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打拼]我在深圳做“猎头”
作者:邹建华

《中华散文·我的故事》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1974年生于湖北十堰,母亲在粮食局工作,父亲在一家公司上班,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高中毕业后,我考取了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分到家乡一个不错的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我突然厌倦了平淡如水的生活,萌发了去南方闯荡的想法。征得父母的同意,我背着简单的行装,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虽然怀揣大学文凭,但没有工作经验,我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天,也没找到理想工作。兜里的钱已屈指可数时,我不得不委屈自己,到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做业务。
       盛夏,我顶着烈日四处奔波,推销汽车配件。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跑破了五双鞋,也没推销出几个,倒搭了不少钱。无奈之下放弃了那份工作,进入一家企业网的市场部。
       一天,一位大学同学找到我,说深圳有家新开的猎头公司需要人手,问我是否感兴趣。我还是头一次听说“猎头”两个字,觉得很新鲜,答应试一下。
       第二天,我在市政府附近一个高级写字楼见到了猎头公司的刘总。他简单问了我的经历,之后列举了做业务中会碰到的几件事,问我怎么处理,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由于我做过几个月业务,所以没太费劲就答上了。先后谈了两三次,刘总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拍拍我的肩:“小伙子,做猎头是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你随着公司一起不断进步,尽快成为优秀的猎头……”
       上班第一天,刘总详细向我介绍了公司怎么运作,我该做些什么,并建议我多看点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外界对猎头公司的理解很片面,认为我们是挖墙脚的,是坏人。做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份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它很锻炼人,我相信你的素质会在不长时间内有一个质的提高。当然,想做个优秀猎头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你不要心急,先好好学习一段……”
       学习的第一项内容是接电话,猎头面对的不外乎两种人——一是委托挖掘人才的客户,二是要“挖”出的人才。工作步骤一般有三:一是电话联系,沟通好关系,争取面谈机会;二是面谈,获取对方详细资料,达成基本意向;三是通过频繁接触,深入了解,争取合作。
       打电话是第一个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别的猎头打电话联系客户时,刘总都把我叫到一旁旁听,让我仔细留意别人打电话的语气、语调、用词、表达方式、态度……他告诉我打电话一定不能让人感觉到他受到了骚扰,应该让他觉得是在接受帮助,在为他提供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三天后,一家客户委托我们寻找一个销售总监。通过对同行业同级别人员的横向搜寻,我们选择了一家大型商场的销售总监作为猎取对象,刘经理指派我去“猎取”。
       那天早晨,在打电话之前,我喝了一大口啤酒为自己壮胆。电话接通了,对方正是我要找的人,他很客气地问我:“你找我有什么事?”我的心开始扑通扑通地跳,说话也语无伦次了:“我是猎头公司的,受公司委托想为您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知您是否有此意向……”
       我磕磕巴巴地把要说的话全说了,对方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没有想离开这里的想法,你另择英才吧!”然后,啪地撂了电话。
       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冰点,人也像泄了气的皮球。几天来学的谈话技巧一点儿也没用上!如果当时稍微镇定一下,以平和的语调,先和对方简单沟通一下,取得他的好感乃至信任,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许能取得进一步面谈的机会,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怎么这么笨,连话也不会说了?刘总一直在旁边听着,他没有埋怨我:“做我们这行失败的时候很多。失败不是坏事,关键是应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失败的次数逐步减少……”
       我意识到自己离一个合格猎头还相去太远,决定先从打电话练起。别人打电话时,我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听,拿着纸笔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一有空闲,我就抓住同事做模拟试验,还买了大量演讲、交际方面的书,每晚读至深夜,并做读书笔记。一个月后,我终于能轻松自如地和对方讲话了,刘总也开始放手让我独立工作。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一家电脑公司委托我们寻找一个产品经理。经过纵向搜寻,我们锁定了一位在某家软件公司任职的副经理。打电话过去,对方是位女士,一听我是猎头公司的,很好奇,当即表示:“行,我们中午见面,我请你吃饭。”第一次出去见客户,我心里很紧张,提前15分钟来到帝王大厦附近的一家火锅店。不长时间,走进一位稳重、端庄的30多岁的女人:“你是小黄吧,猎头公司的?”“对。”我慌忙站起来,她已先伸出了手,握手、落座、点菜之后,她开始很好奇地问我公司的情况以及我为什么选择这一行。看得出对方是个很有修养又很开朗的人,渐渐地我的紧张感消失了。我们很轻松地谈了起来,没想到我俩竟是老乡,而且毕业于同一所中学。越谈越近乎,她不但给了我详细的个人资料,表示会考虑我们为她选择的新职业,而且说她丈夫是博士,是搞软件开发的,如果有更好的职业他也会重新选择。没想到第一次出门就一箭双雕,稳住了客户又为公司猎取了一个新资料,我异常兴奋。
       虽然最终对林女士的挖掘没有成功,但公司却为她丈夫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林女士也成了我的朋友,她说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为她找到一份更满意的工作的。
       2000年11月,一家新开业的颇具规模的主要营销家具的跨国公司,委托我们寻找一个商业物流总监。由于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客户,将来长期合作的机会很大,刘总非常重视,决定亲自出马。经过横向搜寻,刘总选定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物流部门经理胡先生为首席猎取对象。刘总和胡先生沟通后,商定20日在帝王大厦附近一个高级咖啡厅见面。
       不巧的是,19日刘总的妻子突然分娩,刘总不能去见胡先生,就把这任务交给了我。虽然刘总事先跟胡先生说明了情况,但在去见胡先生的路上我的心还是七上八下的,我对他了解甚微,刘总在我出发前只在电话里跟我聊了几句关于胡先生的情况。约好八点见面,我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帝王大厦旁的星期五咖啡厅,熟悉了一下周围环境,7:50我给胡先生挂了电话,告诉他在哪个座位,哪个台。
       不长时间,一位30多岁,看来很精明的广东人来了,握手问好后,我们坐下来开始慢慢聊,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胡先生是个很健谈的人,几分钟过后,我和他像朋友一样侃起了政治、经济甚至足球。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我突然发觉跑题了,赶紧改变话题,谈到工作。
       胡先生说他本意不想跳槽,他在目前这家外企已工作了五年,很有感情,而且他对现在的薪水、待遇比较满意,再有我们提供的那家公司又是家新公司,他觉得心里没底。我开始耐心劝导他:从待遇方面,新公司开出的薪水是原工资的两倍,住房、子女就学问题也一并解决;从发展空间看,您现在就职于一家外企,是个部门经理,但到新公司做的是总监,将从原来的半决策者变成决策者;从前景看,目前家具行业发展迅速,新公司管理很先进,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公司对“物流”非常重视,你如果过去一定能被委以重任……
       胡先生开始动心,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把详细资料给了我,并谈妥了第二次见面的时间。与胡先生分手时,已是半夜,我终于顺利完成了刘总交给我的任务。此时我心里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后来胡先生又侧面了解了新公司的情况,确信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2000年底,胡先生正式进入新公司。由于这次合作相当愉快,那家公司又与我们签下了几份委托合同。
       自从做了猎头,我的脑子一直没闲着,总在想如何“达到目的”,我的喜怒哀乐也都维系在工作的成败得失上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12月20日。那天很冷,我穿着很厚的衣服去一家港资企业谈合作事宜。此前我和几家大公司的老板接触过,大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为这种合作毕竟是对双方都有益的事。那家港资企业规模不大,我一点也没有压力,自信很容易就能和老板谈妥。
       
       秘书小姐把我领进经理办公室,一位40多岁,身体有些发福的香港人斜坐在沙发里。“您好经理,我是人力资源公司的……”我恭恭敬敬地向他打了招呼并递上我的名片。
       经理仍斜着身子,一眼也没看就把名片扔在一边,接着胡乱翻了一下我递上去的资料,用怀疑的口气问:“你们公司在哪儿?大不大?共有几个人?”看他那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心里很生气,但表情依旧很平静。我耐心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并列举了和许多大企业合作成功的事例,经理在我叙述时,一直晃动着椅子,斜着眼看着我……
       我讲了半天,他突然把一份英文资料扔给我。“给我把它译成中文。”他硬邦邦地说。我英文虽然不错,但那是份英文产品说明书,里面有很多我不懂的专业术语。经理见我疑惑的样子,轻蔑地说:“不懂吧?回去把英语学好再来跟我谈,你们公司的人都像你这样素质差吗?”我的脸一阵发烧,面前的他学识未必比我高,真想和他理论几句,但“训练有素”的我忍住了,我坦然地收回资料,客气地说:“那好吧,改日我再来拜访,相信有一天你会选择我们公司的。”
       走出经理办公室,正好赶上停电,我不得不从25层一步步往下挪。连饿带累带气,我似乎一步也走不动了……
       从那以后,我又拾起了英文书,开始重新学习,因为我知道素质高低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公司利益。
       还有一次冒险经历,令我无法忘记。2001年初,一家电脑硬件开发公司委托我们寻找一位开发经理,经过多方查询,我们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那人姓赵,就职于一家比较大的企业。但赵先生明白我们的意图后直截了当地说:“我现在在这里挺好,暂时不考虑跳槽。”我觉得很可惜,因为赵先生可谓电脑奇才,目前的那家公司给的薪水太低。我又和委托我们的公司商量一下,他们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把赵先生“挖过来”。
       一天下午,我打电话约赵先生到一家咖啡厅见面,赵先生接到电话颇感意外,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来见我。等了半天,赵先生终于来了。我递上名片和公司的资料后,开始详细讲跳槽将带给他的巨大实惠。就在赵先生眉头开始舒展的时候,突然闯进几个人,为首的一个(后来知道他是赵先生所在公司的董事长)一把夺过了赵正在看的资料,撕个粉碎。他晃动着我的名片,凶狠地说:“小子,我记住你名字了。如果他跳槽,有你好看。胆子也太大了,敢从我手下挖人,你问问这一片,哪个不怵我?”旁边几个人恶狠狠地盯着我。看来不说“好话”肯定出不去了,我镇定了一下,结结巴巴地说:“误会!误会!我仅仅想找赵先生聊聊。”董事长斜眼看着我:“我不喜欢什么人力资源公司的人和我的员工聊天。滚,别让我再见到你。”我夹起包,狼狈地走出咖啡厅,那一身冷汗,至今还记忆犹新。
       虽然经历了风险,我仍没放弃对赵先生的挖掘,但由于他顾虑太多,最终未能成功。
       做猎头快半年了,感觉干这行儿实在太累,每天要搜集大量信息,有时要和客户应酬到很晚,周六周日也经常无法休息,心情更是无时无刻不随着工作的成败而变化,我简直成了专门“琢磨”人的有“问题”的人。做猎头接触的大都是硕士以上的人才,他们优秀的素质强烈地刺激、激励着我,我开始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我发觉在交流中如果能在某方面与他们达成共识,就为最后成功挖掘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由于说话太多,嗓子经常痛,但我的口才越来越好,思维也变得敏捷了。我在半年内已成功挖掘了四个销售总监,五个物流总监,十几个高级工程师,在深圳猎头业已小有名气,北京一些猎头公司甚至想挖走我。但我打算将来自己开个公司,因为我手里掌握着大量人才资源,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该如何交人、用人。我坚信将来自己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老板,不信的话到时候再来采访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