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热点观察]策略性左转(摘要)
作者:罗云力

《国外理论动态》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4月10日,德国社民党主席团通过决议,同意普拉泽克辞去仅干了半年的党主席职务,同时委托德国莱法州州长库特·贝克(Kurt Beck)接替这一职务。这是德国社民党7年内换的第5任党主席。相对于前几次更替,这次应该说纯粹是由于普拉泽克的健康原因,没有党内斗争的色彩。然而贝克正式走马上任后,却发表了一系列似乎与施罗德、明特费林和普拉泽克不同的言论,社民党在向左转的说法也因此不胫而走。贝克讲了些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社民党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转型中止了吗?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介绍和评析。
       一、贝克惹人瞑目的“左转”
       贝克出任德国社民党主席职务尽管只有两个月,在党内外发表的讲话、文章和接受媒体的采访却不少。考察这些言论,确实能发现一些与施罗德等几位前任有所不同的所谓“左转”的主张。概括起来,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
       1.强调公正问题
       施罗德等几位社民党前主席不是不讲公正问题,但他们显然更愿意、也更多地讲的是改革问题,甚至是改革传统“公正”问题。比如普拉泽克在谈到自由、公正和团结时,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这些基本价值的道路不再与以往数十年所描述的道路相同,我们必须重新去寻找。”贝克则从历史到现实,从微观到宏观,多层面强调“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福利国家层面强调“重新关心小人物”。为此贝克提出要依法设立最低工资保障,保证工资附加,为普通人开办教育质量良好的幼儿园,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在此,他要求特别要注意平等问题。他说,我们主张工作机会和受最好教育的机会平等。享受教育不取决于出身、性别或者父母的钱包。我们的准则是以人为核心,福利国家是我们民主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参与权利并行不悖,互为条件,是德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又如,在价值观层面强调不能丢掉“公正”。在谈到德国社民党准备在2007年通过的新基本纲领时,贝克反复指出:在社民党143年的历史中形成的基本价值——自由、公正和团结必须得到保留,这是每个人道的社会都必须具有的。在自由和团结之间没有取舍的选择,只有“既……又……”。
       2.强调社民党与联盟党的不同
       施罗德走新中间道路后,社民党与联盟党的差别显著缩小。到普拉泽克接任并实现与联盟党组建大联合政府后,双方的求同更为心切。例如普拉泽克就表示:“只有合作才能完成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社民党从来没有自私的目的和行动,只有真心实意为国民工作。”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施图鲁克更是直接向默克尔承诺说:“在今后的四年里您将确信,社民党人将是完全令人满意的。”贝克显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样的氛围,较为明显地强调社民党的身份特征和对联盟党的批判态度。
       比如,在价值观上贝克有意划清与联盟党的界限。他认为,社民党对自由与公正关系的看法与基民盟不同,基民盟错误地相信绝对的自由将自然而然地导致公正,但“绝对自由并不意味着公正”,社会公正与自由具有平等的地位,与经济发展也互为条件,不能接受以自由为借口削减社会福利的新自由主义做法。他要求国家必须关注公正问题。
       又如,贝克很在意社民党在大联合状态下保持自己的身份特征。他说:“我们与联盟党不是婚姻关系,而是联盟伙伴关系。如果联盟党批评我,那就意味着我的工作是有序的。对于社民党主席来说……要展示出他自己的党的特色。”
       为了突出这一点,他在接受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采访时,公开亮出了一个让人听起来多少为之一惊的观点。他说:“大联合对于德国来说没有持续的前景”,社民党不想在2009年还继续这个联盟,因为“联盟党和社民党在下次大选时都将为取得自己的多数而斗争,并会寻求一个新的联盟伙伴”。
       3.强调与工会的合作
       施罗德等人尽管否认社民党是工会“延长的手臂”,但并非不重视与工会的关系。但是,“新中间道路”决定了所谓现代化了的社民党与工会的关系日益疏远。贝克上任后,明显有修复与工会关系的意愿。
       在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德国工会联合会提出了“你的尊严是我们行动的尺度”的主题口号。对此,贝克以迎合工会的口吻指出:这个主题与我们大家相关,人的尊严是我们社民党政治的核心。我们的中心目标是同大规模失业作斗争。这个目标不能以竞相搞最糟的劳动条件或最低的工资来实现,我们社民党人在与工会的对话中,致力于寻求以怎样的手段来保证工资水平不降低。我们要与工会一起共同去寻求答案。社民党理事会呼吁社民党所有党员,参加工会发起组织的“五·一”游行示威。
       当德国工会联合会召开18大时,贝克不仅立刻对索马再次当选为主席表示祝贺,而且明确支持工会提出的最低工资要求,并一再表示希望社民党与工会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社民党总书记海尔也指出,要与工会进行一场新的对话,关键问题是“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实现21世纪的社会公正”。
       不言而喻,贝克的上述主张和表现确实表明德国社民党目前正在一定程度地“左转”。舆论界也有这样的看法。比如很有影响力的《明镜》周刊就登出了《新党魁贝克想将德国社民党调整到左翼路线》的专题文章。而社民党的大联合伙伴似乎更敏感,基社盟总书记泽德尔指责社民党“过于经常地说‘不’”;基民盟总书记波法拉(Ronald Pofalla)则抱怨说,贝克当主席后,德国社民党告别了施罗德1998年为该党制定的新中间路线,突出了“左翼人民党”的形象。
       二、贝克没有真正告别施罗德路线
       虽然贝克连续发表的大量言论让社民党确实有了“左转”的形象,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断定是实质性转变。实际上,贝克在谈到问题的一面时往往也谈到另一面。如果全面分析贝克的主张,而不是以偏概全,看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笔者看来,贝克给社民党带来的这种“左转”还仅仅是策略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也并不像联盟党所说的那样真正告别了施罗德的新中间路线。这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看出来。
       1.贝克认同改革
       贝克尽管不像他的前任们那样尽心竭力地鼓吹改革,但是丝毫没有放弃改革的想法。
       在谈到讨论中的新纲领时,他认为其指导路线的主旨不是别的,就是“革新力”。换句话说,新纲领必须回答面临的新的紧迫问题,必须按照变化了的世界行事,比如如何应对全球化限制了民族国家政治行动能力。他还不无遗憾地指出,我们中没有人愿意提高增值税,但受到全球化挑战的国家财政状况逼得我们这样做。因此,在21世纪条件下革新社会市场经济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和不得不继续走国家革新之路,社民党自身也必须革新,也有能力革新。
       面对棘手的社会福利制度问题,贝克领导的社民党提出了两点革新思路,一个是把民族
       国家难于解决的福利保障问题放到对抗全球化能力相对较强的欧盟这个大范围来考虑和解决;另一个是提出了“预防性社会保障制度”概念,这指的是“不该只是等待问题出现后去帮助,而是要避免问题的出现”。这实际上是对社民党重视再分配这一传统思路的改革,与施罗德强调社会责任的观念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看到,贝克在主张保护弱势群体的同时,不仅特别强调勇于改革,而且强调“责任要由大家共同承担”。在他看来,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帮助必须和自助相结合,权利和义务是并存的。“如果我们只谈权利,社会就无法保持活力。”为此,他表示很赞同公民社会的思想和公民的自我管理,“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承担起的社会责任是个新的持久动力”。
       2.贝克同样重视社民党向中间阶层靠拢
       贝克尽管十分看重发展与工会在新时期的关系,尽管强调社民党“永远不可忘记,它要代表被称为小人物的那些人的利益”,但是他丝毫不想为此改掉施罗德以来向中间阶层开放党的做法。他明确要求党要向新的选民群体开放,宣布未来将要在新的居民群体中寻求对德国社民党政策的支持。他说,必须承认,在过去一些年,来自工人队伍的传统选民“急剧地减少了”,这决定了党一定要更加开放,比如“向工程师、医生和律师开放”。
       贝克还暗示不支持工会罢工。他认为防止工资降低的方法在于发展经济,即致力于推动投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他说,在全球化经济中,我们的机会在于争取提供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他还表示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卓有成效,因为我们呵护一种相互交往和进行社会对话的文化。因此我们社民党人支持劳资双方进行独立的工资谈判和协商。”
       3.贝克并不想退出与联盟党的大联合
       尽管贝克明确表示想在2009年的选举中另起炉灶,不再与联盟党搞大联合,但他现在丝毫不想让社民党退出大联合。他说:“公民使我们和联盟党一道分担政府的职责。我支持认真地承担起这样的委托。”他还反驳社民党造成大联合不和谐的指责说:“在大联合双方高层中,工作氛围是正常的,相关人士之间的必要信任依然存在。我坚信,我们将顶得住一切巨大的挑战。”“联盟的基础是联盟协议,社民党的特色也含于其中。”他告诉默克尔尽可放心,为了推动改革,大联合双方将会继续相互妥协和谅解,因为这不是党派利益,而是国家利益要求的。显然,贝克把当前的大联合看作是社民党和联盟党风险共担与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在遗产税、企业税和一度争执很凶的医疗卫生改革方面已达成妥协。在这方面社民党作出了怎样的退让,从绿党主席罗特的批评也可略见一斑。罗特指出:社民党和联盟党高层撮合的改革计划“不是团结和真正的改革,而是一堆充满官僚主义的东西”。这是不公正的模式,是“社会民主主义投降”的模式。
       另外,贝克不会退出大联合还因为该政府已经开始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取得成效,尤其25岁以下的失业人数一年中减少85000人。既然“只有当德国从大联合中受益时,联盟党和社民党才将会有自己的收获”,社民党怎会在收获时退出呢?实际上,它不仅不会退出,还进一步与联盟党达成共识,对长期失业并且拒绝就业的失业者实行取消补助金的严厉惩罚措施,以期收获更多。
       4.贝克明确拒绝同左翼党联盟
       贝克设想2009年不再搞大联盟,但坚决反对与左翼党联盟,只讲与极力主张市场经济的自民党联盟。这既因为他在州一级曾与自民党联盟了11年,更因为他对左翼党很厌恶。他说:“德国经历过社会自由联盟的良好时光。如果德国自民党理智地对待这一传统,我不排除再出一个新版……总之,我不排除与民主的政党联盟,但所谓的左翼党不在此列。”当有人问他,拉封丹在工会中大受欢迎,社民党还能拒绝左翼党多久呢?他回答说:只要我是社民党主席,就不会与左翼党联盟。“维利·勃兰特说过,在社民党的左边没有政治力量。我们的任务是,把中派和政治光谱中的民主左翼统合起来。”
       三、贝克策略性左转的原因
       从德国社民党历史、尤其是施罗德出任党主席后的历史可以看出,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争夺选民,争取执政是该党活动的中心目标。施罗德走新中间道路,促使社民党转型,是在全球化时代为实现这一中心目标所作的战略选择。上述分析表明,贝克没有、似乎也并不打算真正离开施罗德路线,既然如此,他为何又要讲那么多“左转”的话呢?答案同样是为了吸引选民。与社民党的转型相比,贝克的言行目前还只能断定为战略选择情况下的一次策略性或战术性迂回。当然,这种迂回左转并不是贝克的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如下一些理由。
       1.全球性反新自由主义左翼浪潮发展的影响
       这不仅指从全球化快速推进起就此起彼伏的反全球化运动,更是指从新自由主义重灾区拉美崛起的反新自由主义运动。对于这个运动的性质尽管存在是社会主义还是民粹主义的争议,但没有人否认它是左翼的。而且由于这个运动在拉美一大批国家得势执政,影响成倍放大,自然也波及欧洲。
       在欧洲,有几种现象反映了这种影响:一是法国巴黎近郊的骚乱和从学生到工会反对右翼政府颁布“首次雇用合同”的抗议活动,二是欧盟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党在2004年成立“欧洲左翼党”后,渐渐呈现出合作加强、活动频繁的趋势;三是欧洲各国工会的罢工在一个时期的停滞后重新活跃,四是一些左翼联盟在诸如挪威、意大利等国重新取得执政地位。
       2.德国社民党自身面临左翼的强大压力
       这在施罗德执政后期已经显现,最突出的是由于包括工会在内的传统追随者的不满,社民党在一系列选举中得票屡创新低,拉封丹参加新党——“就业与社会公平选举运动(WASG)”,并与改名左翼党的民社党联手在大选中赢得超过8%的选票。
       拉封丹退党后,社民党内的左翼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仍不断向党的领导层施压。比如柏林市长、社民党人沃维莱特(Klaus Wowereit)就曾在党代会上,在许多代表的掌声和喝彩声中明确要求贝克,即使社民党置身于大联合,也必须是追求社会公正的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德国社民党青年组织的施压更为明显。该组织在2006年5月召开的代表大会上甚至通过了“关于母党在大联合中向左走的决议”,要求社民党突出自身特色,“不可以继续反对左翼党。谁打算实行进步的改革,就需要实行社会进步力量——包括工会、绿党和左翼党的结盟”。该组织还不断地督促将社民党建成一个“左翼人民党”,要求无条件地把社会民主主义的三个基本价值写入新纲领,要求社民党不得非意识形态化。
       3.策略性转向是社民党的常态
       历史上不说,近十年的情况已反映了这一点。比如施罗德为了促使德国社民党转型,尽管战略上同工会疏远,战术上则往往与之策略性接近。2002年大选时,为了多拿选票,他一度主动向工会示好,称社民党的政策总是对社会负责的政策,批评雇主取消保护就业规定的主张,而这本是他曾相当认可的。明特费林也一样,为了表示与左翼的亲近,他甚至说:“在德国,中间是红色的……而红色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颜色”。2005年大选时,施罗德又“及时”提出征“富人税”,明特费林则发表演说,讨伐资本主义只顾赢利,忽视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观。
       由此可见,策略性转向是社民党主席们常用的实用主义手法,本质依然是适应环境变化,提高政治支持率。贝克作为社民党资深政治家自然谙熟这套东西。他在莱法州连续成功执政,用他自己的话说,靠的是“接近人们”,靠的是“手携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符合德国媒体的评价:“他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小心谨慎地去实施政治变化的做法深受人们赞赏。”
       实际上,策略性举动不仅对社民党,对当今西欧其他许多政党来说,都如同家常便饭。就拿基民盟指责贝克左转这件事来说,也有策略性用意,即是为了得以名正言顺地宣称,“只有基民盟仍是最大的、惟一的中间人民党”。这里的策略性体现在,其领导人并不真正相信“贝克‘左翼人民党’的声明表示社民党离开了改革的总路线”。
       综上所述,贝克上任后,确实发表了“左转”言论,且由于它们短时间集中出现,所以格外引人关注。但从总体上分析,贝克的所作所为还属于姿态性或策略性的,并不过“度”,即并没有中止社民党的战略转型。
       [罗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任编辑 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