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社会]民生:始终是古巴党和政府的要务
作者:王承就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革命胜利后的近50年里,古巴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积极解决就业问题,人民得到了实惠,从而赢得了民心。把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要务,成为古巴战胜困难、奋力前进的秘诀。
       一、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目标
       199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委内瑞拉中央大学演讲时说:“这个国家革命40年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失踪事件……没有无依无靠的老人,没有流浪街头的孩子和失学的儿童。没有任何人被遗弃、被遗忘。”①卡斯特罗所言非虚,古巴在解决民生方面实施了“从襁褓到坟墓”无所不包的社会福利。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得益于古巴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革命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早在1953年,卡斯特罗在敌人法庭上的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中就提出了包括改善人民住房、教育、卫生等在内的革命纲领。并且只要一有可能,就付诸实施。革命胜利后不久,古巴就实行了全民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以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条件。卡斯特罗在1975年古巴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从1967年起,免费政策的实行开始进入高潮,1968至1969年达到顶峰。”②到1986年古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古巴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得到巩固性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加之,美国乘机加紧实行经济封锁,使古巴陷入了1959年革命以来最困难的境地,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下降,1990年增长率为-2.9%,1991年-10.7%,1992年-11.6%,1993年-14.9%,③经济跌入谷底,古巴政府被迫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古巴政府采取了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许多措施渡过了难关,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尽管在“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古巴的经济状况不佳,可古巴领导人多次公开承诺:决不会遗弃一个人,决不让一个人流落街头,无衣无食,没有工作,不会关闭医院和学校,不会提高物价。政府设法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保持了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免费服务和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2003年,社会保障支出(不包括教育和卫生的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11.5%。④2006年,在教育、卫生、文化和艺术事业、科技、体育和社会保障及社会救济方面的投资比2005年实际增长20%,国家预算中70%的经常性开支用于保障居民社会福利。⑤2008年2月24日,新当选的古巴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表示,古巴政府的优先目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表明了政府改善民生的初衷不变。
       二、改善民生的具体做法
       (一)实行全民免费教育,保证人民享有实实在在的受教育权
       2003年9月8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全国2003—2004年度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向全世界自豪地宣告:“在所有国家中,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富国还是穷国,古巴在教育领域中名列第一。”⑥他的话是有充分根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办公室1999年的研究报告表明,古巴的教育质量居拉美之首。
       让人民享有教育权是古巴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目标。革命前的古巴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相当落后,1953年攻打蒙卡达兵营时,十岁以上的人中有23.6%是文盲。六至十四岁的孩子中就学率只有55.6%。全国人口六岁以上的有150万人达不到一年级的水平。七岁、八岁和九岁儿童中,未就学儿童比例分别是52%、43.7%、37.6%。十五至十九岁青年中,只有17%的人受过某种教育。十五岁以上的人受教育水平平均在三年级以下。⑦因此,菲德尔•卡斯特罗把改革旧教育作为革命的目标,强调教育对民族解放和强国富民的意义。在马埃斯特腊山开展游击战时,他就组织战士学习文化,贯彻其教育思想。
       革命胜利后,政府采取措施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制度,形成了独特的全民免费教育模式,创造了古巴教育奇迹。首先,扩大和完善学校教育。1959年9月,古巴政府颁布了《教育改革法》,宣布将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同年12月,开始了第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为彻底清除旧势力对教育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平等问题,政府于1961年颁布了《教育国有化法》,宣布古巴的教育是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是全体古巴人民平等亨有的权利。根据这项法律,政府接管了所有私立学校,将教育同教会分离,对全体国民实行免费教育,从而保证广大工农群众的子女都能上学。1962年2月,政府还颁布了大学改革法,完成了对旧教育的改造。20世纪60年代,古巴着重抓了初等教育的普及。为此,实行了全民义务教育,保证不同种族、性别、家庭出身的人都享有免费受教育的机会;增加教学设施、改建或新建了许多学校;培训了大批教师,初步缓解了师资紧缺问题。1972年,卡斯特罗提出了“教育革命”的号召,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0世纪70年代,政府调整了中等教育布局,兴建了大量农村基础中学,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扩大了职业教育,到70年代末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80年代,古巴开展了“提高教育质量的革命”,建成了全国性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到1987年,古巴教育预算占国家财政总预算的15%;1988年,增至23%。⑧在苏东剧变后的“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古巴经济特别困难,可仍千方百计地保证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没有关闭一所学校;没有取消一个教师岗位,相反,还开设了师范院系,为了使所有想上学的孩子都有学上。”⑨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仍维持80年代的水平,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10%左右。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01年,政府教育经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占政府支出的16.8%;2002年,教育经费为31.21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2004年用于教育的投入约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20%,远远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的6%这一比例。⑩进入本世纪后,古巴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出要普及高等教育,发展计算机教育和电化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等目标。到目前为止,古巴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实现了免费,保证了全体公民受教育权的完全平等。其次,开展扫盲教育,建立成人教育系统。1958年的古巴有100万文盲,100多万半文盲。为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59年4月,古巴教育部成立识字委员会,并组建识字中心与识字班;把扫盲列为1961年“教育年”的重要任务,开展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到1961年12月,全国有7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在此基础上,又开始向成人教育迈进。政府成立了全国工农教育委员会负责领导工农成年教育,教育部成立了成人教育局,各省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一套成人教育组织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先后开展了“六年级战役”与“九年级战役”,并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成人教育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0年6月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称,“古巴的扫盲率令人瞩目,达到96.4%。无业家庭妇女均已达小学六年级水平”,这在拉美地区是罕见的,在全世界也不多见。再次,重视残疾人教育。卡斯特罗曾说,从一开始“革命就把所有人记在心上,绝对不把任何人忘掉,不论是盲人还是聋哑人,都不忘掉”。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残疾儿童实施了特殊的“上门教育”,派流动教师登门授课,并于1985年在全国建立了特殊教育体系。根据《教育》2007年第4期提供的数据,古巴现在有特殊教育学校425所,学生57000人,教师13000人。
       
       在古巴,教育是国家的事,“每一个儿童、青年和成年人,都有权利免费接受科学的公共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还是特殊教育,一切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既保障了人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减轻了人民的生活负担。
       (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保证病有所医
       革命以前,古巴的卫生状况糟糕透顶,住院要政治介绍信,全国医生都集中在首都,首都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2%,医院床位却占全国的61%。革命胜利后,古巴的医疗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了以基层为重点的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做到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医生。
       1.建立起统一的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医疗卫生体系,改变了革命前缺医少药的落后状态。首先,确定了免费医疗的方针。卡斯特罗指出:“所有病人都有免费看病和住院治疗的权利,即使在我国边远地区,这也是现实的,是可以很快实现的”。这一思想被写入宪法,保证了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其次,兴建、改造和扩建了一大批医院。政府把革命前遗留下来的医疗服务机构合并成由国家卫生部领导的统一的医疗卫生体系,并新建了大批医院,尤其是农村医院。再次,兴建医学院和护士学校,培训医护人员。另外,在突发性急性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63年根绝了小儿麻痹症,1968年消灭了疟疾,1971年根绝了白喉,肺结核、破伤风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迅速下降。
       2.建立起三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和家庭医生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健康。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古巴的医疗卫生建设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三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和家庭医生制度。一般市(县)以下的小医院、综合诊所及家庭医生为初级医疗网,各省会和重要城市的中心医院为二级医疗网,首都的全国性医院属三级医疗网。综合诊所设在每个市(县)所辖的卫生区,负责辖区人口的一切卫生事宜,并负有同二级医疗网和三级医疗网协调的任务,一般是约1万人口设立一个综合诊所。综合诊所辖区的社区、街道、乡村设家庭医生,负责约600—800个居民的医疗保健工作,给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个家庭医生有一个诊所,配有1名护士,既是医生的办公区,也是生活区。家庭医生诊所全天候开放,居民发病后首先到家庭医生诊所就诊,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依次转到上级医院。在加强初级网建设的同时,也尽力强化二、三级网的建设,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解决疑难病人、重症病人的就诊。到20世纪80年代末,古巴的三级医疗体系基本定型,能满足全民免费就医的需要。在此后的“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经受住了考验。尽管在困难时期,“这一制度也未改变。每个古巴人一年可免费享受两次全面体检。无论任何人从小病到大病,从挂号到诊治,从手术到住院,一律享受免费待遇。不仅如此,病人在住院期间,一日三餐和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由医院免费提供。此外,住院病人如果需要家属陪住,他们的伙食费等也由公家报销。”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古巴已拥有一个成熟的、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每年用于建设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占到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整个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超过20万人,医生6.6万名,平均每170个居民拥有一名医生,在世界名列前茅;其中,家庭医生3万多人,覆盖面达98%,遍及城乡每个角落。人均寿命77.3岁,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1岁以下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在拉美最低。
       (三)保障就业,并做到劳有所得
       卡斯特罗说:“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都有不受剥削和不遭失业的权利。”可1958年的古巴约有70万人没有工作,占经济自立人口的1/3,其中,45%集中在农村,且存在肤色和性别歧视。革命胜利后,通过发展农业、建筑业、工业和社会服务事业,解决了就业问题,到1975年止,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82300人,年均增长率3.6%,妇女就业人数是1958年的3.3倍,服刑人员也参加劳动,领取相应报酬。对刑满释放人员,劳动保障部门采取“提前介人”的办法,派工作人员在服刑人员出狱前帮助他们联系原居住地附近的单位。对有能力又愿意工作的残疾人,可以安排到普通单位工作或安排到专门开设的工作车间。到20世纪80年代,就业状况继续好转。但受苏东剧变造成的经济下降、部分工厂倒闭的影响,1995年前后,失业率高达8%。为解决好就业问题,一方面,政府实行经济改革,优先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同时,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给因企业关闭、改组而下岗的人发工资,第一个月发全额,随后的11个月发60%,所需经费由国家预算安排,超过1年还找不到工资的转为失业;组织下岗人员技术培训,培养适应新工作的技能;政府组建就业中心,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安置工作,负责给每个下岗职工提供3次再就业机会,对因疾病等原因不能再工作的,转归社会保障体系安排。在东部地区,政府采取的依靠在城市发展大棚农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和依靠发展教育以解决青年就业,取得良好效果,现已在全国推广。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措施的见效,失业率逐渐下降。1997年古巴的失业率为7.1%,2005年不到2%。2006年古巴的失业率为1.9%。
       (四)实行全面社会保障,免除人民后顾之忧
       现行古巴宪法规定:“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保障所有年老、生病和伤残工人的福利。如果工人亡故,政府为其家属提供福利”,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社会保障的目标。古巴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对革命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彻底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革命胜利时,大部分的退职退休基金已被盗用一空。相当一部分工人没有享受退休金的权利。1959年,革命政府不但使所有退职退休人员领到了退职退休金,而且将最低限额提高到每月40比索,并让所有战争受害者都享受养老金待遇。1963年4月,政府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把社会保险纳入法治轨道。1976年宪法,对公民的社会保障作了明确的规定。1979年,政府又颁布了新的社会保障法及其实施规定和补充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保障制度。1984年通过实施的劳动法、1992年重新修订的宪法,都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制度的颁布施行,使古巴建立起了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制度,最大范围地覆盖了工人及其家庭,同时覆盖了那些因为环境或健康状况而向政府求助的人们,还覆盖了那些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群。古巴社会保障法所规定的社会保障内容主要是:
       1.退休金与抚恤金。达到法定退休条件的职工,工龄在25年以内的,其退休工资按年平均工资的50%计算;超过25年的,每超过1年再增加1%(特殊工种增加1.5%)。职工因年迈或因病死亡,其符合条件的家属可领取抚恤金,金额根据可领取抚恤金的家属的人数及死者生前领取的退休工资、工资的多少而定。
       2.妇女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受雇于私人还是在国营部门工作的劳动妇女,都享有各种社会保障,其中含:带薪产假、产妇住院生产期间和初生婴儿所需服务和用品一律免费。
       3.患病、工伤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一般患病、受伤者,可拿本人平均日工资的60%的补贴,患职业病或因工受伤者,可拿本人平均日工资的80%的补贴。完全残废、不能工作的职工,工龄不到15年的,每年领取相当于本人平均工资40%的残疾金,工龄超过25年的,领取50%。工龄超过15年不足25年的,每超过1年,其残疾金在40%基础上增加相当于本人年均工资的1%。工龄超过25年的,每超过1年,其残疾金在50%基础上增加本人年均工资的1%。半残疾、只能从事轻微劳动或半天劳动的职工,可根据工龄长短,领取本人原工资与现工资差额部分30—60%的补贴。
       
       4.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古巴对低收入的职工及其家庭提供经济上的保障。此外,古巴还对那些正在学习的工人以及将要服兵役而又是家庭惟一或重要支柱的青年工人提供一定的补贴。
       古巴社会保障基金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雇主缴工人工资总额的14%,其中12%用于长期社会保障,2%留作短期社会保障;二是基金收支的差额由中央政府预算填补。绝大多数工人无需为社会保障缴费。农业合作企业内的工人需要缴纳其销售额的5%,渔业工人需缴纳工资总额的5%,画家和雕刻家缴纳工资的12%。
       古巴在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同时,努力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1959年革命胜利初期的《城市改造法》和1985年的新住房法的实施,使90%的古巴城市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住房。需要租房的人,房租也很低。卡斯特罗1996年在纪念扫盲运动3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即使是在特殊的时期,也努力建设低消费住房,我们在没有燃料生产水泥的时候仍然修建了几万套。2006年又完成了11万套房的建设,继续关注人民的住房,做到住有所居。
       三、结束语
       古巴革命胜利40多年来,美国一直通过经济封锁、武装颠覆和意识形态渗透破坏古巴革命,使古巴无法全力以赴搞经济建设。苏东剧变,使古巴的经济社会发展倒退了许多年,美国又乘机施压,使古巴形势更加严峻。但这一切并没有压垮古巴共产党,也没有让古巴人背弃共产党,放弃社会主义,反而更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古巴党和政府在革命胜利后的40多年中坚持不懈地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建立了一套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福利体系。■
       注释
       ①⑨ 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7、61—62、231页。
       ②⑦ 菲德尔.卡斯特罗:《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第一、二、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中心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9、97—98、133、113、134、133、125—126、121—122页。
       ③④⑤ 毛相麟:《古巴社会主义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77—278、297、170、216页。
       ⑤ 李慎明:《2006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59、551页。
       ⑧ 陈久长:《卡斯特罗与古巴——出使岛国见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175、175、187页。
       ⑩ 《古巴:拉美乃至世界一流的义务教育》,《教育》,2007年第4期,第59页。
       ⑥ 曲果:《古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中国医药报》,2002年1月8日。
        管彦忠:《2006年古巴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改善》,人民网-国际频道,2007年02月04日。
       ⑧ 徐世澄:《古巴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拉丁美洲研究》,1995年第5期。
        劳动保障部考察团:《古巴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第5期。
       [王承就:广西大学党委宣传部、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