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社会]美国工会分裂的影响(摘要)
作者:丁骥千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法国《外交世界》月刊2006年3月号刊登了美国社会学教授里克·方塔西亚(Rick Fantasia)撰写的题为《美国工运这一次分裂是否意味着该国工运一个春天即将到来?》的文章。该文叙述了美国工会组织“以变化去争取胜利”同“劳联-产联”分裂的具体情况及其原因,并对今后的演变趋势作出了分析和估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当前,美国工会运动如何动员起来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所面临的危机?只有让工会运动分裂。虽然人们很难理解一个发生分裂的工会组织怎么能有效地应对它所遭受的打击,但事实上一个工会联盟的领导人却真的抱有这样的想法。该工会联盟名称叫“以变化去争取胜利”(Change to Win),目前它在美国工运中掌握着7个重要的产业工会,拥有大约600万工会会员。去年9月,该联盟下属工会组织公开宣布脱离美国“劳联-产联” (AFL-CIO),指责“劳联-产联”具有官僚主义、无所作为的痼疾,组织机构老化,财政状况始终无法走上健康的道路,而且至今仍然缺乏扭转会员人数下降趋势的战略。总之一句话:指责“劳联-产联”目前一点改善的动静都没有。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分裂前,美国“劳联-产联”共有64个产业、行业工会,总计拥有会员1300万。
       “劳联-产联”这次发生分裂的带头人名叫安迪·斯登(Andy Steim),他是美国“服务行业职员工会国际联合会”(SEIU)主席,该联合会有180万会员,是全美服务行业中最重要的工会组织,而且近年来该工会的会员人数在国内增长最快。“服务行业职员工会国际联合会”的会员主要集中在建筑(负责看管房屋、打扫室内卫生等业务)、卫生和管理部门。安迪·斯登在“劳联-产联”中始终以下列倾向的带头人自居:一心一意要把“劳联-产联”改造成为一个能大力推动美国职工积极加入工会、自身变得纪律严明而且内部能协调一致的工会组织。
       奇怪的是,1995年当选为“劳联-产联”主席的约翰·斯维尼(John Sweeney)当时也把上述目标作为他自己任内的优先目标之一。约翰·斯维尼原来也当过“服务行业职员工会国际联合会”的主席,他曾作过许诺要对“劳联-产联”进行上述改造,这才使他有可能在竞选中获胜。应该说,这一诺言在当时至少得到了部分实现:“劳联-产联”当时确实曾把发展新会员的工作作为其优先任务之一。在美国,一个工会组织究竟有多少会员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选举工人代表的工作定期在劳动现场进行,这一工作有时难度很大,各产业工会必须积极参加。其次,拥有稳固的积极分子队伍的工会组织在各自产业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谈判权,人们能从这里清楚地看到这些工会所起的作用,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其发展新会员的能力。另外,在美国社会,工会在政治上的实力地位是与该组织拥有的会员人数密切相关的。工会组织如果工作到位,可以联合一个地区各派工会职工相互支援,来同某一企业的领导集团进行对抗。当时,在约翰·斯维尼的带动下,“劳联-产联”曾稍稍摆脱冷战时期所固有的民族主义色彩,转而采取一些更具有社会民主党作风的做法,批评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和市场理论。
       然而,放在约翰·斯维尼面前的问题是:“劳联-产联”下属60多个产业工会各自都有很大的自主权,要想推动这些产业工会进行改革,决非易事。但退一步讲,人们至少可以促使这些产业工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来关注发展新会员的工作,从而为建立一个更强有力的工人运动作出努力。然而即使如此,问题仍然不很简单。例如,不少工会干部认为,与其花费许多宝贵经费用于发展新会员,倒不如创建一些新的“服务部门”来接纳一批新职工。
       这次公开站出来创建“以变化去争取胜利联盟”的7个产业工会的组成成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中有卡车司机工会、团结派工会(由纺织工人以及旅馆和餐饮业职工组织在一起的工会组织)、建筑行业职工联合会、食品和商业职工联合会、木工联合会、农业工人联合会等等。这些工会,有些属于左翼,如服务行业职员工会国际联合会、团结派工会和农业工人联合会;有些属于中间派,如食品和商业职工联合会;也有一些属于保守派。从战斗性的角度看,有些工会站在先锋地位,主张积极开展发展会员运动,而另外一些工会则停留在口头上宣布把这一目标列为今后优先工作之一。
       “以变化去争取胜利联盟”提出的行动纲领,旨在推动美国工会运动进一步关注外部世界,通过吸纳新力量来加强该联盟。“以变化去争取胜利联盟”主席安娜·布尔格(Anna Buigez)女士原是“服务行业职员工会国际联合会”的司库,她强调指出:“发展新会员工作应该聪明地、符合战略原则地去进行,它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北斗星”。
       “以变化去争取胜利联盟”的体制不是随随便便定下来的。这几年,某些工会已在发展会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在女职工和外籍工人较多的地方。有些工会甚至退出“劳联-产联”,认为它的组织太松散,各行各业混在一起,无法正常工作。此外,各工会之间相互争夺的情况太多,常常在别人地盘上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次分裂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摆脱机构臃肿、权力过度集中状况的更富有朝气的工会组织。
       “以变化去争取胜利联盟”在发展新会员入会方面确实取得过一些成就。例如,“服务行业职员工会国际联合会”曾在得克萨斯州豪斯顿市争取到5000名地勤技术人员人会,而像得克萨斯州这样的美国南方地区在传统上总是与工人运动格格不入的。该联盟所以能取得这一胜利,应归功于它采取了一项全新的战略:它号召教会系统的工会领袖也一同来支援罢工工人的斗争,而这种各派工会之间相互团结支援的做法,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早被人们所遗忘。
       虽然很难预料“劳联-产联”内部发生的这场分裂在今后会产生何种后果,但人们原来所担心的两派工会之间会发生深刻矛盾的情况并未产生。人们甚至可以设想,由于两派工会之间相互竞争局面的存在,“劳联-产联”内部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现象出现。“以变化去争取胜利联盟”之所以产生,看来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形势逼人”,而并非出于它想寻求一项更激进的阶级斗争战略,所以该联盟的诞生不应使人们产生过分的革命浪漫主义。
       [丁骥千:中华全国总工会]
       (责任编辑 刘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