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极端主义]各人 等
作者:梁晓明

《诗歌月刊》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各人
       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
       我们各人喝各人的茶
       我们微笑互相
       点头很高雅
       我们很卫生
       各人说各人的事情
       各人数各人的手指
       各人发表意见
       各人带有意见
       最后
       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
       在门口我们握手
       各人看着各人的眼睛
       下楼梯的时候
       如果你先走
       我向你挥手
       说再来
       如果我先走
       你也挥手
       说慢走
       然后我们各人
       各披各的雨衣
       如果下雨
       我们各自逃走
       答《诗歌月刊》问
       大展准备极为仓促,但好在那时的创作理念至今看来依然不错,是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状态。
       对于大展我认为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一个革命性质的行为,所以,取得那样的轰动效应也是理所应当。但是确实也是鱼龙混杂,从总的大方向来看,我依然认为可取的要比副作用多。
       20年过去,汉语诗歌最为可贵的是写作者越来越多,而且态度越来越客观,好诗人也涌现不少,这是很重要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那场诗歌运动已经深远的影响到了现在社会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而这个功用恰恰是现代诗歌带来的。
       我现在依然在写,可能也不能不写,因为除了写作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可以干和值得干的事情了。
       近作二首
       无论我愿不愿意
       无论我愿不愿意,天还是黑了下来,
       它从门外黑进窗台,又从屋顶黑到了桌面,
       它很快黑到了我的手指
       我如果不开灯
       我心里就会装满黑暗
       我的心里已经黑暗,它挥着欢快的小手
       挤在眼睛边,它要走遍我的全身
       它要在血液里扎根和发言
       我要起身开灯,但我却丝纹不动
       我看到黑暗降临大地
       我不能幸免
       遥远的星星自己发光
       像一粒粒
       自在的萤火虫
       他们亮晶晶的
       一点点照亮了我这些黑暗
       埃及的距离
       我去过埃及
       上埃及几乎从不下雨
       我奇怪的望着导游的讲解
       我想起杭州下雨的湖堤
       杭州多雨,下雨的时候我总在屋里
       雨水敲打着树叶和雨伞
       雨水清扫着河汊和小巷
       雨水是我的另一种生命
       但是埃及少雨
       导游指着尼罗河对岸
       几十座泥屋没有房顶
       不能下雨!他望着我坚定的挥起手臂
       在这里,恶梦离下雨都要回避七里
       七里!他大声强调这个数字
       ——这就是我和他和埃及的距离
       作者原注:
       1.埃及以尼罗河上下游为界分为上下埃及,下埃及接近地中海,海洋气候有时有雨。上埃及几乎无雨,偶尔来场雨便成灾难,房屋倒塌,泥水四溢,百姓因无思想准备极为惊恐。这对来自多雨江南的我来看,确属稀罕和觉得难以生活。当然我也明白,这只不过仅是我的感受,当地人自然有当地人的快乐,比如一位努比亚少女就对我们说,她最爱这块土地,哪儿也不愿去。
       2.在埃及,你可以见到很多房子没有屋顶,农村更是,开始我以为是种什么风俗,但导游介绍说,国家政策以屋顶建好为房子完工,而房子完工便要交税。为避免交税,很多房子便直筒朝天,形成一景。好在埃及很少下雨,真正天当房,日月当灯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