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隧道]张同吾的诗化人生
作者:李文艳

《诗歌月刊》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主持人语
       张同吾先生作为著名诗歌评论家,几十年来,一部接一部诗歌理论著作相继问世,都以飘逸而丰盈的文采,阐释诗的本质和审美特征,评论老中青三代诗人的艺术成就。这是张同吾人格力量与诗歌真谛相熔铸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魅力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而与天地共久长的。张同吾是因风骨与文采而迷人的。
       ——兰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同吾的人生之路是岁月峥嵘溢彩流光。二十年前,他做为著名诗歌评论家,以那些五彩缤纷的文章而享誉中国诗坛,一部部诗歌理论著作相继问世,都以飘逸而丰盈的文采,阐释诗的本质和审美特征,描述全国诗歌的创作走向。一位博士生导师曾经撰文论述张同吾的诗歌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对于诗的抒情本质的深层次的把握,也就是对于诗本质的哲学思考”。这位博导又说,张同吾的评论风格是“聪颖迷人”,那是由于他以“敏锐的眼光和触角,对诗美的发现和表述”。也是由于他的生花妙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与同吾先生相识纯属偶然,17年前我来到深圳工作,他携夫人来深圳开会,有缘同他相识,那时他正值盛年,不仅温存儒雅,而且气韵潇洒,风度翩翩,我们那群刚毕业的女生,对他都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但是,不知是因为地域的阻隔还是心理的阻隔,在这次相识相聚之后,我与他15年中竟然没有联系,只是偶尔读到他的文章,他的语言总是那么隽美,又总是那么神采飞扬。正如老诗人阿红先生所说:“读同吾的评论,我常常觉得是一种享受,有感情,有色彩,有形象,通篇像散文,许多段落又像诗,但终究是评论,寻脉究络,又有严密的思辨逻辑。”阿红先生又说:“最近,我才知道同吾写作任何文章都不起草,纵然洋洋万言,也是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字体优美。我常与他共同参加一些会议,每次他发言,都是缓缓走上台去,或坐,坐成佛;或站,站成树,然后便娓娓道来,行云流水,记下来,就是文章。”我完全相信,这绝不是溢美之词,他的字何止“优美”,而是洒脱飘逸,自幼临摹欧阳询和赵孟,青年时代又曾与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同台执教,也受到他书风的重染,说得准确一点他是作家中的书法家。
       相隔15年之后,2005年夏天,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同吾先生做为评委出席这次盛会,我们才久别重逢。又是深圳,又是夏天,又是鲜花满园的时节,这种惊喜自然是不胜言说的。时光无情,岁月在他脸上虽然也留下痕迹,可是他依然充满活力,依然风度翩翩。从此我才有机缘比较近距离地凝视他的性格和为人以及做为文学家的才华和做社会活动家的风采。他的确是才华横溢的,不但理论文章好,而且也写诗、写散文、写随笔、写小说,有诗集《听海》、随笔集《放牧灵魂》、散文集《哲学的白天与诗的夜晚》,都被称为美文集萃。同吾先生的语言非常漂亮,许多人都有兴致背诵那些精采的段落。社会上鲜为人知的是,夏衍在第五次全国文代会的开幕词,被许多人誉为建国后历届文代会的开幕词中最好的一篇,因为具体地阐明了什么是艺术规律,为什么要尊重艺术规律,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开幕词,而这篇开幕词便是张同吾为之起草的。后来,文学大师、中国作协原主席巴金,在第五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和第六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也都是张同吾代笔,他完全体现了巴老的文艺观和巴老的语言风格,既平实又谦逊,又亲切感人。特别是第一篇那是1996年,巴老神智很清醒,读了初稿,充分肯定写得好,只改了一个词,把“圆融”改为“圆润”;第六次全国作代会是2001年,巴老已不能亲阅,也不能用语言表达他的意见,这篇开幕词便多有改动,这绝非巴老的心意,也是同吾个人不能左右的事了。1990年在北京举行了艾青作品国际研讨会,当时的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玛拉沁夫的开幕词,也是同吾起草,多年之后艾青夫人高瑛还多次赞美这篇开幕词写得好,是对艾青成就最准确的概括和最好的阐发。这些仅仅是同吾文学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侧面,然而却可窥见他的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他曾经兴奋地对我说:“我本人的文章大约近200万字,都微不足道,只有这四篇开幕词,因大师的光辉映照而永载青史。”他是个很谦和的人,这些年人们称他为“中国诗坛第一判官”、“中国作协的首席诗歌评论家”,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当今谁是李白和杜甫,得去问问张同吾。”每当听到这类话,他都说:“朋友,千万别害我!”
       同吾是我尊敬的老师,又是真挚的朋友,他是非常平易随和的,又是非常风趣的,有时妙语连珠让人开怀大笑,有时出语惊人让人心弦振颤。然而他又是一个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的人,1979年正是新时代的黎明,然而是春寒料峭,同吾当时在首都师大中文系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他几乎通读了巴金、老舍、曹禺、艾青等文学大师的全部作品,第一次提出三十年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同吾先生认为讲假话、讲套话、口是心非,可笑而可悲,中国文化有许多长处,但虚假性和程式化正表现出民族性格中的弱点。他说入党审核会上新党员表态谦逊之致,往往让人啼笑皆非。他本人是1985年在中国作协入党的,他做为新党员的讲话,只有一句:“这一天本应该在20年前到来,我早就符合党员条件,因为历史走了一条曲线,我也被这条曲线抛远,今天我与其感到光荣,莫如说感到严峻,未来将证明,我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种表述方式,虽不是振聋发聩,也让人耳目一新。
       同吾先生是在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1994年中国诗歌学会成立,艾青、臧克家任会长,李瑛、牛汉、绿原、邹荻帆、张志民、柯岩、吉狄马加等16位大诗人任副会长,张同吾任秘书长兼法人。我国是诗的国度,终于有了全国性的权威性的诗歌学术团体,这是诗坛幸事,由于他人缘好,有感召力,诗歌学会的活动有声有色。自1998年起,在云南楚雄、南昌、深圳、河南鹤壁建立了四个诗歌创作基地——中国诗人之家,开展了一系列诗歌文化活动,特别是在楚雄举办的“西部之声”十月太阳历诗歌节和大型诗歌音乐会,经云南电视台和央视录播之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又相继设立了“中坤杯·艾青诗歌奖”,举行了“生命之源·中亚国际诗会”,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的诗人们和中国诗人一起云聚新疆,共同探讨诗之真谛,交流创作经验,而且共同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浓郁的诗情。抗日战争60周年是中华民族光荣的庆典,同吾带领一批军旅诗人赴太行山采风,创作出一批优秀诗篇,在北京举办了“拥抱太行”大型诗歌音乐会,几十位部长和将军出席,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央视播录并制作了DVD光盘在全国发行。多年以来诗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以这样的深度和广度走向社会,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抚慰人们的心灵,并且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最近应韩国现代诗人协会的邀请,张同吾率领中国诗人代表团访韩,出席首届中韩诗歌学术会议,他在开幕词中热情地赞美中韩友谊,而且阐释了中韩诗歌的美学源流,博得与会者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今日的无限风光中是很难想象创业的艰难,当初开研讨会连请柬都买不起,同吾就到作协各部门去捡那些用过的请柬,撕掉“瓢儿”重新贴上打印的通知。1998年朋友向他介绍广东某市有一家漂亮的宾馆,老板有意在那里建立诗人之家,张同吾欣然前往,其经历却带荒诞意味。那位老板是个只读过四年小学的农民,现有两个亿的资产,因而处处流露出傲慢之气。他不知诗为何物,直言问:“诗能给我带来什么直接利益?”同吾感受到一种人格的污辱,也是对诗的玷辱,他说:“诗不能换钱,但诗能提高你的档次和品位。”同吾以教训的口吻问老板:“你说做生意凭什么发展?”答:“凭机遇,凭智慧。”“不,是凭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智慧,一个有文化的企业家懂得文化投资,否则,不是企业而是作坊。”老板问:“您还懂得经营?”答:“我是亿万富翁嘛。”又问:“您做什么生意?”,答:“一身傲骨,两袖清风,满腹经纶,还不够亿万富翁吗?”他从来没有这样傲慢!最后签约时,老总派副手出席,比原来口头约定的赞助费每年少了4万元,同吾严肃地对他的副手说:“请你转告你们的老板,中国诗人还没有沦落到任人施舍的地步,建立诗人之家是双赢,我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少一钱我也不干。”于是他没有签字,拂袖而去!朋友们都赞扬他的文人风骨,为诗人们长了志气。后来,他与骆英相识,骆英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是位有才华的诗人,他就是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他是真正热爱诗歌并且想为繁荣诗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两人一见如故,黄怒波拿出3000万做为诗歌基金,其中1000万给中国诗歌学会开展诗歌学术活动,从此,便可以谋划一番大举措了。
       他与诗同行,他的喜怒哀乐都与诗的命运息息相关,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化人生。他的另一位好朋友李松涛说的好:“我们在他的指示旗鼓的评论之外,在细腻曲折的小说之外,在荡气回肠的散文之外,在凉热分明的报告文学之外,认识一个诗性的同吾、理性的同吾、现实的同吾、浪漫的同吾、达观的同吾、痴情的同吾、复杂的同吾、丰富的同吾,总之,认识一个真诚的血肉丰满的同吾!”这才是全面的多侧面的同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