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学研究]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作者:凌文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其社会保障理论博大精深。社会公平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价值取向;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外部条件,社保基金来源于工人的剩余价值,其本质具有欺骗性;共产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保基金来源于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社会财富。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社会公平;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8)03-0039-04
       作者简介:凌文豪(1972—),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博士生。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博大精深、意义深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社会保障思想也同样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学界对社会保障理论大多集中在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上,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涉足甚少。鉴于此,笔者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进行考量,以期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社会保障理论的精髓,为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一、社会保障思想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过渡。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但必须遵守马克思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价值取向。公平、平等、公正等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基本上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并未作区别。他们认为,公平应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来考察,它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分析为依据,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思想。
       首先,马克思认为公平是以劳动为依据的,符合这一尺度是公平的。马克思指出:“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人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劳动量为依据,劳动是每一个劳动者获得享受的前提,他们的劳动量与需要的满足量成比例。所以说马克思的公平观是指劳动权利的公平,每一个劳动者都拥有参加劳动的公平权利。同时“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马克思清楚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像自然经济中的小生产者那样,自己劳动的所得可以全部归自己。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得到的报酬只能是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的所得,这就是公平。
       其次,马克思主义始终把社会公平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目标。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按劳分配时,看到了按劳分配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到为了弥补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贫困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必须从消费资料中进行一些扣除,建立社会保障后备基金。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当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另一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极为显著地缩减,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建设施等。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要“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而且还要设立“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这些基金的设立,出发点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中要进行扣除,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基金以满足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在再分配的过程中进行扣除“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以满足社会稳定的需要。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从社会产品分配的高度概括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提出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成为社会保障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福利,并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或贫困者提供援助和救济,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以保证每一个人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
       再次,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公平必须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根据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为了实现国民收入的合理分割,应当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机制上的特有功能,缓解社会分配的不公正状态,从社会道德和人类文明所要求的公正目标出发,为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资生活需要,以求得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马克思不仅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保险制度,而且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总产品的一种扣除,分别满足生产正常进行的需要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明确了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再生产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经济顺利进行的“安全阀”与“减震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在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资方面来看,总是处在各种会把它的一部分破坏的意外和危险中。(从价值方面看,由于劳动生产力的变更,它也有可能发生减值;但这只与资本家个人有关。)因此,利润的一部分,也就是,剩余价值从而是剩余产品(从价值方面看,只有新加的劳动在其中体现)的一部分,必须当作社会保障基金来发生作用。”这部分基金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也是必须继续存在的一部分。马克思又指出:“这也是在剩余价值、剩余产品、从而剩余劳动中,除了用来积累,即用来扩大再生产过程的部分以外,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之后,也必须继续存在的唯一部分。当然,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通常由直接生产者消费的部分,不再限于它目前的最低水平。除了为那些由于年龄关系还不能参加生产的人或者已不能参加生产的人而从事的剩余劳动以外,一切为养活不劳动的人而从事的劳动都会消失。”马克思还认为,这部分基金具有安全阀的专门用途,“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利益。”
       对于建立社会保障后备基金的必要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论述:“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与后备基金靠这种剩余而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恩格斯在这里不仅说明社会保障后备基金的来源,而且着重
       指出社会保障后备基金对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政治安定、国民教育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社会生产中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从维持社会再生产和维护扩大劳动人们利益的角度,始终强调政府作为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作用,反对社会保障私有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指出:“建立国家工厂。国家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资料,并且负责照管丧失劳动力的人。”恩格斯指出,“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将把这种社会的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即全部原料、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从特权阶级的支配中夺过来,把它们转交给全社会作为公有财产,这样就第一次真正把它们变成了社会的基金。”从马恩的理论著作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任何个人和团体都无法使社会保障实现其功能的社会化。只有通过国家、政府的权威性以及立法的形式来实施,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思想的解读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的思想,直接的、大量的是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剖中的。
       首先,社会保障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外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考察深刻地认识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逐步打破农业社会的人身依附之主从关系,家庭的生产职能开始退化,并使家庭结构变小。传统的主从保障与家庭亲属保障的形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保障的社会化要求有此产生。马克思指出,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能得到解决,必须采取社会保障来降低社会风险,缓解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工业化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家庭的保障功能明显比在封建社会缩小了,家庭的存在主要是靠工人的工资来维系。而工人依附于资本,成为资本的附属物。资本家依靠牺牲工人的利益、健康、甚至生命来实现提高社会劳动力。资本积累的结果是工人失业率和贫困的增加,甚至生活一点也没有保障。马克思指出:“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陷于需要救济的赤贫的境地。……这个社会阶层由三类人组成。第一类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指失业者)。只要粗略地浏览一下英格兰需要救济的贫民的统计数字,就会发现,他们的人数每当危机发生时就增加,每当营业复苏时就减少。第二类是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的子女。他们是产业后备军的候补者。在高度繁荣时期,如在1860年,他们迅速地大量地被卷入现役劳动军的队伍。第三类是衰败的、流落街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因分工而失去灵活性以致被淘汰的人,还有超过工人正常年龄的人,最后还有随着带有危险性的机器、采矿业、化学工厂等等的发展而人数日益增多的工业牺牲者,如残疾者、病人、寡妇等等。需要救济的赤贫形成现役劳动军的残废院,形成产业后备军的死荷重。……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他们不管劳动工人的死活,但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劳动力的再生产,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外部条件出发,不得不救济处于赤贫的社会阶层,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来救济贫民、抚恤伤残等等。马克思说,“只要资本的力量还薄弱,它本身就还要在以往或随着资本的出现而正在消逝的生产方式中寻找拐杖……当资本开始感到并且意识到自身成为发展的限制时,它就在这样一些形式中寻找避难所”。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仅仅是资本力量薄弱时的拐杖,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作用是有限的,“而一旦资本感到自己强大起来,它就抛开这种拐杖,按它自己的规律运动。”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仅是国家用来帮助资本家迷惑工人阶级的一个工具而已,并且是工人阶级斗争的产物,它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延缓资本主义体系崩溃的作用,同时它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肯定了工人阶级能从官方救济事业制度中获得好处。资产阶级认为人口过剩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是必要的,其同时也为这个劳动力蓄水池提供了生存条件,“建立国家工厂。国家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资料,并且负责照管丧失劳动力的人。”所以,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的实质是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的保障基金来源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基金表面上来源于资本家,但从资本家的本性来看他决不会个人主动无私奉献的,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项非生产费用,但是,资本知道怎样把这项费用的大部分从自己的肩上转嫁到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的肩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只能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哪个资本家把利润理解为必要的资本支出?)‘人们所说的总利润,往往不仅包括这个余额(指纯利润),而且也包括为补偿这种意外损失而保留的部分。’这不过是说,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总利润的一部分,必须形成一个生产保险基金。这个保险基金是由一部分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就这一点说,剩余劳动直接生产资本,就是说,直接生产那种要用在再生产上的基金。……产生这个利润的价值组成部分,只是证明,工人既为保险基金,也为修理基金提供剩余劳动。”保险必须由剩余价值补偿,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由此可见,马克思对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深刻领悟。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本质上具有欺骗性,因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保障基金是自己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的恩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本质持批判的态度。马克思认为,这些社会保障措施在表面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状况,仅仅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所以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命运。即使“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也装出一副大慈大悲的样子——但也是在他们自己的利益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才如此。”“他们不会白白地施舍,他们……对穷人说:我为慈善事业花了这么多钱,我就买得了不再受你们的搅扰的权利。”“至于这些慈善行为的效果山一穷人从他们的穷兄弟那里得到的帮助,比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恩格斯指出:“穷人们拒绝在这样的条件下接受社会救济,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到这些巴士底狱里去,这还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实际人数的官方统计也就越来越带有欺骗性。”
       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思想的预测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未来理想社会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模式,他们仅是在对旧社会的批判中发
       现新世界,但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作了些预见。
       首先,共产主义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当他们已经这样做的时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这里所说的“所有的人的富裕”,就是共同富裕。富裕是人的基本需求层次,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则是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后者既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
       其次,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后备基金、教育、保健等福利设施以及济贫事业是社会保障的内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马克思认为它是劳动人民剩余劳动的积累,它是通过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的。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里扣除这些部分,在经济上是必要的,至于扣除多少,应当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力量来确定,部分地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但是这些扣除根据公平原则无论如何是不能计算的。”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即极为显著地缩减,并将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和现代社会比较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即显著增加,并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
       从马克思论述中可以看出,建立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就是用社会保障基金来防范各种社会风险和不幸事故的发生,这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进行个人消费分配之前,必须为教育、保健等共同需要部分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保障基金,建立福利设施和开展社会救济制度等。“马克思不仅指出来了在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且还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总产品的一种必要扣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马克思恩格斯这种设计实质上表明了未来理想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均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真正的福利社会,这正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境界所在。
       [责任编辑 焦薇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