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哲学、史学与伦理学]试论彭德怀人民观的主要特征
作者:潘送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彭德怀同志以他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示出独特的人民观,其特征主要包括“不忘本”的农民情结,“要为工人农民服务”的军人情怀,敢为人民“鼓咙胡”的个人品质,“要特别强调爱护人民利益,对人民的一针一线不得损害”的廉洁风范。他的人民观仍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彭德怀;人民观;思想;特征
       [中图分类号]K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7)04-0120-04
       一般认为,人民观是指对人民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民所持态度的总看法。纵观彭德怀同志的一生,无论是留给我们的语言文字,还是实际行动,都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民观。这种人民观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仍然具有价值取向的意义。
       一 农民情结:“要说我有一点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
       彭德怀说过:“要说我有一点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这些人还不是住在牛圈里,打牛屁股的。”这里的“本”就是生他、养他并永远崇敬和爱戴他的农民,农民的朴实、憨厚、较真深深地注入他的血液,影响他的思想,左右他的行动。
       第一,对农民的感情天然深厚。彭德怀的出身,是他一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起点,也是决定他一生更深层次的人民观的起点。贫穷、困苦、受欺的下层生活是他降临到这个世上之后感受最早、最深的人生体验,淳朴、善良、寡欲的下层农民是他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感慨最强烈的众生群体。这是他生命的根基和源头,这个源头伴随着他走过了坎坷的一生,正是因为这个源头,使他在顺境和逆境中都保持了自己的道德良心和崇高的做人品质。后来不管是在煤窑做童工,还是在湘阴县所属的西林围当堤工,结识的都是受苦受难的农民兄弟,这些经历深深地印在他的生命里,终身难忘。他说:“童、少年时期的这段贫困生活,对我是有锻炼的。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因此,我对幼年的生活经历,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的确,在这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穷乡僻壤来到繁华都市的元帅的性格深处还是农民的本性,这并未因职位的升迁而减弱。正是出于这种对人民群众无私的厚爱,他经常深入下层群众之中,了解人民的疾苦,为他们鸣不平。
       第二,对农民的敌人深怀大恨。虽然童年少年时期的痛苦经历使彭德怀萌发了改变自己现状的愿望,但只念了二年私塾的他还无法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在当地群众中被奉为神明的易华思想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使彭德怀加深了对下层群众真挚的热爱和对欺压人民、剥削别人的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这种思想逐渐转变为杀富济贫、为下层群众谋利益的行动。在湘军当兵期间,彭德怀便秘密组织成立了“济贫会”,其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反对剥削和压迫,为下层人士谋利益。正是一种为民除害思想的作用,1921年彭德怀在湘军驻华容期间,严惩了在当地为非作歹的大地主欧盛钦。后来,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这种为民除害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变成更加高远、更加自觉的行动,并且把这一行动统一到了党的、军队的、集体的行动中来。
       第三,对农业生产魂牵梦萦。彭德怀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悲惨遭遇,以及他所处的农村的生存环境,使他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和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异常关心。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尽管自己不是管农业方面的领导,但他总是想方设法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关心生产形势,帮助发展生产。1942年1月他在一次干部会上作的《开展全面对敌经济斗争》中指出:“抗日民主政府应力求减轻人民负担,保证今年不再增加。同时要加强今年春耕工作的领导,号召人民按1940年生产收获的标准每亩平均增加三升。”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曾对他的夫人浦安修说:“我真想改行当农业部长,致力于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这样说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抒发了对改善人民,特别是农民生活状况的夙愿。
       第四,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通。影响彭德怀一生的是他的农村经历与农民生活,他一生中打交道最多的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乡亲战友。尽管他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变,共事的人们在改变,工作环境在改变,但他自己的农民式的生活方式一直没有改变。这也是他对农村生活本能的眷恋和向往,并能怡然自得地生活在其中,成为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这个农民的儿子真正把农民的生活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生命里。庐山会议以后,彭德怀被罢免了国防部长之职,举家从中南海迁到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这虽然是个小村庄,而对他来说,却如同鸟又回到了森林,鱼又回到了水中。一到这里,他便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锄头一响,不愁吃穿!”其兴奋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里,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植树垦田,积肥种麦,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并和附近的居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帮助附近农民治病,帮助困难家庭的小孩上学等等,成为了农民的良师益友,备受周边农民的尊敬和爱戴。
       二 军人情怀:“我们要为工人农民服务”
       虽然彭德怀戎马一生,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和军事斗争及军事建设中度过的,但他的军事思想中处处体现出人民观。他提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用民主的方式来实现,并且认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的目的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拳头,做人民有用的扫帚。
       第一,“军民亲密团结是战胜敌人的基础”。彭德怀历来重视军队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保持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剥削阶级军队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指出,在艰苦战争的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命运同军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队看作自己的子弟兵。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群众把自己的优秀儿女源源不断补充到军队来。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群众节衣缩食,克勤克俭,充分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各种物质需求。这种关系是人民军队独有的优势,是任何剥削阶级军队都无法比拟的。彭德怀认为,建国后的人民军队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大力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在平时,要积极帮助人民群众搞好生产建设,救灾抢险,开展文化卫生运动,在国防建设中要照顾群众的生产、利益,从各方面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第二,军队“民主制度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彭德怀认为,人民解放军建军伊始,就彻底摒弃了剥削阶级军队内部的不平等关系和专横统治制度,形成了崭新的、富有人民军队特色的军队内部官兵平等关系和民主制度。他把人民军队的内部关系内容概括为:“军官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军官,上级关心下级,下级尊重上级;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友爱合作,团结一致。”这种民主制度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使军队能够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斗争环境中,内部团结不断
       巩固。在彭德怀看来,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制度,是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应只强调现代战争要求高度集中指挥而忽视民主,真正的高度集中只能建立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单纯依靠强制办法建立起来的集中只是一种虚假的、经不起考验的集中。
       第三,“人民战争的胜败,系于人民的向背”。人民群众对战争采取什么态度,对战争的前途是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早在红军初创时期,在率领红五军开展游击战争期间,彭德怀就深切地感觉到,凡是党的组织执行正确政策的县份,人们群众的革命情绪就高涨,红军就受到拥护和支持,革命战争就好开展。到了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11月彭德怀在《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先决问题》的演说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一个国家的生命,系之于全国人民的身上:一个战争的胜败,也系之于人民的向背。中华民族能否从持久的抗日战争中,求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完全在于能否动员全国一切人力、物力,为争取抗战胜利而进行顽强的、不疲倦的斗争。”在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胜利的原因时,彭德怀指出:朝鲜人民对于我军的爱护和支援,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援助,使我军获得了顺利打击侵略者的精神鼓舞和力量源泉。建国后,多年工作在国防部长岗位上的彭德怀,回顾和总结几十年的中国革命战争经验,他认识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
       三 刚正品性,敢为人民“鼓咙胡”
       彭德怀同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耿直刚正,疾恶如仇。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正义事业而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彻底革命精神。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事家和党的高级领导人,彭德怀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民观,并不是在高深的理论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践活动之中。
       第一,岂容“崽卖爷田心不痛”。童年的艰辛、革命斗争中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彭德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凡是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他就坚决抵制,仗义直言。特别是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彭德怀历来无私无畏,旗帜鲜明,敢于向一切违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不妥协的斗争。在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影响的第五次反“围剿”中,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自踞于中共中央之上发号施令,采取死板的、教条式的作战方针,给红军和根据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彭德怀不畏权势,1934年4月1日,直接给军委写信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李德对彭德怀的正确意见置若罔闻。广昌战役中,李德等又亲临前线瞎指挥,与敌硬拼,造成红军很大的伤亡,他当面批评李德:“你们是‘崽卖爷田心不痛’。”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名著《西行漫记》中说过:“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这是中国人不可多得的品质。”
       第二,“一个共产党员,不能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党员”。彭德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尊敬和拥护的。但是他在权威面前也从不违背事实讲逢迎的话,特别是在老战友毛泽东面前更是这样,当他与毛主席有不同意见时,总是以党的利益为重,旗帜鲜明而毫不顾忌地向毛主席直陈己见。彭德怀常常告诫大家: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不应该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为了坚持真理,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具有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的“五不怕”精神。只有这样,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态度,才会有益于革命、有益于人民。否则,如果看到错误的东西不敢挺身而出,坚持斗争,或者随波逐流,或者阳奉阴违,都只会助长错误倾向的发展,因而误党误国,一害人民,二害革命。
       第三,乐为人民“鼓咙胡”。彭德怀同志的一言一行总是践行他甘作人民有用的扫帚的理念,时刻为民着想,时刻急人民之所急,特别是对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更是铭刻于心,勇于当好人们群众的代言人。1958年他先后到西北和自己的家乡湖南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老百姓对浮夸、大炼钢铁极为反感又不敢反映时,除对有些做法进行了当场制止外,还批示当地的负责同志妥善处理有些问题,并在仔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情况汇报中央,这是彭德怀在听到人民沉痛的呼唤声之后,第一次为人民“鼓咙胡”。在纠“左”的庐山会议上,在小组会上陈述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应有重视的情况下,不得已给毛主席写信,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经济发展计划等方面的看法,期望能把基层的群众的声音带到决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领导层中去,从而找到更适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办法,更适合人民群众愿望的道路。虽然事与愿违,并从此招来横祸,但他终身未悔。
       四 廉洁风范:“要特别强调爱护人民利益,对人民的一针一线不得损害”
       第一,“咱们共产党人,不能想着升官发财搞特殊。”彭德怀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特殊的利益。特别是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后,许多党员成为各级官员,手中握有权力,如果不能严格要求,不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就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因此,在1952年志愿军司令部机关直属队干部大会上,他作了《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讲话》,特别严肃地指出:“只有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使我们所有同志提高政治觉悟,得到进步。”
       第二,“我应当多节约,给人民多积累一点财富”。彭德怀同志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时刻想到自己的每次节省都是对人民有益。“八路军上上下下都知道,彭德怀下部队,谁要给他做了特殊的饭菜,他不吃,还要骂人。有时做了好菜好饭,也没有人敢给他端去。……彭德怀痛恨用公家的钱互相请客,大吃大喝,痛恨贪污浪费。有的干部说,我也不贪污,不过多吃多享受罢了。彭德怀在干部会上狠狠批评这种观念是‘流氓观点’,‘流氓意识’。”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他乘坐的就是一部旧式汽车,后来有关部门按规定要给他调换一辆最新式的,被他拒绝了。警卫参谋给他讲新车的好处,他则说:“世界上好东西多呵!总不能见到什么好就搞过来嘛。”1952年元旦,彭德怀在朝鲜志愿军领导机关大会上讲话说:“我为革命事业贡献不多,应当尽量节约,给人民积累一些财富,这对于我个人来说也可自慰。”
       第三,“我们要把功劳记在党和人民的功劳簿上”。彭德怀是功勋卓著的军事家,革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中的一员,把荣誉让给别人。1949年冬,西北军区开会。会场东墙上挂了马、恩、列、斯画像,西墙上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彭德怀的画像。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的彭德怀来到会场,立即叫工作人员把自己的画像取下来。他说:“怎么能把我的像与中央领导同志的像挂在一起呢?我们要把功劳记在党和人民的功劳簿上。”1958年,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成立人民公社时,打算以领导过平江起义的彭德怀和黄公略的名字命名公社,彭德怀坚决不同意。1951年10月2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决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彭德怀得知后说:“我有什么功劳值得授勋的,我不过在后方作了些具体工作,这个勋章应该授给那些战斗英雄,我哪能比得上他们的功劳大?”
       第四,“为私人事,不能用公家的东西”。彭德怀一生公私分明,几乎到了大公无私的程度,自己从不也不让自己的亲属侵占公家的东西。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离开国防部长办公室搬家到吴家花园时,他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名家字画等等统统交了公。他写“八万言书”,曾三次自己出钱购买纸和笔。警卫参谋告诉他,你屋里有纸也有笔。他则说:“这是为私人事,不能用公家的东西写。”工作和生活中的彭德怀就是这样,公私分明,自己不搞特殊,也不允许自己的亲属搞特殊。彭德怀的一生,官不可谓不大,因为工作所掌握的权力不可谓不大,但他在工作和生活上公私一向极为分明,从来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其清正廉洁的程度为一般人所想象不到。他留下的是一颗不谋私利、克己奉公的丹心,一座不染一尘、极为清正廉洁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