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东方人]尴尬 等
作者:闲 梦

《诗歌月刊》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尴尬
       你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很慢很慢地转过身来
       笑眯眯地回答:就是
       我(你的笑容像蜡笔一样涂抹着
       空气中大腹便便的
       尴尬)
       这样的尴尬是怎样一种神秘体验呢
       雨季过去了
       你玩世不恭地询问每一个人
       就在这样的一个下午
       阳光很慢很慢地在钟楼上回转成时间的模式
       你烧完了最后的一封信
       然后尴尴尬尬地走出了
       门
       你知道你只能这样永远永远地尴尬
       此外,你还有什么选择呢
       你已经记不清路被废弃
       自从发生了陌生人来信的事件
       人们就不断在这儿倒
       垃圾
       就多次向你作出种种
       注解
       可惜的是你从来没有读懂一个女人
       她们从来没有尴尬
       脸红都被人们称为羞涩
       远处
       突然传来两声闷雷
       (你百思不解
       不多不少
       响起了两声闷雷)
       你闭着的一只眼睛突然睁开
       你把一群姑娘
       吓了一大跳
       这时你体验着尴尬的快感
       你究竟是谁呢
       你根本就不是谁
       你只是你自己的一种
       尴尬
       答《诗歌月刊》问
       1、请谈谈您参加“大展”时的情形。
       答:谢谢提问。我想还是先介绍自己。以下是我最近在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关于我自己的介绍片段,即是谈到我参加“大展”时的情形:
       “覃贤茂,男,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近郊一个小镇的中学教师家庭。川西平原那些温和而略带忧郁的天气所产生的秘密风水,滋润和丰富了他的少年时光。他那特异白皙的肤色和敏感细腻的性情被人看着是天生的书生,使他胸怀太多的理想却难以切合实际,一生都在梦想和现实的边缘徘徊和游离。从小热爱古典文学的他秘密的愿望是希望当一个作家,但他却又莫名地做着科学报国的白日梦,因此他于1981年进入了位于成都市锦水江边望江楼畔的四川大学,在物理系学习固体物理专业,这也成为了他日后难以解决的内心矛盾。然而科学的理性精神终不能满足他内心对于人性和玄哲的关注和疑惑,在大学期间他逐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人文社科的领域,一方面他有兴趣于东方神秘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似是而非地投身于后现代诗歌运动。因为少年时喜欢皇甫嵩的一句“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而取笔名为闲梦,不料却是一语成谶,大学毕业之后他居然渺不可知命定地远赴千里之外的江南南京。”
       我是四川成都郊县新繁人,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分配到南京工作。在大学时我即已投身诗歌运动,与成都的许多诗人有过密切的交往。到了南京,当然很快与当地的一些诗人们熟悉起来,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当时我最好的朋友和知己,是南京的诗人柯江,他是南京下关区文化馆副馆长,在南京的民间诗歌活动中他做过切实的工作和推动。1986年“大展”的消息最先是柯江得到的,我们很快策划了所谓的“东方人诗派”,那确实是与我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兴趣有关。“东方人诗派”的理论和实际的诗歌写作实践却是关系不大,从当时我发表在“大展”上诗就可以看出。我们嘴上谈的是东方神秘文化,实际还是主要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学的影响,我自己的诗歌写作倾向更认同于成都那些“非非”“莽汉”等那些朋友们。记得柯江将我们“东方人诗派”的资料寄给了徐敬亚,徐敬亚很快回了信,其中对我诗作表示特别的肯定。不过,我发表在“大展”《尴尬》一诗只是160行原诗的删节,并没有完全代表原诗的水准,有一段时间我对此很不满意。
       2、您对“大展”的看法和评价。
       答:这里我尽量的是从个人角度的来谈,我不想很慎重其事的样子地去谈“大展”本身的的是非功过。“看法和评价”这样的用词,对于诗人们来说更是要小心和警惕,其中遍布诡计和陷阱。
       “大展”对于我来说,虽然并不完满,但还是特别的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那像是我们青春热血的一次集结的纪念, 一次诗歌的集体狂欢。不管别的人对其有怎样耸人听闻的高明说法,“大展”对于我还是一件美好和值得回忆的事。“大展”就是那样存在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具有力量,不容忽视和看低。《诗歌月刊》现在在做“大展”2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一切都是在该那样发生时发生了,一切又是原因又是结果,那时,我惊奇和欢喜,但一切又像是本来就会来临。八十年代,更早的时间,民间、地下的诗歌运动,已经有了那么多的铺垫,已经出现了那么多的天才的作品和天才的人物,新的风采和新的时代,肯定是要以一种灿烂得让人侧目的姿态到来。
       3、20年过去了,你认为汉语诗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其实我很想回避这样的问题。我热爱诗歌,一直关注着诗歌,但按照有的朋友的话来说,后来(90年代后),我更多的时候,“不在现场”。这里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应该说更多是我因为自己的主观方面的原因。20年来,诗歌对于我来说,变得更为个人化。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许的事,但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
       当然我还是可以说几句。从旁观的角度泛泛而言,我认为,不管怎样,这些年来,汉语诗歌确实是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更多的是积极意义上的变化。当年的民间、地下的诗歌运动,那个时代的诗人、作品和诗学观念已经被相当程度的得到重视和关注,显然已经得到某种期许的成功。但更为难以把握的新的现象却已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方式,似乎使情况更为复杂,而民间、地下诗歌运动的立场因此也变得奇怪和“尴尬”,诗学的内涵丰富而有新意但却更为混淆和杂驳。虽然我并不敢乐观,但与20年前艰难的局面相比,还是已经有太多的容易,太多的宽让,太多的从心所欲,以至我又在暗地里怀旧和渴望极端的偏激。
       4、谈谈您的近况。
       答:还是我最近在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关于我自己的介绍,请允许我的文字有时会有一点旧式的抒情:
       “从此 《我生活在美丽的南京》(这是我刚写完尚未出版的一部最新的自传体青春长篇小说的书名)二十年至今。因为当初物理专业的原因,他现在还是南京某电子公司的技术经理。读书、写作、交友,当然还有爱情,这一切装点了他幻彩的青春,而岁月和生活的催逼使他更明白生活的残酷和责任。‘不著书又何以为活?’‘吾守吾道,至死无二’,这是他在写作他交代青春热血的一部重要作品《金圣叹评传》后记中的言志。在异乡南京的那些一如既往的孤独和平静的日子里,写作和读书是他主要的寄托。他完成并已经发表的作品主要有:东方神秘主义研究专著《黄帝内经与运气推算》,《实用运气的推算》,《闻香识人》,长篇武侠小说《海棠夫人》,人物传记《古龙传》、《金庸智慧》、《梁凤仪传》、《李敖传奇》、《金圣叹评传》、《柏杨传奇》、《琼瑶传奇》,武侠小说研究专著《金庸武侠小说鉴赏宝典》,《金庸武学地图》,《金庸人物排行榜》,长篇小说《黑路》、《芳香之旅》等。当然依然是自命是诗人的他,偶尔也还会发表一点诗作。弹指间他已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年,他已年届不惑,但岁月和风霜似乎并没有在他肉体上留下太明显的蚀痕,他看上去还是那样的年轻,还在梦想着长生不老的青春。虽然时光蹉跎,他还会在深夜一次次地端起酒杯,怀疑、叹息、伤感,遥想和见证着生命的奇迹,坚守着梦想和孤独的荣誉。”
       近作一首
       酒中的言辞
       苍白,孤僻,我寻找可以自恋的美
       靠意义似是而非的深刻
       在怀疑中也能可耻地得到平衡
       没有这样的好事情
       你甚至不敢承认要做一个诗人
       二十年的经历也等于零
       用不着说起早年的荣耀
       即使有,那就更可悲
       为什么不能感叹啊
       我藐视煞有介事的这一切
       但是要反对别人
       首先应该反对自己
       这也谈不上矫情
       酒中的言辞可以毫无顾忌
       说真的,我并不想掩饰
       我讨厌有太多的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