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笔谈(摘要)
作者: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主持人话语:“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特的凝聚力、辐射力、整合力和调适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民间文化,其意义和价值更为明显,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我国的昆曲被列为保护对象就是一个明证。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包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情感,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记忆,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形成极其密切的联系。古人曾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就是这个道理。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涌现出董作宾、郭绍虞、江绍原、高亨、姜亮夫、丁乃通、张邃青、朱芳圃、孙作云、张振犁和康保成、廖奔等一批民俗学家。今天,《河南大学学报》大幅版面展开此组笔谈,是对全国范围内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活动的响应和支持,我们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应约赐稿的冯骥才、刘锡诚、叶春生、白庚胜诸先生致以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