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口号是喊着玩的
作者:杜 鸣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关于口号宣传方面的讽刺,说日本人边喊(口号)边干,德国人不喊只干,中国人只喊不干。这则讽刺是在赞扬德国和日本,批评中国。它(我们仅说中国)符不符合实际?讽刺少不了夸张和漫画,不是精确的论证,如果我们谅解它这方面的“欠缺”,而领会其精神要旨,我以为大致是符合的。不过,为了“全面”地看问题,我们要指出,我们也有边喊边干的年代。
       首先,我们的注重宣传是事实。鲁迅就指出过我们是善于宣传的国度;在战争年代,我军的宣传队冒着枪林弹雨也要为前线的战士唱快板书鼓斗志;今天,本人为某媒体打工,深深感到一些单位、团体、企业对宣传的重视。在采访活动中常听到对方恭维:共产党打江山,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这个高度概括,不知出自何处)。这是想说明宣传的不可少,同时也奉承记者。身在中国,每个人都感受得到宣传的热浪,用不着举太多的例子就能明白。
       宣传本身倒没什么可非议的,问题是宣传的内容对不对?具不具有真理性?如果具有真理性,在大张旗鼓宣传后,又去不去付诸实施?这些倒是需要考察的。
       我以为,我们有过“边喊边干”的年代,比如,上世纪50年代,我们喊“大跃进”口号,我们也在脚踏实地大战钢铁干“大跃进”;文革是最大的“边喊边干”,打倒走资派,举国都投入。这类例子我们又有体验,也用不着举太多的例子来说明我们“边喊边干”。不过,毋须论证,这段历史喊的口号可惜都不具有真理性,理所当然,鼓足的“干”劲也就是错误的。
       现在,我为什么说我们是“只喊不干”呢?这句判断很容易被人诘问:我们不“干”,会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吗?对此我也有回应:如果我们“边喊边干”,我们会有更大的成果。而且,我有理由说我们“只喊不干”。
       这还是要从我身边的事实说起。
       我生活的城市有这样的宣传口号:建“国际旅游城市”;建“人居环境典范城市”;建“风景园林城市”。这口号很诱人,三者建成其一就了不得。“国际旅游城市”我以为“八字还没有一撇”,我没运气去外国,但我在电视上见过不少外国城市的风光片,比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清澈的河流,整洁的街道,独特的建筑,大面积的草坪……,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城市。我以为这些城市才是国际旅游城市。当然,不是说我们的城市不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问题是口号要喊得实际,不能太离谱。
       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市民住房得到改善(仅从居住面积这个标准看),但以美国人的标准看,我们这些住公寓者均属于穷人之列。在看美国电影时,我留心观察,普通的美国人(或曰中产阶级)的住房是单家独户,门前均有草坪。我经常感叹,这才是人应住的房子!这才是人居环境典范!而我生活的城市,站在一高楼俯瞰,千篇一律的房子,色彩单调,灰头垢面,凌乱得像永远收拾不好的家务,实在是和“人居环境典范”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是那句话,喊口号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要认真去设计,脚踏实地去干。但我们一阵热闹喊完口号像没那回事,更没去干。
       喊口号者为什么喜欢喊言过其实的口号?显然,口号策划者是想获取喊口号“当下”的轰动效应:对上级,会觉得你有能力,有规划,有目标;对民众,又会觉得你在干大事,没闲着。
       为什么喊口号者敢“只喊不干”?我想起鲁迅说过中国人记性不好的话,我想这和中国人记性不好有关,喊空口号者知道国人上上下下都有遗忘症。他们知道他们喊的建“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实现不了,但他们并不诧,他们认死了上上下下(上级和民众)都“忘了”是谁喊过这些口号?认死了没有谁在乎口号的真假。我们没有这种追究责任的机制,我们的市民也没有追究政府失信的意识和习惯。在这种背景下,喊口号者当然有胆量“只喊不干”,敢把口号喊着玩。■
       【过客荐自《黑白》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