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诗版图(之二)]餐布上的盛宴
作者:红 杏

《诗歌月刊》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期小辑,是肥东诗人一次较为集中的展示,从中我们可以管窥肥东诗歌创作的现状。
       大雨和白色贯穿着姜诗元的创作,使之达到作品整体上的协调一致。在他的诗中,雨中的电线杆“歪斜如根根银针”,“霉菌如草一样疯长”,那是虽阴暗却真实的生活:铺天盖地的世俗喧嚣,被风抵在墙上的羽毛般的孤独无助,对幽灵样未知的恐惧不安,青鸟一样的理想死亡,自恋颓废和浓烈的末世情结。暗喻、隐语、反讽等一系列手法,散见于诸篇。已是知天命之年的诗人,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强烈的自卑与自尊,仍保持着旺盛的原创动力,实在令人敬佩。
       许泽夫的诗,在场景的观察叙述中饱含深沉的抒情:广场上用报纸盖着脸睡觉的民工,像“秋收之后遗落在地里的一棵穗子”,被诗人在诗歌里小心翼翼地拾起,使他的诗境显得厚重而不失细腻。
       而诗龄很短的殷芳,笔下的花却可令我动容,那是佳人在暮春时节悄然独立,诗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确当;蔡兴乐的诗,则写出农人的艰辛和对土地的深情,不事张扬的文字里,暗含悠然见南山的诗意。许俊荣的诗跳跃轻快,程浩的诗古典舒缓,但都洋溢着浓郁的维特式的青春情怀。许嘉发笔下流出水一样温柔的月光,刘永祥浓密富饶的田野也构建了很好的意象。
       苏轼评价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魏克而言,或许追求的是:诗是他的画,画就是他的诗。《童年:一座荒凉的村庄》就有着良好的光影变幻效果,语感节奏把握得很纯熟;而《山冈上》很有力度,充溢破纸而出的阳刚之气。我确信魏克有着梵高式的艺术追求,“一个人在秘密地凿着自己的山洞/至死也不曾被人知晓”。他不少的作品氛围看起来是后现代的,《大鸟》或者《沙漠中的站牌》是解构变形了的,是神秘荒诞的。但细读魏克,更象是清教徒,诗中隐含自我安慰,以及对颓废生活的厌憎,对人生信仰的呼唤。
       汪抒的诗一贯便以细节冷静见长,他的诗歌总在试图捕获即将干枯消失的个体存在,积极描述未来生活的可能以及可能的过去生活。在他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含令人不安的旋涡,关涉我们的局限性。突破是汪抒创作的巨大动力,较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诗境界日见开阔,题材日趋广泛,指向日显模糊;诗人正逐步消除说教,技巧与意义正在悄悄退隐,繁复的立体转入看似简单的浑朴天成,正在完备不可临摹复制的个体风格,在清晰的日常中逐步走向深层。
       西边则是位深居简出的诗人,然而却具备着广阔的视野,广泛的关注。他深受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很多诗隐射着人类共同的生存处境。他试图“言人所未言”,“一如突然的光亮”,追随杜甫式的创作理念,诗语言中富有弹性的材质闪亮,总体上讲,其诗清澈而隐晦,简短而有余味,中庸柔和而又暗藏机锋。
       在1990年代初,江岸曾是一位极为重要且活跃的诗人。诗如其名,滔滔汩汩来去磅礴是其最为显著的诗学特征。其诗取象自然,浩气奔腾,他极尽夸张取事,随意拖放之间所产生的抒情力量却予人极大的震撼。诗又如其人,是多血质的,可以引我们关注更阴暗的角落或更开阔的空间:那些在权谋杀戮的案榻枕席间苟延残喘的王,在钢铁与瓦灰墙土中挣扎的打工者,灯红酒绿中渐已颓靡的城市,还有天空一样吐故纳新的大海……背后则是负手而立嵇康般率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