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者:佚名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伊拉克与美国大选
2008年11月4日美国将进行新一任总统、新一届众议院以及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的选举。搅局的关键问题是伊拉克战争。人人皆知它的存在。人人皆知它是决定大选结果的首要因素。但却没人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才能赢得大选。
大多数政客关注的首先是本人(再次)当选,其次是本党赢得多数席位,而再次才是意识形态问题。只有少数人把意识形态问题放在首位。主要的总统候选人和大多数竞选国会席位的人都在盘算如何给自己定位,以便尽量少失去那些通常会投自己票的人,同时尽量多吸引“中间派”选民。有分析人士认为,决策不易作出,而这一点在当前的所有博弈中都体现出来。
让我们从潜在的总统候选人谈起。人们通常相信,伊拉克战争使选票转向了民主党候选人,无论该候选人是谁。这一点似乎被不断进行的民意测验所证实。但是,一个潜在的候选人由此得出什么结论?主要的共和党候选人似乎都在作出结论:为了避免失去他们最后一部分可靠选民即所谓基础选民,他们无法不充当鹰派。但他们似乎还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自己应该与布什拉开一定距离,事实上他们责怪布什不是由于其立场错误,而是由于其实施不力。他们显然希望,主要的民主党候选人会做些或说些什么,能让他们以“不爱国”为由加以猛攻,从而赢回那些“中间派”选民。他们可能还期待出现某种戏剧性事件,以便重新点燃公众对“敌人”的愤怒之火,从而把疏远的共和党人和无党派人士重新赢回共和党阵营中。正如参议员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他本人就是一个疏远的共和党人——所说:“共和党已经依靠恐惧和恐怖主义赢得了两次大选,他们还要故伎重演。”
很清楚,民主党主要候选人所做的分析大致一样。他们想在战争问题上表现为温和的鸽派,以便讨好他们的基础选民,但不要过分到沾上某种“背叛”污点的程度,以免失去疏远的共和党人和无党派人士。他们小心翼翼,希望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获胜。无论如何,在国会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对他们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毫无意义,因为他们并不实际拥有通过任何决议的票数。他们在参议院不拥有仅对其提案进行正式表决所需的60票,他们更没有推翻某项总统否决所需的67票。在民主党候选人最近一次辩论中,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表示要在2013年完全撤出所有军队。显然,这种小心谨慎越来越激怒他们那些更加好斗的基础选民。然而,迄今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更激进选民中的强烈反战情绪会使他们不再投票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真正的问题是国会选举。早在2006年,民主党战略家们就产生了深刻分化,一部分人认定,民主党人表现越“温和”,他们越有可能赢得地方选举,而另一部分人则恰恰相反,认为只有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大胆的候选人才能聚拢选民。2006年的实际结果似乎表明,其中没有一个观点在所有选区都正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辩论将继续下去。
在两党(或即使多党)大选中,重要的技巧问题并非是越“走中间路线”或越“激进”就越有效。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定义“中间派”。美国在最近25年里,共和党人把“中间派”的定义朝右的方向越推越远。到2006年,曲线摆回来一点。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从现在到2008年大选期间,美国所定义的“中间”是否继续朝左的方向移动。这正是公共宣传辩论发挥关键作用的所在,也是发生“意外”政治事件的所在。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在交手宣传战中切尼对阵MoveOn(MoveOn是“往前走”的意思。1998年出现弹劾克林顿呼声的时候,一些人发起网络签名,呼吁中止这种行为,关键用词就是“我们应当MoveOn[即‘往前走’]”。结果有两万多人签名。他们由此认识到网络的政治影响,便注册了MoveOn.org,后来成了网络反布什的主要站点。——译者注)
假如MoveOn占了上风,即使是稍占上风,无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中提出多么“中间”的路线都不会有多大关系。选举的结果将大致决定选后的政治立场。但是,假如切尼在宣传中占了上风,这有可能不会妨碍一个民主党人成为总统,但将使这位总统从伊拉克迅速撤军变得非常困难。▲
(2007年10月1日美国http://fbc.binghamton. edu/commentr.htm网站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文,路爱国译)
日本、美国和世界经济
有时,令人吃惊而又很能说明问题的新闻被埋在了新闻媒体的最后几页中。10月3日,《纽约时报》的商业栏目登出了一个关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小表格。表格上列有10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各国名下都有两个数字,一是以每秒兆数表示的宽带联网平均速度,二是每月服务费(每秒/兆)的价格。速度最快和最便宜的国家是日本(61.0和0.27美元),紧随其后的是韩国(45.6和0.45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表上美国与日本的相对位置。美国的速度是4.8,比日本慢14倍,而价格是3.33美元,比日本贵12倍。法国的情况也很有趣,这个如此经常地遭到美国奚落称其经济落后的国家,尽管达不到日本的水平,却比美国的速度快3倍多(17.6),而价格便宜一半(1.64美元)。
这个巨大差距可以用日美企业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加以解释。为了使日本成为《纽约时报》所说的“宽带天堂”,日本企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对客户大打折扣。他们依据的理论是:不考虑短期利润而投巨资于长期项目上终将得到回报。这个哲学曾经使日本建立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两条铁路线之一即新干线。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惟一竞争对手是法国的高速列车TGV。而美国,正如人所共知的,有个非常恶劣的铁路系统叫做Amtrak,几乎没什么人使用,还总是亏损。
日美之间有两个最大的不同,一是美国的公司主管处于需要对任何有可能减少本年度盈利的资本支出进行辩解的巨大压力之下,二是美国政府不愿意向公司提供财政刺激以便帮它们为长期投资融资。
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都很清楚。今日美国公司受投机风潮主宰,管理高层交替频繁,并购时时发生。对公司行政主管而言,惟一要紧的是当年的底线,因为从下一年(还不要说下一个10年)的底线中获益的时候他可能已经不在位了。美国政府则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花在军事投资和给巨富们减税上,没有任何剩余进行长期资本主义投资。日本人相反,根据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网络战略部总经理小川和彦(Kazuhiko Ogawa)的说法,他们向“百年一遇”的项目投资。
美国股票市场的泡沫有可能会再持续一小段时间。但10年之内,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可能会尴尬地远远落在日本(和韩国,以及甚至法国)后面,而人们一直在说,信息技术是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的关键部门之一。
这正是霸权衰落产生的机制。主导国家把力量集中在短期问题上,过度投资于毫无成效的军事支出。投机取代创新成了利润来源。而不知不觉之中,另外的国家(本案中是日本,但并非日本一国)加速前进,控制了未来的技术。这正是美国当年——如此久远啦——作为一个上升的经济大国所做的。
要扭转——即使部分扭转——这种状况的惟一出路是美国文化出现一个大的转化。乔治•W.布什连想想都办不到。希拉里•克林顿或巴拉克•奥巴马有意在这个方向上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吗?天晓得。▲
(2007年10月15日美国http://fbc.binghamton. edu/commentr.htm网站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文,路爱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