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含笑花开抒情怀(外一篇)
作者:张永权

《含笑花》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文山州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含笑花》推出了一期颇有质量和品位的诗歌专号。这期专号,凝结着办刊人对党的热爱和壮乡边陲各民族诗人的深情厚谊,向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含笑花》的诗歌专号,通过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推出了一组组力作和许多优秀诗篇,展现了壮乡各族儿女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面貌,旗帜高扬、颂歌真挚、号角有力、丰富多彩。是一期编辑策划好,诗人阵容强、作品佳作多、有特色、有亮点的诗歌专号。
       在策划上,编者立足于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这一时代基点,通过不同的栏目,使壮乡各民族诗人集中亮相,推出他们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又各具特色的诗作,从不同的侧面讴歌了边陲壮乡各族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奋斗、建设边陲、保卫边疆、构建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展现了云南边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画卷。
       在编者策划的栏目中,“七乡先锋”、“乡村风景”、“民族花篮”、“军旅情怀”、“七色琴弦”、“多彩文山”以及“名家写文山”、“生命意象”、“校园文学”中所发表的诗歌,都有力作奉献。特别是“七乡先锋”中的作品,更是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崭新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服务人民和在构建和谐社会、带领边疆各族人民奔小康时代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彝族诗人周祖平的《田间地头党员的身影》,女诗人何源梅的《大爱无边》,为基层的普通党员唱赞歌,唱出了新时代党员的时代风貌,也唱出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浓浓情意。“专号”以50多首诗的篇幅来歌唱边疆基层党支部和普通党员的时代形象,体现了编者策划这期专号的良苦用心,也是这期专号的一个鲜明特色。
       《含笑花》诗歌专号不仅主旋律突出,而且题材宽广、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做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结合。哪怕是一些政治思想内容较突出的诗篇,也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概念化的抒写,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意蕴深厚的意象、精美的诗语来完成作品的主题。像王建芬的《在腹地种下的诗行》,柏桦的《远去的村庄》、李万辉的《乡村组诗》、张邦兴的《壮乡行》、龙符的《锦绣文山》、郭绍龙的《从故乡到远方》、周家鸿的《四季四相》、龙正清的《啊,月光》等,都是专号中的力作。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壮乡生活气息和边地色彩,在艺术形式和抒写方式上勇于开拓新路,创造了许多难忘的诗歌形象。《含笑花》这期诗歌专号,编者把它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党的十七大,当之无愧!
       文山是祖国的美丽边疆,是一块诗性的大地,也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从这里走出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吹响战斗号角的狂飚诗人柯仲平;文化名人楚图南,也有不少诗文佳作奉献给世人。在他们之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走出了彝族诗人周祖平,壮族诗人瑙伲、张邦兴:龙符、韦治娜,傣族诗人柏桦,瑶族诗人李万辉,汉族诗人王建芬、王豫文、周家鸿、柏天明、郭绍龙、高剑鸣、高星、何源梅等。在这块土地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创办了当时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含笑花》诗报。著名老诗人贺敬之为《含笑花》题写了刊名。当代全国诗坛上著名的将军诗人朱增泉、将军作家吴传玖,他们最早的作品,就是《含笑花》推出的。《含笑花》倡导的诗歌精神,使她能含笑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含笑花》之所以能高举纯文学的旗帜,为培养民族文学新人竭尽全力、也是和文山历届领导的重视支持分不开的。戴光禄、赵廷光、张田欣、刘建华、熊荣元、那家佐等领导热心支持《含笑花》,为《含笑花》培土浇水,也用自己的佳作为其增色。张田欣在文山工作时创作的《游驮娘江有感》诗作“悲壮驮娘泪染成,鬼斧神工栽天门,茅屋灵芝雄师守,布瑞幽情路迷人”,诗语隽永、境界优美,可称佳作。
       珍贵而特别的精神礼物——《剑啸南疆》读后
       我不认识尹翔同志,但在一些报刊上,曾读过他反映南疆警营战斗生活的报告文学。由于这些作品题材的特殊性、内容的可读性和可思性,使我记住了尹翔的名字。我欣喜地发现,一位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正用他的责任和智慧,从边疆警营,走进我们的文坛。
       我为我们的文坛多了一位专门从事警营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而高兴。
       最近,尹翔同志告诉我说他的这些报告文学作品已整理成集,书名为《剑啸南疆》,即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希望我能为这部作品写序。由于我过去在一些有关作品中,早已熟悉了未见过面的尹翔,便欣然应允了。
       赶来。他敲开我的门时,已是深夜,风尘仆仆的他,并不高大的身躯,却有着几分精干,近视眼镜背后的双眼,闪现出一股热情、质朴和机灵。我们一见如故,说起话来,十分投机。
       我接过他《剑啸南疆》的小样,感到分量的沉重,我当夜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竟被他的这部书深深吸引住了,我仿佛和尹翔一起,再次走进了他战斗着的壮乡、苗岭、彝寨,走进了他的战友们一次次血与火的征战旅程,走进了一个个当代英雄的心灵。而我的灵魂,也似乎得到了一次净化。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感谢尹翔同志在猴年到来时,为我们送来了这份珍贵而特别的精神礼物。我忘了深夜的春寒,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记下我的读后感。
       尹翔同志很年轻,但却在南疆警营工作、战斗、生活了十多年,对新时期的警营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对这条战线,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善而出现的各种丑恶现象,能够正确把握和思考。同时,他多次随警参战,或战后采访,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他在创作时,就能够超越一般公安题材作者猎奇的局限,而是从创新的角度去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创作,创作,关键在“创”字和“新”字,报告文学也不例外。尹翔同志的这部《剑啸南疆》,是怎样突出这个“创”字和“新”字的呢?我认为,并非在于他占有了题材的特殊性,而在于他充分遵循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力求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首先,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是作者在把握这些大案要案的侦破题材时,以其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的思考,去开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蕴。他在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公安题材中,不仅走出一些作家猎奇的怪圈,也不仅在于案件的侦破和打击犯罪,而把着眼点放在如何使普通老百姓有一个安宁的生存环境,放在改革开放有一个稳定的局面。而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则是我们社会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安宁有关。打黑除恶、围剿车匪路霸、打拐缉凶、摧毁“黑色通道”、围歼“变态
       色魔”等等,作者把这一切归结到一点,就是为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战。哪怕是打击农村盗窃耕牛犯罪,作者也响亮地提出,是“为了农民兄弟的利益”。这样,整部报告文学,便有了亮点;作品的思想,便有了深度。这个思想深度,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象化。因此,《剑啸南疆》在同类题材的创作上,作者开辟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次,既然是报告文学,就要遵循报告文学的特点。报告文学的生命,首先在于真实。《剑啸南疆》写的都是发生在祖国南疆的故事,作者本人是这些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不少作品用纪实的手法,写出了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案要案,让人读来历历在目、真实可信。由于不少大案要案的侦破,作者都是参与者,他熟悉战友的辛劳和奉献,也熟知罪犯的凶残和卑劣,他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因此,他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总是在字里行间袒露自己的心扉,对罪犯的愤怒、对扭曲人性的谴责、对花季年华堕落的思考、对英雄战友的热情讴歌,都是出自于作者真情的流露。这就在真人真事的纪实中,融进了作者的真情,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也更具有文学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区别于一般报告纪实的根本所在。
       《剑啸南疆》的文学性,除了具有诗意的真情融汇外,还在环境的描写、各种人物的心理开掘、情节的构建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作品中作者还借鉴了中国章回小说的写作方法,利用一些案件的惊险、曲折,结构出峰回路转、一波三折的情节,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这样,就能让《剑啸南疆》走到更多的读者中去。
       第三,文学作品都是要塑造人物的,报告文学亦如此。《剑啸南疆》写的是公安题材,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就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战斗在血与火一线的公安战士。集体的智慧、团体的力量和个人的决策、机智以及他们心灵的展示,便是这部报告文学塑造公安战士英雄的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作者不着重突出个人的英雄事迹,而在于塑造公安战线的英雄群体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这些英雄群像有普通的公安战士,有智勇双全的侦察员,有胸怀全局、指挥若定的局长、政委,有面对歹徒即将爆炸的手榴弹而沉着镇定、化险为夷的现场指挥员。作者抓住他们的一点一滴,用画眼睛的手法,写出了他们在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罪与罚、灵与肉的较量中的英雄真本色。他们既普通又崇高、既平凡又高尚。他们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但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都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奉献甚至牺牲。因此,作者笔下的英雄群体,真实可信,令人崇敬。我们可以由衷地说,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我这样评价《剑啸南疆》,并不是说这部作品就完美无缺了。严格说来,其中一些作品,也有纪实破案过程重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毛病;有的作品,对人物的内心开掘显得表面,对反面人物写法较为简单,未能揭示出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深层原因:一些作品文字显得冗长,影响了可读性。
       尹翔同志还年轻,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这样一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警营作家,在总结这部作品得失的基础上,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们期待着。