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本期头条]诗人外长,外长诗人
作者:闻 旎

《诗歌月刊》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李肇星,作为中国现任外交部长,其出色的外交工作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而其非常高的外交能力也深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他曾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联合国常驻大使以及驻美大使。2001年1月29日,华盛顿市长宣布当天为“李肇星日”,以感谢他为美中两国人民友谊所做的卓越贡献。
       我们说,作为外交部长的他,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在政坛上他无疑是一个活跃着的风云人物。然而在地位显赫的外长身份的装点之下,却隐藏着一个诗人的灵魂。是的,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一位出色的诗人。在政治身份光环的笼罩下的他,将一颗赤诚的心、火热的心交给了同时又是诗人的他。其诗歌也因其特殊的双重身份而显示出了独特的美。
       一、 李肇星诗歌的形式之美
       李肇星诗歌的美首先便体现在其诗歌的形式上。
       (一)李肇星诗歌的对称之美
       对称之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建筑的一种重要的风格,而其也自然地渗透到文学及艺术的创作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之美。
       在李肇星的诗歌之中,有着大量的具有对称之美的作品。
       如李诗中有这样一首,名为《坎昆即景》:
       远山默默,
       拥抱着大海的汹涌;
       细沙软软,
       感受着脚步的坚定。
       岸的俏丽,
       呼唤着浪涛的翻腾;
       路的曲折,
       汇聚成心境的平静。
       从整体看,本诗共分两段,每段皆为四八四八结构。结构整饬,体现出一种完全的对称之美,有如对联、古诗之对仗之美。
       再从每段来看,各是四八四八结构,如:远山默默,/拥抱着大海的汹涌;/与细沙软软,/感受着脚步的坚定。这四行中前两行与后两行俨然显示出一种对仗之美:远山默默对细沙软软,拥抱着大海的汹涌对感受着脚步的坚定。另一段也是如此。
       此类诗还如《山城》、《枫丹白露黑鹰》等。
       (二)李肇星诗歌的简洁之美
       简洁似乎是诗歌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在李肇星诗歌中则很自然地体现出这一点。
       如李诗中的这样一首,《新西兰印象——空中俯瞰》:
       
       海做的
       蓝色画布上
       两片绿——
       南岛大,
       北岛小。
       山做的
       绿色画布上
       数片白
       羊群多,
       楼群少。
       全诗简洁明了,毫无拖泥带水之弊。海做的画布上南岛北岛,山做的画布上羊群楼群。犹似一幅白描,只就几笔便勾勒出新西兰的浅而清晰的印象。就如同眼前放着一张地图,一目了然,新西兰南北二岛,羊群片片,楼群片片。简洁之美自然可见,诗人内心的坦荡,于是乎有了笔下的“轻描淡写”,却意味深长。
       此类诗作又如《爱丁堡》、《为祖国歌唱》等。
       (三)李肇星诗歌的回环之美
       回环似乎是一种诗体形式,古之有回环诗一种。回环诗以其首尾相连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之美。而在李肇星的诗歌中却有着这样的一种回环之美,虽不是回环之诗,却有着其同样的美感。
       如李诗中有这样一首,《我以前不是这样——在美国看“锦绣中华”公园》:
       我以前不是这样。
       在家里,
       看惯了黄山的巍峨,
       喜玛拉雅也很寻常。
       自从见了你,
       常思念十万大山的高昂。
       在家里,
       听惯了京腔的浑厚,
       江南丝竹也很寻常,
       自从见了你,
       常思念曲阜方言的辉煌。
       我以前不是这样。
       《我以前不是这样》这首诗以“我以前不是这样”起首,接下来“在家里”看黄山、喜玛拉雅,“在家里”听京腔、江南丝竹,最后又以“我以前不是这样”结尾。全诗以“我以前不是这样”开头并结尾,首尾相连,回环往复,形成一种独特的回环之美。该诗体现了诗人的独巨匠心,以及对古典诗形的巧借妙拥,构成了当代诗歌的一种古典之美。
       (四)李肇星诗歌的旧体诗形之美
       在李肇星诗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歌,采用的是一种近似旧体诗的形式,却是现代诗律的内容。这也构成了李肇星诗歌的又一特色。
       在李诗中这样的诗歌有如《第六次去非洲》:
       夜飞印度洋
       几多星星亮
       心头泛浪花
       花萼着清光
       黄河适春暖
       刚果正秋爽
       青春得意处
       天涯有故乡
       这首诗乍看上去有如一首五律或如两首五绝合在一起一般,给人以一种旧体诗形之美。
       又如《凤凰城中国文化中心》:
       大沙漠新添的绿洲
       吉祥鸟初生的霓裳
       沧浪亭徐徐的清风
       西子湖连结的桥梁
       这首诗每行比古诗中的七绝多一个字,而其四行的形式又使人感觉十分类似与旧体诗的七绝,给人以古色古香之美,同时又不失现代气息,实为一首仿古用今的佳作。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
       (五)李肇星诗歌的变换之美
       在李肇星诗歌中还体现出一种变换之美。要么变换之中有整齐,要么整齐中有变换,错落有致,别有生趣。如《珍珠》、《圣马利亚故居》等。
       二、李肇星诗歌的意象之美
       (一)古典诗词的化用
       李肇星有着很深的古诗词修养,在他的诗歌中较多地运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内容作为对自己观点的表达。
       如《波尔图软木》中有“不施脂粉” ,“不修边幅”,有 “你没有乘过飞机、轮船,没有到过欧罗巴的李太白呦,‘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多么准确的发现!”诸如此类的诗句。
       又如在《心中的北大》中有这样的诗句:“未曾说出的心曲还是‘修我戈矛’‘与子偕行’,不计华发早生,不辞海角天涯。”
       这些都成为李肇星诗歌中古典诗词经典内容的“化身”。
       (二)古典文化的新阐释
       在李肇星诗歌中常会将传统的文化内容赋以新的生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秋,自古以来便成了悲愁的特定意象。一提到秋,便自然反映出悲与愁的思绪和情怀。而在李肇星诗歌中秋则是另一种情绪,另一番气派。正如《秋醉》有云:“语言顿显苍白,无奈秋叶浪漫!”
       在诗人的眼里秋是一种浪漫,所有的语言面对如此的浪漫都显得那么地无力、苍白。是啊,“红,红得透亮,黄,黄得灿烂。绿,绿得飘逸,紫,紫得滴艳——”,面对此种景色,语言的表达力也会失去色彩。那秋的“红”、秋的“黄”、秋的“绿”、秋的“紫”便已构成了一幅秋的油画,真实而美丽。
       在诗人的眼里秋是一幅“流动的油画”。“鸡尾酒灌溉了群山;丘壑是燃烧的晕眩,”“多元的色彩”在“斑驳变幻”。这是一幅何等气派的秋景图!
       在诗人的眼里秋是一种“成熟的美和力”,她“孕育着下一个蓬勃的春天”。秋是一种美与力,而不再是古人心中的悲与愁;她不再是扼杀生命而是孕育新生命——春。
       在诗人这里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关于秋的主题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诗人用自己的对于秋的理解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新的阐释,别是一种情绪,别具一番气派。
       (三)外国文化的渗透
       作为外长的李肇星,除了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知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国外文化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安徒生,也知道那美丽的美人鱼和可爱的丑小鸭。在李肇星诗歌中有这样一首,名字叫《美人鱼和丑小鸭》。诗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多愁的美人鱼,/一夜夜在海边沉思,/善感的丑小鸭,/一天天在湖中远望。”诗的一开头便将人们带入到这样两个美丽的童话里去,“美人鱼”的“多愁”与“丑小鸭”的“善感”更是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沉思”的“美人鱼”“变得聪颖”,“美”也不“张扬”;“远望”着的“丑小鸭”变得“开朗”,“丑一点”也不会觉得“沮丧”。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安徒生的博学”“安徒生的多才”,“一代代呼唤着善良”。在诗人眼里正是因为安徒生还有他笔下的“美人鱼”和“丑小鸭”带来了“天真”带来了“宽容”,人间、世界才便得“可爱”而“漂亮”。在诗人的心中,国外的优秀文化播下了善良、纯真的种子。因为有了这些种子,也让诗人有了一颗美好善良的心。而这一切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面便是一种异国文化的美。
       三、李肇星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对家乡、对亲人的思爱之
       1、思乡之情
       思乡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本身即是美的,而诗人用一种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思乡之情则显得更美、更动人。
       正如李肇星在《故乡愿》中说的那样,在故乡的“春雨中”做“一滴汗”,在故乡的“痛苦中”做“一滴泪”。在故乡要蓬勃“生长”的时候,“我”愿意为她挥洒“我”的汗水,愿意为故乡的“成长”尽一份力;在故乡“伤心”“痛苦”的时候,“我”愿意做她的“一滴泪”来为她分担所有的苦痛。
       浓浓的思乡情溢于言表,这是一个诗人的独特的情怀,不由得使我们对这位诗人身份的外长肃然起敬。
       2、对亲人的眷念、热爱之情
       在《梦见爷爷》里,诗人的印象是“清一色的硬石头,爷爷是一座山岗。”“清一色的好石头,爷爷是高高的山岗。”这是诗人对他的爷爷——作为一个石匠、木匠又是乡村医生的普通庄稼人的最深的记忆,也是最真的记忆。
       记忆中的爷爷“为汉奸钉棺材,为女儿打嫁妆。为乡亲扎针号脉,把儿子送到前方”。爷爷“恨起来像钢钎,爱起来像陈酿。”爷爷恨恶人而深爱自己的亲人。无数的如爷爷一般的爷爷们便构成了“无字的丰碑,民族的脊梁。”他们用他们的爱以及他们的恨来铸就民族的辉煌。诗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赞扬了爷爷,在赞扬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类似的作品还有《奶娘》、《姥姥的樱桃》等,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二)浓浓爱国之情
       大家都知道2001年7月13日我国申奥成功,2008年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永远的骄傲。面对如此喜人的大事,诗人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世界和未来选择北京》,以此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贺和深深敬意。
       “无拘无束的泪花飞溅神州,澎湃汹涌的欢笑洗礼京城。”“不老的萨马兰奇选择北京”,中国一片欢呼,世界一齐欢呼。“中国钟情奥运”,奥运也以“爱上北京”作为回报。
       在激情的文字下一种自豪与自信溢于言表,对申奥成功祝贺、祝福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对祖国爱的深情。
       另外《瞬间》也流露出诗人的这种浓浓爱国情。
       四、李肇星诗歌的智慧美
       李肇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这一身份也注定了他需要有大的智慧而且也造就了他的大智大慧。
       (一)正视历史的智慧
       正视历史、正视主宰历史的人类自己,是一种宝贵的自省意识,亦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①
       李肇星做到了这一点,从《牛田洋——献给死去的和活着的战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点。
       作者所写的是“文革”时代也就是1969年7月28日,几百名在广州汕头牛田洋锻炼的大学生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同台风海啸拼搏,数百名战友牺牲的一场悲剧。在面对“文革”那一场惨痛的历史变故仍有一部分人不能从其愚昧中醒过来的背景下,李肇星敢于如此地去反思,去质疑,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智慧。
       “牛田洋”成了中华民族反思的课堂,在这里爱与恨、荒唐与理智开始碰撞,碰撞出智慧的成果。诗人用纯朴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激发读者去探求人类生存的状态,思考生与死的命题。②
       (二)面对强权而幽默的智慧
       李肇星在外交问题上从来都很讲原则,钉是钉铆是铆,不卑不亢。但在严肃中也不乏偶尔的幽默,如《公鸡报告肥皂剧》便是对美国《考克斯报告》的寓言式的嘲讽。③
       “单脚站在”“肥皂箱边”的“瘦公鸡涨红了小脸”“向事实与常识宣战”:“你肯定偷窃了我羽毛”,“你或许也偷了一七七六年前我亲自设计、亲自产下的超蛋”,还有“你大概还偷过我的运载技术”。这一切的宣战都体现出了“瘦公鸡”的“霸权主义”作风,“党同伐异”“追求一爪遮天”,它的最终主张便是“一鸡说了就算”。
       诗人语不动声色,以一场“肥皂剧”便照化出了“瘦公鸡”设下的迷雾,幽默与智慧自然体现。
       以上便是我们分别从四个角度即形式美、意象美、情感美及智慧美来论述了李肇星诗歌之美。
       通过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外长身份的诗人李肇星其诗歌的独特成就,而在这些独特成就背后闪现的是诗人的独特情怀。
       我们说在这个艺术被贬值的时代,一个外交家能写出如此之美的诗篇,其无疑是给现时的社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让浮躁的人们也重新看到一点希望的蓝光,或许这算是李肇星诗歌对于现时社会的价值及贡献的一种吧!
       注释:
       ① 参考桑新华《序〈肇星诗百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4月。
       ② 语见桑新华《序〈肇星诗百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4月。
       ③ 同上。
       参考文献:
       【1】李肇星:《肇星诗百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
       【2】李肇星:《李肇星诗选》,作家出版社,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