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政治学研究]政治稳定视野下的利益机制问题研究
作者:秦国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利益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利益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的利益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如何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
       关键词:政治稳定;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均衡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8)02-0021-03
       1
       政治稳定是指在一种社会状态下,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体系中的相对平衡,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秩序有序地运行。作为政治统治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选择,政治稳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政治系统本身适应社会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要求,呈现出的政治稳定;二是政治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配置合理,呈现出的良好运转态势。在政治生活中,政治稳定具体是指没有大规模的全局性政治动荡和社会骚动,政权性质不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它是社会发展的有序状态,是社会发展规律性、社会控制有效性和社会生活和谐性的有机统一。
       在政治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双赢目标是很难的。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政治不稳定的因素。其中,利益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从历史的跨度来看,利益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力。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利益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焦点,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都建立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进而分析道,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围。社会主体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对社会劳动产品的占有和享有才能实现,社会主体与社会劳动产品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利益”。这一观点揭示了利益的实质,即利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各种需要的总和。人们的利益形形色色,归纳起来,无非三个方面: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在这三个方面利益中,经济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都是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受到经济利益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利益广泛存在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领域,但主要是反映在分配领域。
       由利益分配而产生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稳定相关。首先,由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的利益冲突往往导致政治不稳定。“利益冲突是指政治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互相对抗,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势不两立,非此即彼。”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财富的增加,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问题也正由此产生,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并不代表社会每个成员的收入平均增长,特别是符合社会公正的社会分配体系很难同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出现经济增长和分配平等的矛盾。市场经济的规则是论功行赏,谁经济效益好,收入就多。这也刺激着人们努力工作,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产出不断增加,而在市场中不那么顺风顺水的人,收入分配自然减少。较之于其他利益来说,收入分配更容易导致社会心理的失衡和政治不稳定,“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社会动荡的方面”。这样,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之间的尖锐矛盾就会使人们产生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影响政治稳定。其次,利益分配与收入增长的非同步性引发的利益分化,影响制度安排,影响政治稳定。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是该社会经济利益结构的重要特征,利益结构的变化,也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利益的分配与收入增长并不会是平均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未必能使每个当事人的收入都有所增长,何况制度变迁在更多的时候意味着法律制度的变革,这变革不仅会强制性地改变产权界定或利益格局,而且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公共选择规则,从而在根本上具有利益分化的内涵。”利益分配的不适当扩大使人们对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合法性产生怀疑和否定,认为高收入阶层是采取了非法和非道德的方式获取,因而产生不满情绪,也使低收入者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冷漠人们对于社会改革的热情和期望,并逐渐丧失对改革的信心,产生严重的社会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失衡往往转化为对社会政治的不满、怨恨以及占有财富的畸形渴望,从而加剧社会道德、行为失范,甚至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冲击既有的制度和秩序。
       2
       在当代中国,利益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要打破平衡,对旧有的稳定态势进行突破,对已有的体制结构和利益结构进行调整。因此,可以说,改革本质上是对利益结构的再调整,这些利益结构包括权力结构、经济利益结构及其相关的社会权利结构,就调整的内容而言,要触及的利益关系主要集中在既定的权力、地位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改革持某种欢迎态度,因为改革总是为了消除积弊,可能带来某一方面的利益或优越条件,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进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等。但是,如果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做到社会成员当中的合理分配,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那么矛盾冲突和碰撞就难以避免,由于体制和秩序不健全,这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一旦爆发,就会引起社会某些方面的动荡,控制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发展的速度就会极其缓慢甚至停滞,同时也损害了要求迅速发展的人们的利益,又潜伏下了以后不稳定的因素。
       目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的中期,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急剧性的甚至是结构性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原来的一元化的利益格局被彻底打破,社会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原有的利益配置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由计划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并对利益分配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利益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分配领域表现更为突出。首先,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以收入水平为标准的利益差距在持续扩大。不同的社会成员政治、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显著。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最高收入群体与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之比高达21:7。从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199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34,1996—1997年为0.4577,到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不低于0.5的水平,而且从趋势上看,还在进一步上升。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要适度,贫富过分悬殊必然导致动乱。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城邦政治的内讧时就曾经指出:不平等是主要原因。其次,利
       益主体集团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简单的社会阶层结构,日益走向解体,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一个新的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正逐渐形成,而一些原有的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则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逐渐形成,弱势群体主要是由贫困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中的失业下岗人员组成。这三部分人几乎构成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个群体在经济和政治资源的占有上处于弱势,其政治和社会影响力也是很弱的,甚至其文化和话语权也处于弱势的状态。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集团化(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将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显然,利益主体集团化对政治稳定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三,利益观念冲突化。当前,各阶层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和利益不同,形成新的不同利益观念。不同的利益观念已经具有利益冲突的性质。那些在改革中崛起的新兴企业家阶层等强势群体,趋向于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强调效率和竞争,而在利益关系调整中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他们倾向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价值观念,强调人人平等、主张社会公平。不同的利益观念不仅在相互冲突中削弱对方,并且在衔接过程中也极易出现脱节或冲突,人们对社会的道德期望和利益期望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观念层次上都发生了变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还会更多地表现出来。事实表明,差距过小容易造成无效率的经济行为,而差距过大又将引起社会心理失衡和社会震荡。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或因不合理的因素造成的利益失衡,又会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经济上的差距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不同要求,政治上的分裂,源于经济上的利益分配的不适当,会造成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可能导致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对社会秩序进行冲击和破坏。
       3
       正是由于利益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人们之间的利益协调,构建一个结构更趋合理、运行更趋规范的有序社会,就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今天的政治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治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从政治稳定的角度看,必须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因此,和谐的利益机制应包括:
       (一)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政治稳定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平衡,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矛盾统一的动态过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保持发展中的稳定。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往往也是社会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利益多元和利益分化引发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在缺乏利益疏通和利益表达渠道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利益的持续分化,一些利益群体往往采取非制度化的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对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造成危害,因此,一个和谐、稳定的利益格局,必须安排一定的利益表达渠道,并以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使公共政策采取公平的价值取向,而不会对某些特别的人或地区倾斜。我国是采用渐进改革方式走向市场经济的,它符合中国国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造成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目前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市场经济弊病的显现,影响了人们对利益分配机制和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并产生政治和精神的危机,同时,也导致不同程度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些都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利益表达可以解决改革中因利益结构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和缓解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的激化,所以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利益协商机制。利益表达的一个特殊功能,是它以其特有的机制,为不同利益群体反映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不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式、方法。建立利益表达机制,通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互相协商,在考虑不同利益要求的条件下,能够按照规则和事先约定的程序解决冲突,减少公开冲突和对抗的几率,求同存异,使矛盾得到解决。
       (二)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利益结构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一定模式。任何一种利益结构既是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又包含新的矛盾,是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作用中的动态平衡。改革本身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而利益结构的调整必然会使一些集团受益,同时也会使另一些利益集团受损。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结构的调整,各个集团、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组织之间的利益迅速分化。利益分化有良性效果,如先富和未富之间有了利益差别,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未富地区人们的致富热情,唤醒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所必需的竞争和效率意识,但是允许利益分化,更应该控制利益差别过度。过度的利益分化,社会财富过分集中于少数人,是一种社会不公平,并形成社会矛盾。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许多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容易引起政治的不稳定。如果说意识形态冲突或者说政治理念冲突是早期政治不稳定的核心的话,那么改革中期的基本矛盾则是利益分化与社会整合程度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借助于政治稳定来完成。我国的利益结构调整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社会不公正性。利益分化动摇传统利益结构,引起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重新排序,新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如果在新的结构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或者原有结构中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如果无法得到制度化的安排,利益群体的冲突就会形成。同时,利益结构调整和分化冲击原有的利益规范和利益交换规则,产生规范真空与利益失范,引发利益秩序的相对混乱,加上利益分化的不均衡性,必然导致新的结构性失衡和冲突。因此要消除利益分化带来的结构性失衡与冲突,就必须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平衡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矛盾,化解利益冲突,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利益的共享。政治稳定有利于综合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努力完善利益供给制度和合理化分配机制,稳定政策的调控功能,把握各项改革的出台时机、各项改革的推行力度和各阶层的承受能力,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性,真正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社会良性运转。
       (三)公正的利益均衡和保障机制。政治稳定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存在着一个质量问题,即政治稳定是在什么基础上达成的,这个基础决定着政治稳定的程度及存续的时间跨度。而公正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治稳定的程度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因此,政治稳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问题,而社会公正的实现机制,在理论上又可以转换为利益均衡和利益保障的实现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上,利益均衡和利益保障机制的建设便构成了政治稳定的两项基本任务。利益均衡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基于各社会阶层利益协调的价值认同,它不同于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平等,它是在市场竞争之上维护共同利益生活的更高的原则。通过再分配和转移支付来救助和扶持弱势群体,这既是我们理解现行利益分配制度的基础,也是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利益分配制度的保障。然而,利益的均衡和保障机制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实现利益均衡和保障的主导性机制,公共政策的性质,决定了利益均衡和保障的实现程度。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制定的公共政策要发挥利益均衡和利益保障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其公共政策如果不能捍卫社会的公正,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造成社会与政治的不稳定,这必然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从现实情况看,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地区、个人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日趋严重,社会转型由于利益变化所引发的社会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它表明现行的利益调节和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着缺陷,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好,一是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及利益的均衡制度机制,一是权利保障的制度机制。和谐社会只有在利益均衡、权利保障的制度机制科学配置和有效运行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和存在。和谐社会不是利益的平均分配,而是在承认利益差别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利益均衡和保障机制,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保障机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用来缓解和克服市场机制带来的利益矛盾。这种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弥合利益矛盾,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政治稳定可以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从而以制度化的方式和机制解决由于不公平而产生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并由此营造一种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从而有助于提高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奠定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
       (责任编辑 辛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