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分析与阐释]肯明斯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作者:李冰梅

《国外文学》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内容提要 肯明斯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但他的诗歌创作颇受非议,认为他的诗歌形式离奇,晦涩难懂。这种观点只强调到他诗歌中的偏离因素,而忽略了其中的连贯因素。本文拟从“偏离”与“连贯”的理论出发,探讨诗歌语言偏离的空间以及内在连贯的体现手段,分析肯明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揭示肯明斯诗歌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偏离 形式 衔接 连贯 意义
       肯明斯(e.e.cummings)是20世纪前卫诗人。他的艺术创新手法在诗行排列,标点符号的运用、语法规则的突破、修饰错位、意象构成和音韵的使用等方面都别具一格,有人称之为“过激”。因此,有批评家说他的诗歌是玩文字游戏,有的读者说他的诗歌晦涩难懂,歧义过多,如此说来他的诗歌是无价值、无意义的。而事实是,作为少有的以创作为生的诗人,肯明斯的诗歌在出版界是颇有市场的,他是美国享有最多读者的诗人之一,他在晚年获得了多种文学大奖。对于这样一位天才诗人,我们该如何解读他的诗歌,如何认定他诗歌中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寻求答案:一是正确认识他诗歌中的偏离现象,二是找出他诗歌中的连贯倾向。
       诗歌构成的三维格局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构成是一种三维格局。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日常语言的语篇有两个维度: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后来的语言学著作将这组术语改为横组合和纵聚合。横组合关系体现在语言的线性排列上,纵聚合关系指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每首诗歌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诗歌的语言也需要这两个维度。但由于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它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其美学意义,这就是诗歌体式。诗歌的体式构成了诗歌的第三个维度。诗体是诗存在的方式一“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诗,而变成别的艺术品了。”诗歌在书写上有特殊的构造,它采用的是一种矩阵形式,下面以肯明斯的“SUNSET”一诗为例用图示来表示诗歌的三维结构:
       stinging
       gold swarms
       upon the spires
       silver
       chants the litanies the
       great bells are nngmg with rose
       wind
       is dragging
       the
       sea
       with
       dmam
       -S
       一个书写页面就是一个矩形平面。在该页面上展现了诗歌浯言横向组合、纵向聚合以及诗歌的体式。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传统格律诗基本上都是整齐的矩形排列。在横向上都有字数(如汉诗的五言或七言)或音步(英诗的三音步、四音步或五音步)的要求;在纵向上都有长短的要求,如汉诗的“绝”和“律”,英诗从双行体、三行体到十四行诗。纵横两个维度结合在诗式上构成了很整齐的矩形。现代诗则根据诗人表达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纵横之间组成不同视觉图像,使诗歌形式本身也有了一定的表义功能。肯明斯的这首诗通过词句在页面上的排列,演示了日落的过程。肯明斯的很多诗歌在形式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
       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偏离(devlatlon)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体当中,而且文学语言中偏离的使用要比在非文学语言中多。偏离的提法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而真正第一个使用“偏离”这个术语的人是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穆卡洛夫斯基(Mukarovsky)。他借此把文学语言同日常用语、非文学语言区别开来。对于偏离的本质,俄罗斯形式主义学派的肖克洛夫斯基(VictorShklovskij)提出了“非熟悉化”或“陌生化”的观点,即把人们熟悉的一切变得不熟悉或陌生(defamiliarlzation orestrangement)。由于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在形式称为“有标记的”,反之则是“无标记的”。读者可以据此判断偏离常规的现象。对偏离现象分类较细的是英国文体学家利奇,”他从三个方面肯定了偏离存在的意义和作用:1)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偏离的形式一定与某些内容相联系;2)偏离是有意义的,作者选取某种偏离的形式一定有他自己的意图;3)读者能识别出偏离现象,并能把偏离的形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
       如果说偏离所探讨的多是语言形式的差异及其所产生的意义,那么连贯要探讨的则是语言形式存在的内在的联系。连贯是语篇层面上的。语篇(text)指一段在衔接和语域两方面都连贯的话语,它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文学文本连贯的概念是由雅格布森(Jacobson)1960年最先发展起来的,他提出文学文本存在着连贯或内部格局和重复。对连贯做系统研究的是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他们指出对于一个有意义的可接受的语篇来说,它在语言各层次的成分都可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衔接,通过衔接手段,实现连贯,从而使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所欲表达的意图贯通整个语篇,达到交际目的。衔接与连贯有紧密的关系。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衔接是实现语篇功能的主要手段。但衔接和连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等的。胡壮麟教授指出:“在特殊情况下,语言成分之间的衔接并不能保证语篇的交际意图总是取得连贯;另一方面,衔接不太明显的语篇有时却是内容连贯的。”这就是说,语篇是否连贯并不完全取决于表面上是否有衔接形式,而是取决于读者能否理解作者的意图的内在联系。一首诗就是一个语篇。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偏离现象在每一个维度上都可能出现。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与连贯说及诗歌构成的三维格局,诗歌语篇意义的连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1.组合性衔接:包括指代、替代、省略、重复等线性词汇衔接等形合手段;2.聚合性衔接:包括上下呼应,逻辑性强,语义连贯等垂直意合手段实现连贯;3.语境完整:包括主题一致,听觉或视觉等意义联觉等不同体式实现多层面的衔接产生的连贯。
       不是每一首诗都要求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一致性的衔接,只要读者既能认诗中偏离的意义,又能读出其意义上的连贯,该诗就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肯明斯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肯明斯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对传统的诗歌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在诗歌创作形式上作了许多创新的尝试,但他的诗歌不是不可理解的。识别他诗歌中的偏离现象,找出诗中的连贯因素是我们理解他的诗歌的关键。下面选取两首肯明斯比较有代表性的诗,分析其中的偏离和连贯。
       (1)in just…
       in just…
       spnng when the world mud…
       1uscious the little
       
       lame balloonman
       whistles far and wee
       and eddieandbin come
       running from marbles and
       piracies and it"s
       spnng
       when the world is puddle·wonderful
       the queer
       old balloonman whistles
       far
       and
       wee
       and bettyandisbel
       come dancing
       from hop—scotch and jump—rope and
       it"s
       spnng
       and
       the
       goat—footed
       balloon man
       whistles
       far
       and
       wee
       本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传统的,但所采用的手法却透射着典型的现代派诗歌的特征。诗中展现的是春回大地时原野上一片欢腾雀跃的景象:春天里芬芳泥土,水潭闪亮。一个跛足的卖气球者手里拿着五光十色的气球,无忧无虑地吹着口哨,那悠远又悠扬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埃迪和比尔来了,他们玩着弹子,做着海盗游戏;贝蒂和伊莎贝尔来了,她们先是单腿跳房子,接着又玩起了跳绳子。整首诗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诗人让自然界春日气息和孩子们的欢腾景象互相辉映,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春日图景。该诗在以下几个方面偏离了诗歌的标准范式:1.省略标点:该诗中没有用任何标点,断句的方式只能靠语感。2.全部小写:无论是开头还是专有名词,文法上要求大写的地方都用了小些, (这点体现了他一致的风格)。3.连写:把先出场两组男孩子Eddie和Bill、女孩子Betty和Isbel的名字以小写的形式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使人从视觉上产生一组平头小男孩和短发小女孩的群体形象。这样连写的手法增添了画面的活力。4.空位节奏:far和wee在第一次出现时far后留出较多的空格;在第二次出现时,for和wee之间留出一样的空格;在第三次出现时三个词各占一行。这样的动感布局让读者的目光随着诗行跳跃的同时能感受到跛足的卖气球人的口哨的不同吹法和渐近渐远的声音。当读完这首诗时的时候,读者的耳畔依然萦绕着wee,wee的口哨声。
       虽然该诗中出现了大量的文法及语言运用上的偏离,但是诗人通过下面的几种衔接手段,让读者能够抓住诗人要表达的信息,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诗的灵动:1.用重复实现组合衔接:重复是该诗所采用的主要衔接手段,如名词spring出现在开头和结尾,为该诗提供了语境框架;动词短语come…lng from,让孩子们不断活跃在诗行里;bolloonman三次吹响哨子,不同节奏显示他在我们面前由远而近,再由近到远;when the world…连起了两段描写:泥土和水潭,男孩和女孩。这些单词、短语和句式把整首诗连成一体。2.通过意合手段实现聚合衔接:该诗通过相关的词集构建一个表现主题的语义场。如修饰春天的词有luscious,wonderful;孩子眼中卖气球人的样子:lame,queer,goat—footed。3.语境完整:该诗运用文字构成的图画,创造感官联觉意义,从听觉(卖气球人的口哨声)到视觉(拥挤的孩子们挤着他蹦蹦跳跳的样子),从文字的线形流动到立体空间排列组合,此外通过诗行在页面上的设计让春天的气息,孩子们的活泼跳跃、卖气球人的跛足而行都跃然纸上。诗人通过诗歌形式上特殊排列极大地强化了主题:自然界和人类的春天都是生机勃勃的。
       在肯明斯的诗歌中,偏离度最大,连贯性最难识别的要数他的“l(a”。
       l(n
       le
       af
       fa
       II
       s)
       one
       iness
       这首诗词句很少,在横组合上几乎看不出来任何意义,这是他偏离诗歌创作范式最远的地方。该诗真正的意义表现在纵向和诗的体式上。如果按横向排列起来就是:1(sleaffalls)oneliness。这里只有四个词:“a”、“leaf”、“falls”、“loneliness”。但仔细读来却颇能读出或看出一番意境:1.制造秋日的凋零:这种安排制造了视觉和动觉形式,它模仿叶子落下的动态,渎者的目光也随着诗行的移动如叶子在下落;又如一个孤独的人在天际的映衬下飘零在地平线上。这种形式与主题有机结合,“一片口十子孤零地飘落”(aleaffallsloneliness)。既然是“飘”,就不会按着直线下落。诗人用括号再现秋叶随风飘落的景象。括号仿佛是落叶向下飘落的过程,随风忽东忽西,一叶接一叶。秋天,一年的尾声。在读这首诗时让你感到人生的秋天与那份悲凉。2.集中表现孤寂:在这首小诗中有那么多表示孤寂的因素共同作用。诗人把四个词分成九行,分割后的词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第一行l(a可以看作一个数字“I”和一个单数的不定冠词a,第二行le是法语的单数定冠词,肯明斯曾在法国学习艺术,精通法语,第五行两个1看上去是两个分开的数字“厂,第七行是整首诗中唯一的一个完整的英语单词,清楚地表达“one”(单个),第九行最后那行那句那个词“iiless”,如果说是个独立的词,它的意思应该是“我(i)的状态”,表现独自、独特或自我专注。我们很难想像几个单词可以分解成如此多的元素,在诗中远比字典对它们的解释意义深刻。诗人的想像力非常丰富,突显了涛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如果把诗人比作建筑师,把诗的内容比作建筑师要在其设计的房屋中安排的各种房间,那么相当于形式的这座房屋的外观,正是建筑师匠心独运的成果,哪怕它采用了标准化设计。”诗歌形式的表义功能是解读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纵观肯明斯的诗歌创作,偏离已构成他诗歌的主要特点。而他所运用偏离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上:字位层的符号标记、空间空位、排列顺序等;词汇层的同形异义词、多义词的双关或者把不同词集的词汇相互混用或交叉使用、创造新词等;语法层的词性的借用,动词名词化,句子语序的错位,句子动词的省略等;语义层面体现在意义与形式之间的非协调性,如矛盾修饰、悖论、逻辑空位等。了解肯明斯诗歌偏离的特点,在偏离中寻找意义的连贯就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他的诗歌。
       肯明斯诗歌创作的启示
       通过对肯明斯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不仅可读,而且有很高的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他运用语言符号所给予的形式最大化地表现主题。他的诗歌在某一维度偏离的同时,在其他维度上提供连贯的方面,让读者
       在诗人制造的语境下理解诗歌的意义与意境。因此欣赏肯明斯的诗歌应从三个维度同时解析,读出他精心设计的、有选择的偏离下的内在的联系。他在诗歌中对技巧的安排从明显的重复到微妙复杂的格局都是他个人风格的要素,通过偏离手段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展了诗歌意义和艺术效果,给读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想像力。肯明斯的诗歌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1.诗歌语言偏离的度
       尽管肯明斯的诗歌创作出现很多偏离现象,但仍然在可理解的范围内。如果把人们已经认识和接受了的诗歌的形式称之为“常规”(norm)的话,超越常规的部分则是“偏离”(deviation)。常规与偏离之间的关系是:常规是诗歌创作的参照系,偏离总是在离这个参照系不远的地方波动,偏离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常规同归。所以,偏离可以说是沿着常规这条直线在跳舞。偏离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人们对诗歌可接收和理解范围就是偏离的“度”,如果偏离在一个语篇中出现的密度过大,形式过于离奇,给读者的感知和理解造成负担,就会影响对诗篇的理解,难以达到诗人所要实现的目的,也失去了艺术效果和价值。一味追求新颖性和奇特而不顾及读者的接受力和感知力,会导致读者对这种艺术失去兴趣。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偏离都是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它的界定是以常规为依据的,指对常规的偏离。偏离与常规之间的主要的或本质性的差别是使用频率上的。一旦偏离形成一种模式,就化为常规了。诗歌创作最忌讳的是类型化和笼统化,鼓励创造性的偏离。探索诗歌语言的偏离空间就是探索诗歌创作的空间,诗人对语言符号进行组合和聚合选择的空间,诗人对诗体和诗式运用的空间。但前提是他的创作应该在读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要符合语言偏离的“度”。
       2.强调诗人主体意识
       诗人既是语言的立法者,又是语言的破坏者。这是诗歌创作中诗人主体意识的体现。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们可以组合无数的从未被用过的句子,因此语言给诗人提供无限的创作资源和创作空间。现代派诗人主张,在语言的运用和表现上,他们有绝对自由(carte banch),他们可以选任何主题,从任何角度,采取任何形式,采用任何风格。偏离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主体意识制造张力、减少冗余、突出主题一种手段,是诗歌体裁的一大特征,也是诗中的一大亮点。
       3.读者参与意识
       诗歌欣赏活动是诗人和读者的互动过程。在一首诗所设定的语境中,读者总试图把所有的符号在语境的背景下联系起来,因为他的预设是诗人所设计的一切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此读者非常注意偏离常规的文学现象,思考作者艺术性地打破常规具有何种文学含义或主题意义。也就是说,诗歌中出现的偏离现象受到读者的超保护,他认定诗人的设计和偏离一定有道理,有目的,他会试图与诗人合作,努力寻找意义上的连贯,发现其隐含的意义和目的。索恩(Thorne)认为对偏离现象的识别是我们对诗歌做出的反应的要素之一。诗歌中创造性的偏离给读者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空间,给读者充分的解释权,这是诗人读者意识的体现。
       偏离与连贯是文体研究中常用的两个术语,看上去它们是一组相互对立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很紧密的相关关系。它们体现了一个语篇的两个维度。偏离是语言形式上的,或语言体现上的,其目的为了把某一或某些语言形式或特征在文本中突显出来,形成或显示作家的语言风格;连贯是语言意义上的,是文本的最终目的。只有给偏离的形式赋予语篇上连贯的意义,文本才是可接受的和可理解的,也才是有意义的。偏离与连贯在语言上是编码和解码的问题,体现的是作者的创意与读者的解读的关系。最终实现的是创造性的偏离与偏离中的连贯。特定语境中的偏离具有很高的诗学价值,它要求读者尽量挖掘诗中的语义内在衔接,把它们在诗学的意义上联系起来,实现意义表现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肯明斯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