此外他们又贪财而吝啬。
       第三种政体是民主政体或被称平民政体。寡头社会里崇拜金钱、铺张浪费、鼓励懒散和放荡的结果往往是不断地使一些世家子弟变为无产的贫民,甚至有的失去了公民资格。于是仇恨产生了,他们同吞并了他们产业的以及其他的富贵者居住在一个城邦里,他们急切地盼望革命。党争结果是,如果贫民得到胜利,把敌党一些人处死,一些人流放国外,那么,其余的公民都有同等的公民权及做官的机会——官职通常由抽签决定。这是民主制度,这种制度下的人民是自己的主人。然而,这种制度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授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的人。不顾一切地过分追求自由、民主的结果是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集权政治的需要。于是僭主政治应运而生。
       第四种政体即僭主政体。极端的自由和平等终于培养出“一个个万恶的有刺的雄蜂”。他们铺张浪费、纵情酒色、放荡不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
       这四种政体各有优劣利弊,但随着社会的分裂和混乱,统治者的无能无知和人的品性堕落,所有这些政治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善的理念,继续发展的结果只能导致人类的毁灭。所以他主张推行混合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君主政体,但包含君主政体的服从原则,并以此作为明智和充满活力的治理原则;它不是民主政体,但包含民主政体的法律原则,并以此作为公民所共同遵循的自由和权利的原则。该政体的基本特征是:各级政权部门的官吏都必须定期更换和通过选举产生。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已经开始思考理想社会的政体选择,并在比较四种政体的利弊优劣以后表达了自己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二、理想国需要哲学王
       民主政体如何得以变成现实?柏拉图以他哲学家的睿智,从他亲身的体验与观察中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某些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无论他们出于志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在正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 ③简言之,哲学家做统治者,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这一主张是与柏拉图对世界的本质、哲学本身的特性、哲学家的特性及职责的看法分不开的。
       柏拉图将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可见世界包括事物本身和事物的影像;可知世界主要是指理念世界和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形式、存在本身。其中“善”的理念是人们认知的最后一个理念,也是理念世界的最高形式,它指导对事物存在本身的认识,而对事物存在本身的认识及对事物背后的理念或形式的认识为“知识”。哲学就是在善的理念指引下,通过辩证法研究和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之学,只有哲学才能引领人们认识到世界的存在本身。柏拉图深信,真正的理想国必定是由理性的智慧所支配的国家,真正的统治者则必定是具有真知灼见的智者。哲学家是真理的追求者和知识的拥有者,他们不热爱权力,但是出于对城邦的责任,在统治者请求的条件下,他们可以出马为新城邦的建立出谋划策,也只有他们才能按照理念本身在人间制造出它的复制品。因此,哲学家应当做统治者全面管理城邦事务,包括对后继者的培养,以此对抗城邦的衰退。哲学家执政实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只有哲学家才可以拯救城邦和人民。
       柏拉图智慧治国的思想有其值得肯定的方面。因为,领袖们的决策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危,因此,必须要求当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迅速而又准确的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理想国里的公民组成
       柏拉图的理想国应该是为全体公民谋利益的真正的正义者城邦。“我们的立法不是为了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它运用说服或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使他们把各自能向集体提供的利益让大家分享。而它在城邦里造就这样的人,其目的就在于让他不致各行其是,把他们团结成为一个不可分的城邦公民集体。”④但由于天赋原因,人的个性、能力、智慧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邦里,各尽所能,彼此依赖。柏拉图把他们分成三个阶层。最低的阶层是财富生产者,具体指农民、工人和商人等,他们为城邦提供物质需要,但同时也必须得到统治者的保护和领导。中间阶层是城邦守卫者,他们为保卫城邦而执行军事任务。最高阶层是统治者,具体指哲学王。他们人数很少,但因为具备最高的知识,服膺绝对的至善,便能够以完美的理性来思考,在理性和理想的启示之下了解经验界的事实,并用以引导他们的政策。三个阶层先天就具备不同的禀赋和使命。
       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越来越发展,分工也是越来越精细。经济领域如此,整个社会领域亦如此。一国之内,各阶级、各阶层如果能基本上达到协调一致,国家也必然富有生气,蓬勃发展。因此,柏拉图的这一观点是具历史眼光的。
       四、理想国里的所有制形式
       柏拉图主张家庭和财产公有制,甚至还惊世骇俗地提出了妇女、儿童共有的思想,从而彻底地在正义国家中取缔了私有制。他认为财产原则上应属于国家,即属于整个统治阶级所有,但是统治阶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在内)的任何个人都不允许拥有私有财产。柏拉图甚至还认为不仅要废除私有制,还要废除家庭以及完全放弃个人的情感。因为个人的家庭情感会妨碍人完全献身于国家,还会造成人们之间的纠纷。男女间的结合也不再是私人的问题,而应作为公共问题由国家包办。柏拉图试图用公有制的大家庭来取代小家庭,每个人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以他人的痛苦为痛苦,大家利益一致,意见相同,从而使城邦和谐稳定。
       柏拉图看到了私有制对于城邦和谐的危害。如果国家官吏拥有私产,不仅会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从事国家管理,也会使他们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公正执行。普通公民拥有私产,也会使他们为谋取私利不择手段。柏拉图关于私有制的思考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其关于婚姻家庭的看法在人性进步了的当今社会,仍然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
       五、理想国的教育
       为了保证理想国的长治久安,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抓好教育应该是统治者的头等大事。推行正确的教育是建立符合善的理念的正义城邦的关键所在。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严格掌握,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他认为,第一,天性是教育的基础,天性不同的人应接受不同的教育。第二,儿童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他主张,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越早越好,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第三,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教育应分阶段进行。第四,特别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其关于教育的许多主张与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虽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柏拉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种种描绘多限于空想,没有也不可能指出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途径,但它 “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暴露出“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想材料。■
       注释
       ①②③④柏拉图:《理想国》,侯雯雯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170、131、90页。
       [王秀娟:淮海工学院]
       (责任编辑 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