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论文撷英]汉语口语测试标准分析
作者:张丽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语言研究者所面对的语言事实是无限的,而语言研究者的任务是要找出造成无限事实的有限成因来。”汉语口语测试标准的确立,一直是制约口语教学与测试的一个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口语测试的研究,大多是关注有声语言易于量化的形式层面,较多采用的是一种描述性的模糊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被测人的实际水平不一致,或不同表达水平的应试人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没有区别。在汉语口语教学与测评实践中,如何找到一个科学的测试标准,从而改变模糊的描述性评价,对于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的口语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表达方式肯定有一些共性的存在,那么,这个存在就可以用来作为标准,去评判口语表达的优劣,而除去共性的个性化的部分,则可以作为不同表达方式的风格特点去为各自的表达方式增色。按此思路,笔者在对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口语交际实例进行分析后,尝试着归纳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以利进一步研究。
       一、汉语口语表达的共性特征
       汉语口语表达的方式很多,演讲、论辩、朗读、朗诵、解说、交谈等等,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对于如此丰富的口语表达方式,尽管它们在口语交际的目的和功能上不尽相同,但在信息加工、编码和信息传播方面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的,那就是不仅要尽可能使信息的传输有效,而且还要使信息接收高效,这样就必然在一些方面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或者有一个共性存在。
       (一)内容
       内容是指构成口语表达的内在的实质,它是各种口语形式的精神和灵魂。任何一种形式技巧的东西都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内容依托。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内容恰当地比喻成一张纸,他说:“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行为的形式,口语表达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折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
       主题是指在口语交际中口语表达者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正确是主题的第一要求。正确是指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标准。但由于表达方式不同,主题正确往往表现为不同含义。可以是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情感、正确的观点或某种科学的信息和事物的规律等。集中是主题的第二要求。主要指主题的简明和单一。就是既要表达者把主题说深说透,又要能使听者听清听懂。
       在正确和集中的基础上,表达的主题如果能够新颖深刻,就更能增加口语表达的传播效果。主题的新颖是指主题选取的新角度和新认识,从而开创出表达的新境界。主题的深刻是指主题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上,应该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
       2.材料
       材料是指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事物和观念。口语表达的主题是不能凭空形成的,只能在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中被提炼并得到肯定。材料不但是主题形成的基础,而且是表现深化主题的手段。主题在口语表达中可以用简明的句子来概括或表述,然而它却不能孤立地、赤裸裸地存在,而必须由一定的材料(人物、事例、背景、情景、场面及知识、定理、数字、观念等)来表现、支持或证明。真实、典型是口语表达中选择材料的基础,新颖、生动是口语表达中选择材料的更高要求。
       3.结构
       结构是指口语表达中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设计、安排结构,是口语表达中一项十分重要、艰巨的工作。结构的任务是将材料观点等组织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都要注意完整连贯,注意严密灵活。
       (二)形式
       形式是指口语表达的形式技巧。
       一方面是指口语技巧和态势技巧。它是构成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口语的物质基础是声音。口语表达就是以语音为信息载体,以声传意。人的听觉捕捉信息的能力比视觉弱,听觉对外界信息感知记忆的时间比较短。据统计,一般声音信号,只能在大脑停留7—8秒钟就自然消失。这就要求表述者的语音不仅要正确、准确,还要达到一定的响度、清晰度、流畅度。同时,口语表达是靠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配合来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的。叙事说理以语音、语调为主,眼神、表情、于势、身姿等态势语为辅。态势语对口语表达有重要的补充、强化和渲染作用。
       另一方面是指“内部语言”表达方式。包括词汇、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技巧的恰当配合。
       (三)情感
       情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操纵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情绪,即使非常含蓄,也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能动作用。它不仅具有语言的一般社会功能,而且可以进入美学意义的至高境界。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黑格尔也说,艺术的功用就在于传染情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当中,情感的体现永远决定着口语交际效果的优劣,只有引向情感,才能实现由己及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二、汉语口语表达的个性内涵
       考察汉语口语不同的表达形式,无论是说、谈、讲,还是辩、读、诵,我们发现,只要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够独立存在,那它就必然有与其他表达方式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造,不同人在不同的口语表达方式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包括有声和无声),在表达内容和表述形式上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格。
       (一)不同口语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和要求
       不同的表达方式,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上而讨论的共性的东西,具体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共性的东西所展现的侧重点和艺术表现也有所不同。
       以朗读和朗诵为例。朗读作为一种现实的有创造性的朗声阅读,也强调有声语言艺术再创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它本身更多地追求一种规范,一种平易,还不是纯粹的艺术活动,语音更倾向于规范准确,语调更倾向 自然流利,情感倾向于有真挚朴实;朗诵作为一种口语艺术活动,它具有艺术直观性、再现表演性和风格多样性,它强调艺术创作,语音表现要字正腔圆,语气、语调丰富夸张,态势动作优美洒脱,追求一种艺术的感召力和情感的冲击力,既追求听众的理智思考,又呼唤听众的感情共鸣。这些不同也就必然体现在我们对一个表达者表达效果的客观判定。通过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辨,笔者认为可以在不同表达方式的共性与个性特点的分析中,对表达者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二)表达者个人风格特点
       口语表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客体方面讲,它可以反映社会和自然界无所不包的问题;从主体方面讲,它可以反映表达者的各种修养、素质、能力。由于表达者的气质风度、思想修养、文化品格、审美情趣、思维特点以及声音、相貌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表达者在同一种表达方式的实践中,就显示出不同的个性风格。在口语表达中,风格的含义主要是指表达者表达时的独特性和个性特点。比如:有的亲切温和;有的活泼轻松;有的激情澎湃等等。这种独特性是表达者成熟个性的展现。只要表达者所展现的语言个性与表达方式吻合,且能给听众以美感,能对听众产生思想艺术影响力,具有高品位与高格调,我们就应该对其表达进行认同。
       三、科学、合理、动态、开放的测试标准体系探索
       口语表达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都要运用一定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表达。听者在接收表达者的信息时,各种言语活动必然都是一定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紧密结合的整体。那么,我们在进行汉语口语测评时,就必须考察形式、内容、情感三个方面的表达效果。在实际测评中,既要理性思考,也要感性把握。
       我们从内容、形式、情感以及个性等方面做如下考察与分析。见文末表一:
       根据我们在教学研究期间的实验,用此表去考察应试人的口语表达水平,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口语表达方面的基本素质、已经达到的高度和存在的不足。尽管这个评分系统还不够完善,但作为一个有较高口语鉴赏水平的评分人,只要能熟练掌握评分标准,还是能比较客观、清晰地开展评定活动的。具体到某一具体的口语表达方式的考察,可以对评分表里的评分项酌情修改、变通。比如:如果考察的是朗诵、朗读,因为朗读与朗诵的内容一般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么评分表中内容项可转化为评定朗诵者对作品的理解是否准确,表达时基调是否正确,并酌情给分。该评分体系是评述一个人的口语表达水平,如果是团体性的表达方式,如论辩,可参考论辩评分细则。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现阶段只是按这个评分体系去指导训练,比较客观地考量应试人的口语表达水平,我们还不能做到把一个人的口语表达水平用一个分值段(像“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样)来评定出其口语表达水平的几级几等。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折射——口语表达不同“平面”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践数据与科学、量化的分析来进行全面支持。
       [责任编辑 刘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