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界政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设和谐新加坡的基本方略探析
作者:陈元中 贾丽敏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新兴国家中政治最清廉稳定、经济最繁荣进步、社会最和谐安定的国家。”①这幅美丽图景是人民行动党贯彻和谐社会理念,实施和谐执政方略的成功之作。一个只有640平方公里面积,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袖珍”小国能在国家成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举世瞩目的发展与和谐成就,值得研究和借鉴。
       一、确立引导和谐的执政理念
       人民行动党执政伊始就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社会结构复杂脆弱,人们价值观念差异大,社会矛盾突出。要“领导人民摈弃他们本身的种族、语言和宗教成见,朝向一个更容忍、更合理和更有结合力的社会迈进”②,必须坚持和谐的执政理念,从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着手对国民进行塑造。
       1.弘扬“八德”和“五伦”的思想道德。创新儒家道德精神引导社会和谐发展。人民行动党十分重视对儒家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创新。李光耀认为“儒教并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套实际和理性的原则,目的是维护世俗人生的秩序和发展。”③他把儒家思想的核心归结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即“八德”,并把它作为新加坡国民的行为准则和新加坡政府的“治国之纲”。这种对儒家思想加以现代转换的“八德”,体现了现代价值。如:忠,不是忠于君王,而是忠于国家和社会,热爱新加坡。这有利于培植移民社会所缺乏的社会认同,增强民众的奉献精神,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源。孝,不再是“愚孝”,而是一种体现文明的尊亲、孝敬。以此培养新加坡人的家庭观念,维护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关系,维护亚洲价值观。仁,即仁爱,即发扬宽以待人,同情友善的儒家传统精神。藉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爱幼,各民族和宗教相互尊重与团结的和谐局面。礼,为形式和诚意的礼,强调形式与诚意的一致。“礼”的弘扬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义,为人与人、民众与政府、种族之间的诚信和正义。“义”的品质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了正确的“义利观”价值基础。廉,是行动党的政治作风和执政原则。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的高效廉洁,加强了执政的合法性,推进了新加坡经济、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耻,作为一种分辨善恶的道德标准,对于加强社会惩恶扬善的风气,促进个人的人格修养和提高政府的清廉度,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推行“五伦”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人民行动党高度重视家庭伦理建设对社会和谐发展所起的基石作用。五伦即:父子有爱、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它们构成了儒家伦理体系。为了维护长幼有序、相亲相爱的家庭秩序,人民行动党政府采取了与西方大相径庭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立法来保障和谐的家庭秩序。从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每年都要举办全国范围的敬老周,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养成敬老尊长的社会风气。同时,人民行动党褒扬三世同堂,认为“这是一个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把家庭单位连成一体的伦理关系和结合力的问题。”④
       2.培育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确立全民共识的价值观念。人民行动党“深明和谐社会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鼓励各族群发展本身文化,保留亚洲人的价值观之余,也强调适用于各族的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⑤国会1991年通过了经全民讨论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⑥的共同价值观,被各教派和种族所认同,由此提升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
       加强国民价值观教育,营造和谐文化环境。人民行动党围绕道德建设、价值重塑,以儒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为核心,以弘扬和捍卫亚洲价值观、抵制西化而促进社会长期和谐为目的,大力加强国民价值观教育与文化建设。政府注重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熏陶,从小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和国家归属感。学校每天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宣誓内容是: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我们宣誓: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为了实现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政府每年围绕道德和文化建设开展的全国性活动约20多个,如敬老周、礼貌月、睦邻周、忠诚周、华族文化月、马来族文化月、印度文化月等。同时,政府对各种媒体活动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大众传媒加强学校所灌输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态度的宣扬。⑦媒体积极配合政府的道德和文化建设而进行大量正面、积极、持久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宣传,对新加坡国民价值观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构建主导和谐的政治体系
       李光耀指出:“必须建立架构和机制,让每个公民有平等的机会受教育、能够找到工作或经商,或者从事一种行业或专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并且得到应有的报酬。”⑧新加坡社会呈现高度和谐状态,源于人民行动党政权的主导。
       1.建设引导社会和谐的清廉政党。没有清廉的执政党就没有和谐的新加坡。“新加坡的生存,全赖政府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廉洁和高效。”⑨“廉洁的政治环境,是我国最宝贵的资产。在这样的环境里,掌握政府、主要机关和大学的人,都是一群廉洁、可靠、能干,并且致力为国人创造一个更美好前途的人。”⑩基于廉洁对于国家健康运转、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民行动党加强反贪倡廉工程:狠抓清廉反贪教育,形成荣廉耻贪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和监查,对公务员的贪污腐化做到防微杜渐;加大立法力度、严惩腐败现象,以起到杀一儆百的社会效应;实行“高薪养廉”的策略,提高了公务员的廉洁度和工作效率,提升了行动党的威望。正像李光耀所提倡的,“只有维护行政的廉洁,我们的经济才能够起这样的作用——使新加坡人看到勤劳工作和报酬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人们——外国人和新加坡人——才会在新加坡投资;而且,也只有这样,新加坡人才会通过更好的教育和进一步的训练,去改善自己和子女的生活,而不是希望通过“有权有势”的亲朋戚友或贿赂有适当地位的“熟人”去求取横财。官员的廉洁和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成为社会平等、有序、和谐的保证。
       2.打造建设和谐社会的“好政府”。“好政府”是人民行动党的政府管理理念,更是新加坡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好政府”就是“‘好领袖’当政的‘好人政府’与‘精英政治’”。政府成员必须具备“君子之德、强人之刚”。李光耀要求:“文官、警察和军队中的杰出人物、法定委员会主席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一起构成密切与协调的核心部分。为此,行动党十分重视广揽人才,既不局限于执政党内选拔,也不消极等待党外人士加盟,而是主动邀请游说合适人选从政,并严把人才的录用关,以保证杰出人才领导和管理国家。在加强政府官员素质建设的基础上,行动党明确了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责任,这就是要确保经济成长和全体人民都享有良好安定的生活,使新加坡朝向一个更公平和更平等的社会迈进,使每一个人照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取得一份公平和应有的酬劳。杰出的领袖和大批精英加之高度制度化管理,使行动党政府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还在政治和教育、住房、劳资关系及社会凝聚力等社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人民行动党政府以其廉洁高效的“好政府”形象,成为领导新加坡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3.依靠支撑社会和谐的合作社团。新加坡各种社会团体主要致力于劳资关系、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一系列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人民行动党本着合作的原则加强政府与社会团体的联系,借助各类社会团体推行和贯彻政府的决策和方针,同时拓宽与民众沟通的渠道推进社会和谐。如全国职工总会就致力于建立劳、资、政的和谐关系,引导工人效忠国家,为新加坡的发展而奋斗。总会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执政党与社团的合作密切了利益团体与政府的关系,化解了各种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4.构建威权与民主结合的和谐政治。威权与民主结合是新加坡政治和谐的重要特征。新加坡在政体架构上采用了英式的议会民主,而在民主框架下,威权政治始终主导着执政过程。新加坡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人民行动党面临着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与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严峻现实。针对这些国情,人民行动党相信“与民主政权相比,威权主义政权在推动经济改革方面更为成功。”李光耀说:“我常常被指责干预公民的私人生活,然而,如果我不干预,我们今天将不会在这里……我们将不会取得经济进步……我们决定什么是对的,至于人们怎么想,那是另外的问题。”只有威权政治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政治、经济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控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种族和谐与政治稳定。正是行动党构建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主体制框架下的威权政治模式,为新加坡社会和谐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三、建立保障和谐的经济机制
       人民行动党始终把经济发展与繁荣作为执政的中心任务。李光耀说:“如果有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凌驾一切的问题,那就是经济上创造充分发展的问题。”新加坡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开放式的经济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经济机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通过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和机制保障。
       1.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合理部署产业结构。人民行动党政府始终把握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加快经济协调发展。新加坡的经济政策经过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从最初的转口贸易到进口替代再到出口主导的工业化过程。这一战略调整符合新加坡发展初期的国情,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有力地引导了新加坡经济的起步和腾飞。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发达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大趋势,人民行动党政府进行了第二次产业战略调整,成功地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换,避免了因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各种资源而丧失竞争力的问题,及时跟上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80年代中期至今,在原有产业结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海外投资,由此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威胁,使其经济更具开放性和竞争力。科学的经济政策和合理的经济结构,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实行积极的税收、金融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人民行动党政府推行积极的税收政策,如废除对存款利息的40%的预扣税,对创办高科技新兴工业实施免征5年所得税,将贷款利息与岸外收入税减至10%,降低个人所得税等。这些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新加坡海外经济发展,有利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和调控国民收入差距。利用税收这个有力杠杆,有效地调整了新加坡经济结构,推动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和货币政策,从行政干预的金融、货币政策到推进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有效刺激了金融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抑制了通货膨胀,保证了社会稳定。
       3.推行中央公积金政策,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中央公积金政策是新加坡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一项促进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府对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一方面,中央公积金使新加坡国民储蓄率大幅度提高,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资金,它汇集民间财力为政府所用,既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金,又避免了滥发货币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中央公积金的制度体系涵盖养老、医疗、工作、住房、教育、家庭保障等多方面内容,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凡因违反法律被开除者,其积蓄的公积金一律充公,犯罪的“高成本”有效地降低了犯罪率。中央公积金政策为社会保障创造了政策环境,对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实施居者有其屋,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人民行动党高度重视协调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效率关系。认为“如果从工作和进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益,没有公平地让全体人民分享,我们就不会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合作和参与。”李光耀指出:“企业关心的是利润,政府关心的是社会公平和平等。只重视利润,社会会失去平衡,导致金钱至上,并渗透到政治领域,使整个社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只重视公平,必然会产生平均主义,社会将走向贫困。两者结合,才是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为了促进公平,行动党政府从1968年开始实施“居者有其屋”政策,仅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就改变了建国初许多人无家可归的局面,成为世界上居者有其屋比率最高的国家。政府物美价廉的组屋政策向中低收入者倾斜,明确规定每户只能购买一套政府组屋,月收入超过6000新元的不准购买组屋,只能购买私营企业建造的商品公寓;同时对购买三房式以下组屋,政府低于半价出售,四房式组屋降价15%出售,从而减轻了一般公民购买组屋的压力。“居者有其屋”政策得到了新加坡民众尤其是中下阶层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体现了社会公平,使新加坡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和谐共生。
       四、加强支撑和谐的社会基础
       宗教和种族问题历来是影响新加坡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敏感问题。为了实现多元种族、多元语文、多元宗教的容忍与和谐,人民行动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调整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促进种族和谐。通过集选区制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维护种族和谐,人民行动党于1988年推行了集选区制,集选区制保障了国会中永远都会有少数种族代表当选为议员,使少数族群的政治代表权得到了保障。集选区制避免了“大华族主义”,扩大了少数种族的政治参与空间,促进了种族和谐,巩固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
       实行组屋政策促进不同民族的融合。推行组屋政策是人民行动党增进民族融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手段之一。新加坡80%以上的居民住进了政府组屋。为了促进种族融合,建屋发展局确立了先申请先分配、公开抽签和按种族比例分配的住房原则,推进了不同种族、不同社团和不同区域的居民在新的住宅区中重新组合,由此出现了不同种族、语言和宗教背景的新社区。政府的这种有意将不同民族混合居住的组屋建设政策,打乱了过去按种族和传统社团聚居的局面,促进了不同种族和社团的沟通及各种文化交流,“也有助于产生新加坡民族的一体化和认同感,”进而有助于培养各种族民众的种族容忍与和谐精神,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融合。
       推行语言政策促进种族和谐。语言是民族情感、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的纽带。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合理的语言政策对于种族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民行动党尊重各种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制定了多语政策,即把马来语定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同时同等对待华语、马来语、泰语、淡米尔语四种语言,并规定四种语言均为官方语言。新加坡政府推行双语教育,建立同等对待四种语言的教育体制。双语政策带来了三个方面的社会效应:一是便利种族间的交流和了解;二是打破了种族界限;三是减少英语教育和其它方言教育(汉语、马来语、泰语、淡米尔语)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新加坡成功的语言政策促进了种族间的沟通,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有力地推动了种族和谐的进程。
       2.实行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促进宗教和谐。人民行动党对宗教和谐十分重视,2003年7月20日,政府发表了《宗教和谐声明》,号召国民在每年种族和谐日(7月21日)的一周内朗诵此声明,即我们同为新加坡人民,谨此声明:宗教和谐是确保我国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社会之和平、进步与繁荣的要素。我们决心通过互相容忍、信任、尊重和了解,强化宗教和谐。我们将始终如一,确认国家的世俗性,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尊重各人的信仰自由,既增广共同空间也尊重彼此差异,促进宗教间的沟通。从而确保在新加坡宗教不会被滥用来制造冲突与不和。
       
       人民行动党倡导宗教自由,坚持多元宗教政策,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分析处理纷繁复杂的宗教问题。执政党在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禁止政教结合干预政治,并通过《宪法》明确规定政治和宗教分离。
       3.政府主导与民主自治结合实现社区和谐。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构建城市和谐的基础。人民行动党深知,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附于社区,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城市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为此,政府坚持用“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积极参与”的社区管理理念,致力于建设“有责任、积极并有爱心、家庭稳固”的富有凝聚力的新加坡和谐社区。新加坡居民住宅80%以上为政府组屋,若干栋组屋构成一个组屋区,多个组屋区划定为一个选区(社区),全国共划分为84个选区。政府行政部门与社区管理机构、基层自治组织以及社会团体之间职责分明并互补互协。这种政府主导与社区高度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政府对社区的科学、合理、灵活的建设和管理,使各社区呈现出环境优美、物资丰富、文化娱乐事业繁荣的和谐景象。同时,社区和谐对巩固党的基层建设、挖掘公共资源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人民行动党在执政中建立了极为完备缜密的法律体系,保证整个社会行为规范有序,使社会生活呈现出富足而又优雅的现代文明气息,这是人民行动党构建和谐新加坡的又一成功方略。
       注释
       ① 郭振羽:《新加坡的语言和社会》,正中书局1995年版,第5页。
       ②③④⑤⑥⑧⑨⑩ 李光耀:《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第412页、第408页、第357页、第527页、第101页、第156页、第237页、第156页、第526页、第154页。
       ⑦ 参见Government of Singapore,Shared Values,Singapore,1999。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128页、第236页。
        Alex Josey,Singapore:Its 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P.124.
        Strait Time,1987.4.20.
        李光耀:《新加坡之路——李光耀政论集》,新加坡国际出版编印1967年版,第198页。
        谢永亮:《智谋大师李光耀》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第366页。
        PeterS.J.Chen,Singapore: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rends,Singapore,1983,P.16.
        陈祖洲:《新加坡——“威权型”政治下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25页。
        《中国宗教》2003年第6期。
       [陈元中、贾丽敏: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