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学研究]当代大学生及其父母婚恋观的量化比较分析  
作者:王宇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255名大学生及其父母的有关恋爱婚姻问题的态度进行统计,以量化的形式分析了当代青年恋爱和结婚的最佳年龄观、两性的年龄匹配观、三种年龄匹配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以量化的形式分析了两性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婚姻资源条件的权重,并试图以量化的形式架构理论模型。
       一、引言
       恋爱婚姻观是指有关恋爱、择偶条件的观点和价值倾向,集中地表现在选择婚姻对象的主观标准上。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恋爱婚姻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那种将政治条件放在第一位的观念早已过时。今天,青年的择偶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李银河研究发现人们最受重视的标准有:年龄、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1];吴鲁平在“中国农村青年状况调查问卷”中设置了12个指标:文化程度、职业、聪明能干、外貌身材、住房、性格脾气投合、老实可靠、温柔体贴、生活习惯、收入、健康、出身成分[2];秦季飞对武汉五所高校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调查时共列出了18项指标,其中感情、性格、气质、爱好、幽默感、职业、相貌、学历、身高、才能以及是否初婚被看重(百分比在50%以上)[3];赵冰洁对332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婚姻对象的前10个条件是:爱情、性格、健康、聪明、兴趣一致、发展前途、风度身高、童贞性、收入和容貌等[4];殷雷从我国各地对当代城市女性择偶心理的调查和研究的8份材料中,归纳出7个择偶主要标准,并按被调查者选择的百分比排序为:品行、经济条件、相貌、性格脾气、年龄、学历和健康[5]。
       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当代青年的恋爱婚姻观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比较的材料,但有两个明显的不足。第一,这些研究者由于事先的假设不同,所使用的词汇内容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因而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同;第二,这些研究都是对各种择偶条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不能确定这些择偶条件的权重。如年龄是择偶的重要标准,那么在具体的择偶中,多大的年龄是恋爱的最佳年龄?多大的年龄是结婚的最佳年龄?两性的年龄如何匹配才是最好?本研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对象和资料
       (一)问卷编制
       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倾诉最多的是与异性交往的情感问题。针对影响在校大学生的这一问题,参考我国社会学和心理学有关的研究成果,我们设计了一个结构性恋爱婚姻观的调查问卷。题目包括对男女恋爱和结婚的最佳年龄的观点、对两性的年龄组合的观点等,问卷将婚姻资源条件归纳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其重要性进行量化打分。使用相同的题目和其他内容编制成针对大学生父母的恋爱婚姻观的调查问卷,以便进行比较研究。
       (二)调查与样本基本情况
       在某综合大学,按照文、理、工、医各随机选取70名共280名学生进行调查,同时按照这些大学生在学校填写的家庭住址寄发给其父母问卷,由父母填写好问卷分别密封寄回。收回问卷后将每一个学生的问卷和其父母的问卷组成一套,整理后,共有有效问卷255套(765份)。基本调查情况如下:
       (1)被调查者的性别比:男生为104人,占40.78%,女生为151人,占59.22%。
       (2)大学生父母的年龄:父母样本的年龄平均为46.70±6.73,其中父亲的平均年龄为47.15±6.55,母亲的平均年龄为46.34±6.17。
       (3)大学生的生活背景:来自农村的113人,占44.3%;来自县城的52人,占20.4%;来自中小城市的56人,占22.0%;来自省城和直辖市的34人,占13.3%。共255人。
       (4)大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文盲25人,占4.9%;小学70人,占13.87%;初中135人,占26.5%;高中134人,占26.3%;中专47人,占9.2%;大专61人,占12%;本科以上38人,占7.5%。共510人。
       问卷录入后,采用SPSSIO.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分析结果
       (一)有关恋爱婚姻年龄观的比较
       1.四组被调查者关于青年大学生恋爱结婚最佳年龄态度的比较
       研究者在大学生及其父母的问卷中分别询问了“现代男女青年谈恋爱的年龄和结婚的最佳年龄”的问题。对男女大学生及其父母的回答的结果,计算其平均数。
       
       对于男女青年何时恋爱最佳年龄选择的态度上,都是男生持较小年龄的态度,而女生和父母的态度都是大于男生;在关于最佳结婚年龄的态度上,女生认为应在较大的年龄结婚,而相对而言,男生和父母都认为应在较小的年龄。从全体的恋爱结婚的年龄观来看,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男生谈恋爱和结婚的年龄应比女生晚1-2年。
       2.大学生与父母关于两性在婚姻中年龄匹配观点的比较
       研究者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根据你的观察和经验,你认为在婚姻中,男女双方年龄最好是(三选一):男的比女的大一些;男和女同岁;女比男大一些。”统计之后,将大学生的观点与其父母的观点进行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赞成“男比女大”的被调查者,在大几岁的问题上有显著性差异,主要是女大学生与其他被调查者的差异;而赞成“女比男大”的被调查者,在大几岁的问题上无显著性差异。
       3.父母的年龄匹配类型与其婚姻质量的关系
       为了探讨婚姻中的年龄匹配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者在大学生父母问卷中设计了婚姻美满度和婚姻稳定性的项目,包括刚结婚时的美满度和稳定度、调查时美满度和稳定度,美满度和稳定度又分为父答和母答。将父母的年龄相减,得到了三种年龄匹配类型,即父比母大、父与母同、母比父大。对这三组不同的组合类型的婚姻美满度和婚姻稳定性加以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第一,总的情况是父亲回答的婚姻美满度和稳定性略高于母亲的回答,在“父比母高”组有显著性差异;第二,在三组年龄匹配的婚姻中,结婚时美满度和稳定度都是“父与母同岁”组中的父答分数为最高,且与“母比父大”组有显著性差异;第三,但在调查时,“父比母高”与“父与母同岁”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都高于“母比父大”组,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夫与妻同”的年龄匹配模式在结婚时丈夫更能体会到婚姻的美满和稳定,但是十几年后,与“夫比妻大”的婚姻感受就没有区别了。而“妻比夫大”的年龄匹配模式对婚姻的体验始终都是最低的。
       (二)婚姻中教育水平匹配观的比较
       为了了解青年学生及其父母关于婚姻中教育水平组合的观点和看法,研究者在问卷设计了有关的题目“你认为在婚姻中,男和女的教育水平的组合最好是:女比男高、女和男同、男比女高(三选一)”,分别统计大学生与其父母的赞同每一种匹配模式的人数和百分比。
       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多的大学生和一半的父母认为婚姻中的教育水平的匹配最好是“女和男同”;而不足一半的大学生及其父母认为最好是“男比女高”;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赞成“女比男高”的匹配。这与生活中的婚姻匹配基本一致。
       (三)婚姻资源条件权重的量化分析及与婚姻质量的相关
       
       1.对婚姻资源条件权重的主观量化结果的比较
       为了了解个体的婚姻资源条件在婚姻匹配中的权重,为了了解大学生及其父母关于择偶条件的标准,研究者将个体的所有婚姻条件归纳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标明生理条件包括健康程度、相貌和身材,心理条件包括聪明的程度、是否合群、善解人意等,社会条件包括学历、收入、职业、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设个体的婚姻资源条件为100,询问被调查者:根据这三个方面在择偶和婚姻中的重要性程度,应各占多少?将该题目的三个百分比计算出来并进行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给男性的生理资源条件打分最低,给他们的社会资源条件打分最高,相反所有的被调查者都给女性的生理资源条件打分最高,给她们的社会资源条件打分最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同一部分的被调查者(如男大学生)对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婚姻资源条件的打分都无显著性差异。将不同的被调查者对同一性别的同一婚姻资源条件的打分进行比较发现,大学生对男性的生理资源条件的打分低于父母,而对心理资源条件的打分却高于父母。男生对男性的社会资源条件的打分高于女生和父母。父母对女性的生理婚姻资源条件的打分高于大学生的儿女们,且父亲打分高于母亲,男生打分高于女生,父亲打分最高。反过来大学生对女性的心理资源条件的打分高于父母,且女生高于男生。虽然所有的被调查者都给男性的生理资源条件打了最低分,但女生打分高于男生,母亲打分高于父亲。根据以上统计结果,计算丈夫和妻子的评价分的均分,作为婚姻资源值,即权重。男性婚姻资源值:生理资源值为32.05;心理资源值为33;社会资源值为35.05。女性婚姻资源值:生理婚姻资源值为40.35;心理婚姻资源值为31.65;社会婚姻资源值为27.75。
       
       四、讨论
       近20年来,我国社会学和心理学关于择偶标准的研究大都采用排序的方法,来表示各种婚姻资源条件的重要性程度。这种方法明显的不足是排序的每一个序列之间的级差不是相等的。只有对每一类婚姻资源条件进行具体的量化才能标识其权重。另外,前人的研究大都重视各类婚姻资源条件的重要性程度,但较少涉及合理匹配的问题。如“年龄”这一婚姻资源条件往往被排在第一位,但在实际择偶婚配中,同一年龄对于不同异性的人意味不同的“价值”。这就是一个匹配的问题,即应了解在择偶中恋爱结婚的最佳年龄和男女年龄匹配的模式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首先,对男女青年谈恋爱和结婚的最佳年龄的分析结果来看,概括起来说,当代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应该分别是23岁左右和21岁左右。当代男女青年结婚的最佳年龄应该分别是26岁左右和24岁左右。这是大学生和其父母的总的看法或态度。
       其次,在年龄匹配模式的态度上,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和父母赞成“男比女大”的年龄匹配模式,赞成“女比男大”的年龄匹配模式的人最少。但是从三种年龄匹配模式与其婚姻质量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看,“男比女大”和“男与女同”的年龄匹配模式之间的美满度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两种年龄匹配模式的婚姻美满度都比”女比男大”年龄匹配模式要高。
       第三,对于男女受教育水平匹配模式的观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赞成“女和男同”,这一结果是对传统的“梯度选择”理论的挑战,同时赞成“男比女高”匹配模式的人数也有近一半,这种观点将会与男女受同等教育的趋势相冲突。
       第四,对两性婚姻资源条件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而言,男性的生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社会资源条件权重最高,相反女性的生理资源条件权重最高,社会资源条件权重最低。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进化心理学”关于择偶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择偶的标准根源于人的进化过程之中,个体总是寻找有利于繁
       
       殖后代的配偶,在抚育后代的过程中,女性的投入远多于男性,且女性的一生中具有生育能力的时间要大大短于男性,所以,男性更倾向于寻找年轻、漂亮、性感的女性,而女性更倾向于寻找有能力与她一起养育后代的男性,以增加后代生存的机会,因而那些成熟、有责任感和有经济实力的男性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睐[6]。所以,男女两性对不同层次的婚姻资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将以上这些分析的片段相连接,有望形成一个有关择偶的量化的理论模型。当然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模型,还需要许多工作。首先,两性的婚姻资源条件只对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量化是不够的,每一个方面又分为许多要素,还要对这些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其次,还要对这些量化研究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和效度分析,即分析夫妻婚姻资源总量的一致性与其婚姻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