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将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精神资源(笔谈)]生命至尊:以人为本的首要价值
作者:魏长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也曾经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些年来,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尊重、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坚持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表现在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这一基本价值理念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和充分的体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抢救人,挽救生命,一直是抗震救灾的最强音。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把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作为重中之重,是这场抗震救灾的鲜明主题。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天,温家宝总理赶到汶川震区的第一句话是: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救灾的重中之重!去汶川县路不通,就是走也要走进去,多争取一秒钟就多抢救一条生命!温家宝总理每到一处首先强调的一句话:“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5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赶到汶川震区的第一句话是:“抢救人的生命,绝不言弃!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作百倍的努力!”5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是在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最高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才动员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营救出那么多宝贵的生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复还的奇迹,涌现了一大批感天动地的救灾英雄。各路抢险大军把救人作为抢险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即使在72小时的黄金救人时间过去之后,抢险大军不但没有丝毫松懈,反而更加快了救人的速度,他们日以继夜,分秒必争,132小时、164小时、172小时……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二、珍爱生命:人性化的进一步延伸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这些人性化的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展现。
       汶川大地震摧毁了灾区人民的物质家园,吞噬了几万人的宝贵生命,同时也摧残着灾区人民的心灵!我们不仅要不遗余力地抢救生命,还要安抚、关心、帮助受伤人员和其他幸存者;我们不仅要从物质方面救助灾区人民,还要从精神上、信念上给予心理救助和心灵安慰,让灾区人民走出心理的阴影,树立生活的信心,激发生命的斗志,重燃生活的希望。在这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所领导的抗震救灾工作,进一步彰显了人性化的价值取向。
       5月13日,温家宝来到都江堰市区街道,在看望正在雨中避震的群众时,鼓励大家说:“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察看灾情时,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的小学生。温家宝蹲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在北川视察灾害中幸存下来的孤儿时,总理说:“你们放心,党和政府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政府就是你们的家。”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不仅鼓舞和温暖了灾区人民,也使广大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人性化。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打造服务型政府,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打造人性化政府,就要真正地从人本理念出发,给人民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次抗震救灾将促使我们更好地体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好地帮助亲历地震的灾区人民和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疏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信心,重塑美好生活的勇气,人民网和中国心理联盟携手,紧急联合全国的心理服务机构,开通“5·12”全国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灾区人民尤其是儿童展开了心理救援和心理创伤干预。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预计,本次汶川地震中直接和间接受到心理伤害的群众及救灾人员将不少于50万人,有些人会留下长期的心理问题,因此中科院心理所已经制定了5年的研究计划。心理救援和心理创伤干预表明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生活及其质量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生命的珍爱更加全面。关爱生命就要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关注生命的需要,关注人性。
       三、敬畏生命:人性光辉的焕发
       正常的灾难意识,其实正是生命意识,而生命意识的本质则是敬畏。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对生命的重视,对生命的营救,对生命价值的高扬,让我们非常感动。大家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多少人流下了眼泪,多少人在为生命祈祷,祝福,默哀。
       5月12日晚,看到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广场上摆放的遇难群众遗体,温家宝总理心情十分沉重地说:“我给遗体三鞠躬。”14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四川省北川县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时对乡亲们说:“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当温家宝总理向遗体深深鞠躬的时候,当搜救队员历经千辛万苦将遇难者从废墟中挖出并向遇难者默哀的时候,当一批批的人们不断地捐款捐物,自愿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的时候,当人们热情接受伤员、纷纷申请认养地震遗孤的时候,我们无不真切地感受到,任何一条生命,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值得尊重的。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19日至21日,几乎国内所有报纸的头版、主要网站的首页,尽化作黑白或深灰;国内电视频道,都变作新闻频道,滚动播报灾情及哀悼状况。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愿生命的逝去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
       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应该唤起全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应该在人们的心中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不仅政府要以人为本,各行各业都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钱的崇拜扭曲了一些人的人性,假药、劣质奶粉等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伪劣假冒产品层出不穷,一些黑心矿主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只见金钱不见人,导致了一起又一起的矿难发生。矿难发生后,有些矿主不是积极施救,而是为了隐瞒事实而错失救助的机会和可能,导致每次矿难就会有一批矿工永远地离我们而去。这些现象与这次抗震救灾所释放出来的灿烂的人性光辉相比尤显灰暗,因此,我们殷切希望通过这次抗震救灾的人性化洗礼,使越来越多的美好人性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身上焕发出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使自杀的和杀人的、自欺的和欺人的现象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