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利益多元化社会的思想共识研究(笔谈)]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  
作者:寇东亮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代社会思想总体上呈现出内容多样、性质多元、发展多变的特点。但对任何国家来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构成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以,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在一个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使社会思想共识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精神杠杆之一,它对整个社会思想发挥着强大的凝聚、整合和引领作用。但是,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想很好地发挥这样的作用,它就必须切实表达、努力拓展和不断提升各种社会利益。
       一、利益表达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凝聚作用
       对一个社会来说,人们表达利益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意识形态是利益表达的最重要的观念途径之一。意识形态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观念表达形式。在意识形态中,人们是通过集团(或阶级)利益这个棱镜来反映世界和说明世界的,而特定社会集团(阶级、政党等)则是通过利益这个杠杆来使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因而,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要想发挥凝聚各种社会思想的作用,它就必须表达特定的利益。
       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表达都集中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各个利益群体很大程度上“共享”一个政治代表,各个群体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都通过中国共产党来表达。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发挥凝聚社会各种思想的作用,就在于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和不同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根本利益。从以“人类解放”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到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毛泽东思想,从邓小平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江泽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民”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无不显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演进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根本利益的内在契合。现在,“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等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基本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也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中的最强音。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各个阶层出于自身的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期望,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执政党提出了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要求。因此,现实地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凝聚社会思想的作用,就必须与“人民利益”俱进,更好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愿望和要求,表达人们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应该始终牢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告诫:“‘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二、利益扩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整合作用
       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整合各种社会思想的功能,它能够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从而使人们在一些根本问题上达成共识。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想的整合程度,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扩展程度。这种利益扩展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利益主体的扩展,二是利益内容的扩展。
       就利益主体的扩展而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注重“阶级利益”向注重“共同利益”的转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的意识肜态瞩目的是“阶级利益”,它往往更多地从阶级性来为意识形态定性。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更加瞩目“共同利益”,强调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凸现了“共同利益”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意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这种转型,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学说,更重要的是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对立”消除后的社会利益结构的现实。在阶级对立社会,一切剥削阶级都力图“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这种企图使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都带有了“虚幻性”、“虚伪性”和“欺骗性”。无产阶级不同于其它一切阶级的地方在于,它是“除了反对统治阶级以外不需要维护任何特殊的阶级利益的阶级”。追求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也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就我国而言,如果说在阶级对立的“革命”时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无法通过切实的方式来完全显现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质和阶级使命,那么,在阶级对立已经消除的“建设”时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较为充足的条件,能够通过切实的方式来充分彰显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质和阶级使命。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因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更好地反映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只有这样,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包容更多的社会思想,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今天,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坚持“主旋律”的同时,日益注重对社会实际问题和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表达和包容。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社会主体范围的日益扩展,体会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日益增强。正如江泽民所言:“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就利益内容的扩展而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注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向注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整体推进”的转变过程。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和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为根本内容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基本利益并不局限于经济利益,它还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多方面利益。党的意识形态应该更加全面地反映和表达社会成员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和愿望,使人们正确定位自己的各种利益,并深刻理解各种利益之间的有机关系,从而使人保持自身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党的意识形态才会具有更人性化的思想内容和更人性化的表达方式,进而才能真正抓住人的思想。从毛泽东时代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到邓小平时代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无不表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人的各种需
       要和利益的整体关注度的提高,无不表明党的意识形态的人性化程度的不断强化。这样的意识形态必会更有力地整合各种社会思想,推进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
       三、利益提升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作用
       社会思想的多元化,根本上源于人们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具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正确协调这两种利益冲突,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意识形态属于精神范畴,任何真正的意识形态,都具有超越现实的属性。因此,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在立足社会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断超越既有的社会利益状态,提升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构和质量。只有这样,党的意识形态才能既关注现实而又超越现实,既充分吸纳各种先进思想而又彻底批判各种基于狭隘利益的错误思想,使党的意识形态始终保持一种“实践的批判精神”,能够对各种社会思潮起到导向和引领的作用。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既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又确定了党和国家的长远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有机统一的。“最高纲领”体现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是灵魂,起导向作用,决定“最低纲领”的性质和方向;“最低纲领”体现民族和国家的局部利益与当前利益,是基础,起阶梯作用,反映“最高纲领”的阶段性要求,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以往历史上的一切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唯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围绕“最高纲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最低纲领”,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社会主义改造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等。党始终强调要用“最高纲领”统领“最低纲领”,要求社会成员尤其是共产党人既要志存高远,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努力奋斗。正是在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中,党能够把其意识形态所蕴含的具有超越性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念,在政治实践中不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党能够不断超越各种历史局限性,领导中华民族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伟大成就。今天,党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等理念纳入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些理念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有巨大的历史超越性,能够有效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体系都不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因而必然成为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