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前沿]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摘要)
作者:[俄]Л.С.列昂诺娃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康晏如 摘译
       编者按:
       2006年11月20—21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政治学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的首届中俄思想家论坛,下面四篇文章就是四位俄罗斯学者提交给这届论坛的论文,涉及广大读者十分关注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俄罗斯左翼政党和运动以及俄罗斯新的意识形态等内容。他们的观点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可供参考。现将这四篇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对苏联解体需要进行多种因素的分析。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区间的争执、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和民族国家体制的不均衡性等等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历史深处。
       苏联的经济政策从多方面影响到民族状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使联盟各部委对各个共和国企业的活动进行着严格监控,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资料的分配和产品的销售。
       但是,在分离主义情绪高涨时期派遣技术工程师和工人干部到各个共和国的做法受到消极对待,认为这是中央政权对地方民族实施强制措施。而且,在各个民族之间生活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个民族在劳动力的使用和物质福利方面依靠另一个民族的情况开始受到指责。
       民族语言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由于追求赋予民族语言以国家地位,相应地在客观上出现了推广双语的进程。在分离主义情绪尖锐的情况下,扩大俄语的使用范围被认为是俄罗斯化的政策。
       大规模的镇压,驱逐某些民族以消除它们的国家组织并把它们的土地分配给各个共和国和州的行为在各民族的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民族精英是分离主义的催化剂。在中央的支持下形成的有影响的党政官僚和民族知识分子欲摆脱中央的控制。共和国的领导人变成了推动苏联解体的强大力量。
       在澄清苏联解体的原因时,应注意到这样一种观点,即俄罗斯民族也认为自己的民族状况、民族特点和民族利益在几十年间被忽略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苏共不具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和方案。用戈尔巴乔夫的话讲,在改革时期出现民族问题,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这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这说明领导人缺乏关于国家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这一领域事态的恶性发展和政权在政策上的束手无策。
       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经济改革中的失误。改革者缺乏经过科学论证的国家经济改革理论,改革的探索性质把国家置于经济崩溃的边缘。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的破坏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分解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共和国不再相信国家能有效发展并提出替代战略计划。
       然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与苏共在社会政治体制中地位的改变有关。民族问题和民族要求的增长是与苏共在国家中影响力的削弱同时发生的。苏共是苏联政治体制的核心,在整个国家实行横向和纵向的领导,它的权力及相关职能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戈尔巴乔夫没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建立起一套稳固的、把国家凝聚在一起的体系就把苏共赶出了政治舞台。党组织的瓦解意味着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最后阶段的夺权斗争是苏联解体的另一个显著因素。
       西方的压力也是苏联瓦解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西方对苏联的离心进程施加消极影响的形式包括:支持各共和国的抗议运动和离心主义倾向;施展西方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诱惑力;瓦解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和接连上演“天鹅绒革命”。
       近年来,在俄罗斯史学著作中有关保存苏联的可能性的观点得到论证。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列出了苏联政治体制(官方意识形态、执政的共产党、国家政治体制中的苏维埃、经济变革、多民族联邦制)的基本标志并考察了其在1985年至1991年间的演化。研究的结论是合理的:直到1991年,国家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在苏联框架内对苏维埃国家进行改革提供了可能。但当时在国内缺乏能够解决这一历史任务的政治力量。
       [康晏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任编辑 柳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