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编辑学研究]论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
作者:董中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出版文化安全作为国家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在现阶段,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面临着外部和内部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为此,有必要建立中国出版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在提高出版物文化竞争力和出版人文化安全意识的同时,有效地保障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安全。为了保障中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加强国家的出版文化建设,通过出版文化的国家投资战略、政策倾斜战略和文化整合战略(出版文化价值整合、出版文化规范整合、出版文化结构整合)来保障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战略;文化整合战略
       文化安全是以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的安全。国家的文化安全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它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民族文化安全,因为国家文化的根基就是民族文化。每一个民族有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与生态方式的隐性和表性、深层和表层的根本结构,如果动摇了民族文化,就会动摇民族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的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化的强盛与安全,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而且由这种凝聚力和认同感所形成的安全屏障,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的整体安全度。出版文化安全作为国家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出版资本到出版产品,从出版形态到意识形态,从语言文字到宗教信仰,无不存在着出版文化的踪迹。此外,出版物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不断被建构和张扬,并融入到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因素。因此,出版对于保护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安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但目前的中国,出版文化安全面临着诸多外在威胁和内在挑战,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引起重视。
       近几年来,学界和业界对中国出版文化安全有所研究和关注。王建辉呼吁,要“依托文化维权,捍卫文化安全”;“构筑文化屏障,维护文化安全”;“传播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安全”。金炳亮提出,中国出版在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文化安全问题,应壮大我国的出版产业实力。彭文波则从国际版权贸易的角度,指出版权在引进和输出逆差严重的情况下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提出了在版权贸易中构筑文化安全体系的思路。朱建伟从出版体制的角度提出了出版安全的问题,并从出版安全目标、出版安全机制、出版安全意识、出版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出版安全战略。而真正从整个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国出版文化安全的文章还不多见,故本文试就此加以论述。
       一、中国出版文化安全的外在威胁
       1、意识形态的威胁
       外来出版物和外来文化对中国主流文化的冲击,已成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使中国的本土文化和意识形态受到一定的威胁甚至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吸纳外来文化、发展本土文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表层的学习和模仿太多,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尤其可怕的负面影响便是因此改变国人固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事实上,中国的观念性文化已经受到了外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观念已被一些人所接受。这种状况,正是一些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者所期望的。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毫无隐讳地撰文说:“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向统一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发展,那么这种标准就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这种情形在出版文化领域里也是存在的。从出版物的内容和品种来看,西方凭借着经济强势和话语霸权,大力输出自己的观念文化,在中国市场上,以介绍西方文化为内容的图书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从读者来看,有些人对介绍西方文化的图书津津乐道,而对有关民族文化的图书则兴趣不大。这种情形如果长此下去,国家的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发生变化,民族文化就会失去自己的文化本位。
       2、严重的出版贸易逆差
       相对于品种繁多的中国图书产品,国外的图书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游戏、音像等文化产品已大量涌入并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从版权的引进和输出来看,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亚洲的一些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地区,对欧美的逆差则高达100:1以上。据国家有关权威机构的统计,2004年中国版权引进11746种,输出1326种。其中,图书引进10040种,输出1314种;期刊引进411种,输出。种;录音制品引进331种,输出4种;录像制品引进159种,输出4种;电子出版物引进143种,输出39种。2005年中国版权引进10894种,输出1517种。其中,图书引进9382种,输出1334种;期刊引进749种,输出2种;录音制品引进90种,输出1种;录像制品引进114种,输出2种;电子出版物引进155种,输出78种。尽管2005年与2004年相比,差距有所缩小,但进展不大,巨大的逆差仍然存在。除此之外,在语言文化中也存在这种状况,“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这其中还不包括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的英语教学出版物。巨大的出版贸易逆差,不仅是经济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出版贸易逆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民族间文化的不均衡性,反映了强势文化凭借文化话语权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抑制。
       3、隐形的出版文化渗透
       在出版文化的渗透中,除了国外的出版文化对中国的出版文化具有直接的威胁以外,还有一些隐性的、间接的威胁。隐性的、间接的威胁似乎比直接的威胁更厉害。因为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文化要素之间互相激荡、互相影响,从而又形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样式。在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外来文化的威胁,主要是西方文化的渗入,从餐饮、服饰、汽车、家居到学术、影视、艺术、审美,再到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无不存在着外来文化的踪影。外来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文化的大面积进入和渗透,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出版物之中,形成
       了文化的影响链。学术著作、教辅资料、大众读物等许多出版物,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受到某些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或内容、或理念上都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如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一些时尚杂志,有的就有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倾向,甚至于贯穿着这种文化的理念。这种文化的渗透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
       二、中国出版文化安全的内在挑战
       1、出版物申的精英文化被大众文化所挤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大众文化越来越发达,在人们文化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说,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进步。但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消费文化、快餐文化日盛一日,几乎包围了国家和民族的精英文化,使精英文化处于不断萎缩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盛行,导致了文化的浅层化。许多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也不惜快速制作一些浅层读物,这在客观上也为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的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多少年积淀下来的精英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中的精髓,博大精深,只靠浅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容易被了解和吸收的;只有将深层阅读和浅层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地调整文化结构,使各种文化之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反之,出版物中的大众文化不断涌现,消费文化、快餐文化无限膨胀,精英文化就会逐渐减退和萎缩,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渐渐失去自己的地位甚至衰竭。
       2、出版物中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比例失衡
       母语文化是国家出版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母语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但在现阶段,母语也被外语所挤占,出现了很大的反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约3亿人,接近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数的总和;英语考试可谓伴随国人的一生,从少儿英语考试到博士生入学考试、职称考试等,考试门类齐全,每一次考试都与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因此,“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就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青少年成了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流。在‘西风颂’的伴随下,国人们效仿西方人,吃着洋快餐,开着汽车,住着洋房,过着情人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跟这个民族的遗传基因特征一样,是该民族身份的一部分,也是该民族创造文明的方式。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受到冲击,其成员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势必受到影响”。从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来看,英语教育出版物成了出版的一大块,大有超过汉语教育出版物之势;从出版物的内容来看,英语出版物的内容错误地摆脱了母语的一些影响,对外国出版物简单模仿,甚至在文化观念上照搬照抄,缺少自己的创意和特色。长此下去,我们的出版文化就很难发展,国家的文化安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出版物中的本土文化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缺乏创新和保护,所以面对汹涌而来的外来文化冲击时,缺乏应有的抵抗力和竞争力。民族文化也好,国家文化也罢,尽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优势,尽管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很多,而且年年攀升,但从总体上看,积累和保护不足,创新和发展也不够。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与国际接轨,现代化的结果必然是全球化,全球化就会导致文化的焦虑。“全球化引起文化的焦虑,是指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首先你会失掉自己的身份。所谓认同危机,就是学来学去都是英美的东西,主要是美国的,可是你学完了又不是美国人。这种危机在许多国家,包括法国、中国等都存在”。中国的出版文化正遭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国外的卡通已经把本土卡通打得落花流水,根本没有与人家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机会。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平等的、国际的文化交流,而是强势文化吞并弱势文化,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国家的民族精英文化……要灭亡一个国家,首先灭亡它的文化基础。任何被侵略的国家,‘垃圾’是不会消亡的,消失的是精英文化”。如果出版物中的本土文化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不仅会严重地影响中国出版业健康、持续地发展,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出版文化的安全。
       三、中国出版文化安全的战略构想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国的文化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局面,同时也存在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占、兼并甚至侵略,还有政治文化的渗透。这种状况在出版文化领域里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中国有必要建立出版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在提高出版物文化竞争力和出版人文化安全意识的同时,有效地保障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安全。同时,为了保障自己的文化安全,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出版文化安全战略,通过加强自身的出版文化建设、发展民族文化来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
       1、国家投资战略
       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就有许多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文化积淀和文化需求,从而需要进行一些重大的出版文化建设。通过重大的出版文化建设,可以发掘、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过出版物的呈现,可以提升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准,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大的出版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国家投资。在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需求也很迫切。为此,国家应该从战略上发展文化事业,用国家投资的方式来建设一批重大的出版文化工程,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近些年来,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规划就有:《中华大典》编纂出版工程、《中华数字古籍全书》出版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创新学术”出版工程、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建设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研发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实施,无论是对经济建设,还是对社会发展;无论是对文化建设,还是对文化安全,其作用都将是巨大的,其影响也将是深远的。除此之外,国家还应从战略高度,多进行一些有利于社会长远利益的文化投资,扩大其投资的文化层面。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是有能力多进行一些文化投资的。
       2、政策扶持战略
       文化的安全,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只有自己的文化强盛起来了,才不至于被外来文化所吞食。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都说明了这一点,并且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韩国当年在其经济起飞、综合实力上升之际,以倾国之力振兴文化产业,创造了经济和文化腾飞的奇迹。
       2005年3月,“韩国政府提出了图书零售价维护系统的修正案,以此恢复出版市场的正常秩序。同年11月,韩国政府又向国会提出了建立韩国出版促进委员会议案,这样可以使出版业享受政策倾斜”。加拿大与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且语言相通,但加拿大政府为维护其独特的多元文化做了许多努力,其中之一就是政府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直接补贴文化产业。“以出版为例,联邦政府就有‘出版援助计划’,对邮发给全加拿大的杂志订阅者和零售者进行邮寄成本补贴(因为加拿大地广人稀,发行成本极高);‘图书出版业发展计划’,着重帮助加拿大的出版业在国内和国际上更多地出版加拿大作者所撰写的作品。此外,省、市政府财政支持和各种私人基金则数量庞大,且范围很广”。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现阶段,中国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民族文化出版物的出版,而且还要从经济上给予补贴,使民族文化出版物健康发展,以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整合发展战略
       文化是动态的,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变化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会争先恐后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现,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大家都会记得:在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有过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过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也有过冲突……文化冲突经过整合之后,往往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冲突到融合、到再冲突再融合,波浪式地前进,螺旋式地上升,最终便形成文化的整合发展。文化的整合发展具有良性发展的态势,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文化安全战略,也是一种发展战略,二者是统一的。只有文化发展了,文化安全才有保障;只有文化安全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在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出版文化要实行整合,在整合中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实行出版文化的价值整合。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正因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处理,妥善解决。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中西文化冲突、交流和融合的历史。当“中体西用”、“西体中用”、“昌明国粹”、“中西会通”、“全盘西化”等形质各异的文化观争论不休的时候,商务印书馆以谋求通过沟通中西文化来发展中国文化的出版理念,一方面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仅1902到1910年,商务出版的865种图书中,译作就多达330种,占三分之一强;据不完全统计,从1926年到1946年间,翻译作品占到商务印书馆全部出版物的大约20%~30%,如果加上中国人所著的介绍西学的作品,这个数字将更为庞大”;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传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商务印书馆“从1916年影印《涵芬楼秘笈》始,影印出版了《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四库全书珍本》、《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量传统珍本典籍”。在文化的冲突、交流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结果成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版文化的价值整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实行出版文化的规范整合。每一种文化有每一种文化的规范。不同规范的文化之间虽然有冲突,但还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不同规范的文化交流有多种载体,其中,出版物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通过出版文化的规范整合,可以不断吸取优秀文化的养分,壮大自己的文化优势。“清末西学东渐之风盛行,报刊口语中表达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的新词新语亦随之激增。同时一些旧词在时代淘漉之下,或失去了存在的根据;或词义发生增减;或重新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新形势下,编写一部综合新旧、包容各科、释义明晰、排列科学的新词典已是刻不容缓。20世纪初的出版界担负了这一文化重任”。为此,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中华书局也出版了《中华大字典》、《辞海》、《中华百科辞典》等工具书。这些影响后世的工具书,对于规范文化语言、推动文化发展起了历史性的作用,直到今天,这些工具书仍有其文化价值,仍被视为某方面的规范。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
       第三,实行出版文化的结构整合。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结合体,包括文化各要素之间,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区域文化之间等几方面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出版文化的结构既包括整体的文化结构,又包括区域的甚至是某个出版单位的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应该是协调的、合理的,如果出现了不协调的混乱状况,就要进行相应地调整,进行结构上的整合。日本出版业一度大崩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版文化在结构上失调,导致了整个出版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失衡。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也是需要我们吸取的。无数事实证明,通过出版文化的结构整合,可以促进某种文化的整体发展,使国家和民族文化始终处于先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