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诗版图(二)]群岛的意义
作者:於国安

《诗歌月刊》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写下这几个字,心里感觉怪怪的,这倒不是矫情,而是在这个相当功利的社会,去谈论文学,进而去探讨他的意义,心里不禁要问:一份普通的民间刊物,它承载起意义吗。我们当然不是在意义的旗帜下聚在一起,但是作为一种表达,我却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定语。作为存在的一种语码阐释。
       群岛的22年。22年不长但绝对不能算短,如果算是一个人的话,他应该读大学或者就业,对自己的前途基本有一个打算了。再如果一下,如果一个人花22年的功夫去做一件事情,那至少能够对自己有所交待了。22岁的群岛却不知怎样表达,对于时间不应该是麻木,现在想起来,时间 过得真快了,1984年到现在,在一个边缘的海岛,难得有一群痴情于文学的人聚在一起,用诗歌表达喜怒哀乐。想到这我还是为群岛感动。这种平淡的坚持,在整个的文化背景来讲,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最为喧哗的一部分,当然当代文学是不可能算上群岛,但作为群岛的人是从1980年代开始了一往情深的跋涉。22年里,没有被各种主义、潮流所裹挟,也没有被淹没,边缘自有边缘的好处,缺少关注,游离于中心的光环。但这种质地更显纯朴,也惟其这样,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进入中心也会有力量。22年过去了,文学已经失去轰动的效应,很多人已不写诗歌了,群岛也如此。第一届会员只留下一个了。下海的下海,离开的离开,工作调动的调动。但群岛这份小报依然在出,还有人在坚持。一分民间的小报,在没有固定的经费的情况下,每年基本上出5、6期,每年还组织会员到外地采风,每年还有组织的搞会员沙龙,作品研讨会。我觉得这就是意义。群岛应该要为自己而感动。在当今社会说坚持是需要勇气的,群岛没有一种使命感,它的意义是自发的。这样做不是别的,也谈不上到底为了什么。没有比喜欢更好的理由了。
       群岛的作品。对于一个普通爱好者来说,发表是一种肯定。群岛的作品应该说是在肯定的前提下前行的,始于《诗歌报》1989年中国现代诗歌集团显示后,已先后在《诗刊》、《诗歌报》、《诗歌月刊》、《东海》、《城市人》、《萌芽》、《中国作家》、《上海文学》、《星星》、《江南》等几十家刊物发表了大量作品,《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文学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作过专题介绍。协会被浙江省作家协会评为浙江省文学组织先进单位,被舟山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先进社团。罗列这些,对一家大的协会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群岛来说,意义不同一般。它以文学的名义超越了地域的范围,让我们记住有一个群岛存在。
       写作的向度。至少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大海就没有群岛,就没有群岛诗人们写作的母题与渊薮。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海洋题材的诗歌在群岛的作品中占很大的比重。把海作为自己抒情的对象,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但从整体上来看,群岛作品中抒情的力量是主流,是行走在波浪家园中的吟唱,其中大量的体现在对水、鱼、鸟、礁等包括海岛特有的生活现象的抒写,使诗人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海域风情特色。这种写作是传统的,能最先展示诗和生活的韵味。群岛的诗人们真诚的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和面对内心写作,为海洋而感动、伤悼,在诗歌观念上排斥了智力、观念和哲学,流露了单纯的诗学美感,使诗的能指回到一个公约的系统中,倾向于情绪、情感等本体性的东西。这在舟子、徐嘉和的诗歌中集中体现。多元手法的综合运用。在主题上这一阶段使诗人们从对大海一味歌颂与诅咒中跳出来,进行审美的观照,与之相对应地在手法上多变呼应了这一时期的艺术转换,使诗人们进入“命运给予了一个人以历史经验来在丰富个人经验的可能”,诗人的境界也随之拔高。在艺术手法上,更加自觉地致力于语言形式和意象形式的陌生化创造,大幅度地开拓诗歌语言的选取界域,含混、矛盾、张力不断显现,意象更加密集,句子的跳跃加强,所谓的现代性在这里也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一类的作品呈现出幽幻神秘、空灵飞扬与悲壮的美感特征,张扬强悍的生命力与坦然承担苦难的勇气,主体意识被强力激发。时间、诞生、死亡等意象成为表达的核心。这也是群岛具有特色的诗歌作品。李国平、李越、厉敏等诗人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群岛作品从大体上讲,是从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的描摹抒情到对生存忧患所激发的个体生命力的张扬,最终走向对海洋的思考。
       突破与尴尬。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群岛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特性,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只不过用这种手法更多地写海,为群岛带来一些所谓影响的也是这一类诗作,进入21世纪后,群岛作品就没有进行进一步拓展,进入了写作的尴尬(尽管古岸、颜平等试图用另一种方式进入诗歌的本体)。集中体现在对海洋作品缺乏具有历史内涵和艺术穿透力的作品,无法写出灵魂的搏斗与拯救的力量。在其它题材的作品上,包括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上没能走出自己的路子。之后随着人员的流失变化,仅管后来者作了有益的探索,整体略显单薄,但突破已呈式微,并没有形成气候。群岛的创作之路呈惘然之状。说到底这也不是作为一份普通的民刊所能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比热爱更好的理由了。记住群岛的惟一理由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有一群海边的人,在热爱着诗歌,在我们转身的刹那,发现诗歌和大海仍然在感动着我们。就为这一点,请记住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