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纯净]西藏传说
作者:马 超

《中华散文·我的故事》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在藏区支援教育的时候,听说过两则传说,现在想起来都要笑。
       第一则是关于牦牛的。那儿的人管牦牛叫“老大”。当时我坐车去林芝,几只牦牛懒洋洋地从公路上穿过,全然不顾飞驰而来的汽车。
       司机拼命按喇叭,那几只牦牛自顾低头走路,对这个大吼大叫的“怪物”不理不睬。司机只好把车刹在牦牛的旁边,无奈地等它们过去。
       车上有个藏族乘客用汉语说:老大,快点萨!
       我以为他这话是对司机说的,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对牦牛说的,在林芝,“老大”就是牦牛的意思。
       我知道,牦牛对于藏民的意义很重要,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还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我问学校的藏族老师边巴,为什么你们管牦牛叫老大呢,是不是因为藏族人比较尊重牦牛?边巴慢吞吞地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随便说的。
       我说不可能,怎么可能是随便说的呢,再说一个称呼就一个说,那可能是随便说的,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说,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边巴说:这说的是路上,交警是老二,而牦牛是老大。
       估计是看出了我的不解,边巴又说,王老师,我可不是乱说,在我们这儿的路上,牦牛就叫老大。他耐心地给我解释起来,在西藏,跑车的人最怕的不是交警,而是牦牛。交警老远就看见了,牦牛才不管这些,它可能从路上穿过,突然转头往回走,司机在路上,见到牦牛就紧张,盼着牦牛早点过去,牦牛可是真正的马路杀手。
       后来学校的才旺老师也证明了边巴的这个说法。
       他说有一次,一辆桑塔纳撞到一头牦牛,咚的一声——他拖长声音。
       我以为牦牛被撞倒了,问他,怎么,牦牛被撞倒了?
       才旺老师笑嘻嘻地说,怎么可能,整个桑塔纳的头全瘪了,司机当场死亡,牦牛侧头看了看可怜的桑塔纳,不紧不慢地继续穿行在马路上。后来,交警来了,死活也没找出来,到底是哪一头牦牛被车撞了。
       天哪,真是具有老大的风范,我虽然对这个传说不敢完全相信,但也和藏民一样,对牦牛这个老大敬畏起来了。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氧气袋的。普通人到了西藏,经常会有高原反应,这时就需要氧气袋。很多人都是靠氧气袋撑过了一路。
       2005年,三个去西藏支教的志愿者,被派到贡嘎机场迎接一个贵州去的考察团。来的都是外地的领导干部,可得重视,于是他们乘车早早到了机场。没想到飞机晚点,三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聚在一起打扑克,斗地主,这样等来了考察团。眼见着飞机要落地,其中一个突然紧张起来,扔下一手好牌,大喊不好。另外两个人吓了一跳,赶紧问怎么回事?那个扔牌的人说,完蛋了,来的时候,氧气袋忘记拿去灌氧了,待会有人要是反应强烈,需要吸氧,麻烦可就大了。贡嘎机场离拉萨很远,回去充氧,完全没有可能,万一真有人要吸氧,他们该怎么办?
       三个人最后如此处理这件被他们“疏忽”了的大事:在人来人往的贡嘎机场,三个大小伙子躲在一个旮旯窝,撅着屁股轮番吹那个氧气袋。三个好好的人吹得面红耳赤,两眼冒星,氧气袋才勉强像水牛软塌塌的肚皮。吹氧气袋比起吹气球难度高多了,还没接到人,三个人全有了高原反应,躺在机场的椅子上半天动弹不得。
       考察团下了飞机,上了汽车,一路奔往拉萨。
       途中,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考察团的团长出现强烈的反应,需要赶紧吸氧。三人忐忑不安地把那个“氧气袋”递过去。团长接过去,打开管子,狠命吸了几口。随行的人讨好地问,怎么样?团长长出一口气,用躲过一劫的幸运口气说,哎,要是没这氧气袋子,怕是我连拉萨也坚持不到,你们想得太周到了,谢谢你们。
       后来我总在想,高原反应到底是生理还是心理作用呢?也许一半一半吧。不管怎样,听说过类似的趣事以后,我发现高原没有原来感觉的那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