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党史·党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建立与主要活动
作者:蒋国海 刘园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西欧建立的由国内党组织派生的旅外基层组织,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国民党筹组旅法组织、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革命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旅欧支部 历史沿革 主要活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8)03-0053-05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于1922年秋冬在法、德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成立,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停止活动。历时5年。旅欧支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领导旅欧华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为支援国内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光荣的重要的地位,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1922年秋冬在旅法、德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名称由共产主义小组到少年共产党再到旅欧支部,1927年夏停止活动,历时5年,她是由国内党组织派生的,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旅欧华人共产主义运动进程,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旅欧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涌现,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结合,共产主义性质团体的产生,为中共旅欧组织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到1920年底,赴法勤工俭学者达一千六百多人。在赴法勤工俭学生当中,有一批是当年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领导骨干和先进分子。他们到达法国以后,便在勤工俭学生和旅法华工中组织各种社团,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其中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有工学世界社和劳动学会。1920年2月,李维汉、李富春等在蒙达尼发起组织了工学励进会,会员大都是湖南旅法的新民学会会员。1920年7月6日至10日,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公学召开了大会,专门讨论了信仰主义和怎样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该会的方针问题。经过激烈辩论,特别是经蔡和森的耐心说服,新民学会和工学励进会的大多数会员放弃了工读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8月,工学励进会正式改名为工学世界社。1921年初,赵世炎、李立三发起组织劳动学会,它开始也是信仰工读主义,并且与工学世界社存在某些意见分歧。经过赵世炎和蔡和森等人的共同努力,双方意见趋于统一,两个组织在共同斗争实践中团结起来,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奠定了基础。
       1920年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张申府赴法留学,陈独秀委派他在欧洲留学生中筹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二三月间,他介绍刘清扬、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小组。三四月间,他们和已在国内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赵世炎、陈公培组成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这个小组如同北京、武汉等地小组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早期组织,是中共旅欧支部的前身。1921年7月国内召开党的“一大”时,法国小组接到开会通知后,因为路途遥远没有派代表回国参加。
       1922年初,周恩来、张申府、刘清扬等到达柏林,和在德国入党的中共党员熊雄、张伯简等会合。成立中共旅德小组。1922年6月,旅欧的中共党员发展到10名,其中“留法国二人,留德国八人”。1922年秋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巴黎旅法共产主义小组与旅德共产主义小组统一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书记是张申府。按照当时组织规定。在党员人数较少,尚未成立党的基层支部情况下设通讯员,与中共中央机关保持联系。旅欧党组织由张申府任中共中央驻柏林通讯员,赵世炎任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和中共留法组组长。继中共旅法、旅德小组之后,1923年春,在旅居比利时的中国勤工俭学生中,也发展了共产党员,有刘伯坚、聂荣臻等。
       中共旅欧组织建立后,赵世炎和周恩来分别在法国和德国的勤工俭学学生中积极进行筹建青年团的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1922年6月3日,在巴黎西郊召开了旅欧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者有旅法、德、比等国代表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佘立亚、袁庆云、傅钟、王灵汉、李维农、肖朴生、萧子璋、汪泽楷、郑超麟、尹宽、任卓宣等18人,代表团员30余人。会议决定将团组织定名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由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其后,又增补王若飞、陈延年、尹宽为执行委员。
       1922年11月,李维汉回国汇报。不久,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接到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少共”名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指示。于是,他们于1923年2月17日至19日,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因赵世炎等即将赴苏联学习,会议选举周恩来为书记,肖朴生、刘伯坚、袁子贞等为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
       1924年10月,中共留法组织接到中共中央有关留德、留法组织合并的指示。1925年3月1日,留德、留法组织合并,改称中国共产党留德法组,中共留法组干事会改为留德法组干事会。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中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据此,2月7日,中共中央致中共旅欧组织函,令其将留德法组改成支部,支部机关驻法国。3月11日,中国共产党留德法组改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任卓宣任书记。1925年4月,中共旅欧支部执行委员会决定由肖朴生任书记。到1925年5月,中共旅欧支部共有党员70名,其中正式党员25名。党员的分布状况是:德国13名,奥地利1名,比利时3名,法国53名。
       1926年2月,中共旅欧支部召开大会。通过有关训练、宣传、青年团、国民党等项工作的决议案,改选了支部。新的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宗锡钧任书记,胡大才为训练委员,刘明严为宣传委员。这时中共旅欧支部下属巴黎、柏林两个小组,里昂中共组织直属中共巴黎小组,比利时中共组织直属柏林小组,共有党员19名,其中中共巴黎小组14名,中共柏林小组5名。
       1927年2月以后,中共旅欧党和团组织的大部分优秀干部都回国从事革命运动,留在西欧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人数虽然不多,但仍在所在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为支援国内的大革命运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而努力工作。在“四·一二”事变后,旅欧中共党员联合国民党左派分子,在德国柏林,主持和参加了德共发起的“五·一”群众示威游行,严正抗议蒋
       介石对甲国革命的破坏和镇压。1927年春夏,在德共、法共和丹麦共产党组织支持下,他们分别在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和瑞士等国支援中国革命的群众大会上作报告,宣传中国革命。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滞留在西欧的少数党团员,分别加入了所在国的党、团组织,后来成为欧美各国共产党的中国语言组。原来那种独立的中国旅欧共产主义组织活动。从此不复存在。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青年团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主要活动
       中共旅欧支部为配合国内党的活动和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活动。主要有: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组织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国民党筹组旅法组织;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革命干部。
       1.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中共旅欧党组织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的学习与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和宣传工作,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先后创办了《少年》、《赤光》刊物。周恩来等在《少年》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文章。他以伍豪的笔名在《少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世界上只有一个共产主义能使这个责任无国界无种界地放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也只有他能使中国民族得列于人类中间彼此一视同仁。”系统地阐明了只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深刻道理,1924年《少年》专刊改为《赤光》半月刊,周恩来任主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更加强了党的纲领的宣传。周恩来在《赤光宣言》中明确宣布:旅欧共产主义者的战斗任务就是“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和《革命救国论》等文章中。对敌我友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须看清我们的敌人和我们的革命势力究竟何在,且谁又是我们真实的友人”,“所有待以救中国的,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从而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性质,提出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邓小平、李富春都参加了《赤光》的编辑和刻写工作。《赤光》在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中共旅欧组织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流派进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同吴稚晖、李石曾等无政府主义派的斗争。无政府主义以鼓吹不要一切暴力和政权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对此,周恩来等在《少年》上发表文章进行回击。周恩来以伍豪的笔名在《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质工余社三泊君》、《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等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从苏联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在同无政府主义论战的同时,还同国家主义派进行激烈的斗争。曾琦、李璜等人于1923年在巴黎成立了中国青年党,并标榜他们是国家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专以反共为宗旨的反动组织。他们以国家、民族为幌子来反对阶级斗争,反对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度在旅欧华人中有较大的势力和影响。周恩来在《赤光》上发表《再论中国共产主义者之加入国民党问题》、《救国运动与爱国主义》等文章中指出:“我们昌言救国运动是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情势,弱小民族地位,非内倒军阀外倒国际帝国主义不足以图存的见地而来,决非狭义的爱国主义运动。”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刻阐述了世界上没有抽象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有力地划清了苏联对中国人民的援助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区别。同时,周恩来还到巴黎的大学区和近郊的工厂区,参加勤工俭学生和华工的集会。同曾琦、李璜等人面对面地辩论,揭露国家主义派勾结国民党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反动面目。经过激烈的斗争,国家主义派陷入孤立,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阵地。
       2.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生运动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生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二·二八运动、拒款运动、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领导了这三次群众斗争。张申府说:“周恩来、赵世炎是经常参加活动的,他们活动我是知道的,但我没有出面,”
       “二·二八运动”。1921年1月,华法教育会宣布同勤工俭学生“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只负精神上之援助。”中国驻法公使馆中断发放给勤工俭学生的救济金,“维持费发至2月底。”中国驻法公使陈篆根据北京政府关于将“无力自给者”“分别遣送回国”的指令,成立了勤工俭学善后委员会,要把没有工作的勤工俭学生遣送回国。2月28日上午,400多名勤工俭学生涌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要求生存权和求学权”,驻法公使馆被迫答应延长发放三个月每人每日五法郎的救济金,华法教育会答应继续为没有工作的学生找工作。周恩来、赵世炎在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拒款运动。1921年6月,北京政府派专使朱启钤和交通系头子吴鼎昌到巴黎,以出卖国家印花税、验契税和滇渝铁路修筑权为条件,向法国政府借款。周恩来获悉后,立即同赵世炎、蔡和森、陈毅等一起,联合巴黎各华人团体,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拒款斗争。6月30日在巴黎哲人厅召开第一次拒款大会,到会300余人,由赵世炎主持,通过了要求取消借款的决议。周恩来在揭露中法政府的阴谋时尖锐指出:中法大借款的用途“不问而知其为供应军阀之攫取,官僚政客分其余润耳”。他唤起国人对此重大问题作出打算,坚决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行径。旅法各界连续发出通告,宣布“一息尚存,决不愿亲见此次卖国借款有成立之日。”8月13日,由旅法各团体代表组成的拒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拒款大会,迫使陈箓的代表在反对中法大借款的决议上签了字,拒款斗争取得了胜利。
       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拒款斗争结束后,中国驻法公使馆和法国政府实行报复,停发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取消送勤工俭学生入校的许诺。为解决勤工俭学生就学问题而创办的里昂中法大学,也以进行入学考试为借口,拒绝从勤工俭学生中招生。于是,聚集巴黎的勤工俭学生,成立各地勤工俭学生联合委员会,展开了争取开放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9月20日,蔡和森、赵世炎、陈毅等学生先发队125人,分批向里昂进发,周恩来等留驻巴黎负责后方,展开了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陈篆与法国当局串通,将他们拘禁起来。周恩来、王若飞、聂荣臻等设法营救未获成功,除赵世炎逃脱外,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人被押送回国。周恩来写了《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运命》长篇通讯,揭露这次斗争的真相。他指出:“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人,方兴勃勃的送了一百多新科贵人,来到里
       昂大学中国海外部,一方法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办教育的声浪,在东亚西欧也宣传得很厉害,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中勤工俭学生却得到一种相反的遣回的待遇呢?”这次斗争虽然失败了,但是许多留法学生丢掉了靠工读主义救国的幻想。提高了政治觉悟。
       3.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加强对华工运动的领导。1919年12月30日,旅法华工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召开,组成旅法华工会,会员近4000人。到1921年初,由于大批华工回国,使华工会的工作一度受到影响。1922年6月,旅欧少年共产党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工会的组织领导。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至1922年10月华工中“一般热心同志,见无团体之艰难,各事不能进行,是以克鲁邹地方召集一代表大会,决议恢复工会”。1923年2月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选举袁子贞为候补委员;设立了专门从事华工运动的机构——“华工运动委员会”,由执行委员肖朴生负责。1923年3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给国内团中央的第一号报告中,把华工运动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报告中写道:“华工运动问题——决定维护现在我们同志所主持的‘华工总会’,实力援助《华工旬报》,——工会机关报,努力图华工教育实现,以便吸收同志”,这说明领导华工运动是中共旅欧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对帝国主义共管中国铁路的斗争。1923年5月,在山东临城发生了土匪抢劫火车案。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积极筹划共管中国铁路的阴谋。帝国主义者声称:“除非列强出而干涉,中国时局无改良之望。”英国则提出所谓护路方案。帝国主义国家经过密谋,于1923年7月间达成协议,决定在华设立万国警察共同管理中国铁路。当旅欧支部7月2日从《巴黎时报》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天下午就召集旅法华工总会等,发起组织“旅法各团体联合会”。第二天下午,召开了成立大会,旅法华工总会代表袁子贞、《少年》杂志代表周恩来、女子勤工俭学会代表郭隆真,湖南学生会代表徐特立等出席会议。会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共管中国铁路六项办法。7月8日旅法各团体联合会召开正式会议,通过了成立会所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共管中国铁路的六项办法,通过了致国内各届电文。电文指出:“铁路共管,等于亡国。旅法华人,全体反对。望农工商各届,速起力争,现政府不足恃,应另组国民政府,以除内奸,而御外患,同人誓为后盾。”会议选举了临时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袁子贞、徐特立为会计,并决定7月15日召集旅法华人全体大会。在7月15日的华人大会上,周恩来报告了起草《告父老书》之意义,他说:“国事败坏至今,纯由吾人受二重之压迫,即内有冥顽不灵之军阀,外有资本主义之列强。吾人欲图自救,必须推翻国内军阀,打倒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这就进一步宣传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华工代表袁子贞也在会上发表演说,他强调:“今国势危险至此,华工之责任尤重,吾人当起而与各届一致救国。”由于旅欧支部和华工会的努力斗争,帝国主义的野心被迫暂时收敛,其控制中国铁路主权的侵略阴谋未能实现。这是国内外中国人民英勇顽强斗争所取得的胜利。
       声援五卅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旅欧支部领导旅欧各届同胞,掀起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运动,开展集会、演说、示威游行等一系列活动。赤光社于6月7日出版《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上海市民特刊》,刊载中共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执行委员会联合发表的《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屠杀上海市民宣言》。6月中旬,在旅欧党团组织的倡导下,与反帝国主义各团体的联名,成立旅法援助上海反帝国义运动行动委员会。在柏林也组成旅德中华民族独立运动委员会。中共旅欧支部与其他革命进步团体,成功地组织了6月14日、21日大规模示威游行。面对华侨反帝运动的蓬勃发展,法国政府派出大批警察进行武力镇压,部分党团员被捕。6月22日,中共旅欧支部召开紧急会议,赋予支部书记肖朴生以指挥党、团事务的全权。鉴于法国当局实行白色恐怖对付中国共产党人,为更好地坚持斗争,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中共旅欧支部决定,今后革命活动多以中国国民党驻法支部的名义进行,同时成立归国干事会,将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的党团员及革命分子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人送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部人则直接归国参加革命斗争。
       反对中比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的共同号召下,1924年到1925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由“中苏协定”的签订而掀起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废除中比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展开的。为了配合国内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中共旅欧支部组织力量竭力促成废除中比不平等条约的迅速实现。1926年10月27日,是《中比条约》换文60周年。旅比中国学生总会和旅比各届废约后援会,在布鲁塞尔召集了旅欧华侨代表大会。代表旅比、德、英、法、奥、荷6国38个侨民团体。以代表大会名义向国内各团体,广州革命政府和北京政府紧急呼吁,决定发动旅比华侨,分别于10月20、22、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三次示威游行。示威游行遭到了比利时警察干涉,双方发生冲突,游行队伍中受伤者10余人,被拘捕者17人。面对比利时政府的野蛮迫害,旅欧华侨代表大会立即作出如下决议:“(一)旧约由王公使直接通知比政府,如期宣布失效;(二)派遣归国代表,向国内民众宣传比方野蛮侵略情形,应予一致对待,以经济绝交为唯一应付之方;(三)欧洲方面,废约工作,仍继续进行,设总办公处于法京巴黎,设分部于比德英荷等国。”布鲁塞尔废约斗争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全国人民强烈要求立即废除《中比条约》。北京政府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遂于11月6日正式宣布《中比条约》失效。反对中比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4.协助和推动国民党旅欧总支部的建立
       1922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一个中心口号,号召一切共产党都有义务以全力来建立一个牢固的统一战线,以抵抗世界资本对工人阶级各个阵地的进攻。根据中国的情况,共产国际还明确指示:“只要国民党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战线一切运动中支持它。但是,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合并,也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根据这一建议,中共于1923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建立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旅欧支部接到党中央这一指示后,开始着手推进国共合作的工作。
       1922年8月,孙中山委派国民党左派、曾因参加“争回里大”运动被逐回国的勤工俭学生王京岐,赴法筹建国民党旅欧支部。王京岐到法国后,很快与周恩来取得联系。中共中央也委托周恩来协助王京岐工作。1923年3月,旅欧共青团开会讨论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问题,国民党派代表参加了会议。6月16日,周恩来等代表旅欧共青团前往里昂,与王京
       岐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全体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周恩来、林蔚、尹宽三人先行加入,周恩来、尹宽还应邀担任了国民党旅欧分部的筹备员。1923年11月25日。国民党旅欧支部在里昂召开成立大会,周恩来出席并发表演说,对国民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做了切中要害的批评。会后国民党总部和孙中山先生委任周恩来为国民党巴黎筹备员之职。此后。周恩来即和聂荣臻、李富春等积极投入到国民党巴黎通讯处的筹建工作中去。1924年1月17日,国民党巴黎通讯处成立,选举聂荣臻为通讯处处长。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中共旅欧支部接到中共中央指示后,立即指示旅德、旅比党团基层组织协助国民党建立地方组织,为国民党旅欧总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4年6月,国民党旅欧总支部在中共旅欧支部的协助下在巴黎成立。至此,中共旅欧支部在周恩来领导下,完成了在欧洲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国共合作事业。
       5.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革命干部
       中共旅欧支部非常重视党团组织的建设,把干部的培养、提高和输送工作当成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选送革命青年骨干到苏联学习,是中共旅欧支部培训干部的重要途径。1923年初,根据党中央和共产国际远东部的决定,中共旅欧支部从旅法、德的党团员中选出第一批青年骨干,派往莫斯科东大学习。1923年3月18日,在赵世炎的率领下,陈延年、王若飞、陈乔年、余立亚、高风、陈九鼎、王凌汉、郑超麟、袁庆云、王圭、熊雄等12人,首批由巴黎动身经柏林赴莫斯科。1923年11月,中共旅欧支部又选送第二批青年骨干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中有:刘伯坚、李慰农、袁子贞、汤儒贤、肖复之、马玉夫、李合林、尹宽、汪泽楷。1924年以后,中共旅欧支部对培训和输送干部的工作抓得更紧,派往苏联学习的有好几批,约百余人。他们中有:
       1924年9月22日,聂荣臻、李林、熊味根、胡伦、范易、傅烈、穆青等20多人。
       1924年秋冬,李富春、蔡畅、郭隆真。
       1925年8月至12月,朱德、孙炳文、李大章、房师亮、刘鼎、施益生、王极知、许少冥、许祖熊、周文楷、江克明、杨士彬、王若飞、林修杰。
       1926年1月至9月,邓小平、傅钟、李卓然、肖鸣、周介涟、戴坤忠、何嗣昌、傅沦、覃仲霖、陈永齐、傅汝霖、宋法明等35人。
       向国内输送优秀干部。中共旅欧支部首先是选送少数同志直接回国。1924年夏,中共中央调周恩来回国。1923年底,张申府和刘清杨由法国动身,经莫斯科回国。1924年秋冬,何长工离开欧洲回国。旅欧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中,还有一大批如赵世炎等,是经过在莫斯科学习一段时间后,陆续回到国内的。1924年秋,赵世炎由莫斯科回到北京。在此前后还有陈延年、陈乔年、肖三等人回国。1925年8月,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聂荣臻、李富春、朱德、邓小平、蔡畅等相继离开莫斯科回国。中共旅欧支部派往莫斯科学习的其他党团员,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二、三年间回国的。
       战斗在大革命的第一线。中共旅欧支部培养和输送的大批优秀干部在许多地区和部门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为党和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先后担任了中共两广区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常委兼军事部长。赵世炎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浙江区委组织部长、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上海市委书记、浙江省委代理书记。
       此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北方工作的有:王若飞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后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陈乔年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长。肖三担任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团中央代理书记。李季达任天津地委书记,袁子贞任天津地委宣传部长,郭隆真在北京做党的妇女工作。高风任保定市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李慰农从事工人运动,兼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这一时期,旅欧回国的党团员在南方工作的有:陈延年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浙江区委和江苏省委书记。张伯简任中共两广区委军委书记。穆青任中共两广区委组织部长。林蔚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组织部长。杨志华任中共浙江省委秘书长。林修杰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佘立亚任中共上海市吴淞区委书记。傅烈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
       同时,许多人在军事部门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熊雄、熊锐、张伯简、孙炳文、饶竞群曾担任教官和其他重要职务。刘伯坚任冯玉祥部队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这个政治部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朱德、李富春、孙炳文、李合林等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重要的职务。
       中共旅欧支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摇篮,它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党和军队的领导骨干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旅欧支部培养和输送的。他们中有些人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如蔡和森、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熊雄、孙炳文、郭隆真、刘伯坚、张伯简,等等,有些人一直领导党和人民缔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如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李维汉、李立三、蔡畅、李富春、聂荣臻、何长工,等等。这些职业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校:彭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