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前沿]世界性的城市贫民窟现象与21世纪战争
作者:张晓歌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7年10月5日http://www.zmag.org网站刊登了让•沃仁题为《城市贫民窟:21世纪的战争》的文章,通过介绍迈克•戴维斯《贫民窟星球》一书的主要观点,分析了21世纪资本主义面临的一个巨大危机:日益加重的世界性城市贫民窟现象,并认为这将导致21世纪的战争主要针对贫民窟居民,现在的所谓“反恐战争”就是这种战争的端倪。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950年,全世界仅有8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百万。如今,人口过百万的城市有400个;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至少有550座城市拥有过百万的人口。自1950年以来,城市吸纳了全球爆炸性人口增长的三分之二。目前,全世界城市人口每周增加一百万(包括新生儿和移民),而且将来,世界新增人口几乎都集中在城市,预计2050年时达到100亿高峰。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新人口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这些发展中国家在下一个20年人口总数将会翻一番。
       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在创造了技术高度发达、看似先进的“文明”的同时,又制造着迈克•戴维斯在他的《贫民窟星球》一书中所描述的各种灾难呢?
       现代人类的崛起可以追溯到距今20—25万年以前,对于漫长地质时期来说,这个阶段只是短暂一瞬。有人推测,大约4万年以前,人类出现在非洲平原,随后统治了整个世界,而其他的原始人种也随之灭绝。早期现代人小规模群居,以野生动植物为食(即狩猎、采摘)。随着居住地域的扩展,食物来源的增加,那时人口的增长平稳、缓慢。
       直到有了畜牧业和农业,世界人口才显著增加。依靠农业,人类有了较稳定的生活,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形成了人类社区,以后便发展成为城市。这一转型发生在8000—10000年前,当时世界人口约为500万。
       公元伊始,人类人口增长到了约2—3亿。1800年前后,世界总人口达到了10个亿,而其中的一半人口数是在1700—1800年增加的。
       随着人口增长的加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煤。煤是化石燃料,截至当时,已使用了四、五千年(自铜器时代起使用),先是主要用于取暖加热,后来还用于照明。在大规模砍伐森林,燃料资源减少之后,煤就变得日趋重要。
       14世纪时,采矿业开始迅速发展。那时的采矿业大多在英国。开凿的矿井到达一定深度后,便会涌入地下水。为解决这一问题,到了17世纪末,就有了用来带动水泵的蒸汽机。整个18世纪期间,蒸汽机不断完善,其间,1775年前后,伴随着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井离乡
       迈克•戴维斯在《贫民窟星球》中说:“都市隔离并不是一个静止状态,而是连年不断的社会灾难。灾难中,国家政权不断地干预,美其名曰,为了‘进步’、‘美化’,甚至是为了所谓‘穷人的社会公平’,而让地主、外商、上等人及中产阶级等等,借机占有了大量土地。现代人口迁移规模之大令人惊叹:每年,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贫困人口(合法居民或棚户居民)被迫离开他们在第三世界的家园。结果,产生了无家可归的城市贫民。”
       这些城市贫民使人想起了旧时英格兰乡村。12世纪时,英格兰开始的“圈地运动”迫使原共同拥有的农村土地私有化,到19世纪时基本完成。受环境所迫,小农场主、佃农逐步放弃土地,转移到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他们先是在小作坊做苦工,后来工厂增多,就到那里当工人。
       狄更斯小说中描述的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的贫民区,其实在维多利亚时代之前就早已存在。但是,稍后的中世纪“农业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使城市贫民现象更为严峻。
       英国“农业革命”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也导致了同样后果。英国的农业机械化始于煤和蒸汽机,1895年首口产油井的诞生、19世纪末内燃机的发明极大地推进了城市人口贫民化的进程。农业机械化产生了看似相反的两种结果:其一是农民在农村失去土地、失去生存基础,其二是人口急剧增加。
       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迫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力。如前所述,英国城市贫民区在维多利亚时期以前很早就存在,但是直到内燃机的发明、电的应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人力生产,这一系列因素使生产力极大提高之后,城市人口贫困问题才变得严重起来。
       农业产业化促使人口大幅度增长。仅1800—1900年的一百年间,人口就增加了65%。20世纪人类更是经历了人口爆炸性增长,在这一百年期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16亿激增至60个亿,这其中,20世纪的下半个世纪,人口增加了35个亿!这期间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和天然气。
       工业资本主义试图通过全面机械化来提高财富积累速度。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人口剧增的同时,社会不再需要如此大量的人力。这便是《贫民窟星球》深入细致地研究并栩栩如生展现的当今世界。
       《贫民窟星球》的作者戴维斯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及活动家,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历史教授。在出版了研究美国工人阶级史的著作——《美国梦的先锋》之后,又相继出版了倍受争议、描写都市精英的畅销书《石英城市》,以及《恐惧和魔幻都市化的生态》。戴维斯被许多人喻为研究洛杉矶社会及历史的先锋学者。
       2002年出版的《无生命城市》拓宽了关于都市生活及其未来(如果城市还有未来的话)的研究。该书封面写道:“本书写于燃烧着的城市的火光下——1945年于柏林,1992年于洛杉矶,2001年于纽约。作者戴维斯探讨了面临诸多问题的都市的未来,这些问题包括: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暖、失控的资本主义。贯穿于他书中的主题以及他反传统的观点,也许会在将来的都市里不幸变成现实。”
       生态和贫民区
       贫民区总是地处环境恶劣的地方。比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市的贫民区毫无例外地都是在不稳定的白云石土质的危险地带,那里的地质由于几代人的开采已被严重破坏。该地区至少有一半有色人种居住在被有毒废弃物污染、地面长期下沉的地区。同样,处于巴西的第三大城市——贝洛奥里藏特,以及巴西其他城市周边山坡上的穷人区,其地面下的红土层已经严重风化,极有可能发生灾难性的滑坡。
       加拉加斯(委内瑞拉首都),2005年的人口是520万。这里倒是为土壤地质学家们提供了绝好的研究素材:容纳了几乎三分之二城市人口的贫民区坐落在风雨飘摇的山坡上,坐落在环绕地震活跃带的加拉加斯峡谷周围。起初,还有植被可以固定风化松动的土壤,但后来由于大量修建房屋,这些植被遭到了破坏。
       缺乏管理和规划的新增城区随处可见,有时,发展速度高达10倍,甚至更高。这就潜伏了城市环境的自然隐患。比如,1988年8月的暴风雨和尼罗河洪水致使苏丹首都喀土穆的80万穷人无家可归,其实那年的最高水位线比1946年洪灾时要低,但损失却是1946年的10倍,其主要原因是猛增的贫民区没有排洪设施。
       2001年,戴维斯回归历史,从而进一步将政治经济、人类及自然生态联系起来做全面的、更深入的研究。他相继出版了《维多利亚晚期的灾难》,《厄尔尼诺饥荒》和《第三世界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研究著作。这些著作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气候变化,自由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维多利亚后期殖民统治对印度的影响。
       戴维斯总结道:19世纪下半叶的三次大面积自然灾害,虽然由干旱引发,但也未必一定导致饥荒,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分配(或缺乏合理分配)问题,以及由于受灾情况下还被迫向英国出口粮食而造成的高粮价。在殖民地历史上,统治者曾多次囤积粮食。因为自由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利润。
       
       在我看来,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的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而《贫民窟星球》一书中那些无情的、深刻的分析也基于此。该书所搜集的资料数据之多、之广令人叹服,其作者就问题所展开的讨论又是如此深入、细致、全面。在此,我仅就书中的内容做一归纳。
       如前所述,新资本主义时期的技术进步继续保持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并且不断地将世界的所有地区和人口边缘化。或许可以认为,对于这一时期的资本家而言,相当多的地区已不再是商品的生产者及(或者)是消费者,这些广大的地区只不过是他们掠夺资源的目标。
       由于温饱型农业已基本被产业农业所取代,迫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周边,由此形成了大量的简陋贫民居住区。这种情况看似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才有,但是目前,发展中的第三世界也正在感觉到同样的后果。而且,这一问题正在“第一世界”卷土重来。
       戴维斯的伟大成就在于将各种观点(包括联合国2003年《城市贫民问题》的报告中的观点)与当前全球整体形势联系起来,分析失控的新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发展最快的城市贫民区集中在世界南部,如孟买(印度)、墨西哥城和达卡(孟加拉国首都),这些地区各有贫困人口超过1000万,其次是另外七、八个城市,包括拉各斯(尼日利亚最大的港口),开罗、圣保罗(巴西)、上海等地,贫困人口分别达到或超过700万。目前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数是1.9亿,印度是1.6亿。
       “结构调整计划”下的各国经济
       戴维斯在书中揭示了在短短的最近30年左右,伴随贫民区的泛滥,大量滋生出来的各种各样严峻的城市问题。人们曾经认为,20世纪下半叶,南半球的发展会重复北半球的工业化模式。然而,战后经济繁荣却未能持续,也不会持续。1975年前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始了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计划”。
       该项调整计划针对南部国家实施,不久便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影响。小土地拥有者和农场工人被迫转移到城里。为了照顾当地贵族的利益,这些穷人并没有拿到补贴,也没有享受到国家其他扶持政策。调整计划的部分内容是针对国有企业的,而这些企业大多已经私有化。
       可是城市并不需要这些未受过教育的,并且有的甚至还是文盲的农村移民。这些农村外来人口被边缘化,需要时被肆意盘剥,不需要时又随时被抛弃。迫于生计,多数流入非正规的小规模经济,他们或沿街贩卖或行乞,或做零工或偷窃,形成真正的“人类剥削的活博物馆”。
       贫民区地处城市边缘,有的建在山坡,有的处在洪水区。虽然许多大型贫民区在某些方面是有管理的(比如有居住许可证或所有权),但几乎所有的贫民区内都没有给水、排水、供电等公用服务设施。当地价上涨,这些人就会被清理到更加偏僻的地方,其基本生活条件也就更加难以保障。戴维斯在书中以详尽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幕幕悲剧的根源。
       正如戴维斯在一开始所指出的那样,新世纪之初,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世界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的情况。人类只是在最近几百年间由于人口的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只是在最后这50年)才被迫放弃自己田园,而此前的温饱型农业延续了好几千年。如此下去,贫民区还会继续滋生泛滥并最终导致混乱,暴力和饥荒。
       戴维斯在书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他对平民运动潜力的思考,并告诉读者他将继续研究贫民窟居民反抗的历史和未来。除此之外,关于战争可能引发的后果,戴维斯在以下两方面同意高级军事家们的观点。一是,21世纪的战争将肯定是与城市贫困人口的冲突。而这些人是弱势群体,在战乱冲突中完全处于劣势,所以这种冲突是“不对等的战争”(请想一想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伊拉克的拉马迪);二是,21世纪的战争中,政府往往会使用“奥威尔式”镇压方式(即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肆意混淆事实,谣言惑众)来对付被他们称为“混乱之神”的贫民。戴维斯认为布什的“反恐战争”及所谓“邪恶势力”之说便是这种“奥威尔式”伎俩的代表。
       后记
       依我个人看来(当然,存有争议),如果不对北半球发达国家以及正在崛起的东方巨人,中国和印度,及东南亚的经济模式进行根本性的重建,世界人口就将会愈来愈难以控制。全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量即将到达极限,工业化国家要满足他们自己国家人口的粮食需求,都将感到吃力,显然就更无法顾及众多的外来贫困人口。因此,大面积饥荒可能会由南半球的乡村蔓延到各个城市。
       我认为,人类正处在文明进程的十字路口,有可能掉入野蛮的深渊。我热切期盼着戴维斯在他即将出版的著作中对这种可能性做出科学的分析。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可能,并制订必要的计划以避免工业社会土崩瓦解的悲剧。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导致大范围人口灭绝的灾难。事实上,这种悲剧已经开始发生——目前在非洲,这样的野蛮灾难就正在开始:正以内战,饥饿,干旱,疾病等凡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任何灾难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了!■
       [张晓歌: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丁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