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闻与传播]出版生态系统进化论
作者:俞 涛 厉 亚 张高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研究了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进程,认为出版生态系统经历了原始出版生态系统、古代出版生态系统、近代出版生态系统和现代出版生态系统四个阶段。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最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则是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內在动力。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遵循协同进化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逐步提高的规律,新旧媒体竞争与共生的规律,遗传、变异与社会选择的规律。只有遵循进化规律,才能实现与社会的协同进化。
       [关键词]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动力;进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8)06-0141-04
       出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出版群落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的出版机构与其环境,以及出版机构与出版机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川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指出版生态系统中各种出版机构和出版媒介随着社会环境的进化而共同进化,使得出版生态系统的出版机构数量、种类结构、地域分布、出版生态链等系统结构趋向合理,能够满足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需求的过程。它包括异源过程和自源过程。所谓异源过程是指由于社会环境的长期变迁而引起的出版生态系统的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自源过程则是指新媒介的形成以及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而引起的出版生态系统的变化。异源过程和自源过程的共同作用,推动着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
       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有其自身的规律,研究并揭示其进化规律,有利于把握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趋势,优化出版生态系统。在政策层面上,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出版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层面上,把握进化规律,有利于出版业遵循进化规律,实现与社会的协同进化,这也是出版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出版机构个体层面上,可以根据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规律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2]探讨了出版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目前,对于出版生态系统进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论著尚未见发表。本文拟从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人手,探讨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动力,研究其进化规律,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 出版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进化
       出版生态系统从孕育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要研究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规律,就必须先了解其形成和进化的过程。在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过程中,既有异源过程,也有自源过程。由于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国家有着较大的时间差异,以时间来划分容易引起混乱,因此我们以传播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应用为主线,把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划分为原始出版生态系统、古代出版生态系统、近代出版生态系统和现代出版生态系统四个阶段,分析其社会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出版机构、出版物的进化,以及系统的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等。
       (一)原始出版生态系统
        原始出版生态系统指从文字诞生到印本书出现之前的出版生态系统,以书籍的出现和发展为标志。这一时期亦可称为出版生态系统的孕育期。在这一时期,人类产生了记录事物、交流思想和信息、传播知识的需要,并发明了文字,学会了加工、使用书籍的载体,出现了书籍。除书籍外,报纸也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最早的书籍载体是竹简、木牍、缣帛、泥版、纸莎草、兽皮和树皮等。随着造纸技术的完善,纸成为了书籍的主要载体。由于制作手段落后,制作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书籍品种单一,数量也很少,价格昂贵,因此书籍还是只能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教育的普及打破了“学术统于王官”的局面,产生了“学术下移”,书籍从用作记事、占卜,到用于传播知识,其功能出现了演化。这一时期的书籍和报纸还不是正式的出版物,姑且称之为准出版物。随着社会需要的增多,书籍由最初的自抄自用到成为商品,出现了以抄书为业的人,以及以售书为业的书肆,出现了分工的雏形。原始出版生态系统的组成远不完善,结构也很简单,但书籍的生产开始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系统开始形成初步的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
       (二)古代出版生态系统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至现代印刷术发明之前的出版生态系统为古代出版生态系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书籍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产生了出版物和出版机构,正式的出版业随之诞生。出版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中央政府主办有出版机构,地方各官署、州学、郡学、县学和书院也有出版机构,民间书商也发展很快。出版物的多样性也大大增加,不仅有儒家经典,大型的丛书、类书,还有各种历书、韵书、诗词集、小说、戏曲、医书,甚至适应科场应试需要的类书,门类齐全。印刷技术、造纸技术等进一步发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双色套印技术等。出版管理得到加强,在宋代,出版者向政府申请即可得到保护,如发现有他人翻版,就“追版劈毁,断罪施行”,出现了书籍版权的雏形。金、元两代政府更是都在平水设有管理书籍出版的机构。古代出版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复杂,表现为出版机构数量的增加,以及出版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并开始出现了竞争,民间出版机构的出版活动紧紧围绕市场需要而进行,系统的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得到加强。出版业的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出现了一些专刻小说、戏曲的书籍铺。有些书坊将编辑、出版、发行合为一体,根据市场需要出版群众急需的图书,形成了近代出版机构的雏形。至明代,已有些书店专营“聚书”(发行)而不兼营“刻书”(出版),出版与发行已有专业分工的迹象。
       (三)近代出版生态系统
       近代出版生态系统是指从现代印刷术发明至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出版业之前的出版生态系统,以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为标志。1450年德国人J·谷腾堡发明了现代印刷术,使得出版效率大大提高。借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产业革命的东风,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这一时期,报纸和期刊逐渐形成报业中的两个分支。出版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出版机构种群组成的出版群落。出版效率的提高,使得出版机构的规模逐渐扩大,由最初的作坊式的书商,通过竞争、兼并、重组,形成了一些大型的出版公司、出版集团。在产业革命的带动下,出版业的分工也向纵深发展:首先是部分出版机构向专业化发展;其次是印刷业逐渐独立于出版业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三,部分书商分化为专门起图书流通渠道作用的中间商——图书批发商,或代理商。形成了现代出版业的雏形。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出版业逐渐摆脱了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控制,实现了出版自由。同时,西方国家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出版行业组织得以成立,逐渐形成了法律管理,行业协会协调的管理模式。报纸和期刊成为资产阶级政党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开展启蒙运动的阵地,使得出版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
       联系更加紧密,并由此得到迅速发展,系统的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
       (四)现代出版生态系统
       以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到了现代出版生态系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从而导致了读者对信息内容多样化以及传播的及时性的需求,反映为对出版物内容及形式的多样比和出版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媒体不断涌现,出现了电子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等,媒体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出版物的形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出版机构的组织结构日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使得竞争日益加剧,兼并、重组频繁发生,集团化、国际化、专业化成为大势所趋,出现了一批跨国、跨地区的大型出版集团,出版机构的生态位逐渐明晰。出版物的生产和出版服务的提供依赖于社会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引导社会需要。出版生态系统的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日臻完善。但现代出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特征,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强势出版媒介,推行文化霸权,文化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透过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历程,可以看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出版机构组织结构、出版物的形态、出版管理模式都随之而进化,形成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很强的现代出版生态系统。
       二 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动力
        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虽然也经历过“焚书坑儒”和欧洲中世纪教会和封建专制对出版的摧残,致使出版生态系统出现退化,但是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究其原因,是因为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具有强大的动力,其动力来自社会需要、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出版机构的竞争。社会发展促进了对出版物的需要,出版生态系统必须调整自己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传播技术的进步为这种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促成了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异源过程。随着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新媒介不断出现,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使得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系统的结构在竞争中得以完善,功能也更加丰富,实现了自源过程。
       (一)社会需要是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
       任何生态系统都依赖于信息传递来实现生态调节,人类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出版生态系统的产生正是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普及,春秋时私家讲学的兴盛,造成了“学术下移”。汉武帝时,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选官结合起来,促进了学校的兴起,使得对书籍的需要日益增多。在教会严厉控制下的欧洲中世纪出版业也正是因为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才迫使教会放松了对出版的控制。18世纪欧洲多数国家相继推行儿童义务教育制度,使得教科书成为主要出版物。教育的普及促进了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催生了出版自由,促进了出版繁荣。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而促进了社会分工,市民阶层形成,并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不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群。他们或出于消遣娱乐的需要,或出于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对于出版物的需要日益增多,并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适应这种要求,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分工,如在明代就出现了专刻小说、戏曲的书籍铺。在国外,18~19世纪时,有些出版社逐渐演变为专业的图书出版社。如英国的朗曼出版集团公司是教科书出版社;美国的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和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是学术图书出版社;法国的拉鲁斯出版社和德国的布罗克豪斯出版公司是工具书出版社。人口的集中也有利于出版物的流通发行。在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出版业内部的分工逐渐明确,印刷业和发行业逐渐与出版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行业,大大提高了出版的效率。与此相适应,出版机构的组织结构也日益完善。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开始重视对于产品和自身形象的宣传,导致了广告的大量增加,进而使得报纸和期刊的成本得以降低,实现了大众化。
       社会需要促进了出版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进化,出版生态系统提供的出版服务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需要,使得出版生态系统不断进化。
       (二)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技术支持
       仅仅有社会需要还不能形成出版生态系统,只有在发明了文字,并学会加工和使用载体材料后,才产生了原始出版生态系统。正式的出版生态系统(古代出版生态系统)的诞生则肇始于印刷术的发明,由此,才产生了正式的出版物和出版机构。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出版周期大大缩短,出版效率大大提高。据记载,在现代印刷术发明之前,欧洲各地抄本书的总数不过几万册。到现代印刷术发明后50年,欧洲的印本书已达35000种,印数超过900万册。因此,对于即时性要求更高的近代报纸和期刊才有可能诞生并逐渐大众化,使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到了近代出版生态系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更是使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到了现代出版生态系统的新阶段。现代出版生态系统中,出版传播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都借助于网络得以大幅度提高。纵观人类传播史,传播技术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类传播技术必然会不断更新,使得媒体向融合、压缩和数字化进化,出版生态系统也必然随之向更高的层次进化。可见,传播技术的进步在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积极开发、引进和应用新的传播技术,才能够使出版机构取得优势的传播地位,从而带动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有人把图书出版史看做一部伴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普及的科技发明史,是不无道理的。
       (三)出版机构的竞争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在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过程中,从单一的图书媒介种群,逐渐形成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共生的出版媒介群落,古代出版生态系统也逐渐进化到现代出版生态系统,出版生态系统的结构日益复杂化,出版资源的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用效率也得以提高。这也是出版机构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由于出版效率的提高和出版机构规模的扩大,出版能力日益扩张,对于出版资源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必然加剧。出版机构一方面要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或通过兼并、重组来增强实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并适时地应用新的传播技术,以满足读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而形成的新的阅读方式的需要;还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内容的阅读需要,形成了细分的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出版机构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形成了大型出版集团与中小出版机构共存的局面;媒介形态不断分化,新媒介不断涌现;出版机构的生态位逐渐明晰,形成了品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企业。最终出版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实现了协同进化,能够满足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动力源自社会需要、传
       播技术的进步、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但是,从根本上说,传播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正是社会需要推动人们去研究、去发明新的传播技术。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社会组织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会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是围绕着满足社会需要而展开的。因此,社会需要是出版生态系统形成和进化的根本动力。
       三 出版生态系统进化规律及其启示
       出版生态系统进化是异源过程和自源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必然遵循着进化规律。通过对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历程的研究,以及对其进化动力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进化规律,并从中得到启示。
       (1)协同进化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是指,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是出版机构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行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又对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而独立进行,而是以满足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就是协同进化规律。例如,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出版机构的兼并和重组跨越了国界,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出版巨头,它们的资源取向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质的出版资源,以全球化的传播渠道,及时地传播最新的内容,体现了出版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也是没有终极目标的。协同进化的规律给我们带来了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出版机构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根据社会需要制定自己的出版计划,不能脱离社会需要,更不能逆社会潮流而动,否则难免被淘汰的命运;二是必须时刻关注传播技术的更新,及时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媒介,延伸出版生态链,增强获取优质出版资源的能力,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要。
       (2)出版生态系统复杂性逐步提高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结果是,出版机构的种类随着出版物形态多样性的增加而日益丰富,使得由单一种群与环境组成的相对简单的系统,逐渐进化为由多种类型出版机构、印刷复制业、发行业和出版管理部门等出版群落与社会环境组成的复杂出版生态系统。出版群落结构的复杂度逐步提高,使得出版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完善、功能更加明确。出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链相互交组,组成了复杂的出版生态网络,确保了系统的生态安全。在这个出版生态网络中,出版资源可以得到多级利用,出版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系统的生产力也因此得以大大提高。我们必须意识到,单一的、简单的出版生态链很容易断裂,从而导致生存危机。因此,出版机构必须完善自己的出版生态链,使自己身处多条出版生态链结成的出版生态网的结点上,才能确保生态安全。
       (3)新旧媒介竞争与共生的规律。任何一种媒介都存在着某种不足,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这种不足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弥补,这时新媒介就出现了。如由于现代印刷术的出现带来了出版效率的大大提高,使得大众报纸得以面世,弥补了图书和期刊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网络媒介从实时互动、非线性、超链接等多个方面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但是,即使是与旧媒介相比,新媒介同样也存在不足。杰克·富勒认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信息上。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媒介的共性使得新旧媒介都必须面对读者的选择,即互相竞争市场份额(竞争关系),而新旧媒介的差异又使得它们可以各自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需要(共生关系)。因此,面对新媒介的挑战,旧媒介应当积极寻找自己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生态位,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才能实现与新媒介的互利共生。
       (4)遗传、变异和社会选择的规律。出版机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等,形成了特定的企业文化,可称之为出版机构的基因。这种基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学习行为在出版机构内或在出版机构之间得到遗传。但是当出版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出版机构就必须通过创新来改变其不适应环境的部分,即产生了变异。变异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等是否有效,还要接受社会环境的选择。只有经过检验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创新才能够被继承,并得到其他出版机构的效仿,从而带动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出版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只是准适应的关系,出版生态系统产生于社会环境,因此它必须适应社会环境,但是,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过于适应环境,会使系统失去进化的动力从而限制出版业的发展。因此,出版机构必须在继承其优秀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够跟上系统进化的步伐,甚至带动系统的进化。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注定会在系统进化的潮流中被淘汰。
       通过对出版生态系统进化历程不同阶段的研究,我们认为,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出版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则是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力。异源过程和自源过程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遵循协同进化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复杂性逐步提高的规律,新旧媒介竞争与共生的规律,以及遗传、变异和社会选择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版业及身处其中的出版机构必须遵循进化规律,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出版行为,才能实现与社会的协同进化,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