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热点观察]印共(马)胜利之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摘要)
作者:维贾·普拉沙德

《国外理论动态》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编者按:
       美国著名左翼网站http://WWW.counterpunch.org于2006年5月15日和5月20日,分别发表了维贾·普拉沙德(Vijay Prashad)和亚历山大·科伯恩(Alexander Cockburn)题为《左翼的胜利:印共(马)之路》和《红旗在这里飘扬:从柏林到西孟加拉》的文章,印度《前线》杂志2006年6月13日发表了苏尚塔·佩特罗诺比希(Sushanta Patronobish)题为《我们要保护农民利益》的采访录,都对2006年5月初印度地方选举中印共(马)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作了深入评论。这些评论认为,印共(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它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是因为它实行了如下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大规模进行土地改革和佃农权力;计划;与工会、学生会、妇女组织和扫盲组织等组成联盟,推进社会的民主,在城市支持工会维护工人利益,在农村致力于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亚特制度,使村民投票后继续拥有政治权利,参与预算的决策,当普通村民意识到这种政治权利时,就会获得自信,进而发挥集体创造力来改变农村贫农和中农的生活;西孟加拉邦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信息技;术,而是注重发展农业,农业增长连续11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左翼阵线反对私有化,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在掠夺公共资源,反对出售盈利的公有企业以及那些现在不盈利但稍加投资便可复苏的公有企业。他们对待外国投资持谨慎态度,但又不是倒退至自给自足。如果外国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提高印度的技术水平、不会损害公共利益,左翼阵线就予以支持。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几周的选举与期待终于有了结果。共产党在两个主要的左翼地区获得了胜利。在拥有8000万人口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左翼阵线自1977年来连续获得了第七次胜利。这一次的胜利可谓壮观。作为左翼阵线中坚力量的印共(马)获得了294席中的176席(左翼阵线总计获得了235席)。在拥有3100万人口的喀拉拉邦(Kerala),左翼民主阵线获得了2/3的席位,而在左翼获得的98席中印共(马)占有6l席。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左翼支持的民主进步联盟重新执政,共产党还第一次在东北部的阿萨姆邦(Assam)获得了席位。
       印共(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也参加了世界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英勇的印度共产党人竭力建立一个与工会、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力量平行的组织。人数上的劣势并没有使其灰心,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最终必将取得胜利。在当前这一革命失败的年代,人们可以轻易对共产主义理念展开理论批评。然而,我们并不真正明白,这种共产主义必胜的理念是如何给了他们必要的动力来从事一项艰辛和危险的事业。
       1929年,英国统治者拘捕了31名共产党和劳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并在印度北方城镇米尔鲁特(Meerut)进行审讯。这些领导人受到隔离,并受到威胁要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仍坚守自己的信念。他们清楚,等待本身并不是一种策略,因而起草了一份关厂印度政治的总宣言。他们在狱中写到,“革命—定要是大众的革命”,“一个剥削阶级取代另一个剥削阶级”是毫无价值的。同英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相比,印度的民族工业资本家相对弱小,因此他们愿意与印度的自由运动结盟。这些领导人同时认为,民族工业资本家害怕群众运动,他们迟早会投入反革命的怀抱。为了避免工人阶级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害,他们认为应当把群众运动引向民众的革命。在过渡期,共产党“—定要取得某种形式的民主统治,并且在民众关切的卫生、健康、住房、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尽可能取得快速进步”。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消亡、再发展,摆脱了莫斯科的指令,并大胆发展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的行部和领导体制。1957年,南布迪里巴德(Namboodripad)领导下的印度共产党在喀拉拉邦赢得了选举,但两年后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运用了各种手段推翻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1967年,共产党又重新回到州议会。
       20世纪40年代以来,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路线斗争使党内产生了分歧。党内一些人认为在印度革命中国大党是其同盟,与莫斯科的路线一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国大党与印度资产阶级联系紧密,不能信任。1964年,持后一观点的共产党员从印共中分离出来,成立了印共(马)。在1918—1922年间,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革命道路:爱德华·伯恩施坦提出保留议会民主的主要机制,实现国家权力的逐渐转移;卡尔·考茨基认为应保留资产阶级的议会政体,同时建立更多群众参与的论坛;列宁则认为要摧毁议会政体,建立苏维埃模式的无产阶级民主。但是,苏维埃模式在俄罗斯产生有其历史机遇,产生于1905年的革命之中,正如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革命诞生了巴黎公社。此后列宁领导的党做好准备,等待起义的时刻。后来列宁在1917年写到,党必须把起义作为艺术,并认为群众自下而上的自发推动与有准备的党一起将形成无产阶级民主的新型组织形式。1978年,在关于欧洲共产主义的一次辩论中,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认为,虽然左派严厉批判前两种道路,但在发展和提供第三种道路的当代形式方面几乎没做什么工作,导致的结果是对革命社会主义经典传统的第三种选择仍然存有巨大的疑问。
       在1964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印共(马)指出,在议会制中国大党决不会允许左派掌握政权。因此,通向自由与和平…上地与面包的道路要在别处寻找。1967年,印共(马)的一些党员走上了武装斗争之路,成为了纳萨尔派成员(Naxalites),但近20年来他们已经回归到合法斗争的道路上来,致力于争取选举的胜利以及建立其他非选举性的政治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对选举结果的争论不可避免。印共(马)认为,议会斗争的存在和作用除可以解决一些有限的地方问题外,也可以更好地鼓舞各地民众,增强民主运动。民主可以成为群众手中的武器,同中央政府的反人民政策进行斗争。同时,议会斗争可以增强执政党内部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间的斗争。
       除了争取选举胜利,印共(马)还与工会、学生会、妇女组织和扫盲组织等组成联盟,并致力于建立促进社会民主化的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亚特制度(panchayat,潘查亚特也叫评议会,指的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农村地区各方面的代表组成的会议组织,它是印度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编者按)。印度宪法认为可以通过潘查亚特制度来实现直接民主,以适应甘地自由运动之传统。其实,其他党派都没有认真对待村民自治制度,但对于西
       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的左翼阵线来说,村民自治制度则是构建双重权力(中央和地方同时被赋权)的载体。1978年,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刚刚开始执政时,印发了宣传村民自治制度的小册子,其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只有村民具有政治觉悟,才能赋予村民自治制度重要的功能。在资产阶级议会民宅中,普通民众在选举投票后就不再具有政治权利,而印共(马)决心在农村中使村民在投票后继续拥有政治权利。当普通村民意识到这种政治权利时,就会获得自信,进而发挥集体创造力来改变农村贫苦大众和中产农民的生活。即使我们拥有有限的权力,也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唤醒广大农民的政治意以。集体意识与思索将会重新点燃贫困农民的生命之火。印共(马)的农村战略包括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佃农权力计划。这两个计划经常被谈及,但是在农村无产者和中产农民的发展过程中,“红色自治制度”的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自1977年到最近的这次选举,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选举中—直都取得压倒性胜利。到西孟加拉邦的一名记者发现,虽然农民和没有土地的佃农对道路太差、供电不足及医疗保险等加以抱怨,但他们总是投票支持左翼联盟。50岁的农民希戴·谢克(Hidai Sheikh)说:“印共(马)是我们惟一的选择。毕竟我们需要时,他们总在我们身边。”
       在西孟加拉邦,每次左翼取得胜利,资产阶级都会抱怨选举存在舞弊行为。选举委员会在此次选举中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从其他邦抽调了准军事人员,并在每一个投票站都派驻了观察员。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左翼还是轻松获得了胜利。甚至是激烈反对左翼运动的报纸——加尔各答的《电讯报》在5月12日都不得不承认,左翼阵线已存在近30年,他们通过土地改革以及实行三级村民自治制度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准军事人员干扰投票,但是全体选民却表现出巨大的力量(此次的投票率为81.6%,2001年为75%),他们大多选择了左翼阵线。正如《电讯报》所言,人民用双脚回击了选举委员会关于选举舞弊的流言。
       喀拉拉邦的选举结果表明,印共(马)反对美国反恐战争政策以及企图孤立伊朗政策的立场得到了回报。马拉普拉姆地区(Malappuram)曾是穆斯林联盟(Muslim League)的坚定支持者。联盟的领导人昆哈利库捉(Kunhalikkutty)试图把穆斯林的选票集中在绿党的旗帜之下,声称马克思主义者想借助他们的人力并破坏他们的团结。但左翼阵线最终在穆斯林联盟的堡垒中获得了12个席位中的5席,表明印共(马)一贯坚持的世俗政策和反帝的价值观得到了民众的肯定。
       印度的共产党在议会中支持执政的国大党,但拒绝加入现政府,因为如果入阁就意味着赞同现国大党的亲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假如共产党不支持建立在最低共同纲领之上的政府,国大党就要下台,而毫无妥协可能的右翼原教旨主义者就会上台。因此,共产党在支持国大党执政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国会内外共产党仍是最大的反对党。这一战略使右翼陷入长期的混乱与内斗。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的胜利增强了在新德里的共产主义者的力量,这是此次选举的主要收获。大选之后印共(马)的声明极负责任:新一届邦政府对实现选举时的承诺要负主要责任。我们需要进行社会改革,并尝试把投资引进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
       印度的革命之路充满艰辛。印共(马)短期内要支持双重权力机制,村民自治制度以及致力于把全国的主要群众运动转化为有效的政治力量。目前,左翼阵线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强势区域,把力量扩展至印度其他地区。
       [官进胜: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邱显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责任编辑 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