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试论《云水篇》的艺术特色
作者:石之俊

《含笑花》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原文山州文联副主席、《含笑花》主编刘德荣先生的诗集《云水篇》带着云水一样的流畅、潇洒、悠远和含蓄的情调出版问世了。《云水篇》的出版在文山诗坛上掀起了一层层感情的浪花,大家争相阅读,从中汲取营养。我也是《云水篇》的热心读者之一。阅读之余,所有感受,意欲从理论上对《云水篇》的艺术特色作一些探索。
       一、诗情与画意的有机结合
       《云水篇》分为七个部分,共有七言四句小诗一千七百余首,其中“四吟”为山水抒情诗,“六咏”和“古树、盆景、根艺、奇石”的“四诗”为咏物抒情诗,“四颂”为颂人抒情诗,“三辞”为祭奠抒情诗,“致妻、感悟、自咏、示儿、示孙”的“五诗”为感念抒情诗,“鹰词、逐驱、动物”的“三词”为状物抒情诗。这些诗篇正如《汉书·艺文志》所概括的“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是他的“工作历程、生活历程、思想历程、感情历程的真实记录。”这些诗都充满了作者真实的感情,要充分表达这些感情,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有理性的表达,有感性的表达,有哲学的表达,有艺术的表达。在《云水篇》里,作者是通过感情的艺术的方式来充分地表达他的感情的。作者高雅的情操、纯洁的心灵,是通过云水的形象来体现的。如《云水吟》:“白云照水折云新,泉水映云泉水醇。白云有意恋泉水,泉水有心伴白云。”这首诗通过白云泉水相互辉映的图画来衬托一种纯洁高雅的情怀,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我们的面前,一泓清泉似镜,悠悠白云如醇,一幅优美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又如《云水吟》:“云蓝水碧小桥边,草绿山青古树前。谷鸟闲鸣竹屋顶,女人溉灌种瓜田。”这就是一幅兴旺生动的田园耕作图。作者既写了田园的云水景色,又赞扬了农妇的勤劳品质,她们的心灵如同蓝天碧水一样纯洁,抒发了作者对美的发现和追求的情怀。把诗情寄植在画意之中,这本身就需要对典型环境和典型情绪进行观察、捕捉和认定,对一瞬间出现的诗情画意要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作者有高度的艺术敏感力和艺术概括力。又如《返乡吟》:“溪水曲兮万亩田,岸边新屋小桥牵。清流低唱随山走,翠竹碧山接远天。”这首诗尽情描写了家乡的农村景色:溪水、田畴、新屋、小桥、碧野、远天,一派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特别是“清流低唱随山走”,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也充分地表现了作者捕捉典型环境、典型情诗的高超的艺术才能。
       二、叙事与传神的有机结合
       在《云水篇》里,作者有“六咏”之诗,即咏梅、咏兰、咏竹、咏菊、咏三七花、咏奇葩。在这“六咏”的诗句中,作者把对其物形状的描叙与对其物精神的刻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诗作的感染力度。如《咏梅》:“凌风冒雪舞翩翩,独立崎岖竹径边。不等寒冰消化尽,曳牵春色向人间。”这首诗既写了梅花的生动形象,也歌颂了梅花不畏冰寒,孕育春光的牺牲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又如《咏兰》:“贤哉圣也大兰花,与竹与松居石崖。数历废兴仍故我,多经劫难复萌发。”这首诗对兰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进行礼赞,启发我们要如同兰花一样在逆境中奋斗成长。又如《咏兰》:“幽兰一自放书房,蓓蕾初含两小双。亲近兰花几日否,小诗句句带兰香。”这首诗更是传递出兰花的魅力,也就是兰花的清香感人肺腑。为什么呢,蓓蕾初放,新生的幼叶是最感动人的,最令人向往的。“小诗句句带兰香”,这优美的诗句突出了兰花的灵魂,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又如《咏竹》:“一竿春雨自扶疏,无改音容情似初。心系春山春不老,行云流水在风舒。”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竹子的韧性精神和风流倜傥的品格,给人予深刻的启发。又如《咏菊》:“昨与农家话短长,疏疏秋菊丛丛黄。应半梦吟陶令句,今朝嘴里仍含香。”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秋菊高雅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陶渊明田园咏菊时的喜爱和对陶渊明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而归田园的风骨的赞美之情。又如《根艺诗·共舞今宵》:“由来天地有晴阴,日有一朝且一昏。夫妻恰似春江水,熨不能平剪不分。”这首诗把根艺共舞今宵的夫妻形象和精神充分地揭示出来,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三、庄重与和谐的有机结合
       《云水篇》的艺术风格既庄重,又诙谐,既严肃,又幽然,这就增加了诗作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如《咏兰》:“唇瓣丹兮心骨丹,自然本性美河山。能添山水一时美,便是天间大状元。”这首诗把兰花人格化,以天间大状元自况,妙趣横生。又如《自咏诗》:“著书辛苦惜分阴,老尽春心仍是贫。柜内诗书八九卷,壶中土酒二三斤。”这首诗何其幽然,何其乐观,使人顿生亲近之感。又如《示儿诗》:“一天老子上天庭,儿女勿悲亦莫惊。吾为天上酩酊者,误到人间借路行。”这首诗谈谐幽然之气跃然纸上,引人哈哈大笑。又如《咏兰》“醉是蹒跚尚护花,簪花小女笑哈哈。为摘一枝效小女。方知头顶已无发。”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幽默小诗,兴味盎然,但又不失之轻浮,令人爱读。
       四、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云水篇》诗的体裁是二言四句三韵,在形式上像近体诗的七言绝句,但内部结构上并不完全像七言绝句,也就是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七言绝句。那么,它属于哪一种诗的体制呢?它是属于一种古体七言四句诗。这种古体七言四句诗具有七言绝句的某些因素,如押韵、节奏、对偶等,可以说是唐代律诗形成以前的诗体。这种七言四句诗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不是大量出现。收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的《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这就是典型的七言四句诗。可见《云水篇》七言四句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郦道元所生活的那个遥远的时代。南北朝时代,即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之间,在南朝的乐府民歌中,大量以五言四句的形式出现,如《子夜四时歌》,其中的《春歌》唱道:“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彩,阳鸟吐清音。”这就是典型的五言四句诗。刘德荣先生《云水篇》的诗体制可能受到南朝民歌的影响,而把五言四句式改为七言四句式,扩充了形式,加大了内容,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作家如鲍照在他的乐府歌行《拟行路难》是全部使用七言句式,这为当时初步出现的七言四句诗应该说也有所促进。
       以外,刘德荣先生的《云水篇》在创作上除了受陶渊明影响以外,也可能还受到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和谢眺的影响,谢灵运还有“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的名言,谢眺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佳句,这对刘德荣先生花月云水的诗是会有影响的。大而言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作品都对刘德荣先生的花月云水诗产生过影响。刘德荣先生就在这些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在形式上由五言四句突破为七言四句,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扩大了领域,咏物诗中对一种对象可咏数百首,这种咏物诗规模之大可谓世所罕见,前无古人,这就是刘德荣的《云水篇》在艺术创新上的成果。
       上述四个方面,是我对《云水篇》的艺术特色的初步认识,但在许多方面都还可以作进一步探索,以便作出更为完整更为科学的概括。此外《云水篇》也并非完美无缺,诗作并非都是首首平衡的,每首之间在艺术品位上是存在距离的,有的诗味淡薄,有的诗味浓厚,这仍需要比较研究。还有在同一标题下,有数十首甚至数百首诗,是否可以在内部适当分类,使头绪更清楚一些。如《咏兰》一项,就可分为兰花的品种、风格、香味、生长多个小项进行咏吟,使读者易于阅读分析,使《云水篇》进一步完善优美。
       本栏责编:张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