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诗版图(之二)]涡水汤汤向东流
作者:孙志保

《诗歌月刊》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涡河自豫入亳,成汤汤之势,向东浩荡前行。沿岸风景缤纷,尤以杨柳为盛。袅娜妩媚,依水而生,亦因水而清秀,因水而灵动,每每引人驻足,令人心驰神荡。我时常把它们比作亳州的诗人们,觉得这样才能说尽心中的喜爱。
       亳州的诗人群体在安徽有较响的名声,应始于1980年代末,之后绵绵不断,如涡河之水。现在活跃于诗坛的亳州的诗人,有从1980年代末一直坚持过来,且热爱更甚的;有起于后而名气却走在前,势头迅猛得令人击节赏叹的。我有两个感觉。一是这个群体非常具有凝聚力。同饮涡河水,生活背景相似,文化背景差异不大,且有着共同的好人品,使得大家很容易融汇在一起。交流提高,共同进步,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这些风格在接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至于形成了独有的群体风格。以群体的力量示人,自然威力无穷。以诗歌而秀于林,这是亳州文艺界的骄傲。二是亳州的诗坛有很多曾经闻名全省乃至全国,同时又甘为人梯的老诗人,如刘士光等。刘士光先生年近花甲,年轻的时候以诗歌闻于文艺界,而更令他闻于涡河两岸的,是他以培养年轻诗人为已任,一直无私奉献着,同时,以自己的人品深深影响着他们。涡阳的四十岁左右的诗人,早年之所以能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很大程度上都与他的指导有关,而之所以能成为诗人,则更与他的教诲有关。更年轻一些的诗人,从他这里得到的长者的关怀更多。我想,这是亳州的诗歌能形成群体并具有强大冲击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群体的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事业,有着自己的工作,他们没有因为生活的重担而丢弃诗歌,因为诗歌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身体,成为了血液。这样的一个群体,是涡河岸边一道美丽的风景,是涡水一样流淌的涡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和亳州的很多诗人是朋友,虽然自己没有成为诗人,却是对他们充满着向往,在一起处着,感觉非常亲切,就像兄弟姐妹在一起。在这个群体中,谭飚诗风沉郁,思想较为深刻,每每能令人触诗生情。他着意语言,却不拘泥于此,以语言能表达感觉为准,而又因为熟练,在很好地表达的同时,语言本身也随之而美。在他的几部诗集里,尤其是他最近出版的《边弹边唱》里,这种感觉愈加明显。张凤鸾的诗与他的性格非常接近,朴实而富有才情。最初读凤鸾的诗,感觉到他的脚步是沉重的,却又是坚定的,及至相识相知,这感觉竟是正确的,不禁感叹诗如其人这句话的正确。他那本《乡土情缘》我读了数遍,每遍都有新的收获。你也许不能通过小说了解小说家,但你肯定可以通过诗歌了解诗人。他那首《父亲》我至今能回忆出当初读它时的感觉。在这个诗人群体中,高家村是独树一帜的。我曾经为他的《一场薄命的爱情叹息》作过序,而那优美而感伤的诗句,令我多次捧起放下,放下又捧起,竟自叹息不已。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又能始终把那种爱情般的感伤氤氲其间,自然是要花费很多功夫的,而他,似乎是轻而易举,这大概与他自身就具有这样的气质有关。段伟是这个诗人群体中较为年轻的,在写诗的同时,他还经常有散文问世。他的诗歌因他常年在乡镇学校与县城之间奔走,而同时具备着城乡的气息,在洋溢着浓郁乡土风味的同时,浸润着对于城市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等的思考。他一方面追求着诗的语言美,一方面亳不掩饰自己愈来愈成熟的思想。总体来说,他的诗歌是明快的,就象八九点钟的阳光,透明清新——思想也是透明的——同时让人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女诗人在全国并不缺少,但对于亳州来说,实在有凤毛麒角之憾,李雪云的出现,让这块诗歌的园林亮丽了许多。她的性格热烈而大方,文笔在热烈的同时却不乏细腻。就像每次文友的聚会中她是温暖的亮点一样,她的诗歌也成了亳州诗坛温暖的亮点。张小山写作的历史恐怕要长于他的工作时间,在他写作的高峰期广播电台里经常会出现他的诗歌,而他创办的《诗歌参考》更使得他的名气播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军人的气质,铸就了钢枪一样有力的语言,也有着军营一般的整齐。郑懿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这使得他的诗歌更多地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同时让思辨的痕迹如水之于沙土一样浸于其间,逻辑思维对于他来说竟是摆脱不了的优势。对于他来说,诗歌不是朝圣路上的叩拜,不是修行者闭目观心的自我审视,而是他的快乐,他的生活的补充,这使得他的诗歌在自己的特点之上总有轻松在闪烁。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于俊杰是不可缺少的。他是个才华横溢而又偏偏勤于创作并能从创作中得到满足的男人,于是他成果丰硕,声名远播。才华横溢的诗人总能在诗歌中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到极致,把别人的感觉表达得比别人还好,于是俊杰的诗便总能给人一种酣畅的印象,而且在读第一首的时候便会获得这样的感觉。在这个诗人群体中,如他们一样优秀的还有许多,如郭义军、过传之、王宏礼,如邵健、柴阳阳,还有远在外乡却心系故土的林溪。他们以自己的创作连绵着诗歌的生命,在涡河岸边连绵成永恒的风景。这样一个诗人的群体,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注定是流光溢彩的,注定是内蕴丰富的,而留给我们的感觉,注定是美好而难忘的。
       当一条浩荡的河流过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会感恩自然的无私的赐予?当诗歌像白云一样悠悠地我们头顶飘飞时,我们是否应该感谢在人生道路上辛勤跋涉的诗人?
       涡水向东,载着诗人一生的承诺,游向浩瀚的远方。
       杨柳千条,牵引我们涉水而来,即使秋冬而不忍离开。
       默念千语,皆为祝福我们自己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