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笔谈]“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笔谈
作者:刘士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主持人语:在主持“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系列笔谈·文学篇”(《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时,我曾特地写下了这样两句话:“有什么样的话语,就有什么样的本体。对于中国学术来说,则是有什么样的中国话语,就会生产出什么样的中国学术。”进一步说,由于语境本身直接决定着话语的意义生成与显现,因而这个深层结构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往往决定着学术生产的最终结果。在任何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展开之前,能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也是评判其研究是否具有当代学术品性的一个重要尺度。
       与当代其他的人文学术一样,对江南城市与文化的研索首先面临的也是语境问题。而这一点在以往的江南研究中是不大被注意的。传统江南研究主要有两大显学:一是文献整理与研究,重在对各种江南传统文献作整理、汇编与诠释,而很少考虑用什么观念、方法与工具去从事整理与研究;二是历史学研究,其中又以经济社会史、区域文化研究为重点。与前者不同,尽管他们相当热切地关注与运用源自西方的新的观念、理论与方法,但由于中西城市传统、形态与内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特别是在应用那些从西方城市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原理、方法与工具时,缺乏一个对其合法性与普适性的“先验批判”程序,因而它们在对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经验的阐释与研究中是否适合,则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在观念、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也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学术研究的价值。由此可知,真正的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关键在于如何建构一种合法性的“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
       对于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而言,它有一个重要的大背景即中国诗性文化。与西方文化以理性智慧为深层结构迥然不同,中国文化是从诗性智慧中转换而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国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中国诗学里。这是中西文化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诗性文化理论特别适合于解释江南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最高表现形态的江南城市文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中国南北文化的根本差别在于政治与审美、实用理性与诗性智慧的二元对立,而江南城市与北方城市的本质不同正是从这个深层结构中产生出来的。这是诗性文化理论在解释江南文化时比诸如实用理性、道德文明、宗法结构、乐感文化等更符合对象的特征与本质的重要原因。其次,江南城市与北方城市恰好代表着中国诗性文化的两个系统,即以政治一伦理为深层结构的“北国诗性文化”与以经济一审美为基本理念的“江南诗性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由于“北国”的审美特征不够清晰,因而只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而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正是在江南诗性文化中才实现了自身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江南城市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江南城市与诗性文化这种密切的内在关系,为我们从文学经验出发研究与阐释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学理根据。以最能代表中国诗性文化的传统诗词歌赋为基本文献系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江南城市社会的历史源流、文化形态、精神传统及现代性价值,同时也可为当代中国文学学科提供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新的学术生长点。
       研究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的现实意义则在于,它可以为长江三角洲15座城市建设“世界级都市群”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支持。位于长江三角洲之上的江南城市群体,自古以来就以经济与文教的发达著称于世,它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与独具个性的诗性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的城市共同体,并最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群。都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中,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群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个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都市化进程(Metropolitanization)中,江南城市在取得经济社会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遭遇了相当多的新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除了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之外,一个相当重要但迄今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都市化进程引发的社会与精神生态问题。而江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与精神范式,不仅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着长三角都市群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同时也是江南城市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在当下必须倚重、利用与借鉴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传统精神文化资源。这是全面的了解、认真的研究与科学的认识必须先行一步的主要原因。
       晚近十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是刺激江南城市走在中国城市前沿最重要的原因,但与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人口的剧烈增长、资源的相对不足、生活方式的剧变等,也严重地影响着当代江南城市社会的和谐与精神生态的良性循环。对这些新的社会与精神生态问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文化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框架。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在前”的原因,当代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模式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竞相摹仿与参照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研究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在当下遭遇的问题,就是研究当代中国城市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的发生、发展、问题与前景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江南城市社会文化系统在现代化与都市化进程中的种种得失利弊,也可以为正在艰难行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一种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生存的理论参照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7)05—0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