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艺术研究]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发展与形式创新
作者:赵 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从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以及水彩画发展的历史来看,过多地强调本体语言将成为水彩画发展的桎梏。当代水彩画的多元化趋势非但不会导致水彩画丧失其本体语言,恰恰相反,这正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进步。就形式而言,媒介、材料、技法等的变通和不断创新,是水彩画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水彩画;本体语言;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2/J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5-0174-03
       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虽然时间不很长,但是她的发展曲曲折折,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了长时间的搁置。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彩画在中国日益复苏并蓬勃发展起来,在国内外影响也日益增大。各地方自办的水彩画展且不说,从第一届全国性的水彩画展到现在,水彩画风格特点整体上是有所变化的。当代中外水彩已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水彩画已经不只是一种在水彩纸上用水和彩表现写实的、透明的、传统意义上的水彩画,它的综合范畴得到了扩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也有很多学者忧虑,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会导致出现水彩画或多或少脱离、丧失水彩画本体语言的现象。笔者认为,人们不必为此多虑,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水彩画创作者不论他的的念、思维方式如何,在形式上所选择的技法、材料有多么的“过分”,都是水彩画向前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体现了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进步性。
       一
       语言的含义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实质即艺术本身。艺术语言是指由特定媒介材料构成的形、色、空间运动着的结构形态,同时包括构成这种结构的技术和表达方式。当代艺术语言是广义的艺术语言,包括艺术家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材料运用的方式等,即艺术的本体语言(材质的)和艺术的精神语言(非材质的)。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艺术语言除了包涵它本身的媒介、技法、历史、传统与现代的表达方式外,还有我们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下对它的理解和沿袭。
       绘画艺术的各个不同门类,都在用最佳的方式表现着各自的每一种可以陈述的东西,而且是这个门类完全独有的手段,水彩画同样是这样。随着当代水彩画的多元化趋势,水彩画本体语言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有部分学者认为,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正在逐渐缺失。其实不然,当代水彩画在语言本体上呈现的技法的多维度不但没有使水彩画的基本特征缺失,反而在形式的提炼和语言的纯化上形成了颇具中国艺术精神的写意风格,这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进步性。我们不能由于害怕水彩画本体语言有可能“缺失”而守住它,海德格尔曾经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但这也有可能是德里达所说的,成为“存在的牢笼”。我们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而让它成为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蛔虫”。只有在不断的继承和再创造中去体会并重新审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
       首先,语言不是工具,艺术语言传达与其相关的精神,关键在于这一精神存在于语言中而不是通过语言传达它自身,同时,艺术家在对事物的物质属性进行关注时,艺术语言仅仅是制作艺术作品应具备的基本的、一般性的条件,它是艺术作品语境中的语言构成关系。现代绘画中各画种之间的界限在削弱,优秀的作品并不在于运用材料种类的多寡,而在于作者对材料是否有透彻的理解及合理的应用。例如,亚历山大·柯仁斯在水彩画中首创“泼色法”,《风景》即泼色法问世后的作品,而且这张画不仅使用了淡彩还使用了水墨。传统透明画法中颜料和纸张是水彩画中非常重要的媒介,除了对颜料有所讲究外,对纸张的吸水性、耐洗性很有讲究,这也是沿袭传统画法的重要因素,但现代水彩画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和所想要达到的效果来重新选择。
       其次,水彩画的技法在本体语言的创新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薄涂是水彩画的基本语言,然而各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其更加的丰富。例如,水彩画的技法首先就继承的是丹培拉的技法和绘画语言,而且蛋彩画的许多环节至今仍然在水彩画中沿用。在15世纪时的杨凡爱克和丢勒把细腻、透明的画风带到水彩画创作里,使水彩画在吸纳了油画的技法特点之后,水彩画的本体语言逐渐成熟。细密画法、直接画法、混合画法甚至照相写实手法,都在随着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断的推陈出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并不是为技法而技法,而是为了将其能更好地与主题相契合。不论是夸张的、时髦的还是传统的、过时的,只要运用得当,就能画出好的作品。
       再次,每一个文明时期都在创造着其独特的、不可能重复的艺术,而水彩画的多元化也正是我们的时代的大趋势,这不但不会削弱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反而在多样性中自然而然的寻找适合的表现方式。一味的固守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只是一种固执的保留甚至是模仿,而这种摹仿只能算是外在的类似,一种毫无前景的东西。同时,类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可能和过去完全一样,因为它所处的时期与环境就让他误藏着未来的胚胎。就像不断向上运动着的精神锐角三角形,他虽然缓慢却已不可遏止的力量坚定地向前向上运动着。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站在锐角的顶尖上,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陈出新,水彩画才会有发展。在中国,水彩画的颜料大部分都是使用透明色,即其画法基本上沿袭18-19世纪的透明画法。而实际上,西方人所说的水彩是包括不透明色的(如水粉),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有所限制。国内有些水彩画家认为白色使用应谨慎,然而19世纪的透纳,运用调白,分散白色与直接加白颜料的各种巧妙应用,为今日水彩绘画所采用、发扬,其透明、浓度的使用更成为今天水彩画的主要骨干。当然,中国当代水彩画作品所表达的民族性、时代性特点,也为水彩画语言发展拓宽了道路。
       最后,水彩画的特殊魅力人所皆知,它吸引了许多其他画种的画家们。康斯泰勃尔、透纳、康定斯基、克力等,甚至一些油画家借鉴水彩画中水和彩的关系,用油和颜料调和在画布上寻找水色淋漓的感觉,其随意性的创新对水彩画也是有所启示的。例如康斯泰勃尔,水彩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个人绘画手段,是私人记录,但这仍然掩盖不了他对世界水彩画的贡献,作品《依窗妇人》用的是炭精和水彩,没有丰富的色彩变化,低沉的调子、色彩调的明暗,让人感觉到阳光的明媚、悠闲和宁静。20世纪英国最著名、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亨利·摩尔在他的《地铁隧道一景》中,用铅笔、蜡笔、水墨、淡彩、水粉多种材料,描绘伦敦市民在地下掩蔽部缩抱在一起的真实写照,他没有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没有刻意强调色彩的冷暖,但从画面中能够清楚感觉到人们拥在一起,在恐慌和摧残蹂躏中仍保持着那种安然庄重的仪态。自透纳以来,克利是现代艺术中唯一在水彩画上深具代表性和成就最伟大的画家,他是第一个把水彩与油画的创造与衡量置于无分轩轾位置的创造者,他认为艺术是创造一个内在的世界,要注重点、线、面、色彩之间的关系,寓于象征意味的画面,
       通过自由创造的暗示性和启发性,再进入诗般的造型和色彩的新境。
       二
       从历史上看,水彩画的故乡在英国,然而水彩画最早的发源地却是荷兰。文艺复兴时期,水彩画在西欧发展起来,并成为一个新的画种。水彩画一经出现便以其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简便轻快、用途广泛而迅速普及。17世纪时的英国,随着海外的扩张,地形景物图的绘制,简便实用的水彩画在英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水彩画家扩展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理解,锻炼了用笔描绘景物、书写自己的诗意感受和想象的能力。如保罗·桑德比作为英国民族风景画创始人,在水彩画创作、教学、技法、工具和材料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改进。到了19世纪,英国的水彩画除了风景外,人物、动物和花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不但如此,康斯泰勃尔、波宁顿和透纳在观察、写生、技法和材料等基础上,形成的新鲜自然的画风开启了法国印象派的先河。至此,对于英国人来说,水彩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艺术。水彩画的故乡在英国而不是发源地的荷兰,除了地理、历史等原因外,还有就是技法上的变通与创新。对荷兰人而言,虽然他们的水彩对外散发着庞大的影响力,然而他们那普遍狭窄的观念和过度注意视觉上的重现艺术,反而显得荒芜和枯燥,最大的缺憾就在于他们有高超固定的描写能力但缺少反省,而英国的水彩画以其大胆的想象、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创作效果,至今仍为各国的水彩画家学习和研究。
       写实和写意是绘画发展的两种基本倾向,在19世纪的英国,写意的水彩画风格并没有因为写实的盛行而削弱,精细写实的水彩画风仍极其盛行。例如,写实人物画家汤姆斯·希费的《渔夫村舍》,动物画家罗伯特·希尔斯的《避雪》,写实风景画作品不胜枚举,其中有一种在细密画和写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美小幅水彩画,尤其耐人寻味,画幅虽小,却具有恢宏之感,堪称小幅水彩风景画中的明珠。然而,此时的写意水彩画风也在发展,且独具特色。例如,在帕尔默的《丰收月》等作品中有明显的写意抒情的表现。透纳的《云与湿沙》、《雨、蒸汽、速度》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所达到的境界:空气中之物即我,我即物的抽象浑然。这不仅为水彩画的写意开启了新的领域,而且使未来的印象派画家受益匪浅,正是“明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可见,水彩画风格特点的创新不会因为另一种画风的盛行而停滞不前,它反而是推动水彩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19世纪英国水彩画对世界水彩的贡献,除了思想风格上从反省探究转到意志的渐趋自主外,在技法上的变通也是有目共睹的:由辅导性的,变为主导性的技巧;由线条的,进入纯粹水彩的运用;由浮浅的,转入肯定性的生命结构。如英国早期水彩画家汤姆斯·格尔丁,他的绘画技术逐渐从传统的先打灰底再上水色转变成为用更暖的颜色和关系色打底,在27岁夭折前,他成功地发展了几种复杂精湛的水彩画技法,促进水彩画从染色素描像向水彩发展,而且透纳很快继承了这个事业。再看看包宁顿的《崖上》,明朗的色彩和轻松的笔法,甚至对留白的运用,永远是凌驾于线条的重要性之上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水彩画家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较新的面貌为世界水彩写下了有价值的一页。其中以画家荷马、爱金思最为著名,他们充分表现出了美国的风格,透明水彩中带着爽朗、率直而挺拔的个性,色面简单,没有法国人和欧洲人的绮腻手法,这是美国人的通性,以及艺术文化背景简短的关系。20世纪的视觉艺术发展由缓慢而转向急激,艺术家中弥漫着幻想与创新的欲求,此时各种绘画流派对水彩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题材上不仅有花鸟虫鱼,寒星朝夕,更涉及工业科技和玄想的太空,抽象空蒙。从表现形式手法上看,除了传统水彩写生、写实的风格外,其范畴已经大大超出前人。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水彩画只有不断汲取营养,“参伍因革”,才是“通变之术也”,这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种风格并存,手法上的创新是当今世界水彩画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中国当代水彩画艺术风格与本体语言表现手法多样性的统一,已经为实现自由与传统法则的完美结合做出有益的探索。
       综观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固然重要,但这也只是传达精神语言的一个工具,我们不能让它成为水彩画继续向前发展的桎梏。“明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聘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不怯。”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为水彩画的长久发展铺平道路。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界已经在为此做着各种尝试与努力。
       (责任编辑 郑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