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管理科学]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
作者:方 放 王道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是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的结构影响网络协作和网络绩效。本文从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构成要素、结构维度、联结模式、组织类型四个方面研究了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结构特征,指出了恰当选择、构建、调整协作R&D网络对推进我国高技术企业协作R&D的开展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协作R&D网络;结构要素;联结模式;组织类型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8)06-0077-05
       近年来,高技术企业间的协作R&D极大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是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它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本形式,网络成为竞争的主体,企业所拥有的竞争能力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而是企业所处的网络的竞争能力。由于网络协作和网络绩效与决定系统功能的网络结构息息相关,因此笔者拟从R&D网络的构成要素、结构维度、联结模式、组织类型四个方面分析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结构特征,以期帮助计划参与或正在参与协作R&D网络的企业识别、选择和构建合适有效、能促进网络协作关系持久的网络结构,充分利用协作R&D网络这个平台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网络整体和企业成员的共赢。
       一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构成要素与结构维度
       (一)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构成要素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构成要素分为两部分:结点和链结。结点是网络的各个参与主体,它可能是一个组织或是一个子网络。链结是结点间的协作R&D关系,它是网络构架的链结机制,在链结上流动着多种创新资源,包括知识流、资金流、物质流等。R&D发生在网络结点上,联系的结点越多,创新能力越强;资源在网络中流动的动力越大,创新机遇越多。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各个参与主体分为核心主体和辅助主体(见图1),各主体在网络中发挥不同作用。企业、竞争对手、供应商、用户和互补品生产企业是网络的核心主体。竞争对手加入网络,一般是与企业开展联合基础研究、技术标准开发。同类企业联合参与大项目的协作R&D能吸引政府的投资,提高申请政府资助的成功率。供应商对网络的贡献在于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及生产材料、生产内容和生产系统的新技术开发。用户参与网络是因为它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实施和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接受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是新需求的定义者,提出新功能设定意见供企业参考。互补品生产企业加入网络,一方面能实现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或互融,协作解决互补品的技术界面兼容问题,另一方面能使企业根据互补品生产商的技术创新,相应迅速升级自身新技术,更新产品。
       
       
       政府、顾问机构、金融机构、研究和培训机构是网络的辅助主体。政府主要为高技术企业协作R&D营造环境,对技术开发活动进行财政补助、政策支持,调解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和冲突,制定法律规章保障技术创新的健康开展。顾问机构主要是为网络核心主体提供创新概念、创新过程构建、法律和保险等服务。金融机构为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提供项目启动和延续资金。研究和培训机构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它们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促进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或市场价值的实现。
       (二)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结构维度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包括七个结构维度,它们是正式化、中心性、层级度、层级水平、密度、强度和稳定性。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参与主体根据网络内外的不确定性,对这七个结构维度择取不同的水平,网络结构则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
       (1)正式化。正式化反映网络成员关系的正式性。正式的网络结构是指为改善协作、决策制定、沟通和学习而创造正式的组织结构,它包括企业间书面或口头的协议、决策制定程序、解除冲突与接受退出网络的程序等。在高正式化的网络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明晰的协议构建,规定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在低正式化的网络中,成员关系只包含组织间的非正式协作协议。
       (2)中心性。中心性反映网络中其他成员围绕中心企业的聚集程度,它衡量网络的集中性或凝聚力。中心性强的网络表明网络资源分布不均匀,比如知识集中在网络的中心企业上,而且网络内较中心化的组织对中心化较差的组织拥有控制权,中心企业对其他企业实施控制从而调节网络。而在极端的非中心网络结构中,网络是完全网络,即网络内的所有组织都完全联结,网络具有迅即的回馈和错误纠正功能。
       (3)层级度。层级度由网络中关系的直接或间接互惠的程度反映。互惠关系表明双方协同作业,互增利益。冗余的非互惠关系出现在层级较多的网络中。
       (4)层级水平。层级水平反映信息在到达网络成员前所必须通过的层级数,层级水平说明成员必须通过某些层级才能接近信息源。
       (5)密度。密度是网络中组织直接相互联结的程度。相互联结的程度越高,网络密度越大。如果网络中的每个成员都熟悉其他成员的情况,协作R&D网络就具有极高的网络密度。
       (6)强度。强度反映成员组织在协作R&D中的努力程度,即组织承诺在协作R&D中投入的资金和信息资源水平及它们对R&D产出的关注程度。在高强度的网络中,成员组织投入大量的资源,与伙伴建立排他的协作R&D关系。相反,在强度低的网络中,成员组织只投入相对较少的资源,它们对协作R&D产出结果的信赖程度也相对较低。
       (7)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结构的相对不变性,网络的稳定性反映网络关系的可预见性。
       因为网络为企业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提供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外部联系的可预测性,特别是当网络潜在成员自愿协作时,共同利益和网络的整体优势更能加强网络的稳定性。
       二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联结模式与组织类型
       (一)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联结模式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联结模式可分为中心一卫星式、竟合式和蛛网式三种。
       (1)中心一卫星式。在此联结模式中,网络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中心成员,其他网络成员均与此中心成员联结,形成中心企业的“卫星”,如图2所示。这种联结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同一价值链上的高技术企业由于技术之间的关联度与依存度较高,围绕某个中心企业沿着价值链联合其他相关企业便形成中心一卫星联结式网络。这种网络联结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前结网,即价值链上靠后企业向其前面环节的企业开展技术联合。另一种是向后结网,是按商品的形成与交易顺序进行的联合,即在价值链上靠前企业向其后面环节的企业开展技术联合。中心一卫星联结式中的卫星企业不一定比中心企业小,但是在向前结网式网络中,一些卫
       星企业完全依赖中心企业。此外,中心一卫星式网络可能是多层级的网络组织,母网中的卫星企业因拥有自己的卫星企业,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子协作R&D网络并嵌入到母网络中。
       
       (2)竞合式。该协作联结模式体现了企业之间的竞合行为。网络成员企业是同一市场上的竞争者,但是在外部环境、相似利益和第三方促合三个主要因素的激发下,企业形成共同的协作认知,构建协作R&D网络。在网络内,各个企业通过资源互补、信息和技术共享,获得网络外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在网络外,企业在同行业、同生产阶段或贸易阶段内相互竞争。虽然如此,协作R&D关系的存在将规避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企业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和引领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这有利于消除重复建设,降低生产成本,规范市场,实现产品的专业化。因为成员的竟合关系,网络成员利益容易发生冲突,竟合式网络往往存在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如图3所示(黑圈表示网络管理者)。网络管理者不一定是网络的中心企业,网络成员认为是合法、公平、中立的个人或团队都可能成为网络管理者,网络管理者主要是协调、控制、妥善处理网络中所有企业的行为和反应,在以R&D网络整体能力提升和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网络管理者根据协作契约,仲裁调解成员冲突。
       
       
       (3)蛛网式。当网络中的每个成员相互联结,没有任何企业作为中心主导组织时形成的网络即为蛛网联结式网络,如图4所示。蛛网的各成员均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之间的相互来往不是由行政关系硬性规定,而是遵循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为彼此的优势互补和协作利益所驱动,在契约的规范下协作进行研究和开发。自愿协作产生的网络内,成员间关系的控制力呈分散状态而不是集中化。蛛网成员相互支持,地位平等,不存在某个组织对网络其他成员的领导和控制。各方始终拥有自己独立的决策权,协作过程是双方达成一致的结果。蛛网的形成是响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成员企业为了满足与伙伴一起追求更加柔性的R&D项目的战略需要。不同的R&D项目的差异化要求根据每个项目或产品的需要调换伙伴,蛛网体现了企业灵活的伙伴关系。
       
       
       上述三种网络的联结模式体现了网络联结从中心企业主导到网络成员地位对等的一个演变过程,即从中心一卫星式结构经竞合式结构向蛛网结构演变。网络中心角色的逐步消失说明,企业通过网络实践,不断学习和掌握了管理伙伴关系的诀窍,期望在网络中拥有高自治权力并实施自治。企业网络管理技能的提高最终支持网络联结模式的转换。网络联结模式的变化过程不是一种联结模式对另一种联结模式的替代,而是呈现逐渐演变状态,并且这三种网络联结模式可能同时并存。
       (二)基于结构特征的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组织类型
       通过对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构成要素、结构维度及联结模式的分析,可将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划分为六种组织类型,现实中的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并不绝对从属于某种类型,往往同时具备几种类型的特点。
       (1)按照参与主体划分,有企业与企业的协作R&D网络、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官产研、官产学协作R&D网络。
       (2)按照产业链划分,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可分为横向、纵向两种。纵向协作R&D网络中的成员是产业链上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等。横向协作R&D网络根据市场竞争关系细分,又有两种: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相互竞争企业之间的协作R&D网络和产品市场独立、不直接竞争的企业之间的协作R&D网络。
       (3)按照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跨越的地理空间标准,可分为本地、地区、国家、跨国、全球协作R&D网络。Gassman和Zedwitz(1999)按结构和行为定位,把国际R&D组织分为五种类型,见表1。一体化R&D网络是跨国R&D组织类型的最高级形式,跨国R&D组织由民族中心式集中R&D逐步向一体化R&D网络发展,中央R&D部门的角色从民族中心式集中R&D和全球中心式集中R&D的控导者逐步转换为与散布的R&D分支权利和责任平等的主体。在一体化R&D网络中,海外R&D单位影响着整个公司的战略,拥有很高的自治权,通过其密集的外部网络进行知识创造。现有的实证资料表明日本高技术跨国公司协作R&D网络大多是中心式R&D网络类型,欧美的高技术跨国公司则致力于形成全球一体化R&D网络。
       
       (4)按照网络中成员关系的正式性,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包括非正式、柔性和基于信任关系的网络与正式、刚性联结网络。非正式、柔性和基于信任关系的网络是指企业与独立研究机构、高校和外部企业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信任,以关系契约为基础,在一定时限内,围绕特定目标(研究开发某个新产品或新技术)联合构成的动态R&D网络组织。它能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保持集中和分散之间稳定、合理的平衡,具有系统优化组合和有效协调的优越性。这种R&D网络既没有统一的办公室,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更不像传统企业那样具有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各主体间的R&D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这根无形的纽带实现各成员核心能力与资源等方面优势的集成,以谋求企业的动态优势。此种R&D网络应市场机遇而生,随协作项目完成而解体,具有动态性和松散性的特点。正式、刚性联结网络表现为网络协作方共同投入优势资源,在协议基础上建立类似实体式的协作R&D组织,如美国的SEMATECH、MCC,日本的VLSI,欧盟的ES-PRIT等。正式、刚性联结网络内一般有自己独立的组织制度与运行规则,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与人员编制,网络内实行共同管理或委托一方管理。以正式组织形式固化网络关系意在强化各方协作关系,激发网络各方为协作投入更多的资源,有利于协作更加紧密与长久。
       (5)根据网络中的中心性,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可划分为“主导式网络”和“平等式网络”。例如中心一卫星式网络是主导式网络,而蛛网式网络是平等式网络。这种类型的网络体现出网络中成员间依赖关系的对称水平和成员地位的对等程度。
       (6)根据网络的稳定性划分,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可分为稳定性和变动性网络。不同的网络稳定性差异很大,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关系可以紧密到以一种组织的方式运行,也可以是较松散的战略联盟关系。当网络是基于网络成员间的高信任度和相互依赖关系形成,进出网络有严格的程序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在研究任务完成之前退出网络成本高昂时,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往往是稳定性网络。当组织的开放程度高,行为主体自主控制网络联系,即自主决定网络联系的建立与中断、加强与减弱,企业能自由出入网络时,成员关系变化很快,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是变动性网络。变动性网络在网络整体层面上表现为因吸纳成员网络边界的扩展和因成员协作关系中断网络边界的收缩。变动性较大的网络不利于网络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且企业的单边性退出将有损企业信誉。
       
       三 对我国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构建的启示
       当前在我国,自主R&D占据高技术企业R&D活动的主导地位。过去十年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许多高技术企业纷纷展开了国内外的协作R&D。但是总体而言,国内高技术企业的协作R&D网络构建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鉴于高技术的高集成度、高复杂性和高风险,以及不同的网络结构特征产生不同的网络绩效并直接影响网络成员的利益,因此如何恰当选择、构建、调整协作R&D网络结构对推进我国高技术企业协作R&D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国内高技术企业在构建与国内外企业协作的R&D网络时,要学会借助结构维度的设计来控制网络朝各成员共赢的方向发展。如在正式化维度上,为解决成员协作R&D时最为敏感和尴尬的知识产权问题,应根据知识产权保护法在项目签订的最初,细化和完善项目合作的成果归属;在层级、密度等维度上,避免技术实力强的成员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设置冗余层级、实施详细具体的R&D分工战略、禁止技术弱势方进入公司数据库等方式达到技术控制的目的,使得技术弱势方被强势方廉价利用,造成弱势方技术进一步边缘化,应通过建设加强互动与频繁接触的渠道,提高网络的密度,使成员获得更多的技术交流和溢出。
       (2)在高技术领域,近年来技术标准合作已经成为广大高技术企业聚焦的问题。技术标准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国外企业利用技术标准,以高昂的专利费用为由,频频向我国企业发难,把它们逼向生死边缘。我国高技术企业要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技术标准,就必须建立沿产业链上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竞合式协作R&D网络,加大开放性,积极吸引国外的标准组织和巨头企业参与,虽然与对手企业之间的关系包含竞争性质,但是本着“引进—吸收—开发”原则的合作交流将能加速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技术R&D任务的完成。
       (3)对于由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衍生而出的协作R&D网络,为满足R&D的需要,企业应随着市场的扩展和企业自身创新系统的逐渐复杂化而改变网络结构。例如华为在R&D的国际化活动中,其构建的全球R&D网络就展现了由民族中心式集中R&D到一体化R&D网络的演变。同样对于其他的高技术企业而言,协作R&D网络的演化是一个必然过程,企业应在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目标、战略和资源进行网络结构的调整,以便发挥协作R&D网络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