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国历史研究]孔孟思想还原(摘要)
作者:李则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简介]李则呜(1927—),男。湖南平江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摘 要]孔孟以善沦为基础,仁为灵魂;礼为躯体,中庸与权为调控器,有机组成伦理政治学说体系。“仁”是贯彻于一切社会关系的道德原则,并被认为是人类天生的本性.人性变坏.是后天环境所致,因而主张顺应自然,通过教育实践与生活磨炼来恢复善性,这是一种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精神的结合;又认为万物只有一个根源,普通人与“仁且智”的圣人同类。基于这一平等观,孟子首次树立了一座人民工上论的历史丰碑,并由此揭示了历代兴衰存亡的普遍规律,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孔孟的另一杰出贡献是创立了中庸与权的方法论体系,“中”是适度的意思,“庸者,用也”。“中庸”就是用适度的原则调控天人与人际关系,使之协调地沿着“因”、“损”、“益”的轨道前进。鉴于以往“执中无权”,又提出了一个叫“权”的新范畴,赋予“执中”以与时俱进的调控机制。使“中庸之德”臻干至善。
       [关键词]性善,仁,礼,中庸与权
       [中图分类号]K8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881X(2003)05—05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