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术动态]“第二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孙乐强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7年10月23—24日,“第二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普渡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格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就当代欧洲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效应、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的讨论。
       如何看待当代欧洲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与会学者首先关注的问题。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在大会主题发言中立场鲜明地指出,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用以观察历史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仍然是正确的,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方法论意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道格拉斯•凯尔纳教授认为,苏联的解体决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灭亡,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现时代激进的政治学,仍然为分析、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平台和理论资源。应当说,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欧洲资本主义关系而言,与会学者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首先,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从特定的生产方式入手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解资本主义的经典范式已经在历史上证明了自身的科学性,在整个资本主义理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三,尽管当代欧洲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最科学的武器。
       与会学者还深入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效应。苏州大学杨思基教授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全球化,并立足于经济关系考察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影响。内格里、威廉•罗宾逊等学者则以全球化为基础,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资本主义体系,因而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所存在的地缘政治冲突已经终结了,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不再需要国家体系了。针对这一观点,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阿列克斯•柯林尼科斯教授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出发,指出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本身,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就必然会驱使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产生分歧,带来一种新的地缘政治学;同样,资本主义并不是不再需要国家体系了,相反,而是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体系,以此来保护自身的利益。美国罗格斯大学斯蒂芬•埃里克•布伦纳教授则在当代资本主义语境中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他认为,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和民主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它仍然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这样一种国家“民主”是不可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
       从“资本全球化”来界定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必然会内在地延伸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既然资本的本性是贪婪地吮吸剩余价值,因而,如何能够保证社会正义就是与会学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上海复旦大学汪行福教授从美国学者南希•弗雷泽的社会批判理论中获得了启发。他通过对弗雷泽的社会正义理论三个层面(规范的哲学层面、社会理论层面、实践政治层面)的分析,认为弗雷泽的分配和承认的二价社会正义理论,为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正义问题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模型。中山大学王晓升教授通过对罗尔斯的道德正义与哈贝马斯的政治正义的对比性研究,肯定了哈贝马斯的政治正义理论的实践价值。
       与会学者还细致地讨论了东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武汉大学何萍教授认为,东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本质性差异。第一,东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性;第二,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描述的是一幅自然本体论与科学分析方法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描述了一幅实践本体论与总体性辩证法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第三,东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职能,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更多地强调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政治职能。何萍教授的发言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柯林尼科斯教授指出,东方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集中研究本体论,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斯蒂芬•布伦纳教授则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市民社会的政治功能,而东方马克思主义强调市民社会的经济职能,这种区分是不符合事实的。美国普渡大学凯文•安德森教授对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标准提出了质疑。他在大会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东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如此明显的,它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列宁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研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卢卡奇、科尔施、列斐弗尔、阿尔都塞、杜娜耶夫斯卡娅等学者,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启、创立及其发展铺平了道路。
       如何看待东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欧洲文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也是与会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韦定广教授细致分析了列宁研究西欧主要国家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基本方法,肯定了列宁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则着重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双重逻辑:一是批判传统科学理论的对象;二是批判其研究方法,并科学评价了他的科技伦理观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江苏省委党校刘力永博士则评价了普兰查斯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得与失。
       当代国外左翼激进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得与失,也是与会学者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在向大会提交的论文《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中指出,米歇尔•阿格里塔虽然清晰地阐释了货币的社会历史意义,但是他却混淆了马克思所说的“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以致“偏离”了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南开大学夏莹博士则集中探讨了齐泽克的思想。她认为,齐泽克通过反描述主义和辩证法的否定性方法,对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命题进行了拉康化的解读,将黑格尔的主体概念解读为一个拉康意义上的空无,彻底屏弃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使之沦为一种保守主义的理论。
       [孙乐强:南京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 希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