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布吉镇的风流人物
作者:□李玲修

《人民文学》 2001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布吉是深圳经济规模最大的卫星镇。
       布吉是离香港最近的边陲镇 。
       布吉是有两个全国百强村——南岭村,坂田村的明星镇。
       布吉是留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足迹的光荣镇。
       布吉是最早当面聆听江泽民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指示的幸福镇。
       第一章 高擎圣火的南岭英雄
       在南岭村旧村委会的门前,有一个不大的水塘。诗人气质的布吉镇宣传部长沈树人告诉 笔者,这个水塘就是当年南岭人吃水、洗衣、养鱼的地方。这个水塘形状像钵头——客家人 的饭碗,象征着村里人永远有饭吃。
       民以食为天,就是有饭吃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在南岭村也曾成为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
       南岭村兴建的博物馆会形象地告诉你,改革开放前的南岭村是如何的贫穷。为了有饭吃 ,他们耕作在贫瘠的山地,为了有饭吃,他们去抓住蚂蚱来换点零用钱买米,还要被扣上资 本主义的帽子挨批,为了有饭吃,村里人一批又一批撇上亲人逃港去打工,生离死别的衰声 震撼了村头那棵大榕树……
       穷则思变,在那些贫穷日子里,思白了头发也难以有大起色。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集 体固定资产仅为7000元。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实现客客人最朴素 的理想:有饭吃。
       然而在20世纪末的南岭村,却骄傲地向全国人民宣告:人年均收入9万元,全村固定资 产达7亿元,由100元到9万元,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感觉。
       然而这是铁的事实,这是南岭村在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创造的人间奇迹。
       在惊叹南岭村所创造的人间奇迹的同时,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一个人物身上,他就是南岭 村党总支书记张伟基,一位高擎圣火的南岭英雄!
       高擎信仰圣火的共党人
       56岁的张伟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加入少先队时的情景:
       辅导员将红领巾给张伟基系好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张伟基,从今天起,你就是一 名少先队员了,你知道你脖子上的红领巾是什么意思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 的鲜血染成的。”
       当时小伟基脑海里立即闪现出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的英雄形象。他很激动,想到许多先烈 牺牲,解放了祖国,我们长大一定要把她建设好……
       1945年出生的张伟基从小崇拜英雄。50年代党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像一场场春雨洒在 这少年求知的干渴心田里。他的爱国心、英雄气的萌芽一天天长大,像南岭村那棵老榕树枝 繁叶茂。无论是岁月流逝,还是雷击风袭都不会折枝,更不会连根拔起……
       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张伟基精神并不贫乏 。他看《董存瑞》时会为英雄流下热泪, 他高唱“这是伟大的社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时会双目炯炯热血沸腾,通过许云峰高大的 身影,他领略了共产党员宁折不弯的情操,追随林道静寻求真理的脚步,他明白了信仰的高 尚与力量……
       1965年,在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张伟基,在张新发、林东生两位党员介绍下,宣誓加 入了中国共党。虽因舅父的所谓历史问题使他四年后才转正,但这不仅有挫伤他的税气,反 而使他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政治荣誉。
        南岭村的变迁使许多人都思索感佩张伟基的不同凡响:论文化,他是初中生,讲职务 ,他是农村最基层的动支部书记。然而为什么他的目光能穿越“左”与右的迷雾,找到准确 的思想坐标?他的思维怎么会穿越历史隧道看到未来?他的决策为什么总是能喘应发展的潮流 使南岭经济更上一层楼?他靠什么动力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奇迹?
       是靠信仰,是靠学习。张伟基虽是农民,但他十分重视政治学习。女儿秋敏在谈到小时 候最的印象时说:“爸爸最喜欢读书,他以一地出差,带回来的最多的是书。他读了后还要 我们读,什么《青春之歌》、《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一些科学知识的书籍。他还订 了许多从报纸杂志。看了后有好文章,他会剪下来,交给我们学习。有时我们贪玩,没按时 完成作业,他会狠狠地批评我们。他常说:“我小时候想读书没钱读,现在家里虽然穷,还 是让你们去读书,你们却不好好读,长大了能做什么?”
       张伟基是位讲政治的农民。他把那些为劳苦大众献身的英雄视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并从 他们手中接过信仰的圣火来断地向着目标奔跑。
       1980年8月的一天,张伟基听说广东和平县无线电厂厂长尤镜泉来深圳寻找合作办厂的 伙伴。这使张伟基很兴奋。因为他一直琢磨怎么按照中央的政策,带领南岭村脱贫。于是他 找到尤镜泉商议在南岭村合作办厂的事,并亲自带尤厂长去选址。两人谈得很投机,决定签 约。这不仅是南岭村签订的第一份内企业的协议,也是整个布吉公社,以至特区以外的宝安 县农村里第一份协议。
       今天看来这份协议极其普通,但在当年要履行却阻力重重。市里的主管部门认为合作方 是山区穷县,没有资金实力,因而迟迟不批。
       “张伟基认准的事儿,几头牛也拉不回来。”后来的镇委记李文龙曾这样风趣地评价张 伟基。的确,此时的张伟基就来了牛脾气,他三天两头地跑深圳,没结果,就又去公社向领 导求缓。
       顶着七月的炎阳,公社书记带张伟基和尤厂长去找县委办公室主任,扑了空。又找市工 商局、市财办,挨着门拜,挨着门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领回了一张临时营业 执照。
       从此,在南岭村每亩年产值不过百元的马鞍山坡地上的旧瓦房前,挂上了“ 南和公司 筹建办公室”的牌子……
       接着,广东省电子局下属的8571厂来南岭建起了华南无线电厂,香港老板陈景文也看中 了这块不断升值的宝地,来此创办了第一家外资企业……
       张伟基在改革开放在潮里迎着朝阳,光着脚在海滩上掘取了第一桶海鲜。
       1983年,在南岭村委会成立时,张伟基提出了“走集体主义道路,十年内使村民吃饱饭 ,有新房住,有钱花,健康长寿”的目标。这个小康前景的朴素描述,与今天南岭村辉煌的 大厦相比,显得是那样初级和原始。但在当时,却是十分激励人心的止标。
       村委会成立时,正是深圳兴办外向型企业的黄金时期。张伟基主动联系几个外商来南岭 洽淡办来料加工厂。外商指出,建起标准厂房,解决配套基础设施才能来投资办厂。张伟基 算了算,兴建一万平方米的厂房,需要资金300万元!这对当时的南岭人真是天文数字。只有 找银行贷款一条路!村委会大多数干部思前想后,怕还不了贷款,背一屁股债。但张伟基却 信心十足,大胆拍板。事实证明,这次投资不仅两年收回成本,还为南岭开拓了一条生财之 道。
       1986年2月,宝安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学习南岭村的决定》。张伟基借此东风又一 鼓作气,建下第一个工业区。到1991年,人年平均纯收入超过一万元,实现了南岭村的第一 次飞跃,党支部步入广东省委评出的“南粤农村十面红旗”的行列。
       信仰是动力,知识是翅膀,高擎信仰圣火的张伟基不断党的理论和政策来充实琥装自己 ,深得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张伟基连夜制定了“用五年时间追赶 亚洲四小龙”的规划草案,经过村委会讨论通过后,资9000万兴建第二个工业区,引来了日 本兄弟亚洲公司等8家外资企业。
       1997年中宣部确定南岭村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深圳市委、市政府及龙 岗区委、区政府也做出《关于向南岭村学习的决定》。张伟基越是红越清醒,他领全村查找 不足,提出改善经济结构,加速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投资8000万兴建第三个工业区,并不 失时机地兴建了商业、旅游业、求山水公园和度假村,使南岭村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伟基用实践告诉人们: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仰和思想,高擎信仰的圣火,就会产生排 山倒海的力量。
       高擎廉洁圣火的铁人
       说张伟基是铁人,有两层含意。一是说他有铁骨,几十年不知疲劳地奋斗,至今还常常 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二是说他铁面无私,与腐败、堕落水火不容。
       富起来的南岭村引起全党全民的关注,也引起一引进好心人的忧虑。
       富有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极大文明,也埋伏着蜕变的不良基因。因此中国有句俗语,“ 富不过三代”。遗憾的是残酷的现实常常让人盾到,富了的第一代就垮掉了。
       张伟基常常想起一位老劳模的话,“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就像拔河,哪边力 量大就会倒向哪一边。”
       被争夺的何止是青年!
       张伟基担任支部书记不久,一位港商在南岭投资办厂,他希望南岭村给些方便,便把一 万港币送到张伟基家中。
       张伟基见了,和颜悦色地对港商说:“你在南岭村投资力厂,合理的要求,我们应该帮 忙。不合理的要求,你给我钱我也不能帮忙。这一万元你还是拿回去,不然以后就不好合作 了。”那港商听了,心悦诚服,逢人就讲南岭村书记不贪心,行得正。
       对于熟人、朋友,张伟基也常常是铁面。张伟基有位几十年的老朋友。他在张伟基的帮 助下发了财,就拿出一笔巨款来表表心竟。可张伟基坚决不要。后来,这位朋友在南岭村搞 建筑,质量出了问题,张伟基就按规章毫不留情地罚了他200万元。张伟基公私分明一身正 气,虽然得罪了一部分人,但也赢得了多数人的信任与友谊。
       1992年5月的一天,香港一位商人和内地一位承包商找到张伟基要买7万平方米土地建商 品房,还要与南岭村签订办厂的假合同,便出价很低:“不过,事成之后,我们不会亏待张 书记,给你300万回扣,你放心,这300万不要发票也不要打收条。”
       张伟基斩钉截铁地说:“土地是国家给我们集体使用的,我们不能因为高额回扣改变土 地使用权,更不能签假合同!”
       那位港商和承包商听了一怔,他们本以为300万的巨款足以令张伟基俯首听命,没想到 遭到对方拒绝。港商不禁伸出大拇指,对张伟基说:“张先生,你是真正的共产党,我服你 了,就按你们的要求与你们合作!”
       20年来,张伟基拒收各种好处费30多次,他说:“这个口子不能开,绝对不能开!”他 欣赏陈毅老总的两句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由于张伟基做出了榜样,南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成员至今无一人发生经济问题。
       高擎爱心圣火的善人
       说起张伟基的脾气,他妻子林玉娣说:“他脾气不好,不顺时会爆了”
       但了解张伟基的人,都夸他心眼好,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全南岭村都知道张伟基是孝子。
       不管他多忙,他早晨起来会煲一锅汤给饱经沧桑的老母亲呈上。
       张秋敏说:“我从未见过像爸这么大年纪人,五十六七岁了,还早晚陪老母散步,陪老 母吃饭。奶奶感冒发烧,他心疼,像哄小孩子一样陪奶奶去看病。到医院检查取药后回家, 用话语安慰她,煮东西给她吃,做最好的青菜、活鱼给她吃。看奶奶睡不着,爸爸也睡不着 ,他总是在想,奶奶睡着了没有?会不会哪里不舒服……”
       如今张伟基的老母亲己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可依旧身体硬朗。老人爱还常常邀几位老友 去爬求水山,有的年轻人都追不上她呢。
       村里有位戴阿婆,年近古稀。她随丈夫在外边生活二十多年,又回到村里定居。她膝下 无子女,只有老两品经沫相濡度日。张伟基不光安排戴阿婆在工厂食堂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 解决了她老公的退休金问题。
       有一次戴阿婆的老公不幸汽车撞伤,村里花了3000多元抢救,张望于使老人脱离死亡线 。为了解决两位老人养老问题,张伟基同意破例将他们干女儿一家三口从外地调到南岭村落 了户,安排了工作。从此戴阿婆老两口解除了后顾之忧,一家人欢天喜地参加劳动共享天伦 。
       村里有一位80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张伟基经常买些好肉,亲自送到老人家里。老人见张 伟基如见亲人,总是拉着他的手唠唠心里话,心里感到无比温馨。
       有人说:“张书记,你这么忙,这些小事交给下边办就行啦!”可张伟基却十分认真地 说:“他们没有儿女,我视他们为父母,父母的事怎么能让别人去做呢!”
       张伟基的孝心影响了一村人。耸最恨的就是对父母不孝、不敬的人。在他主持制定的《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章程规定》中对老人的退体、赡养都有明确保障。
       张伟基还特别爱孩子。他和林玉娣生有三男一女。
       张伟基穷时,四个孩子没少跟他受罪。但他的爱心却给穷苦的家庭带来和煦的阳光。
       张秋敏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发烧,妈妈回来晚,忙着做饭,爸爸回来得更晚。他们发现我生病了,就很 着急。那时村里连个医疗站也没有,只好熬到第二天去看医生。第二天早上,爸爸用一辆破 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当时发烧昏沉沉地坐在后边车座上,两条腿随便一放,不料一只脚被 卷进轮子里,我上一声。爸爸跳下车来,把我的脚从轮里拔出来。他见我的一个脚指甲被掀 掉了,鲜血直流。爸爸急了:‘你怎么把脚乱放?’随后从路边拔起一束止血的草药,抹去 黄泥巴,放在嘴里嚼了嚼,就给我糊伤口了,又从衣服上扯下一条布,给我扎上……”
       在那些贫困的日子里,张伟基最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每天早晨他四点钟起床, 然后给孩子做早餐。他不让玉娣插手早饭:“我做的早餐最有营养。”张伟基把他从报刊上 学到的营养知识力尽所能地用上。他还带孩子们出去跑步。晚上他规定孩子9点钟必须睡觉 。他认为一个人必须人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果哪个小孩子晚上出去了,和什 么人在一起……有时张伟基还会亲自去把孩子找回来。
       张伟基爱孩子,但从不溺爱孩子。他常有意地让他们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意志。秋敏是 家中惟一的女孩子,可他从不娇惯她。秋敏从十来岁就要到井边挑水,有一回下雨,她不小 心滑落到井里。幸亏被同村一女孩及时发现,才将她搭救上来。
       在南岭村富起来后,张伟基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张伟基经常语重心长地这样要求儿 女:
       一、在每人的岗位上,要有责任心。
       二、不要做贪污受贿这类事情。一定要记住,人往往走错一步,就没办法再回头了。你 一个人贪污害了大家也害了自己。钱这东西,没可能一个人占得光的,一个人生中有的吃, 有的穿,有的住,也就可以了……
       他在家里反复对子女强调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使孩子们明白,一个人最重要的 是为群众谋利益,而不能为了自己发财不顾党纪国法。
       如今,张伟基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回村里工作,经过实践检验和村民直选 ,分别在不同岗位上挑起了不同的担子。
       毕业于深圳大学的张育彪,如今是南岭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他身上既有父 亲的刚毅,又有母亲的宽厚。他在本村读的小学基础较差,进入深圳中学后压力很大。但他 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使成绩一步步赶上来。在读大学时,他也想过毕业后去外边闯荡一番。 但毕业后出于对南岭村辉煌前景的憧憬而回到村里。他说:“我回南岭村工作并不轻松,因 为我的父亲是张伟基,从使我的工作更有压力。我只能比他做得更好,不能做坏。实际上, 村委会工作并不轻松,规划、建设、管理,要求你不断地努力学习。以前我怕人家说我是靠 父亲,现在我认识到关键上不在于是否和父亲在一起,而是要把工作做好,对得起群众对我 的信任。
       有一次张伟基提议在求水山度假村增修宾馆房间,张育彪则当面反对。认为这橛既影响 了度本规划,也缩小了绿化空间。其化一些村委也同意这意见。张伟基被说服了,民主决策 又一次得到充分的体现。
       提任南岭村医院院长的张秋敏,也时刻以父亲为榜样要求自己。有本院职工来办事,偷 偷给她留红包,她就在红包外面再装上个信封写上名字派可靠的人送回去。有药厂不推销药 ,把提成硬扔下,她毅然前到财务室,要个收条。“我很怕欠人家的人情,欠人家人情不做 不舒服,做了又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
       实践证明,张伟基对孩子的严要求体现了他最大的爱心。
       张伟基的爱心圣火,温暖的绝不仅仅是他一家、一村的人。外来的打工妹打工仔、灾区 的群众、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上大学的残疾英雄以及国防科技战线的专家……无不在他的 关注之范围内。一份份捐款,表达了南岭人立足山村放眼全国的胸襟,也表达了张伟基一个 远大的理想:全村富、全县富、全省富、全国富……只要能尽十分力,他决不会只奉献五分 。他高擎爱心的圣火,希望照亮每一个需要伸出援助之手的同胞……
       2000年2月22日,在南岭村的历史上留下最光荣的一页。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南岭村视察 。他笑容满面地向村民挥手,他听取张育彪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汇报,他与村民畅谈现状 与未来,他观看村民激情豪放的表演,留连忘返。
       在二楼村史展览馆,江总书记饶有兴趣边听张伟基讲解边观看了展出的图片、图表、实 物,并发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重要指示。
       江总书记离开南岭村前,上了车又走下车和张伟基——这位南岭村的好带头人,这位全 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位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写下光辉一页的英雄再次紧紧握手……
       此篇暂缺。
       
       第三章 当代愚公的大智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一个人关键时刻的据择往往会决定几十年以至一生的命运。 个人如此,单位、地区、民族、国家也如此。
       抉择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
       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抉择,需要大智慧。
       板田村党总支书刘日兴就是这样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孤独抉择:甘当一次大傻瓜
       1987年的春天,刘日兴面临一次重大抉择。
       镇长欧官成找他谈话:“老刘啊,镇党委、镇政府有块心病,这块心病要靠你来治了! ”
       刘日兴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含而不露地说:“什么心病?如果我有那本事能治,我一 定会去治,如果我没那本……”
       欧镇长把手一举,紧接话茬儿说:“镇党委、镇政府看你有这本事!老刘啊,坂田是你 的家乡,也是布吉的老村,如今解放都38年了,特区也成立十几年了,可还是那么穷!这说 得过去吗?你看人家邻村的南岭,党的政策一样的,地理位置差不多,为什么人家就成了全 国农村的先进村,你们板田为什么干不上去?!”
       刘日兴没有正面回答,但他心里很清楚。在党的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南岭村干上去了,就是因为有张伟基这样一位好带头人。坂田村干不上去,也是因为缺少一 个好带头人。连老百姓都明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道理嘛。
       欧官成注视着刘日兴:“怎么样?我和周书记酝酿了好久了,想调你回坂田去……”
       刘日兴摇摇头:“坂田村的落后也不是一两天了,历届班子都改变不了,你叫我一个人 怎么改?再说我干校长二十多年了,我舍不得离开学校……
       欧官成早知这个谈话不会一拍即合。刘日兴不是外村人,不知坂田的深浅,凭一股子好 胜之心就往里闯。他对坂田可谓了如指掌。他生在坂田杨美村,父母都是那里的农民。他初 中毕业后也在村坦克参加过一些政治运动,什么地复查啊,分田地啊,统购统销啊。后来还 在村里当过互助组组长,农业社副副社长,对农村工作的艰苦可以说相当了解。所以他也深 知重返板田将面临着什么,他怎么会轻易去冒这个风险呢?
       这一点,连镇书记周光明也有思想准备。在谈话前,他曾提醒欧官成:“你给他做工作 可不容易喽!”
       不到18岁就入了党的刘日兴从未在组组指令面前说“不”。这一次他心情很予盾,他对 欧镇长说:“你让我考虑几个月……”
       50岁的刘日兴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
       一边是布吉镇时校长宝座,他工作起来驾轻就熟,不管是什么气候什么年景,他将都是 硕果累累:送走毕业的学生,迎来入校的新生。桃李满天下,赢得社会广泛的认同和尊敬。 连张伟基的妻子见了他面也要恭恭敬敬地鞠躬喊一声校长呢。
       一边是贫困家乡的呻吟,讲交通,22平方公里的板田,没有一条好路。讲通讯,人家都 拿大哥大了,坂田村只有一部摇把子里话。讲收入,坂田更是雪上加霜,有门路的,一个个 都迁走了。没门路有力气的,也都扛起行李外出打工谋生去了。剩下了老幼病刑事在无奈中 ,一天天打发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这样的基础、这样的面貌改造起来谈何容易?
       回到家里,他把镇长谈话的事儿告诉了妻子刘淑芳。刘淑芳是老党员了,听了连连摆 手:“我这个杨美村村长都不想干了,你回来干什么?你回来就是当干部又怎么样?这农村干 部是怎么回事你还不知道?!很苦哇!你回来,要钱没钱,能干什么事?再说这里山头那么多, 开门就见山,出门就爬坡,佻还没住够吗?不要回来!不要回来!”
       妻子讲的是实情。
       3个月过去了,欧官成又找到刘日兴:“考虑是怎样了?定下来没有?”
       刘日兴脸有点发烧,他喃喃地说:“我再考虑考虑!”
       刘日兴脑子里翻来覆去思考着这样三个问题:
       一、坂田解放时间这么长,政府派的大官、小官到过坂田的很多,都说改变坂田的面貌 ,可结果也没变得了。我刘日兴难道是三头六臂能改变?
       二、板田村那么穷,10个自然村,9个村位于山角落,山头有260多座,水不足,路不通 ,电力小,改变起来要投入多少钱?那些山头挡路怎么办?
       三、回村如果做不出成绩,个人面子扫地事小,辜负了党、政府、群众的企盼如何收场 ?那时恐怕连朋友都会说我是傻瓜,放着好好的校长不当,偏偏要往火坑跳……
       7月底,刘日兴去欧官成:“镇长,我定了,回坂田去!”
       欧官成紧紧握住刘日兴的手:“好哇!老刘,说实话,我和周书记啊 ,也是把坂田村留 下的人掂量了几个来回,也没找出理想的带头人,这才迫不得己要把你从校长位置上拽下来 呀……”
       刘日兴笑笑,“我能有几十条理由不回去,可一条理由就得回去:不服从党的安排,那 就不符合党员标准喽!不过,我还有3个要求……”
       “你讲讲……”
        “一、不要让我当官”我回村只当老百姓。书记、村主任还照旧,但我一定会支持村 委工作……二、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你们一定要支持!三是我尽我所能发展坂田,如 有失误,请党组织给我批评、帮助!”
       欧官成听了连连点头:“你放心,我信一定会支持你的工作!”
       这是刘日兴人生里一次重要抉择,也是被称为傻瓜的一次抉择。
       不知是偶合还是有心,1987年“八一”建国节这天,刘日兴雄赳赳气昂昂地离校返村。 回村路上,他脑海里甚至回荡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不知是为自己打 气还是因这那旋律太熟悉。1950年朝争时,刘日兴才读小学五年线,便志愿军叔叔惊天地泣 鬼神的英雄故事却给这位好强上进的男孩子终生难以泯灭的激励。
       “刘日兴回来了!”
        这个消息地传遍了坂田的10个自然村。老人们听了很高兴,他们还记得那个土改时十 分活跃的好后生刘日兴,也没忘了在合作化中那个机灵、平易的年轻干部刘日兴,那是个好 人,是个能人啊!
       干部听了也高兴,在他们束手无策时,镇上调回了刘日兴,无疑是雪中送炭啊!人家年 轻时在村里就干得不一般。上至粤中区公安署、团省委,下至保安县的组织部、宣传部、兵 役局……共有9个单位先后调过他呢,要不是当时村里卡着不放,刘日兴说不定早当了大官 了!后来是村里办学才让他去当老师,一年后就当了校长……这是个能人啊!能人!
       在村干部欢迎会上,刘日兴却说:“官你们当,我当老百姓!你们也看见了,镇上给我 下的文是坂田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
       村干部异口同声地说:“不管你干什么,希望在你啦!”
       刘日兴却说:“大家一起来改变坂田的面貌,我现在是配合大家的工作。希望大家不要 有什么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可会下,刘日兴却听到了亲戚痛惜的声音:“日兴啊,你干吗要回来?这地方能有什么 变化你还不知道吗?当校长多自在,50岁的人了,还干这种傻事,世界上的傻瓜有千千万万 ,最大的傻瓜就是你!”
       刘淑芳也为他担心:“这下可有麻烦事做了,我们家在坂田是很讲面子的,你这一回来 搞不好,把全家的面子都丢光了……”
       是孤独的抉择还是光荣的抉择?是傻瓜的抉择还是大智慧的抉择呢?
       生死抉择 :铁齿铜牙斗智叟
       刘日兴回乡头几个月,不声不语,可他的脚步一天也没闲着,他脑子一刻也没轻松。
       群众盼着他拿出好主意。干部等着他拿出好章程。可他却沉默着。今天到这个村跟群众 聊聊,明天到那个村找干部的难处,他在寻找贫困的根子,他在谋划致富听路子。改革开放 这么多年,为什么别的村搞得轰轰烈烈,而坂田村却死气沉沉,为什么村委会想干事业,却 又错过许多机遇,坂村地理位置这么好,群众这么淳朴,为什么还在贫穷的烂泥塘是拔不出 腿来?
       1988年春节刚过,在村工作会议上,刘日兴这个新支委来了个不鸣则己、一鸣惊人。他 首先肯定村委会班子做了一定的工作 ,也为人民办了一些事,“但是,时代要前进,党中 央和当地政府希望我信干部头脑要清醒,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变贫穷面貌。可我们坂田 至今不仅没达到小康,连贫困穷面貌也没有变化,我们作为百姓父母官愧对百姓……”
       接着刘日兴亮出了他的改造板田的大手笔——五统一大开发:即打破10个自然村的壁垒 ,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使用,统一发展,统一管理。
       他的讲话结束了,但没有人鼓掌。村干部满脸狐疑:“能这样搞就好了!不过……不过 ……”
       还有的人听了直摇头:“搞不了的,搞不起来的!”
       村干部绝不是不捧场,而是他们清楚刘日兴的这个规划实施起来的难度。这个五统一意 味着什么呢?意味着260多座山头要铲平,意味着80片风水宝地要迁走,意着800到900座坟墓 要重新安葬,意味着两条河要改为地下河,意味着7个村农民的小屋、小棚、土地全都要拆 走,这整个下来大约要有数千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工程……
       这要花多钱?这要花多少力气?这要解决多少予盾?这要损失多少财物?
       在群众代表会上,刘日兴又讲解了自己的“五统一”规划。代表们也是反应冷淡,有人 说:“这样搞,能搞得好,我们很高兴啊,但是如果你们干部要搞到半途而废。那就要害死 人喽。我们老百姓啊最怕这个!”
       “我家这房子从我爷爷那辈住到现在,虽然没钱但很平安。也算不错啊,你给我拆掉, 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向负得了责任?”
       “我们家完全靠的是风水宝地,没这风水我们早完了。我请风水先生看过,他说过20 年可以发财,现在己经18年过去了,还是再等等吧!”
       一时间畏难憎爱分明绪、保守传统观念、眼前利益扭成一股强大旋风,在刘日兴身前 身后头上脚下乱着。在这关键时刻,刘日兴只要稍有迟疑、稍有胆怯,“五统一”的开发计 划就会流产,“五统一”的宏图就会变成废纸。
       他意识到此刻干部一条心上什么都重要。在干部会上,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 天天讲发展,至今要发展了,却叶公好龙怕打碎坛坛罐罐、有损个人利益!我们搞“五统一 ”开发,是百年大计,是为子子孙孙做事情。过去我们在犹豫徘徊中,错失许多机遇,已经 很难弥补了。今天再不果断决策,就要再失良机!邓小平同志说过:‘千万不能犯丢失机遇 的错误,其他错误可改,丢失机遇的错误是改不了的!”接着刘日兴字字千钧:“不搞这个 发展,死路一条!”
       在刘日兴建议下,党支部通过了“五统一”规划,做了决议。刘日兴又提醒大家:“我 们每党员干部都要立军令状,分层包干,群众思想工作要做,政策也要讲。因‘五统一’开 始个人利益受了损失,我们要补偿,砸了旧的,就要立一个新东西出来!”
       传统思维的坚冰终于打破,坂田村开发经济的世轮终于起航。坂田村的春天显示出几十 年未有的生气。山矮了,河填了,风水宝地迁走了,连有的人家旧屋也拆掉了……
       夏天来了,这是个平静的季节。有台风,也会有海啸。自然界的灾害往往有天气预报, 可以防备,人为的龙卷风却常常给人以突然袭击。
       一天刘日兴正在和村委会干部一起商量事情,闯进来几个人,一个中年男子进门不容分 说就喊了起来:“你们为什么这样干?是不是把坂田搞坏了才甘心!这样搞符不符合改革开放 的政策?你们把山头一推,坏了风水,大家要倒霉的!我们不同意!”
       刘日兴闯声一抬头,认出此人原是本村跑到香港的游民。他离开坂田多年,村里已没嫡 亲,不知怎么钻了出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找上门来,一副大打出手的样子。
       刘日兴挺身而出问道:“你是代表什么人,以什么身份来和我们说话?”
       “我代表群众!”
       “你不在村里,是在香港,你对我们坂田的开发了解多少?”
       “不管了解不了解,我都要制止你们这样做!”说着此公拍了拍手中的笔记本:“你们 这样搞是蛀米虫!是破坏坂田群众的利益!以后坂田会更苦更穷,我们要到镇上、县上告你们 ,告倒你们村委会!”
       刘日兴:“你有本事你就告!你有办法你就指出来!你既没本事又没有办法,你就不要 多管闲事!”
       “我不是管闲事!你看看,这状子上有60多人签了名的,这不是‘文化大革命’,你还 想搞什么愚公移山吗?”
       刘日兴见有不少围观的群众,觉得和此公辩论一下也正好可明辨是非:“愚公移山有什 么不好?我们就是要当改革开放时代的愚公!搬掉挡在坂田村前面的贫困、闭塞、落后三座大 山?我们响应邓小平难道还要你来批准吗?我们坂田以前的客观情况你不是没看见,如果不开 发不改造,才是真正要让群众受苦受穷呢!”
       那人理屈词穷,瞠目结舌地站在那里。
       “告诉你,不管有多大阻力,我们这条改革的路是走定了!搞好了,我们坂田以后吃米 吃菜吃肉与你无关,搞不好我们去讨饭也与你无关!你是什么人?到我们这不来装正人,想当 一回智叟吗?”
       众人都笑了。那人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告诉你,我们现在虽然没有钱,可我们肯为老百姓造福!你有钱又怎样?不为百姓造福 也白搭!现在我们忙,请你出去!”
       那个人做梦也没想到穷棒子这么有口才,有底气,悻悻地走了。
       刘日兴一番话,大长了村干部的志气,也使坂田村群众擦亮了眼睛。他们纷纷议论说: “别看刘日兴平时和村里男女老少都和和气气,关键时刻一分不让,辩论起来可是铁齿铜牙 呢!”
       周书记得知此事后,哈哈大笑:“这个人用心不良,想和共产党斗,有这本事吗?”
       明智抉择:政治浓雾里借东风
       坂田人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他们的前辈在开发坂田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超负荷劳动。一 年365天他们没有假期,也没有八小时上下班的概念。刘日兴常常深更半夜还在山上处理各 种复杂而琐碎的难题,连按时吃饭都难以保证。
       到了1989年春夏之交,下当坂田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大面积开发颇有成效是北京发生了世 界瞩目的政治风波。
       消息传来,坂田村的许多人在政治浓雾里有点看不清出路了。
       原来那些曾跟着“智叟”签名要告倒刘日兴和村委会的人又蠢蠢欲动了。他们开始京乱 了,这里又成了这个样子,这大片平地有什么用?放牛嘛,没草吃,放风筝又不用那么大, 做飞机场,又不够用喽!”
       “推掉这么多地方,工厂建不起来,我们喝西北风啊,遗臭万年!”
       “发展,发展,发展!北京乱子,看我们这里干部怎么收场?”
       本来坂田的工业区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办法,这时已有四五家外商在坂田落户了。有的 个商听村里人传一些消息,心里也没底了。他们纷纷来找刘日兴:“北京乱了,这里开发区 也长不了喽,我们要走啦,今晚我们不走,万一罗湖那儿门一关,我们就过不去啦!”
       刘日兴劝道:“你不要走,我们都不走你们走什么?共产党是保护你们的,你不要怕, 把工厂生产安排好,把工人生活安排好。当然啦,如果你是回去探亲那我不反对!”
       外商吃了定心丸,回到厂里去了。
       可北京的风波还没有平息。
       在这种情况下,坂田的开发还要不要搞下去?是停下来呢,还是继续向前推进?
       刘日兴心里也思考。晚上,他坐在电视机前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边一支一支地吸 烟。看着看着他的脑子里却重温起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去了,继而他又想起建国后40年的建设 史,他想,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遇到了多少风浪都一一战胜了,难道这场“6·4”风波就不能 平息吗?不,我们共产党人一定有这个能力!
       刘日兴建议支部召开党员干部、群众性代表会。他在会上说:“北京闹风波,我们这里 不平静。又有人说我们坂田村的开发也要半途而废了!不知大家怎么想,我是不主张停下来 。我们共产党建党几十年,经验有,教训也有,但不会跨台!俗话说,北方灯炮,南方看报 ,我看只有一条,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有共产党在,我们都不用怕。我们要继续前 开发,一小时不能停,一分钟也不能停,横下一条心,继续向前冲!”
       “说到这晨,我倒有个想法,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有个孔明借东风喽,现在北京 政治风波,有许多人心里没底,邻近坂田一些镇村的开发工程停了下来,工程队的推地机都 不工作了。我倒想乘这个机会把他们请进来。他们现在可是有人,有机器啊,而且价钱还会 比平时便宜……”
       这就是刘日兴的“借东风”,这就是刘日兴的大智慧!1989年下半年,160个工程队,26 个推土机队陆续开进坂田村,齐头并进搞开发,日经继夜地改变着坂田村的面貌,大大缩短 了坂田村的脱贫时间!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1990年刘日兴宣布了一个让全布吉镇震惊的喜讯:坂田村脱 贫,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
       10年过去了。到20世纪末,坂田村己有五大工业区,总产值达到6.5亿元,集体固定资 产达16亿元,人年均现金收入达5万元。群众的顺口溜:“千万元不算富,五百万才起步, 一百万以下是贫困户……”
       如今坂田村的工业区里,不仅有坂田人,也有聘自全国的英才,不仅有香港名牌企业, 也有当纳利这样的美国上市公司,不仅传统工业在这里开花结果,也有高新科技项目在这里 播种发芽。
       在坂田村结出物质文明硕果的同时,坂田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全国脱颖而出,在被评 “全国百强村”、“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广东省文 明单位”后,刘日兴仍奉行“处逆境坦荡走路,遇顺风谨慎行船”的人生格言,又以他的大 智慧思考怎么使坂田村更上一层楼,他意味深长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光物质上富 裕也不等于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富了更要加强精 神文明建设,富了更要思进。
       如今讲文明、讲学习、讲贡献、讲新风的坂田人正向刘日兴所勾劳动力的21世纪美好生 活迅跑。
       坂上风光好/田中景色新/庭前有草木/庭内有花香/家家电脑化/出门小车坐/餐餐 有鱼肉/共同奔大康
       也许现在刘日兴不必为当年离开他所热爱的学校遗憾了,因为在他领导下的坂田村不仅 成为全国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样板,也成了一所讲文明、讲学习、讲贡献、讲新 风的社会大学。
       他依然是校长,依然是校长……
       
       第四章 文韬武略的警署署长
       军人家庭成长起来的钱传伟气宇轩昂,尽管他有许多时间是在和罪犯打交道,他本人却 显得书达礼。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笑起来使人感到很亲……
       在布吉镇,提起钱伟可算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这是因为,好人夸他,坏人怕他,上级器 重他,下级佩服他,老人祝福他,孩子崇拜他……
       他的知名度是在与恶势力的搏杀中崛起的……
       “来了帮北佬,不怕死的!”
        钱伟是1993年6月应聘来深圳的,此前他是贵州省兴义市市委常委兼公安局长,是一个 公安大学毕业,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破过不少案子的老公安。但现在回忆起来,那些案子 比起他来深圳后所遇到的案子,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钱伟刚调来在龙岗区公安局任刑警大队长。他发现新开发的龙岗区邪气很重,有一伙恶 势力非常嚣张:
       别处都是坏人怕警察,这里居然有人敢找警察,而且是追到警察办公的楼里灯。
       别外坏人不敢公开持枪,可这里居然有人非法持有多种枪支,而且组织打靶。
       这伙人肆无忌惮地搞“经营”,他们经营哪种啤酒就下令所有洒店、卡拉OK厅、餐饮店 只能卖那种啤酒,如不听,就会被砸个落花流水。
       他们甚至把黑手伸进基层政权,当地村班子选举谁当支书,谁当村主任,要他们圈点… …
       至于随时出没娱东场所收“保护费”更是家常便饭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伙人居然能和个别区领导称兄道弟,吃吃喝喝……
       这个黑伙的头目叫钟国和,他们的据点在爱联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钱伟感到龙岗警力的单薄。一个刑警大队,只有十几个人,还 大都是外地调来的。人生地不熟,有的连当地语言都听不懂。
       义愤填鹰的钱伟日夜苦思怎么对付这伙黑势力。这时龙岗区委下令打黑,要求坚决除掉 这股恶势力,刑警大队成立了反黑专案组,组长就是钱伟。
       钱伟知难而进,间一个目标就选定了钟国和团伙。这的确显示了他非凡的勇气。要知道 ,那时候刑警大队和钟国和团伙相比,物质力量相差甚为悬殊,有点游击队面队正规军的感 觉。
       可是不是嘛,讲装备,“正规军”武器精良,是一色的从云南、广东贩来的清良武器, 什么冲锋枪、军用半自动步枪、手雷应有尽有,而“游击队”武器老掉了牙;讲通讯,“下 规军”手拿大哥大,“游击队”只有BP机;讲交通工具,“正规军”有各种高级轿车,“游 击队”却只有破吉普……
       讲背景,钟国和土生土长在本地经营多年,社会关系盘根错节。钱伟手下的刑警大多来 自外地,而且大多数是刚毕业于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的新手。
       真是道高一尽,魔高一丈!
       钱伟组织刑警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调查,掌握了不少该团伙的材料:
       钟国和先是搞走私汽车发了财,后又成立一个国和实业公司,专做走私汽车、上车牌、 卖车等生意。
       两三年后,钟国和经济势力不断扩大,他以个体老板身份和个别领导称兄弟道弟,拉拉 扯扯,狐假虎威,称霸一方。不光百姓怕他,连警察也惧他三分。
       钟国和手下有一帮打手,最厉害的一个外号叫大头虫。
       大头虫16岁时因耍流氓进了劳教所,两年后出来变本加厉。他开枪杀人后成为钟国和的 忠实走狗、疯狂抓爪牙。
       钟国和团伙和罪证不难打到,但是证人都吞吞吐吐。目击者大多不敢出面作证,群众个 个摇摇头,根本不相信公安局能对付这伙恶魔。
       钱伟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恢复民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应有的位置。
       钱伟反复思考突破战术:擒贼先擒王,钟国和防范森严,又有个体老板身份的伪装,先 动他必付出巨大的代价。那就先砍掉他的爪牙,使贼王成为孤寡人,他的嚣张气焰才能打掉 。
       突破口先定了大头虫。
       不过抓捕大头早虫非易事。一是该犯行踪诡秘,居无定所;二是他随身携带至少两支枪 ,并上好膛压满子弹,而且弹无虚发;三是大头虫眼线众多,公安机关多次围捕他,他都因 事先得到信息而漏网。
       强攻不行就智取。大头虫有个烂仔朋友,有把柄在刑警队。钱伟决定利用这个关系人做 诱饵,来钓大头虫这条大鱼。
       这关系人给大头虫打电话,说欠了一帮北佬的钱,如再不还就没命了,求大头虫救救自 己,送点钱来。
       大头虫亦很狡猾。他虽然答应送钱,但交钱地址变来变去,最后定在路边一个停车场接 头。
       这里靠着大路,有什么情况一踏油门就能溜,再者来往人多,情况复杂,给抓捕增加了 困难。可见大头虫选址用心良苦。
       钱伟经过缜密思考,带着部下新临现场部署埋伏。身材高大、刚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的 高材生井亦军化装成北方烂仔带着关系人守候。
       黄昏时分,一辆皇冠车开来了,但是车停的地方出了事先布下的包围圈。钱伟向井亦军 使个眼色,聪敏的井亦军心领神会,明白钱伟要他拖延时间,以便转移包围圈,疏散群众。 于是他推了一下关系人,大摇大摆地一起向皇冠车走来。
       皇冠车没开车窗。茶色坡璃遮着视线加上天色已暗,根本弄不清楚车里有多少人,有没 有大头虫。此时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行人摩肩接踵,皇冠车停的位置处于交通要道,稍有闪 失,罪犯一踩油门就能跑,还可能误伤群众,这无给抓捕埋下了重重障碍与危机。
       关系人喊了一声后,车窗摇下一个2寸宽的缝隙。
       井亦军向车内扫了一眼,确认只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们要找的大头虫。同时他用余 光发现,大头虫的车放前进档,脚踩在油门上。种种迹象,说明大头虫防范心很重,警惕性 很高。
       井亦军先问大间虫钱带来没有,又与他讨价还价周旋,时间过去一分钟。
       仅仅一分钟,大头虫已不耐烦,两眉一皱,扭身就拔枪,因为他坐在驾驶室上扭身慢了 一点,眼疾手快的井迹军把关系人往后一推,迅速拔出枪,说时迟那时快,当大头虫拿枪的 胳膊刚抬起时,枪响了,井亦军抢先一秒打中了大头虫的胳膊……
       钱伟见接火了,奋不顾身地带头冲向皇冠车驾驶位车门,这里既是最贴近大头虫的位置 ,也是最危险的位置。钱伟想抓活的大头虫。可车门拉不开,他转到车窗正面砸破璃,大头 虫顺手抓起一个手想同归于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迟疑就会造成牺牲,速度就是生命,井 亦军的枪响了,大头虫被当场击毙。
       大头虫的车上,缴获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手雷等枪支,还有一大堆弹药,还有毒品 、假币和其他作案区器……
       击毙大头虫后,刑警大队又制伏了阿狗、佛山王等爪牙。钟国和团伙乱了阵营,企图用 500万换取钱伟高抬贵手。便钱伟只冷笑一声,打击力度更加准、狠。曾嚣张不可一世的钟 国和闻风丧胆逃到了境外……
       消息传开,老百姓个个拍手称快,他们感谢人民刑警为他们除害,还他们安宁。击毙大 头虫的战斗成了当地新传奇故事。而流氓烂仔则惊呼:“来了一批老佬,不怕死的!”纷纷 抱头鼠窜……
        钱伟亲临一线指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大无畏精神,使全体刑警战士受到极大感染 ,使他们坚定了为人民扫除害人虫的信心。共产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原了弹重 新在深圳上空升腾……
       追随创新与高科技的脚步
       布吉警署成立后,钱伟常对部下说:“我们过去是被动反应型,出了案件去破,有了罪 犯去抓,今后我们的治安工作要变为主动式提前型,不等发生问题,主动搜集情况,掌握苗 头,提前防范,也就是在作案嫌疑人落脚之前进行清查,在作案嫌疑人伺机作案时予以伏击 抓捕,在嫌疑人实施作案时间设卡堵截。”
       他到香港去案,发现香有个“城市论坛”,是政府办的。任何一个市民走到那儿,都可 能上去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钱伟看这个形式不错,就建议成立一个“布吉治安大家论坛”,他说:“有的问题我们 能看到,但更多的信息在群众里边,他们更有发言权。”
       果然这个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次谈下来,不仅收集了大量信息与治安动态,还听 到了群众对个别干警治安员乱查乱操乱收费的意见,对促进警署廉政建设也有警钟作用。
       他的部下都发自肺腑地敬佩他:“他的思想很新,一般一种工作干长了,会有惯性思维 ,但钱署长很有创造性。他非常勤奋地学习思考一些新东西,对上级的批示创新地去贯彻。 ”
       1995年12月4日,发生了一起持枪绑架香港某集团董事长并勒索500万港币的案件。这位 董事长不仅在深圳有投资,而且非常热衷公益事业,是深圳荣誉市民。案发后影响很恶劣, 如不能及时破案,将对引进外资、坚定外商投资信心产生极大的影响。
       时任市委书记的厉有为、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何景滨,龙岗区委书记刘志庚都非常重重视 ,指示要绝对保证人质安全,并迅速破案。
       37人的专案组成立了,钱伟任副组长,他日以继夜地投入侦破工作中。
       第二天就查明,董事长4日晚驾一辆红色奔驰车从公司出来后,被一辆公安警车劫持逃 往龙岗方向的。这警车上喷有“公安”二字,车牌号是GA447639。通过省交警总队查找, 得知这一车牌是惠阳交警大队吕某使用。专案组干警赶到惠阳,才知吕某早己因车祸车毁身 记忆。原料车锁在库房中。显然是案犯假冒公安人员驾驶着假冒的公安警车作的案……
       破案最怕没有方向,此时搜寻来的千余条线索中应向哪个方向突能上能下?如果突能上 能下方向选错,那就拖延破案时间,危及到人质的生命。
       5日上午9时许,案犯找电话到董事长家中,威胁家人不能向公安局透露任何情况,否则 将撕票。家里人担心人安全,私自答应案犯先交500万港币的条件。
       6日7时20分,人质家人按案犯指定的地点驾车驶到深惠高速公路接头。车到后,案犯又 临时通知转到陈江附近路段交钱。
       收到钱后,案犯并没有放人。家属惊慌之余,只好向专案组报告。当刑警赶到时,案犯 已不知去向。
       经过我次案情分析,专案组一致认为案犯的犯罪史,整个作案过程是经过精心策划后实 施的,这说明案犯智商较高,他选择的交钱地点是高速公路,时间是凌晨,显然是因为些晨 路上车少,一望可知有无公安车跟踪。整个案件是团伙性质,至少有4人以上才能完成过程 。
       此时钱伟感到光用传统思维模式来破案已不够用,他觉得思路应打开一些,再打开一些 ……
       在研究了在量资料后,钱伟提出在案犯电话上找突破口。既然案犯知道董事长手机电 话及住宅电话,说明是熟人、是熟悉他的生活规律的人。既然跟踪案犯电话,打不到这个手 机与别处的联系号码,那么这手机号可能是新开的!
       事实证明了钱伟这一推测的准确。经公安部门运用科技手段分析,侦查到案犯的手机果 然是新开户的手机,只用来和董事长一家联系用,别的电话根本不打。
       事后证明,钱伟这一推测对破这个案件起了关键作用!案犯中果然有一个是曾在董事长 家工作后被辞退的工人。
       30日晚上,专家组得知案犯陈文涛、魏锦明潜回家中,专案组在博罗县公安局配合下入 案犯宅内。钱传知道陈文森身材高大,狡诈阴险,并持枪支,带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 房间内。陈文森刚想取松反抗,已被干警制服擒获。当场人案犯家中缴获港币107万元,人 民币10万元,猎枪5支。另一案犯李伟强也于次日落网。
       经过审讯,三案犯对所犯绑架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另一起在博罗县持枪抢劫80万元的 罪行。
       人质获救了,案犯落网了。在人们称赞钱伟开创用科技手段来侦破高智商暴力犯罪新思 路时,钱伟却在思考怎样适应时代发展,加强公安通讯、科技方面的建设。
       如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钱传领导科技民警不等不靠,自己开发各种软件并获得 成果。分局110指挥中心提前开通,刑事犯罪信息系统,也比上级要求提前3个月建成“一纸 多发”计算机传真管理系统荣获了1997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龙岗分局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津津乐道的还有计算机快速指挥布控系统,有了它,布控 时时再不必一个派出所一个派出所打电话。过去警情通报,38个所要一个所一个所布置,一 个所讲3分钟,通知完毕也得近两小时。现在有了这个快速布控指挥中心,你是有线或无线 对讲机,一个手机就可以指挥了。布控时还可分划区域,比如一条路或沿线派出所,既准确 又便捷,对提高公安实战极有帮助。这个软件也是在钱伟督促下科技警察自己开发的。如今 这成果通过部缘鉴定。
       在全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会上,深圳宣传介绍了两个典型,一是南山区刑警中人,二 是布吉警署。
       公安部部长贾春旺、政治部主任孙明视察警署后均给予充分肯定。贾部长还亲笔题词 :“严管严治,常抓不懈,确保平安,促进发展。”
       “强将手下无弱兵……”
       布吉警署成立后,十几个警队形成合力,打击是一个拳头,防范是一张网络,管理是 一个整体。
       在布吉警署,钱伟的凝聚力是超群的。
       在负枪荷弹的罪犯面前,防弹衣不够,钱伟自己不穿,证给年轻的刑警
       在破案思难滞塞、山穷水尽时,钱伟会为年轻人把关定向,同进同退;
       在民警侦查员潜入贩毒集团前,钱伟会替民警把安全措施想得十二万分仔细;
       在看到老同志房间没空调时,他把应装在自己房间的空调给送去;
       在年轻刑警举行婚礼时,他会作为同事、兄长到场祝贺送上喜礼……
       这就是钱伟的管于是艺术与人格魅力!
       他的风范、他的爱心会使不同性格、不同履历的部下都心情舒畅地团结在他的周围,热 情地投身工作。
       钱伟重视人才、知人善用,使每个部下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有前途,“我们每个人都 为我们的队伍感到骄傲、自豪!”
       井亦军是来自蒙古的一条好汉。1993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刚分到刑警大队时就赶上 端掉国和帮的战斗,由于他在对罪犯斗争中加前文所述勇猛敏捷,荣立了二等功。
       后来为营救群众受伤的井亦军又立了一个三等功。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井亦军两次立功 。钱伟看准了这是个苗子,给他创造机会,证他跟自己参加一些大案的侦破工作、言教身传 。
       后来在许多重大案件侦破中,井亦军智勇双全,显示了他良好的政治素质与侦破才干。 三年后井亦军又被提拔为派出所所长。1999年警署成立时,井亦军被提拔为警署副署长,挑 起刑侦工作的大梁,常常独当一面指挥作战。
       钱伟在1996年“严打”期间,曾率领刑警在队和新生派出所组成的专案组,一举破获“ 4·19”特大拐卖妇女犯罪团伙案。在这次行动中,他发现干警李文忠侦查机敏,作战勇猛 ,作用突出,就一直很关注他。一年内呈报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的李文忠成了龙岗 公安系统的轰动人物。他提拔为副所长后,又在警署成立时被破格任命为中队长,成为警署 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中队长。
       事实证明了钱伟的眼力,李文忠领导的刑警中队特别能战斗。他们破案攻坚能力强、破 案率高(区杀案的侦破一度达到百分之百),被誉为王牌侦查中队。李文忠本人更是来断成熟 ,在2001年大年初二,就率部去追捕杀害布吉镇个体商会会长的犯罪嫌疑人。历尽千尽万苦 ,几度山穷水尽,但他凭着极端负责的精神,终于在无路、无电的深山里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
       出生于郑成功故乡——福建泉州南安市的黄联明,在他以优异成绩从公安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公安部二局工作。这是计多人都求之不得的位置,但黄联明却渴望到基层去锻炼。 1994年底,他由公安系统最高机关来到最基层单位——深圳龙岗区布吉镇李郎派出所。他的 职务由部里副科级变为一名普通干警。
       李朗派出所位于布吉边介的山区里,常住人口两千,流动人口两万只14名民警和两各所 长。工作任务极重。
       黄联明的妻子在十几公里的小学教书,孩子才一岁多。每天早晨6点,黄联明要起床, 一辆旧摩托车驮着两个人,先送小孩到七八里外的亲戚家去,再送妻子到学校,然后他要赶 回派出所上班,7点半,一分也不能晚。晚上下班后再去接妻子与孩子。回到家6点半,做好 晚饭常常是八九点。这是正常情况。如果哪天摩托车半路抛了锚,那狼狈装很难细说,增夜 到家也是常事儿……
       家是借的两间平房,在打工族集结外,老鼠、蟑螂常常光顾,吓哭孩子咬了太太也在所 难免……
       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黄联明坚持下来,他在做一年的内勤后要求转为外勤,多次不 顾生死威胁参加侦破各种刑事案件,显示出了他公而忘私的禀赋与强烈的上进心。
       钱伟对黄联明的表现非常赞赏,一次在一起开会时,他见黄联明头上直出虚汗,就说: “怎么回事? 你是不是有病?要去查一查!”
       可黄联明工作总是忙,检查也一财延误。1998年11月8日他疼痛逼到医院查出的结果令 所有人失色:直肠癌!
       黄联明面对这生与死考验再次显示了他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他没恐惧,没有消沉,更 没有躺倒。大手术后,一直抱病坚持战斗在第一线……
       黄联明被公安部授予模范英雄称号,他的英雄事迹在整个公安系统传颂……
       令钱伟感到骄傲的当然还不止一个黄联明……
        唐晓明的爸爸是辽宁抚顺市公安局局长,从小在这个圈子里长大的唐晓明见过无数公 安好汉。他调到钱伟手下后感到从未有的心情舒畅,因为钱伟不仅理解他们这些刑事技术人 员的艰辛,而且经常给予具体业务指导。唐晓明再不必为人事纠葛耗神费力,可以全力以赴 钻到自己的专业中。唐晓明在许多案子中作用突出,立功受奖,被提拔为刑警中队副队长, 对未充满憧憬……
       强将手下无弱兵,钱伟带队伍非常有一套。在他分管巡警工作之前,干警违纪严重,有 的还犯法。1997年他分管后,队伍中无一人违纪,1998年还被推荐为他省“人民满意警队” 。在巡警业务上,他狠抓“三长”上一线筹措施,使巡察、执法、机动出警、社会救助等几 方面工作走在了全市巡警前面,由过去的最后一名变成第一名,特别是机动队找车罪路霸、 找“两抢”、打贩毒等全省闻名。
       6年里,钱伟共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四次,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集体二 等功九次,集体三等功二十多次。1997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市文明民荣誉称号。
       布吉镇以至岗龙区人民,都为这位屡建奇功的人民英雄祝福。他们心里,曾无数次为钱 伟授勋……
       
       第五章翅膀沉重的女企业家
       已知天命的姜翠玲依然清晰地记得她少年时代的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像鸟那样飞起来, 似乎有一双,又似乎没有。反正飞得很高,超过了树梢,洁白的云絮似乎伸手可以捉到,大 树的枝条在她的脚下游动。她忽然有点害怕:“哎呀,会不会掉下去啊,那样会挂在树枝上 的!”这一惊,她醒回到了现实中来,那现实是河南太康县的一个’农舍,她躺在冰冷的土 坑上,身边是患了痨病的母亲,家徒四壁……
       不寻常的家境,造就不寻常的性格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少年时代所留下的烙印。
       有人这样评价深圳中元电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姜翠玲:“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 人的精明,既有女人的柔美,又有男人的刚强。”
       姜翠玲不寻常的性格,很大成分是因为少年时代有着不寻常的家境。
       1947年出生的姜翠玲,13岁就没了父亲。
       本的痨病的母亲在丧夫的致命打击下,再也没有力量从炕上爬起来。全家的担子就压在 了小翠玲的肩上。
       从上小学开始,小翠玲就开始了她漫长的勤工俭学。白天她要上学,下课了她要割草, 冕上盘腿坐在地上纺棉花、织布。稍有闲暇,做针线或给村里要结婚的大姑娘、生孩子的小 媳妇做绣品。她的聪明俊美、心灵手巧,在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当深更半夜一身酸痛地 躺下来时,她才有时间闭目默习一遍学的功课,雪光、月光、荧光都为她照过明。深夜思考 ,成为姜翠玲至令保留的生活习惯。
       上初中时,她左腿上长了大小三个碗大的毒疮。无钱就医,咬牙顶了几十天。后来用竹 签刺破,挤出了整碗脓血,至今留着大块伤疤。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她刚刚能拄着棍儿 下地,多病的母亲生下了猫样的弟弟;弟弟出世才二十几天,父亲又撒手入寰;上初中时, 恰遇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她就读中学停办;十三岁的她真是叫天天不应,唤地地来灵,稚嫩 的双肩,过早地担负起全起全家的责任和命运。后来,被另一所中学录用,她又开始了边上 学边干活边顾家的生活之旅。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高中时,她更是艰苦。县城离家50里路。周末下课后,不论春夏秋冬,风吹、日晒、 雪浸、雨淋,饥肠辘辘的姜翠玲要一个人走回家。要经过青纱帐,要经过坟地。暮色四合, 砚刮着庄稼,树叶或野草发阵阵响声,鬼火星星点点四处闪烁,姜翠玲独自一人不禁毛悚然 ,冷汗淋漓,总觉得身后有什么跟着自己……
       到了家,己是晚上9点,她还要推磨,给母亲、小弟留下一周用的粮食。每次都要推到 夜深。凌晨又要到家里仅有的几分园地里去种胡萝卜、冬瓜。在那低标准、瓜菜代的年代, 常人尚且食不果腹,何况孤儿寡母?要忍受的病苦,品味的艰辛,远非常人所能及。带回学 校的菜团子常常发了霉,一掰开里边直流绿水……
       在姜翠玲一家的食谱里,还有树根、树叶、树皮及野草,有时吃得全身浮肿七窍流血… …
       姜翠玲18岁那年,母亲又撒手而去。贫困之极的家塌陷了。翠玲将小弟弟送到姨家,自 己继续在求学的路上艰苦跋涉。
       姜翠玲学生时代成绩一直优秀。她酷爱古典文字,作文一越是学校的范文。毕业时她报 考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非金属材料暨工艺专业。文科秀才服了工科,消息传开,全校哗然 。只有化学教认为她的选择不负她化学课的优异成绩。
       不寻常的家境,造就了姜翠玲不寻常性格,那就是压不垮的意志和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 的强烈自尊。
       不寻常的挑战,显示不寻常的胆略
       姜翠玲做梦梦过飞起来,但没想到会飞来深圳落户布吉。
       1990年7月13日,姜翠玲接到在深圳的一位同学找来的电话,她告诉翠玲:“布吉镇有 个康联电子有限公司,是北京康华和香港联豪合资办的,一直亏损。现港资要撤股,公司要 重组,拟在全国及港澳台地区招聘合作伙伴。我己推荐了你们。”当晚,她即接到了康联公 司董事长刘良垦先生从布吉找来的征询电话。这个电话一直打了近两个小时。
       姜翠玲此时己是44岁。她丈夫宋金虎同在珠洲市无线电十厂工作。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 。宋金虎也父母早丧。相同的遭遇使他们的心沟通了,不分上下的才华,使他们相知、相敬 并相爱了。大学毕业后,两人同被分宝鸡765厂工作,一干就是14年。
       1984年元月经宋金虎的堂兄介绍,他们又一志来到湖南省株洲市无线电十厂发展。这一 干又是七年。
       在这7年里,尽管有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是宋金虎和姜翠玲靠他们出色的知识、能力和人 品赢是了全厂上上下下的拥护和尊敬。宋金虎到株洲工作仅一年的时间,即成为珠洲市首位 民选厂长。姜翠玲人车间工艺员做起,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总工程师兼车间主任 。在他们的带领下,无线电十厂由一个人员少,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资金匮乏,产品质 量不稳的钽电解电容器地方小厂一跃为全国排名第五,产品获得全国行业评比一等奖,年利 润过百万元的优秀企业。姜翠玲荣获了湖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星火计划先进个人,株洲市 八五计划先进标兵称号。她主持的“高比容钽粉应用 术研究”获湖南省笠技进步二等奖。 宋金虎获珠洲市劳动模范。1987年被株洲市政府授予“夫妻双立功”。
       1989年6月,他们与香港怡利公司合资兴办了湖南省株洲第一家成功的合资企业——湖 南湘怡电子有限公司,应外商要求姜翠玲出任总经理。此时的宋金虎、姜翠玲夫妇可以说己 在湖南海省以至全国电子行业中声名鹊起了。
       在这种情况下,姜翠玲与丈夫本可以按部就班驾轻就熟地在株洲继续开拓自己的事业。 但是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后,姜翠玲却跃跃试了。她和丈夫商量此事,不料宋金虎比她还积极 。
       经过招聘方的慎重考察与畅谈,姜翠玲自然而然成为闪联公司总经理最理想的人选。她 既懂得生产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两者集一身的全才毕竟是太难得了。王殿甫厂长了解了姜 翠玲情况后,颇感遗憾地说:“为什么这橛的人不是我们761厂的人!”
       1990年年底,翠玲带领株洲无线电十厂十余名员工来到重组过的康联公司上任。布吉镇 上上下下都关注这位不寻常的女人。44岁居然有胆略抛下魂牵梦萦的丈夫及女儿到人生地不 熟的深圳来接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她的心理和体力将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她的智慧与魄力 将要承受多大的考验?而在交接时,刘良昆先生的一番话又犹如一块阴云笼罩在姜翠玲心头 上:“姜总啊,现在跟你说没什么关系了,康联这公司名字没起好哇,你知道吗,康联的 广东白话叫可怜……这公司谁来也无能不力啊!”
       但是奇迹发生了,在姜翠玲的领导下,康联这个亏损多年的企业当年就盈利91迈出元, 第二年盈利148万元,第三年在康联公司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深圳中元电子有限公司,投资4 00万美元,建成了近两万平方米的厂房、宿舍及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工业小 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厂家之一,并创出ACON名牌。当年利润达418万元, 次年利润755万元,以后每年利润均在1000万元以上,2000年利税总额达1145万元。
       姜翠玲所受的苦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她的感和心理也在经历着异常的磨练。每当忙完了 一天的工作,躺在位于车间中用包装箱木板融出的“屋子”里时,她都是久久不能入睡。宋 金虎身体很弱,又是个干起工作不要命的人,结婚后一直是自己照顾他,连个手绢都舍不上 他洗。现在自己跑这么远,他哪里会照顾自己。两个女儿都在上学,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 时期,她们在食堂吃饭冷一口热一口怎么会有家里可口?时间长了一定对健康不利!还有年仅 12岁的小女儿每天上学要骑车跑很远的路,穿过整个株洲市区,知道注意安全吗?
       一个家的主妇要操心的事情有多少,翠玲在这里一样也不能省略。不同的是她不能插上 翅膀飞回去。如果她真有这个特异功能,她情愿每天晚上飞回去,早晨再飞回来!再苦再累 ,也在所不惜!
       在中元电子有限公司,宋金虎是副董事长。他在搞好株洲工作的同时,也在为中元这个 公司尽力。当姜翠玲这里有难题时,他会从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有力的支持。他 带女儿不学深圳时,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一个上大学的大女儿宋颖,一个上中学 的小女儿宋敏。一家挤在8平方米的房间里,伴随他们的是杂乱的机器声和南方潮热湿闷的 空气。连来看望他们的愿株洲市市长、现湖南省副省长周伯华都感叹地说:“知道你们创业 很苦,从不知道苦成这样!”即使这样,翠玲也知足。全家的团聚也带来了巨大的满足与欢 乐。
       在布吉镇,人们在谈论姜翠玲杰出的才干时,也在谈她不合时家的生活习惯。凡见过她 的人,都惊叹她的年轻,50多岁的人,看上去如40许,她基本不和客人吃饭,也人不出入于 卡 拉OK厅、舞厅娱乐场所,更不会坐在麻将桌前码长城。她喜欢吃自家的粗茶淡饭,她喜欢盘 腿打坐静静读书。事业上她是那样开拓、追求超前,不矫造作,这引进许是她青春的秘密吧 !她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她那一摞厚厚的工作日记的扉页上写着她人生的座右铭: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勤垦做事,清清白白帮人。不求闻达于诸候,只求无愧于鬼神。 ”
       不寻常的姜翠玲在布吉创造了奇迹,也赢得了尊敬。1993年,她和宋金虎同时成为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5年她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成秀女乡镇企业定之一,她还我荣地 当先为深圳市副市长的候选人……
       踌躇满志的姜翠玲哪里知道,已降大任于她的苍天,还将给她致命一击。
       不寻常的打击,锤炼不寻常的灵魂
       1994年元月下旬,宋金虎来深圳洽淡一个合资项目,突然病倒了。当医生把诊断结果告 诉姜翠玲时,她惊呆了,觉得头昏目眩,颓然倒地。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当她抬起头 看到医生的眼睛时,敏感的她明白了,她再也不需要任何质疑。
       丈夫患了胃癌,而且是晚期,并已经广泛转移。姜翠玲怎么也不相信这个厄运会降临到 自己头上。她赵想大叫一声:“老天啊,你怎么如此不公平!”
       她把痛苦埋在心里,独自承受受着。面对丈夫那熟悉而消瘦苍白的面庞,她说着安慰的 谎言。她从来没有对丈夫说过谎。但此时,她不便要说,而且要说得天衣无缝。
       宋金虎是何等聪明的人,他从妻子面对自己常常躲闪的目光里,有些勉强的笑语里,似 乎感到了什么。他的知识足以告诉他,吊瓶里输送进他体内的药水治的不是一般的胃病。
       他问妻子:“怎么会给我打这个药?”
       翠玲心头一沉,若无其事地说:“你腹水抽查结果,细胞肿胀,如发生变,会成癌细胞 的,所以必须把它制住……”
       难师接一个难师,姜翠玲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给丈夫做手术。做好了,有生命的一线希望 ,做不好,会刺激病魔的迅速扩张。便如不做,结果只有等待死亡。
       她征求丈夫的决见,宋金虎坚定地告诉她,“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人希望,也要做,早做 比晚做好。”1994年正月初四,家家欢庆春节之时,她撕心裂肺地陪丈夫做了六七小时手术 。
       全公司员工排队为其敬爱的董事长输血。每个人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心,挽留住这个坚强 、自信、可亲、可敬的领导和朋友。
       苏醒后的宋金虎躺在病床上,他黯然说:“把我一生的痛苦加起来,也不及现在这个时 刻多!”
       姜翠玲眼泪一下子涌满了眼眶,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脱口而出说了句:“我恨不得以 身代之……”
       宋金虎嘴角掠过一丝苦笑:“那又何必呢,都一样……”
       是的,都一样,这对童年遭遇相近的夫妇,这时相濡以沫的夫妇,这对荣辱与共的夫妇 ,这寻携手走过24个春秋的夫妇,他们早已融合成一个生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 意失去对方。如果命运非要残酷地让他们做出选择,那答案会是相同的:让亲人留下,让亲 人留下……
       此时的姜翠玲愿舍弃一切,哪怕是街乞讨,也心甘情愿。只要和丈夫在一起!只要能救 得了宋金虎的生命!
       此时的姜翠玲什么都想到了:也许自己不该来深圳。临行前,她莫名其妙的曾有过不祥 的预感。她犹豫,她彷徨,她不知所措,对丈夫说:“我不想去了,我是女人,对女人而言 , 什么能比家庭幸福、美满更为重要的东西。何况,在株洲我已名利双收……”对弟子们 讲:“你妆师傅不去,你们架也要把她架到火车上去,康联要搞上去,不能没有她!”
        这就是宋金虎!他爱自己的妻子,便绝不金屋藏娇,而是要证她放单飞!他了解自己的 妻子,知道她的内涵和潜能,宁愿自己孤灯相伴,也要促使她在更广阔的事业天空里翱翔!
       自从丈夫病倒后,姜翠玲整天陪伴丈夫在病房。她不仅在精神上安慰、鼓励丈夫,而且 细心护理他。她每天做医疗记录,一天24小时里,宋金虎有什么反应,体温、情绪,大小便 次数、数量、症状以及医生治疗的用药用量,无论是片齐还是输液,也都一一记录在案,至 今还保存完好!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姜翠玲并有乱了方寸,按照老宋的吩咐,指挥着公司的运转,处理 着各种事务……不许公司部下多来医院探望,让他们在岗位上恪尽职守。
       回天无力,无力回天!尽管医院尽了最大努力,美观翠玲尽了最在努力,但无情的病魔 还是夺走了宋金虎的生命!1994年2月6日凌晨3点35分,宋金虎英年早逝!
       姜翠玲泣泪疾书:“……恨苍天之不公,怆大地之不平,掬苍海之水,洗不尽亡夫之痛 ……”
       少年丧父,中年丧夫,人生的两大不幸都姜翠玲摊上了!经过这致命一,她会精神崩溃 吗?腾飞中的中元电子公司会不会一头栽下来?
       的确,丈夫去巨后,姜翠玲的感情大厦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强震震塌了。
       她对自己有说不尽的谴责,总觉得丈夫的早逝和自己没照顾好他有关系。她常说:“世 上什么药都有卖的,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我用一年时间救活了一个厂,却失掉了自己的丈 夫!”
       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不论是在殡俯馆遗体告别仪式上,还是在株洲开追悼会场上,还 有在将骨灰送回南阳安葬的途中,她脑子里24小时都离不开宋金虎,白天是幻影,夜晚是梦 !
       没有宋金虎的支持,就没有姜翠玲的今天发展,宋金虎,给了姜翠玲最大的幸福,也留 给了姜翠玲飞的悲衰……
       姜翠玲这个不寻常的女人面对不寻常的打击,会怎样面未来?
       中元公司上上下下几百员工关注着她;
       布吉镇党政领导关注着她;
       全国中元产品的大小用户关注着她;
       合资外商关注着她;
       还有那两位可爱的女儿也都在关注着她……
       甚至深圳普通的老百姓在看了《深圳晚报》上的报道也在议议着她……
       7年过去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一个充满魄力,无限透支生命的姜翠玲。所不同 的是,她肩上的担子更多了,不仅有中元,还有与香港、台湾、株洲合资的三个电子公司及 一个房地产公司,她主持研制的新产品还成为国家经贸及国家计委重点支持的项目。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姜翠玲手下,一大批年轻人正在逐步走向各关键岗位,发挥着 愈来愈大的作用。企业正在向多元化、多功能、集约化、集团化的方向向健康发展。谁敢说 十年后,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行业托拉斯的女带头人呢?
       姜翠玲,继续在腾飞……
       
       来到布吉,就像到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海滩,你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海风扑面而来,气 息是那样清新。你也可以遥望到美好的明天的彼岸……
       在这里,客家人与外来人,年轻人与老年人,传奇人物与普通人同在高唱进行曲。
       在这里,不同贯籍、不同学历、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人,一志经受着时代的洗 礼。 布吉镇的种种风流人物。他们开采了布吉的新富矿,他们开辟布吉的新天地,他们描绘了面 布吉的新篮图,他们写下了布吉的新历史……恨时间太短太短,憾脚步太急太急,有的想见 未见到,有的细谈来来及,这里有缘见到的几位人物,权当电视连续剧的第一集……
       [责任编辑 商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