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汉诗]在旷野的那边
作者:绿 原

《人民文学》 2004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但要记住:旷野这边是狂暴的,残酷的,危险的
       ——弱者备忘录
       无论如何,那边要
       比这边温馨十倍,
       仁慈二十倍,
       安全三十倍,至少
       在仿制而不逼真的自然界
       每家每户分别拥有一所
       大小不一、属于自己并
       比草昧时代多一层屋顶的
       巢窟,可以遮烈日,避风雨,
       防御任何陨落的灾祸。虽然
       没有墙壁,没有门窗,只有
       栅栏,栅栏,和栅栏——
       不像房屋,更像囚笼,就是
       囚笼:侧面偶有暗绿灌木
       掩映,投下网状阴影,正面
       在铁栅之间敞开着,毫无
       隐私可言,任凭指点、比较
       和评说……
       在可触摸的安全、仁慈和温馨里
       沿着固定而又延伸的路线
       以固定而又飞跃的频率
       来回走着。只要一息尚存
       就这样走着走着走下去
       任凭栏外如何呵斥
       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步
       虽然它终究会停步的。
       可谁又见过一只老虎
       这样走着走着会
       陡然停步呢?
       或者睡在它
       一直睡着的地方
       于无声处侧耳谛听,再
       谛听,不禁诧异自己何以
       坠入了这孤寂的深窨,
       于是摇一摇长鬣
       伸出了一只后腿
       任凭栏外如何呼叫
       似乎再也不肯动弹一下
       虽然它终究会动弹的。
       可谁又见过一头狮子
       会从这个傲岸的姿势中
       动弹一下呢?
       至于十几米深的地窖里
       沿着生满绿苔的圆壁
       它爬着又跳着,决心去迎接
       从地面伸下来、捏着一只玉蜀黍
       而又不肯扔下来的手——那只手
       随着呼叫抖动着,终究会把捏着的
       东西扔下来的;可谁又见过一个
       黑瞎子会顺顺当当接住一只
       剩不下几粒籽儿的玉蜀黍呢?
       这就是动物园,人类为了
       帮助可怜的动物界脱离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经由
       捕捉、安置、隔离等必要措施,为
       猛兽们和弱小族类分别建立了
       另一个陌生的家园,让它们从此
       老死不相往来,以便据说享有
       一个共存共荣的生命之春
       而几个不幸落网的强者却
       在那里,那个陌生的家园里
       经过长久的奔突,吼叫和挣扎才
       觉悟过来:为了有朝一日回归
       旷野,回归与它们同生共死的
       旷野,回归旷野所保证的
       它们的尊严和荣华,不得不
       以逆来顺受为铠甲去应付
       一切诱骗、欺凌和侮辱,以致
       在孤独与平静中通过
       无意义、无目的、无希望的走动
       和休眠所生发、所膨胀、所凝聚的
       一层冷峭的忧患意识,
       一团炽烈的生存欲望以及
       一股升腾的复辟势力,共同
       郁结而成一阵
       扫荡一切的苦闷蒸汽,终于
       泄露出来,弥漫开来,
       而被挥霍掉、被消磨成
       一声声低沉的愤怒的喘息。
        二
       小太阳似的
       弧光灯凌空普照着,
       现实世界有如阴影
       暂时被照明隐蔽起来。
       于是节目的花朵如
       东方的仲夏夜之梦
       冉冉开放了:——先是
       五匹白马驮着泳装女郎
       沿着圆形舞台的边缘
       跑着,跑到第十圈,忽然
       笔直回到幕后去了;——又是
       一群猴子骑山羊,由另一只
       猴子骑着小自行车带队
       ·
       沿着圆形舞台的边缘
       跑着,跑到第八圈,忽然
       笔直回到幕后去了;——再就是
       。
       一个小矮人撵出了
       一只蹒跚的老虎
       “走!”它听见他吆喝着
       “停!”它停在一座等腰梯形单杠旁边
       “上!”它踌躇着沿着梯形窄踏板而上
       “走!”它在更窄的单杠上颤巍巍走着
       “下广它沿着另一边梯形踏板走下来
       它仿佛是个瞎子,仿佛更是个
       被催眠者:小矮人叫动
       它就动;不叫动,就不动:怎么再也
       看不见当年独步天下的威风?——尤其
       令人骇然的是,一个半裸女郎牵着
       一头雄狮上台了,它在舞台中央
       躺了下来,她挨着它也
       躺了下来,搂着它的
       脖颈儿,让自己的长发和
       它的长鬣绞在一起,塑造出
       一个奇妙的姿势;忽然
       它打了一个哈欠,张开了
        血盆大口,她便乘机
       将自己美丽的头颅
       伸了进去,它于是把它
       含着,像孩子含一支冰棍,
       愉快地哼哧着;一会儿
       大嘴又张开了,她便乘机
       把头缩了出来,仰了起来,并
       向台下挥手致意,台下于是回报
       一阵雷鸣似的掌声:谁也不知
       被赞美的是她作为主人公的
       趾高气扬,还是它被驯化后的俯首帖耳:——接着请你欣赏
       一段小抒情诗:一只小花狗
       脚上响着铃铛跑到了台前
       抬起前腿向观众敬个礼便
       从一只立着的火圈钻过去,转身又
       从放在上面的第二只火圈钻过去,转身又
       从放在上面的第三只火圈钻过去——
       钻过去,钻过来,又钻过去:
       一切动作十分美满,已经
       产生了最大的抒情效果,不料
       不小心,第三只火圈给绊倒
       下来,接着第二只、第一只
       也给绊倒下来。忽然不知从
       什么地方跑出来那个小矮人
       扬起长电鞭冲着小花狗
       猛抽猛打,小花狗汪汪叫着
       匆匆抬起前腿向观众敬个礼
       随即逃到幕后去了——于是闭幕……
       这就是马戏团,人类和动物们
       经过在动物园几度磨合之后便在
       这里共同测量了彼此的智能又
       携手并肩跑江湖跑了多少年才在
       后者身上共同开发出
       意外的奇迹——奇就奇在
       所有节目圆满到、醇化到理想
       境界,不论观赏还是参演,均无异亲历
       一场神宴,一滴美酒足以令人沉醉,
       分不清自己是看客还是演员。于是他们
       时而从台下面对台上,赞叹道:
       “今天来得真值!
       几乎什么都看到了。
       动物学课本写得更齐全,
       可那是些呆板的文字;
       《人猿泰山》场面更宏伟,
       可那不过是虚拟的银幕。
       这里个个活灵活现,几乎·
       什么都看到了,不料
       看得正带劲,只可惜
       小花狗出了错儿,才让
       整个优美演出砸了锅”;
       时而又从台上面对台下,一面点头
       一面进一步申说:“你们只会看
       热闹,哪想得到台上的紧张、困乏
       和无聊。小花狗的失误,慢说
       不过是小小不言,说不定还算是
       恰到好处。我们更大、更叫座的
       明星级演员保证万无一失,决不出格
       或离谱。万一……”(说到这里,声调
       变得神秘、惶惑和恐惧)“有个什么
       三长两短,那可了不得!
       还真了不得!即令
       小矮人拿着电鞭在场抢救,
       恐怕怎么也
       来不及!”
       三
       庭院深深:正是
       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暮霭沉沉:更是
       历史得以更新的气氛。
       在一座原来空荡荡的大厅里
       请看三山五岳的英雄好汉
       或从天而降,或破土而出
       个个神采奕奕
       温文尔雅
       雍容华贵
       以最富于生命力的姿势
       保持着各自在宇宙中
       所占的位置,试图
       在本来有限的生存岁月之外
       将不朽的精神重新贯注
       自己的躯壳,以便让自己
       重新活在自己的死亡里,并
       带着动物园未实现的梦想
       回到了哗笑的旷野,重新
       以四肢一齐伸缩的豪迈姿态
       被从没见过它们的人们
       所赞美,所敬畏,所崇拜……
       这就是博物馆,原来人类在
       马戏团的意外成功之后而
       动物园的梦想远未成功之际又
       以魔幻的科技之手为
       新人类和新新人类制造了
       一道时间的长桥,让他们
       从旷野的那边通向
       旷野的这边,通向
       洪荒时代,看看自己的祖先如何
       作为茹毛饮血的灵长类一分子
       先和恐龙一起爬行如何用四肢走着
       走成了两足眼见恐龙灭绝而自己
       站了起来又如何走着走进了开始
       使用工具和火的半坡村于是
       从动物界孤立出来以至
       独立起来创造自己的文明
       直到位于一切远亲近戚之上
       而成为自封的“万物之灵”——
       看哪,在“万物之灵”的主串下
       旷野的那边在扩大,这边在缩小
       那边向这边伸延而成零距离
       正如诗人所谓“天堂的地板
       就是地狱的天花板”。然而,
       尽管那些造型再怎样惟妙惟肖,
       似乎比在生活中更真实,其实
       越是符合概念的规定性
       便越是背离生活的真实
       须知那凝固的奔驰(仿佛
       旷野的遨游是无尽的),
       那冻结的飞翔(仿佛
       长空的穿越是无尽的),以及
       其它静止的动态(也仿佛
       动与静交合在无尽之中),都不过是
       时间暂时定格所开的玩笑。
       何况那些狮虎熊罴,加上
       空中的雕枭,水中的鲸鲨
       团聚在一起,开一次空前的
       大自然的群英会,更不过是
       疯人院里才有的灵感,惟有
       上帝才做得到的杰作。
       原来“上帝”就是人——
       正是人,即“上帝”,
       为了显示自己最文明
       而将动物一一杀死
       再将它们的尸骸加以
       解剖,剥制,即抽出
       腐肉和内脏,保留或补充
       骨骼或钢架,并填塞以
       特制的纤维之类,以恢复
       具有乱真效应的原形,而制成
       比活物更像活物的标本,那样
       富于惟我独尊的生命力,又那样
       富于与人类相处的亲和力,足以
       由此证明动物们个个欢喜
       活活被杀死,欢喜以
       自己的惨死来满足
       某种幼稚的拜物教患者的
       某种肤浅的感情需要。
       殊不知“上帝”并不是
       人,而是冥冥中另一个
       更高级的“万物之灵”:
       人在它的面前就像
       动物在人的面前一样:也是在
       “动物园”里安排自己的生存环境,在
       “马戏团”里显示自己的才能,在
       “博物馆”里追求自己的身后名;
       惟一的区别在于:人,再文明的
       人,也不能像动物,再野蛮的
       动物,那样从旷野来,到旷野去
       那样怀抱着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
       远大的旷野的梦。于是
       在深深庭院和沉沉暮霭里
       诗人一面浮想联翩,一面
       似乎听得见甚至看得见
       未来人类有待开发的返祖惯性
       有如浅滩芦苇昼夜疯长一般
       发出神秘的响动,从而暗示出
       一切善无不起始于形式而终结于实质。
       毕竟自然界的伦理学说得对: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
       或者,动物如善作人语
       必将反其意而用之日:
       “禽兽之异于人者几稀?” 后记
       这则“后记”想说明一下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照说应当放在正文前面,称之为“前记”。但是,那样一放,既会使读者由于没有读到正文,多少觉得口说无凭,近乎无的放矢;或者又会产生先人为主的效果,使读者在对本诗进行解读时,难免丧失他所应有的自主性。因此把这篇后记作为“后记”,放在正文后面,似乎显得更适当些。
       
       且说笔者从小就欢喜与动物为伍,这是指家畜和虫蚁之类。猫狗自不待言,他还放过牛、羊,养过猪,深知这些大朋友的脾气和智慧;还用饭粒结交过蚂蚁,用水钵养过小鱼、小虾或田螺,发现它们虽小,也不是没有性灵的。但是,对动物真正有所认识,还是在摆脱那些童年情趣,读了一些关于动物的书画、影视,走进动物园、马戏团和博物馆之后。在动物园,可以根据有限的动态,观察动物们的日常生活;在马戏团,可以根据客观上不很自然、主观上未免无可奈何的美妙动作,观察动物们在严酷的训练下所达到的智能水平;在博物馆,还可根据须凭有关科技方始造成的绝对静态,观察动物们超越生死所固有的优美身姿。
       然而,一切动物都离不开旷野,家畜在被驯化之前也不例外。旷野的这边才是动物的天堂,天堂的子民都是自由的,它们宁愿面对“狂暴”、“残酷”和“危险”,也不甘放弃自由这个最可宝贵的生存要素,而主动投身到旷野的那边去。须知在旷野的那边,即人间,动物们虽无匮乏之忧,处处感到“温馨”、“仁慈”和“安全”,却不得不被迫丧失了自由,即动物之为动物的这个先决条件。对于这个缺陷的可能性,任何动物不论如何被驯化,都是十分警觉的,随时提防着的;可叹人类对它始终丝毫不以为意,即使设身处于动物的境地,也根本未必理解它。因此,为了捍卫“人道主义”,他们认为首先应当歌颂自己的聪明和仁慈,歌颂自己培养、训练、驱使动物所表现的爱护和体贴,歌颂自己作为动物的“主宰”、作为“万物之灵”的当然地位,,歌颂自己在一切动物的自由之上享有最大的“自由”。然而,在自我歌颂的同时,人类难道能不承认自己,实际上,是在用动物园作监狱囚禁动物,是在马戏团用电鞭剥削动物的智能和体力,是在博物馆对动物们的“后生存”进行超剥削(连它们的灵魂最后应有的安息都不容有)吗?
       归根到底,如果按照任何宗教观点,还有一个更高级的“万物之灵”的话,人类岂不同样属于动物范畴,而应怜悯自己么?人类赖以生存的狭小的生活圈子,不就是一个大型的“动物园”?人类赖以显示才干的各种职业,不就类似“马戏团”?人类借重于文化、历史而孜孜以求的身后名,不就类似“博物馆”么?在旷野的这边,可以从动物想到人;在旷野的那边,可以从人想到动物。因此,从动物园过渡到马戏团,再过渡到博物馆,动物和人可以说是手牵手一路向前走:在人身上看得见动物性被装饰,在动物身上看得见人性被摧残,此所以本诗不得不引用“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这句古话而告终。其实,更确切的问法应当是:“禽兽之异于人者几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