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语言文字学研究]论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
作者:张占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 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由专用词“有”、“在”、“是”和通用词“位于”、“坐落”等组成,他们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处所词和存在物相对于动词的前后顺序,然后取决于处所词和存在物的语义属性,诸如处所的[+周遍性]、[+抽象]、[+容纳],存在物的[+有定]、[+生命性]、[+移动性]等。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内各成员构成一个分层互补的体系。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存在义; 语义场; 通用词; 语义属性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83(2007)02-01存在是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最基本属性,对存在的表达是任何语言都必须面对的。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由单纯词“有”、“在”、“是”和合成词“坐落”、“位于”等组成,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现代汉语存在语义场中各词的分布条件及语义异同。
       一、 对存在义的范围界定
       一般研究者将存在界定为某处所存在某物(包括人)。本文的存在既包括某处存在某物,也包括某物存在于某处。存在义的表达涉及到存在场所(Loc)、存在义(V)、存在物(Np)三种语义成分,Np和Loc相对于动词有前后两种排列顺序 本文暂将语境焦点因素排除在外,不考虑语境焦点带来的存在物和处所的语序变化,如“这种伞百货大楼有”之类。,构成两种表存在义的句式:Ⅰ LocNp;Ⅱ NpLoc。严格说来存在和时间是无法割裂的,但是为方便讨论,本文暂不拟考虑时间的因素。
       二、 表达存在义的通用词
       通用专用,是就存在物的类型来说的。通用词,是指适用于表达一切类型存在物存在的词,其内部各变体不是以存在物的类型信息为分布条件,决定其分布的是存在物的有定无定、存在场所是否周遍等与类型无关的信息。日语的通用词是ぁる/ぃる(以有[+animate]为分布条件)。汉语中对存在义的通用表达由“有”、“在”、“是”三个变体承担[1],以往的研究认为Loc、Np相对于存在动词的前后排列顺序管控着“有”、“在”的分布,“有”用于Ⅰ式,“在”用于Ⅱ式[2],但对“是”的分布条件以及三者的分布关系却缺乏深入的研究。其实,表存在的“是”也仅用于Ⅰ式,但由Loc和Np其他的语义特征决定了二者的不同分布,三个词处于分层互补的分布状态。现引入莱昂斯的上下位词关系理论来描写这三个词的分布。
       (一) “有”、“在”、“是”的层次分布
       汉语没有相当于韩国语那样的表示存在的最上位词(根词),这个词汇系统中编码的空位我们记作Ф(其下位词中的空位将依次记作Ф1),由于Loc和Np相对于动词只有“Loc V Np ”(Ⅰ式)和“Np V Loc”(Ⅱ式)两种排列组合,则在其管控下只能有两个变体,用在Ⅱ式排列组合中的变体是“在”,用在Ⅰ式排列组合中的变体是Ф1,Ф1下有“有”、“是”两个变体,Loc 和 Np的排列顺序是三者第一层的分布条件,它们的层次分布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与“有/是”之间的分布条件是明朗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同用于Ⅰ式的“有”与“是”的分布条件。
       (二) “有”、“是”的分布条件决定于Loc、Np的语义属性
       1 Loc的周遍性。詹开第用处所周遍性来描写“有”、“是”的分布条件,指出“有”的处所词是[-周遍]的,若是[+周遍]的处所词语,只能用“是”[3]。然而大量的“到处”、“处处”、“每”、“全”所表示的处所后面却可用“有”, 有的甚至不能用“是”,似属例外:
       (1) 城市里到处都有商场。(《人民日报》,1997)
       (2) 京城处处有胜景。(《人民日报》,1996)
       (3) 美国90年代的平民主义口号将不再是“家家锅里都有鸡”,而是“每张书桌上都有电脑”……(《人民日报》,1995)
       (4) 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都有大批好干部、好党员。(《人民日报》,1995)处所的周遍性是一个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的概念。在汉语里,周遍性意义的表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综合性的,把一个场所看做一个未分割的整体单位,然后用一个总括的语义算子言其总体。另一种是分解性的,把一个场所看作由众多更小的单元构成,由一个遍指的语义算子通过对所有构成单元的指称表达出周遍的意义。这其实反映出人类认知上的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Synoptic Mode,人类的视点静止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另一个是Sequential Mode,人类的视点在若干个空间范围上转换,是一种动态视点[4]。从人类思维的角度,这两种周遍性很不一样,为示区别,前一种我们仍称周遍性处所,后一种实际上是若干相同性质的处所的叠加,我们称为叠加性处所。“满”、“浑(身)”、“遍(地、体等)”、“一”(《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义项④)是统观总括性语义算子,其所构成的是周遍性处所,而“到处”、“处处”、“各”、“每”是分解编指性语义算子,构成叠加性处所。二者最显著的区别有二:第一,名词的指称数量。周遍性处所中的名词是单指,指称的事物只有一个,叠加性处所表面看也是单指,但整个结构蕴含着名词指称的多个事物,是多指。第二,人类认知视点是否变化。前者人类的认知只涉及一个事物,视点不变,后者涉及同类的多个事物,视点匀质转移。有了以上的分析,以[+周遍性]来描写“有”、“是”的分布才是普遍适用的。貌似例外的“到处”、“处处”、“各”、量(名)词重叠,是叠加性场所,和其他非周遍性场所一样,后可以用“有”,甚至必须用“有”。如例(3)、(4)。“全+N”是特殊的场所词,N也是单指,似乎应归入周遍性场所,不过按照袁毓林的分析,其内部语义机制是套件隐喻,把N看成由很多更小的部分构成,而不把N看作一个单一的容器,是N内若干个部件的叠加[5],与“满”截然不同,属于叠加性场所。
       2.Np的有定与无定。存在句的处所都是有定的,存在物却有着有定无定的分别。一般说来,“有”后的Np是无定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量词)+名词、专有名词等常规状态下有定的成分很难出现在“有”后面,但可以很容易地出现在“是”的后面,“是”对Np的有定无定不做要求。专有名词一般要加“个”取消其有定性才能出现在“有”后,“有”后的Np以“数+量+名词”结构为常式,有时候是光杆(bare)名词,此时名词为通指[6]。正因为“是”的存在物可以是有定的,所以表达两个定指名词的位置关系时要用“是”。如:
       (5) 中国东面是日本。
       (6) 我前面是小王。
       3.与状语位置上的“都”、“全”、“净”等总括副词的共现。在这方面,“有”与“是”也有不同的表现,这是由它们Loc[+周遍]上不同的语义规定性所决定的。“是”可以与以上副词共现,“有”与“净”不能共现,“有”与“都”共现只有在Loc是叠加性场所的情况下。“有”与“全”共现,Np必须是有定且置于Loc之前,最终形成“Np+Loc+全有”(这些东西家里全有)的句式,此时的Np承载着来自语境的焦点信息。
       (三) “有”、“是”在表达的意义方面有以下差别
       1 “是”具有排他性[7],一般说来“是”引出了某物的存在也便否定了其他存在物的存在,若Loc是四围有边界的空间范围,基本都可以这样认为。而“有”则不具排他性。如:
       (7) 兜里是一块玉。(没有其他存在物)
       (8) 兜里有一块玉。(可能有其他存在物)
       排他性并不等于不可延长,只是要求把Loc所表示的处所范围内的存在物尽行列举。如:
       (9) 山上尽是苍绿的柞树,山杏,山梨红,低矮的榛丛……和各色各样的野花。
       Loc由名词加上“/里/内/中”等方位词组成,是有边界的,但是若Loc由名词加“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词组成,则是开放的,不是四围都有边界的空间范围,如此认为有悖于认知常理,这可以用“是”的另一表义特征来解释。
       2.“是”具有主观性。“有”的表义是客观的,其后的Np中若包含数量词组,是表示客观计数;“是”的表义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表达说话者的主观评价,而不提供具体的数量,这种主观义可以概括为“多”。试比较:
       (10) 洁白的雪地上(有)一大片血迹。(宋玉柱例)(客观义)
       (11) 洁白的雪地上(有)一大片血迹。(客观义)
       (12) 洁白的雪地上(是)一片血迹。(主观义)当Np是“一片/派”等数量词组加不可数名词或抽象名词充当,或者“是”后是“一片/派”等数量词组加形容词或动词(无后续名词),“是”表示“多”、“充斥”的主观义,不能用“有”,而只能用“是”。宋玉柱认为后一类句子只能用零动词句表达存在,中间不能插入“有”或“是”[6],实际上这类句子不能加“有”,但可以加“是”,根据我们对《人民日报》1995—2000年的语料调查的结果,一共得到“是+一片/派+形容词/动词”的用例64例。“是”表主观义的形式特点是其后的数词只能是“一”,不具开放性,不能换成别的数词;量词以“派”、“片”为主。主观性的另一表现是对开放性的处所只截取语境需要的范围,以适应排他性的表义要求。
       (13) 村东有个人工湖,周围是一片麦田。(宋玉柱例)严格说来,湖周围是除了湖之外的所有外部空间,要想穷尽列举其内的所有存在物是不可能的。
       三、 表达存在义的专用词所
       谓专用词,是相对于通用词而言的,指仅适用于表达某一类事物存在的词,汉语里表示存在义的专用词有“位于”、“坐落”,他们基本上都用来表示无生物且不具移动特征的大型物体的存在,包括(a)机构(取广义上的,指人类一切组织起来的社会活动单位,包括从国家到城镇乡村的各级行政区划,机关、工厂、公司、学校、协会及其他团体等,机构不分大小均可用);(b)体积较大的自然物(山川湖海江河森林沙漠等);(c)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文物古迹、故居等);(d)体积较大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产品(建筑、雕塑等)。以上Np大多为专有名词,(a)、(b)、(c)类主体“位于”和“坐落”可以换用,(d)类主体,除了建筑、雕塑可换,其他很多都只能用“位于”。
       Loc和Np的顺序同样决定着二者的分布,“位于”只用于Ⅱ式,和“在”同属一类;“坐落”可以用于Ⅰ、Ⅱ两式,“坐落”后加Loc必须有辅助词“在”介引,后加Np必须有辅助词“着”强调状态,而“位于”不需要任何辅助词,直接加Loc。
       “位于”的“于”是古汉语的介词,而“坐落”的“落”是动词性结果补语,前者虚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后者,因而也具有更大的适应性。语料调查证明了这一点,“位于”的词频要明显高于“坐落”,我们调查了《人民日报》1995—2000年的语料,“位于”出现6 769次,“坐落”仅出现1 328次。“词频与词义的范围密切相联”[8],“位于”的词义范围要比“坐落”广,从存在主体和处所词语的语义属性来看,这两个词的使用范围区别如下:
       (一)存在主体上的差别
       1. “坐落”的主体一定是无生物[-animate],“位于”可以表示有生物和无生物[+animate]的存在,对有生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14) 位于C组的杨影大意失荆州,……(《人民日报》,1996)
       (14′)*坐落在C组的杨影大意失荆州,……
       2.“坐落”的主体不具移动性[-movement],“位于”可以表示有移动性和不具移动性[+movement]物体的存在:
       (15) 事故发生时,飞机位于机场南部大约11公里。(《人民日报》,2004)
       (15′)*事故发生时,飞机坐落在机场南部大约11公里。
       3. 义素“落”的意义较实决定了“坐落”的存在主体要有[+附着于地面]的语义特征,所以不附着在地面上的存在物如墙壁上的存在物,天空、太空、星空中的存在物(恒星、行星、卫星等自然星体和飞碟、彗星、飞船、人造卫星等人造飞行物)只能用“位于”,这和“落”、“于”的虚化程度差异直接相关,如:
       (16) 空调位于客厅墙壁正中,隐藏管道的设计,……(电子语料)(16′)*空调坐落在客厅墙壁正中,隐藏管道的设计,……(17) 这个恒星名叫16Cygni B,位于天鹅座……(《人民日报》,1996)
       (17′)*这个恒星名叫16Cygni B,坐落在天鹅座……
       4. 存在主体表示的是自然界的活动,如震中、冷空气前锋、台风中心等只能用“位于”而不能用“坐落”,如:
       (18) 冷空气的前锋6日下午位于华北北部一带……(《人民日报》,1998)
       (19) 震中位于北纬37.6度,东经78.5度。(《人民日报》,1997)
       (19′)*震中坐落在北纬37.6度,东经78.5度。
       5. 平面线状存在物(国境线、边界线、管道等)只能用“位于”而不能用“坐落”。如:
       (20) ……纯碱厂位于羊口盐场辖区内的一段地下海水管线破裂……(《人民日报》,1997)
       (20′)*……纯碱厂坐落在羊口盐场辖区内的一段地下海水管线破裂……立体的线状存在物二者均可:
         (21) 旗杆坐落在/位于广场的中央。
       (二)存在场所的特征上的差别
       1. 存在场所容纳了存在物,只能用“位于”,此时的场所具有[+容纳]的语义特征:
       (22) ……福特宝球星球迷俱乐部,位于北京天坛附近的福特宝酒楼内。(《人民日报》,1995)
       (22′)*……福特宝球星球迷俱乐部,坐落在北京天坛附近的福特宝酒楼内。(23) 而他们的电暖层位于墙体内,不仅散热均匀,还能……(电子语料)
       (23′)* 而他们的电暖层坐落在墙体内,不仅散热均匀,还能……
       2. 抽象处所(前沿、前列等)只能用“位于”。
       (24)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已经首先……。(《人民日报》,1997)
       (24′)*坐落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已经首先……。
       3. 人为划分的临时性的场所比如:安全区、隔离区、非军事区、禁飞区等等只能用“位于”,这些场所词在形式上一般由形容词或动词短语加名词组成,带有社会的评价意义,不同于一般的Loc:
       (25) 黎抵抗武装使用自动武器和火箭向位于“安全区”内以军的萨吉德阵地发动了攻击。(《人民日报》,1998)
       (25′)*黎抵抗武装使用自动武器和火箭向坐落在“安全区”内以军的萨吉德阵地发动了攻击。
       现代汉语中表达某些类事物存在的专用词还有“地处”,“地处”和“位于”一样,只能用于Ⅱ式,不需要辅助词,对Np和Loc的适用范围则和“坐落”基本一致,三个词的分布见表1。现代汉语表示存在的还有一个只用于Ⅱ式的双音节词“处于”,不过“处于”对于存在主体的类别没有限制,应算作表存在的通用词,它除了和以上各词一样表示空间的存在之外,它还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存在,常用“处于……时期/时刻/之交”的格式表示存在物在时间链上的某个位置,这是以上各词所没有的。表示空间意义的存在也很少表示事物的存在位置,而多用于表示事物的存在(或发展变化)状态,“处于”后面的“Loc”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a)光杆抽象名词或动词:上/下风、顺/逆/困境、优/劣/强/弱势……、平衡、停顿……
       (b)n/v/adj+抽象名词:这些抽象名词如“地位、状态、态势、局面、水平、境地”等,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有利、不利、危险、上升、紧急、停滞”等,名词如“霸主地位”中的“霸主”,名词起修饰作用,而非领属作用,相当于adj。
       (c) n/v/adj+(之)中/内/下,“下”一般只与动词组合:名词如“射程之内”的“射程”,形容词如“危险、混乱”等,动词如“控制之下”、“监视之中”等。“处于”的“Loc”是抽象的,与其他各词的Loc表示具体的空间场所,一般由具体名词加方位词构成,方位词可省略。我们调查了《人民日报》1995—2000的语料,共得到
         “处于”的用例8 716例,用excel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500个随机数,经去重以后剩486例,“处于”各种用法的分布 本文语料检索所用的工具是EmEditor Professional version 4.12,统计分析所用的工具Ms Access 2003。如表2。
       “遍布”表达周遍性的存在,用于Ⅰ式和Ⅱ式,对存在主体也没有类型限制,不过存在主体必须是复数,存在场所必须是周遍的,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论。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下辖专用词“有”、“在”、“是”和通用词“位于”、“坐落”、“地处”等,他们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处所(Loc)和存在物(Np)相对于动词的顺序,“有/是”、“坐落”用于“Loc Np”格局中,“在”、“位于/地处”用于Np Loc中。Np和Loc的语义属性在下一层级制约着变体的选择:Loc是否周遍管控着通用词“有/是”的选择,Loc[+容纳]、[+抽象]、[+临时]的语义特征管控着专用词“位于”和“坐落”的分布;Np有定无定管控着“有/是”的分布,其[+生命]、[+移动]、[+附着于地面]、[+自然力]、[+线状形体]管控着专用词“位于”和“坐落”的分布,基本上可以说,这些变体处于分层互补的状态。“处于”除了表达时间意义的存在之外,基本上只用来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与一般的存在动词有很大的大不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