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管理科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考察
作者:吴建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不同地区与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代内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发展关系,实现“代际和谐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正确处理好了这三大关系,实现了三大和谐发展,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地和谐;代际和谐
       [中图分类号]A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7)03-0090-03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发展,维护人地协调的人地共同发展权;正确处理不同地区与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代内和谐发展”,保障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们的同等发展权;正确处理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发展关系,实现“代际和谐发展”,实现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平等发展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正确处理好了这三大关系,维护好了三大发展权,实现了三大和谐发展,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协调好人与自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这一以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人地和谐发展,突出了人地协调的人地共同发展权,成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人地和谐发展一方面是对既往发展观的扬弃,从以往片面强调的“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凌驾:于自然之上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观,实现了向协调人地关系,促进人地和谐发展的转变。另一方面,“人地和谐发展”鲜明地突出了人地协调、人地和谐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作用。
       首先,人地和谐发展的新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确立,深刻吸取了以往人地相背的历史发展教训。且不说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许多惨痛史例,仅就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而言,就有许多值得深思和反思的地方。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陶醉于自己对于自然界的胜利的时候,自然界反过来加倍地报复我们,我们的发展全被抵消了。因此,协调人地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其次,确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新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历史要求。我国半个多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已把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等工作提上了日程,这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之后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成为协调人地关系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成为人地关系调整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人地关系协调的巨大杠杆,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地关系协调的历史契机。实现人地和谐发展,维护人地协调的人地共同发展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更加健康发展。
       最后,有必要指出,在“人地和谐发展”的人地新关系中,人地和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的和实质,本质上都是为了造福人、满足人、发展人。以“自然中心主义”的态度来看待人地和谐发展,也是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悖的。
       二
       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东、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与工、农、商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突出了“代内和谐发展”的主题。实现这一包括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在内的“代内和谐发展”和区域和谐发展,是加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代内和谐发展”突出了各民族的平等发展权益。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一些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发展相对落后。强调东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提到了突出地位。这一强调,将共同发展的理念写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平等发展的历史中。
       其次,“代内和谐发展”突出了各地区、各行业之间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权。我国地域广阔,行业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还拉大了与其他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发展差距,导致了这些地区和行业内不少人的利益实现与其他地区、行业人们之间的差距拉大,成为弱势群体。实施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共同发展的代内和谐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就业战略、惠农战略等等,切实反映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好各行各业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已成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再次,“代内和谐发展”的新思路,把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融进了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之中。这既看到了“先富”与“后富”存在的现实性,强调了“先富”带“后富”的必要性,反映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又起到了推进先富带后富,后富赶先富,波浪式地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作用,它将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步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科学发展观指出,“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要求发展必须兼顾眼前与长远、当代与子孙后代的共同利益,正确处理好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发展关系,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样,就将“代际和谐发展”融进了科学发展观,融进了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从而兼顾了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平等发展权益。
       “代际和谐发展”首先关注的是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这“唯一”性的存在,与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适度发展”的价值理念紧密相关。今天的中华是历史中华的发展,又是走向未来中华的桥梁。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可持续发展,代际和谐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毋庸讳言,许多地方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某些地区的一时发展,代价极其巨大,留下的后遗症几代人都难以恢复。江泽民同志曾大声疾呼,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因此,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代际和谐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然,我们也反对以遥远未来的名义压制当代人的合理发展要求,我们主张的乃是代际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代际和谐发展同时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当代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命运血肉相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由当前的初级阶段跃进到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进而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与我们的发展能否实现“代际和谐发展”关系甚大。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代中国社会主义者之间的薪火相传,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能否更新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实践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的“官绩考核”,造成了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伤了元气,冷了民心,破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努力实践“代际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景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发展观阐明的“人地和谐”、“代内和谐”和“代际和谐”发展,从人地关系、地区与行业关系、代际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突出了“人地协调”的人地共同发展权,奠定了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强调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民群众的同等发展权,突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这一我国当前社会生活的主题,成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提出了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平等发展权,在其实质上,它突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将科学发展从当代延伸到了子孙后代,实现了科学发展的代际延伸。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执政”、“为民执政”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