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传奇百家]李广因何难封
作者:高建军

《中华传奇》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李广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厚悲情色彩的人物。
       人们关注他、同情他,主要是因为他才高而不遇,并最终带着巨大的愤怒和遗憾自杀而死。他的身世遭遇在中国古代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为后世的人们引以怜伤,甚至自慰。
       从古至今,谈论李广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我认为,要谈李广,不妨将他与西汉初的另一名将放在一起比较来谈,或许能够说出一点新的东西来。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与李广二人身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汉代的名将,都在后世享有长远的声名,他们的一生也都带有悲剧色彩等等。但人们在情感上却似乎更加同情李广一些。
       这一方面大概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我们读《史记·李将军列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太史公的感情倾向。另一方面大概也与这二人的人生经历有关。韩信毕竟成功过——尽管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且败得万劫不复。
       平心而论,韩信与李广在军功上是不具可比性的。韩信连百万之众,攻必克,战必胜,没有他,刘邦是否最终能战胜项羽还是个疑问;而李广却仅仅是边塞的一员普通将领。《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几次战斗都规模极小,有的甚至只能说是敌我双方的“小磨擦”。即便是这些小磨擦,李广也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许多时候仅能自保——尽管他武艺高强。相应地,作为成功的标志,韩信被封了王,而终李广一生没有封侯,说白了还是功劳不行——硬指标上不去。
       李广在边塞声名赫赫,他也很受朝廷的重视,武艺又好,德行又高,奈何一直封不了侯。许多才智、资历、威望、声誉、年辈在他之下的人在爵禄上却早早地超过了他。这事他想不明白,还曾经为此请教过“望气者”。别人更想不明白,以致武帝只好将之归诸“数奇”。以至于“李广难封”,让后人都为他感到不平。但《淮阴侯列传》和《李将军列传》中各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却颇耐人寻味。
       韩信未显时曾“受辱胯下”。李广在被免官家居时亦曾受辱于霸陵尉。不同的是这二人对这种事情的处理方式。韩信做了大将之后,将当年侮辱他的那个小流氓招到军中任了一个不小的官;李广则在官复原职后立刻把那个霸陵尉带到军中斩了。
       另外,李广还曾诱杀过降卒。李广干的这两件事如果仔细看来,是会让我们心中感觉有些异样的。司马迁说李广不爱说话,面貌朴实厚道。但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李广这朴实厚道之下是否有着一颗刻忍的心?
       对比发生在韩信与李广身上的这两个类似的小故事,很能说明他二人性格上的差异。韩、李相较,韩信的胸襟恐怕要更为宽阔一些吧。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小事也能反映性格。韩信饶恕那个小流氓,李广杀霸陵尉、杀降卒,这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是小事,但对于被饶恕和被杀的人来讲就不是小事了。
       所以,李广一生未能封侯,原因大体有这样几点:一是时代特点影响。汉文帝就曾感叹他:“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二是阴错阳差使他封侯受阻。《李将军列传》记载的李广参与的几次战斗中,虽然他智能双全、表现上佳,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抵消了他立下的功劳。三是李广的个人性格,或许也是他封侯的一个障碍。这一点,《史记》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来,但通过上面引述的他杀霸陵尉、诱杀降卒两件事,还是能够看出一点蛛丝马迹。李广外表忠厚,内实刻忍,刻忍实际上就是心胸狭窄。李广一生没有封侯,是否与他心胸不够开阔有关?“心有多大,事业有多大”,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